① 如何引導孩子學歷史
一、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習興趣
感興趣才會主動接近、思考,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每一個學科、每一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不厭學才能更好學。
第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好的、充滿懸念的開頭的歷史課,必將激發學生的探知欲,進而使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學習。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兩全其美。在講新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啟發性問題導入課程。如,對於「九・一八」事變這堂課,不妨以這樣的情境設計導入課程: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的錄音:「家在松花江……有森林煤礦……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放完這首歌曲後,老師問學生歌曲反映的內容和歷史事件,由學生回答導入「九・一八」事變這堂課。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積極的思考、提問和發言,課堂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第二,「讀史使人明志」,結合時事熱點培養學習興趣。如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聯系2009年的圓明園十二生肖文物高價拍賣事件,以及國寶流落海外的情況,引入當時的火燒圓明園事件,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
第三,以歷史故事、事件、逸聞等為課堂興奮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熟知歷史背景、各類文獻,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教材背後的故事;其次,教師要廣泛搜集教學素材,有意識地做好教學准備,如搜集影視、歌曲、文章等各類趣味素材,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於學習、願意學習。
二、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轉變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知識的搬運者、教參的執行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要想搞好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角色的轉變,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習的內容,通過課堂討論、分組探究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擴散性學習思維,同時,可以創設多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如,以唱歷史歌曲回顧歷史,以參觀名勝古跡走進歷史,以演講形式點評歷史,以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以影視圖片感受歷史,以歷史知識問答鞏固歷史。如抗日戰爭單元「西安事變」一課,在其發生前後,國內外各派勢力是錯綜復雜的,各方態度也千差萬別,這是這一堂課的學習難點。對此,不妨通過電影《西安事變》中的幾個片斷加以介紹,西安張、楊兵諫扣蔣,宋美齡、端納為和平解決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周恩來西安調停……通過回顧這一歷史,引導學生弄清進國內外各派勢力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目的,引導他們分組探討當時蔣介石不能殺的時代背景,並以此延伸,進行一次課堂演講或辯論,讓學生真正融入歷史、參與歷史。
三、講、練並用,採用有教無類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並具有貫通古今的通史知識結構、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識結構、超出史學范圍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這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一切課堂資源,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讓學生充分掌握知識,體會中國博大精深歷史的風采。具體說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利用講和練的手段,實施分類教學,引導學生進入主動者、創造者角色。對於差生,教師更要有耐心,要及時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如,提前預習,講與本課堂有關的故事,自己整理一課的知識要點,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並按線索理出頭緒等。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將知識分類,如將有關的人物集中在一起,將有關的事件集中起來,前後聯系,做到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② 如何引導孩子愛上歷史
給孩子講歷史故事,也可以聽聽百家講壇,看一些歷史圖畫書。
③ 想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歷史知識,家長應該怎麼做
想讓孩子們多學一些歷史知識,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買一些關於歷史的趣味書籍,勾起孩子對歷史的興趣。多帶孩子到一些歷史景點去參觀,給孩子講解有關景點的歷史故事。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以史為鑒,吸取教訓。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很多事件都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這一代的任務,就是學好中國的歷史,再將歷史傳給下一代,歷史就這樣代代流傳下來。作為家長,要認識到傳授孩子知識並不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也是你們的責任。學習好歷史,不僅僅是讓孩子能夠有好的學習成績,而是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知禮節,懂世故的人。我們要知道,歷史對於一個國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吸取歷史中的精華,拋棄糟粕,做好一個歷史傳承人應盡的義務。
④ 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歷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你需要培養對歷史的興趣。其實歷史不是那麼枯燥無味的學科,它不僅能豐富你的知識,更能讓你以史為鑒 幫助你解決在現實中遇到的很多問題。
其次 可以將歷史融入現實。比如在看電視 小說,或者在關注網路的同時自然而然的將它們與歷史相結合,這樣能培養探尋歷史真相的能力,提高知識水平。在看到電視小說一類對某個喜愛人物的表現的同時,可以去看書 上網了解這個人真實的存在,同時了解與其相關的事件 人物。自己親自查詢而來的知識 會記得特別牢。
再次 如果你是學生 為了應對考試 當然要以課本為主。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死記硬背,可以採取通讀課本的方法,對整本書有個大體的印象概念。然後可以自己嘗試著根據歷史年表來梳理歷史上發生的大事。對於小的知識點就要細心留意,刻意記憶。同時也可以在做題的過程中多翻書 查資料,不要偷懶。一次不會的題目 翻書確定答案,第二次就會了。
覺得學習歷史是一件輕松有趣的事。希望你能學好歷史 愛上歷史。
⑤ 怎樣讓小孩子對記歷史感興趣
這個應該不難。首先你要做到自己去輔導孩子。 歷史的年代是一步步的往後走的,講的時候一定要生動,最主要抓住每一個時代的中心點。因為歷史話題中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當做故事一樣的講給他聽 盡量多講那些有趣的故事,讓他產生興趣,不可以刻意的去讓他記什麼年代發生什麼事。因為那樣會打消他的積極興。 只要做到把孩子的心態調整到歷史書當做課外讀物看你就算成功一大步了 要用心不能急。希望你的孩子成才
⑥ 如何讓兒童對歷史感興趣,並愛學習歷史請推薦好書。
建議買圖說天下系列圖書吧 ,這個系列的書新華書店都有賣的 ,因為是歷史系列 ,而且是全彩的 ,應該會比較吸引人吧 。而且價格也很合理 。
⑦ 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歷史課
歷史是小學科,很多同學不夠重視,但中考還是佔有一定分值的.如果教師總是枯燥無味地講,學生學起來就會索然無味。通過教學實踐,個人認為要讓學生喜歡自己上的歷史課,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上課要講的重難點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可以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同時教師也要有親和力,這是每一個歷史教師必須要做到的.
二,上課講題不要就課論課,要多一些聯系,歷史本來就是可以談古論今的。只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課堂自然變得生氣勃勃,學生在課堂上自然會興致盎然.
三,上課要幽默。教師平時可以看看笑話,積累一些幽默素材,那麼根據平時上課的一些突發事件,用一些幽默語句或者笑話及時處理問題,可以減少學生上課開小差的幾率,同時可以讓課堂變得更有活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進而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也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因為有了多樣的選擇,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狀態從「封閉式」學習環境下的消極等待轉為主動進取。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可以通過開放性的設問、互動性交流等措施,幫助學生擴大自身的知識來源,提高學生的合作水平及每個學習個體的自我適應能力,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環境中綻放自己的精彩。
五、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評價激勵。適時合理的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競爭性、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發言積極的、學有進步的、及時完成作業的、解題思維獨特的同學給予表揚。每一個老師必須明白:通過賞識教育可以克服學生自卑和怯懦,增強其自信心;通過賞識教育可以挖掘潛力,人盡其才。
總之,讓所有的學生都喜歡上歷史課並非易事,但我會繼續努力爭取不讓每一個學生在歷史課上掉隊.
⑧ 如何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蘊涵了豐富的知識內涵。我非常喜歡學習歷史,它讓我知道了從古至今很多很多的事情,有時候當大家談論有關歷史的話題時,我感覺自己無所不知,同學們的問題都難不到我。你要問我為什麼這么喜歡歷史,答案只有一個:我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那麼興趣從何而來呢?
一、歷史故事激發濃厚興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時間最長最重要的老師。在我剛進入懵懂時代,聽到最多的是父母講述的歷史故事,什麼「孟母三遷」、「精忠報國」、「緹縈救父」、「桃園三結義」、「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等。這些歷史故事不僅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也引發了我對歷史的極大興趣。
二、課外書籍開闊視野。上學後我就養成了閱讀歷史書籍的習慣,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籍,這不僅可以擴充知識面,而且所學的知識更不會忘記,同時還增強了我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春秋戰國的爭霸與紛爭時,充分利用了當地文化的優勢。齊國古都臨淄歷史久遠,名人名勝燦若繁星,特別是以古人名字和典故命名的道路,如:桓公路、晏嬰路、太公路、管仲路、聞韶路、稷下路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名勝古跡:管仲博物館、太公湖、封神宮、殉馬坑、戰車博物館等。此外還有很多的歷史成語、歷史典故及歷史故事,什麼管鮑之交、圍魏救趙、破釜沉舟、卧薪嘗膽等。這樣既記住了知識點,還擴大了知識面。從此之後,每學一篇課文,我都聯系當地歷史,和同學一起找與本課有關的歷史成語、典故、故事,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擴大知識面。
三、旅遊能夠陶冶情操。大家知道歷史課本上的知識是平面的,記憶也是容易淡忘的。如果有條件我們去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感受一下,就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說到紅軍長征,會想起那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但如果真的去四川看大渡河,去貴州看遵義,去革命聖地延安去參觀毛主席曾住過的窯洞,感同身受,會更加激發我們學習這段歷史的興趣。
四、游戲蘊涵極大魅力。現在是信息化的社會,許多孩子喜歡甚至迷戀游戲,把孩子和游戲隔絕已經成為不可能,我們的家長有的談游戲色變,其實大可不必,當然我們玩游戲時不要沉迷其中,要善於在游戲中學習相關的知識。有許多游戲包含大量的歷史知識和信息,如《三國》、《大話西遊》等。我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了解了有關東漢末年的歷史背景,了解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了解了諸葛孔明的智慧和才能,了解到歷史潮流的不可阻擋。這個過程是我們動快樂學習的過程,因為游戲深深吸引了我們,濃厚的興趣會讓人留連忘返。
五、交流溝通帶來樂趣。人們之間需要溝通,我們學生也不例外。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你有深厚的歷史功底,歷史典故、成語信手拈來,就可以使彼此的溝通輕松自然,給對方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比如我們說到一個人怎麼樣願意做某事,就可以用「周瑜打黃蓋」這樣的典故,說一件事,條件基本到位就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些典故都會大大改善溝通的效果,從而督促我們學習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
六、歷史地圖啟迪探索。一幅幅歷史地圖,就是一條條歷史長河,它蘊涵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看到那些山川、河流,我就想探究它們的歷史變遷;看到一個一個的地名,我就想了解它們古今的變化;如:西漢的都城長安指今天陝西西安;東漢的東京是洛陽,北宋的東京就是今天的開封等等。這些都讓我有了濃厚的興趣。
七、歌謠口訣開啟記憶。歷史這門學科的主要特點是: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地點、時間、意義等比較多,學生容易混淆,難記、易忘,而發生的事件距離現實生活又很遙遠,學習起來確實存在很大的難度,而一些歷史口訣或者歌謠卻能幫助我們簡化記憶。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一八五六年,英法起禍端。美俄為幫凶,二次鴉片戰。沙俄割領土,東北和西北,一百五十萬。廣西太平軍,領袖洪秀全。南京建都城,改名為天京。反清抗洋兵,慈溪斃華爾,千古美名揚。這樣的方法有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該多向老師、同學請教類似的歷史口訣或者歌謠,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自己的歷史學習成績,
總之,歷史的學習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我們的勤奮,需要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珍惜學習歷史的機會,努力吸收沉澱歷史營養,站在歷史的肩膀上開拓美好未來。
⑨ 怎樣就可以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件事該如何引導
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平時要養成堅持閱讀的習慣,這樣孩子才會對書籍感興趣。孩子的年齡比較小,所以是沒有辦法自主閱讀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選擇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一起讀書,選擇孩子比較喜歡的方式去講一些故事,時間久了之後,孩子也會慢慢的愛上閱讀。在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也應該持之以恆,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覺得沒有效果就選擇放棄的話,也是不會有所收獲的。平時在周末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帶孩子去圖書館,這個地方是非常適合增長知識的,也能夠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資源。
如果孩子能夠看完一篇文章,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復述一下內容,這樣也能夠了解到孩子有沒有認真的去觀看書中的故事。這種方法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記憶力。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段選擇合適的書籍,家長也可以選擇陪伴在孩子身邊,給孩子看一些歷史書籍,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孩子也是會主動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