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閱讀歷史書
對於如何閱讀歷史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每種想法都有其獨特的內涵,我們要尊重它的內涵,了解他它的不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應我該如何閱讀一本歷史書。
對於如何閱讀歷史書,首先,我們要看這本歷史書的前言。看歷史書的前言,能讓我們輕松的總覽這本歷史書所要講的主要內容。從而總結出這本歷史書所講的時間段,具體講的是哪一時期的歷史。通過我們自己對這一時期歷史的了解,簡單的做出規劃,應該怎樣認真地學習這本歷史書。
總之,閱讀一本歷史書。我們首先要看前言,其次要看目錄,最後重點關注每一節的具體內容。這樣我們就能輕松的學會歷史。
B. 我們如何讀歷史呢
你不喜歡聽故事嗎? 歷史就是故事啊!它聽起來有搞笑、有懸念、有悱惻纏綿的愛情,也有壯懷激烈的戰爭------- 實際上,歷史也和我們現在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處處可以觸摸到歷史的痕跡,而我們經歷的也將成為歷史。 有相同歷史的種群就是一個民族, 而有著相同歷史的眾多民族就構成了一個國家。 也許你需要澄清的一個概念就是: 歷史不等於教科書。
C. 如何閱讀歷史書籍
讀歷史書要帶有問題去讀,要選對書,還要客觀的心態,最後要方法正確。學習歷史其實是鍛煉邏輯思維,學習歷史就是在梳理好時間線之後,去思考因果關系,在時間線上,每一個小的事件發生所具備的前提條件,因為這些條件所最終導致的結果。
D. 歷史兩個字怎麼讀
歷史 lì shǐ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事件的一門學科
歷史 lì shǐ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事件的一門學科
歷史 lì shǐ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事件的一門學科
E. 歷史讀音是什麼
歷史讀音是lìshǐ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歷史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這是歷史的第一個含義。
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
F. 讀歷史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讀書是我認為的一件正確的事,要長期的堅持下去,是道。那麼讀什麼書,怎麼讀就是術。屬於把事情做對的范疇。
在讀什麼書的問題上,我把歷史定為要讀的書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類型,今天主要就來談一談歷史應該怎麼讀?
以下皆個人觀點。
四、現實意義
升華一下,讀歷史不僅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以及後人對這件事的觀點如何。最重要的一點,讀歷史,要指導我們的現在。俗話說“以史為鑒”,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再延伸一下,不僅僅是歷史,多看看我們周邊發生了什麼事情,別人是怎麼看的。但不要人雲亦雲,要客觀、理性的去分析,我應該怎麼看。最起碼,要從中看出哪些事情不能做,別人犯過的錯誤,出過事的地方,我不要做,就降低了自己踩坑的概率。
現如今各路消息滿天飛,很多人可能都是道聽途說,真正知道真相的人很少,這就要求我們理性的去看待問題,盡量避免雜音,探求事件本身的真相。
就像小馬過河的結尾所說的那樣:“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想松鼠說的那樣深。”。這個故事的後續,我曾經想過:小馬回家後又告訴小雞,河水很淺,遂小雞過河,卒。後來大家明白了這件事,可能和自己的身高有關,於是小鴨看到自己和小雞身高差不多,也不敢過河,但是它忘了,它會游泳!這就像在現實世界中一個道理,可能適合大多數人,卻不一定適合自己,凡事必須看到事物的的本質,追根溯源,認清自己的能力圈,才能指導正確的決策。二年級的一個小故事,卻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大道理。
看歷史,看身邊發生的事,也應如此。
G. 如何閱讀歷史
讀史書是一項立體多維工程,不能孤立、割裂地去讀,前後延展,牽涉極多。想讀漢代歷史,先秦史不得不有所涉獵;想研究三國,前面漢代豪族和後面南朝世家門閥都要瞭然於胸;要搞清楚宋代抑武之事,須上追五代藩鎮,再追中唐節度使,再溯安史之亂前後,直至初唐用武、隋代軍功乃至北魏六鎮淵藪,一條主線聯絡數百年,因果昭然,不可輕忽。
這還只是政治史一條維度,其他維度如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組織類型、社會民俗、器具用法、典章制度、文藝風氣、氣候、地理等等,無不對當時人的行為造成影響。史書上的每一個事件,必然都是多重因素復合促成。單讀史書,只會看到「某人到某地做某事」的敘述,只有疊加幾個維度上去,才能明白其背後的動因。比如北方游牧民族數次大規模南下侵襲,若疊加氣候曲線,會發現它們都發生在寒冷期,再進一步深究,會發現與15英寸雨量線的移動密切相關。氣候影響地理,地理影響經濟,經濟決定政策,政策推動軍事,再回過頭讀相關史書,就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再比如孟嘗君有過一段事跡「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 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剄」。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如果疊加傢具發展史,就會明白,當時沒有寬面高足桌椅,用的是矮腿憑幾,雙膝跽坐在席上。這種傢具結構和人體工學,決定了沒法大家湊在一桌合餐,只能各吃各的,別人吃的什麼,眼神不好真看不到,發生誤會再所難免。再看南唐《韓熙載夜宴圖》,裡面賓客圍坐高桌,但食物卻是每人一份,說明五代十國正是分餐到合餐的過渡時期。帶著這種認識回過頭去看鴻門宴,立刻就會汗水涔涔。當時幸虧是分餐制,大家各據一幾,彼此相距有些距離,項庄才不得不用舞劍為借口靠近劉邦,給了別人反應時間——如果是合餐制大家共用一桌,怕是項庄早一劍從桌子底下捅過去,中國歷史就要改寫了。
這個說起來沒完沒了,以後可以慢慢一項一項深入研究,沒法一蹴而就。就入門而言,最首要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個基本功,是讀圖。讀史必讀圖,史書很大篇幅都是圍著山河地理說事,歷代注書的,也要花大力氣在地名考證上。不明白地理和行政區劃分,就沒法明白圍繞這些事情的政治軍事行為,不知其價值所在。倘若讀者不知敖倉在先秦時期的地位、功能以及它和關中的地理關系,永遠搞不清楚為何酈食其聽說項羽放棄敖倉時大喜過望,祝賀劉邦「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戍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也」,更不會明白楚漢為什麼要圍繞敖倉打得頭破血流。倘若讀者不熟燕雲十六州的地形地貌,便不會明白燕雲以南,再無關隘險阻,中原頓成刀俎魚肉,自然更不會理解宋代對十六州的執著不只是自尊心,而是安全感。
古人不幸福,對這方面的研究不多,地理專著和工具太少,光是鑽研這一項便要窮盡一生去理解。所幸我們生在現代,比他們幸福多了。我推薦業余歷史愛好者們要善用google地圖,如果不方便的話,網路地圖也差強人意。讀史之時,隨讀隨看,還可以切換行政區劃和地貌,縮放推移,十分方便,還可以測距。很多史事,本來茫然不可解,一放到地圖上,登時就有豁然開朗之感。
比如猇亭之戰。光讀史書,只知道劉備帶兵打到猇亭,陸遜死守不出。劉備連營,被陸遜一把火燒光,灰溜溜地跑了。
但結合下面這張圖,立刻就能看明白,為什麼劉備一路沿江南打到猇亭,陸遜就不能退了。猇亭沿江以東以南,即是宜都。從地形圖上能看到,長江在鄂西山地的險峻地勢到這里就開始變緩,在宜都形成一個丘陵過渡帶,再往東就是江漢平原。換句話說,劉備只要打下猇亭,就能拿下宜都,拿下宜都,就等於從長江山區沖出來,進入平原地帶,吳軍這仗就沒法打了。宜都號稱「楚蜀咽喉」、「三峽門城」,可不是浪得虛名。
H. 想讀通歷史,應該怎麼讀,讀的方法有哪些
錢穆在≪國史大綱≫序言里說凡一國之國民,需熟其國之歷史。讀歷史需知歷史是表,熟悉其文化才是本,政治,經濟,學術思想都是文化共相下的分題,但每一分題側重與所依附材料仍有不同,因此所採取的研究方法亦有差別。
如果要讀歷史,應先讀通史,中國歷史不像西方,中國各時代聯系緊密,非通讀不足了解。讀通史建議讀取幾家之言,如範文瀾的≪中國通史≫是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台灣學者傅樂成則從其他角度闡述,而像費正清的≪劍橋中國史≫則是從旁觀者的角度闡述中國歷史了。讀完近人作品,則可閱讀古人原著,推薦讀≪史記≫與≪資治通鑒≫,這是接觸第一手資料了。
熟悉了通史,就可以按照自己興趣選擇想深入研究的領域了。比如喜歡某朝代或某領域,則可按照自己興趣讀下去。
把自己放到歷史之外,盡可能客觀的去看待歷史,對於歷史書的記載辯證的去看去揣摩,不要刻意去探求歷史書記載的真實與否,歷史無所謂真實與否,差別只在於角度立場導致的敘述結果。
另外,在讀通史前建議看看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不算嚴格意義上學術著作,黃氏寫史自有其獨特之處,這本書可做引子,相信讀完這本書,再讀通史就不覺得是難事了。
I. 怎麼閱讀歷史書籍
對於如何閱讀歷史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每種想法都有其獨特的內涵,我們要尊重它的內涵,了解他它的不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應我該如何閱讀一本歷史書。
對於如何閱讀歷史書,首先,我們要看這本歷史書的前言。看歷史書的前言,能讓我們輕松的總覽這本歷史書所要講的主要內容。從而總結出這本歷史書所講的時間段,具體講的是哪一時期的歷史。通過我們自己對這一時期歷史的了解,簡單的做出規劃,應該怎樣認真地學習這本歷史書。
總之,閱讀一本歷史書。我們首先要看前言,其次要看目錄,最後重點關注每一節的具體內容。這樣我們就能輕松的學會歷史。
J. 怎樣閱讀歷史故事
歷史書相對於其他門類的書籍來說,布頭比較大,書一般比較厚,而且語言上比小說生澀難懂,但要想讀好歷史書還是有方法的。
初步建立歷史學科的專業知識框架
歷史講究的五種史觀:文明史觀、整體史觀(全球史觀)、現代化史觀、社會史觀和唯物史觀。因此在閱讀史書前,建立簡單的知識框架很重要。比如從全球史觀的角度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國,從近代化史觀的角度上看中國從農耕文明邁向工業文明的歷程。
一般讀歷史書之前,最好知道一些階段性特徵,這樣對於一段歷史的把握更加清楚一些。比如我們在看中國近代史之前,你首先要了解中國近代史既是列強的侵華史,也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同時也是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探索史。救亡圖存是主線,列強的侵華伴隨著中國人民的抗爭。
比如我們在看古代政治制度的時候,要知道中國古代的朝代沿革順序以及政治制度的趨勢:皇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削弱;中央權力日益加強,地方權力日益削弱。初步建立知識框架之後,在根據書本的內容添加一些細節,這樣看待歷史才更加全面。
帶著問題去讀歷史,掌握一定的記憶技巧
歷史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增加了記憶的難度,我們在讀歷史書的時候,感覺讀起來比較有趣,但是要記住比較難。
讀書一定要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效率,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讀歷史書也是一樣,在打開書本掃讀目錄封面封底以後,不妨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將從這本書中獲取哪些東西?對於和解決問題無關的內容可以略讀,重點看自己需要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