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計劃怎麼寫

歷史計劃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5-31 03:57:55

Ⅰ 怎麼寫歷史復習計劃書

一、高三歷史復習的特點
高三歷史復習一般都要經過三輪復習,每一輪復習都有每一輪復習的側重點。第一輪復習是對基礎知識的全面系統復習,需要學生扎扎實實的抓基礎;第二輪專題復習,需要學生從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方面組合知識,力求融會貫通;第三輪實行綜合、模擬考試,查缺補漏,強化訓練。

第一輪復習的主要特點是單元復習,需要學生扎扎實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再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基礎上,適當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幹,又適當關照非重點。第二輪復習的主要特點是專題復習,進行知識的整合,按照線索歸納、理清、分析、綜合知識
如根據現行高中歷史教材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為依據,我們可以把整個高中歷史分為13個專題:1、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與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國家的發展;2、列強侵略與中國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4、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5、近代社會民主與專制的斗爭;6、歷史上的重大改革;7、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8、中國古代經濟的基本結構和特點;9、中國社會經濟的現代化進程;10、世界經濟現代化歷程;11、中國思想發展史;12、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13、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在這個階段一定要以發展的、聯系的觀點和方法處理好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如上述的13個專題我們還可以把它分為政治史、經濟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各部分我們可以將性質相同的歷史現象結合在一起,注意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相互聯系,突出歷史現象的整體性特點,有利於學生在比較中記憶和認知歷史。
第三輪復習,即跨學科的「熱點」專題復習,注意從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的角度歸納知識,分析「熱點」。如XX年文綜第40題從地理學科考察第二戰場開辟的條件,從歷史學科考察了第二戰場開辟的政治、軍事條件條件。
XX年第41題從地理學科考察考察了美國「西進運動」中人口遷移問題,從歷史學科考察了「西進運動」對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及評價,政治學科考察了如何看待美國的「西進運動」。
今年高考第39題從地理學科考察了XX年12月印度洋海嘯形成的原因,從歷史學科考察了50年前發生在此地印尼的重大事件之——

「萬隆會議」召開的背景、會議的精神和對當時中國外交所起的作用,從政治學科考察了與當代我國政府倡導的國際新秩序的內容和關系。在這個階段,尤其要注意揣摸文科綜合測試題的特點和考察的思路。

Ⅱ 歷史學習計劃

死記硬背沒用:
先記下中國歷代王朝(分年級背),如七年級上的,就背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接著深入歷史,了解歷史的推進:商湯滅夏、武王伐商、西周化東周時,春秋戰國並存。然後解析歷史事件: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西周實行分封制,標志進入封建社會。再來就是切記該王朝的歷史大事及年代:夏朝建於公元前2070年,實行奴隸制。
有空看看歷史國家的地圖。

Ⅲ 歷史學習計劃書

第一、上學期的歷史成績和排名變化
第二、為了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成績制定計劃
第三、計劃內容:端正態度提高認識;課前預習認真聽講、及時鞏固狠抓作業、反思總結構建體系
第四、下定決心不再拖沓。

Ⅳ 初三歷史學習計劃

初三即將面臨中考,也就是說,你不單單要學好初三的歷史課本,而是初中三年的歷史知識。1.提綱挈領,以三年歷史課本的目錄為綱,整理把握。大致可分類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對於中國的歷史,時間的先後順序要理順,朝代的跟替是基本常識。對於世界歷史,有句話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用想太多,弄懂老師講的即可。2.再來就是試卷,最好是真題。通過做客觀題夯實基礎,就是各類歷史事實要記清楚。有許多細節的地方,比如時間、地點、認識;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後期的影響等。要縱向、橫向,多角度記憶。比如所有的戰爭拉一起看。通過主觀題鍛煉歷史思維,所有的問答題無外乎政治、經濟、文化、戰爭等角度。好好研究參考答案,試著從這幾個角度劃分,用自己的言語表述出來。3.總結提高。所有的錯題要分類再整理,找出背後的知識,舉一反三。強化知識。有些事說起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寫歷史學習計劃是簡單的事情,但能不能做到才是關鍵。希望你能執行好該計劃。

Ⅳ 歷史學習計劃

一、明確是對中國歷史還是對世界歷史進行學習
二、對能保證的學習時間加以規劃,如每天學習多長時間、在哪裡學習等
三、對已明確的學習目標劃分階段,這一點主要看自己准備學習什麼內容,例如是通史學習還是重點對某個時期進行學習
四、針對個人功底和學習特點,搜集自己關注的重點,會事半功倍哦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了計劃最主要的還是付諸於行動,這才是成功的一半。
祝你學有所成。

Ⅵ 歷史學科計劃

一、加大教研組的建設力度,共建文明教研組。充分利用教研組例會時間,組織全組教師學習、領會並貫徹、落實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時把例會精神傳達給全組教師。加強常規管理,規范各項教學活動。總結教研組工作情況,提出新的目標要求。嚴格作息制度。利用平時、例會、各項教研活動增進組員之間的溝通,關注、培養年輕教師的成長,使教研組成員都能心往一處使,勁往一處用,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攜手共創一個教研氛圍濃厚健康向上的優良的教研組。

二、加強集體教研力度,構建集體備課新模式,促進本組教師整體教研水平的提高。
1、 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集體教研的作用,提倡資源共享備課法,嚴把集體備課關。要求每個年級備課組在認真研讀新課標﹑教材的基礎上,按照新課程理念,對教材進行科學的構思﹑創意,並設計出最佳教學方案,精心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向45分鍾要效益、要質量。鼓勵每位教師通過集體備課能博採、會提煉、善創新,成為新時代的科研型的教師。教研組備課力求把說課—講課—聽課—評課四個環節有機的結合起來,力求把新課改-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三位一體有機整合,提高全組老師的整體教研教學水平。
2、 師徒結隊,加大聽課力度,以老帶新,共圖提高。為盡快提高教研組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我們提倡以相互聽課,以老帶新,師徒結隊等方式,達到博採眾長,補己之短。倡導全組老師經常展開跨組聽課、組內議課、說課、聽課、評課,全組參與,發揮集體的優勢,拿出最佳教學方案。

三 、堅持政治、業務學習,提高政治、業務素質。「名師出高徒」,為了提高全組教師的業務理論水平,按照區教研中心和學校的要求,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政治、業務學習培訓,研究有關歷史著作,關注歷史發展的新動向,注意學科之間的相互兼容,注重知識的長期學習和積累。通過學習,拓寬知識,夯實基礎,提高了每位教師的自身素質。

四、繼續堅持新課改和教改課題的探究與實驗。本學期繼續推廣研究性學習、分組學導自主探究等實驗課題。每位實驗教師要結合實際在課堂、課後、假期有計劃的開展實驗。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發現問題、探索學習、總結交流、成果展示等,不斷超越自己。在合作交流、思想碰撞中點燃智慧的火花,「師導生」,「生促師」,共同體驗、分享創造的喜悅,實現教學相長。教研組和備課組將定期召開不同形式與內容的研討活動,交流推廣好的經驗和做法,提出研究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五、學區教研活動與校本課程有機整合。本學期我們繼續依照區教研中心的精神,開展好學區教研活動。同時我們將繼續完善《走進威海》校本課程,以校本課程為突破口,拓寬課程資源。並將校本課程與學區教研活動有機整合。我們本照的宗旨是:經驗共享,優勢互補,攜手共進,共求發展,共同提高學區教師的教研教改水平。主要活動內容:梳理教材;隨堂聽課、評課;研討、解決教學課改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研討交流如何開展開好歷史校本課程等。

六、反思—總結—提高—收獲。提倡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不斷反思,總結每節課的成功與缺憾,揭示教學中存在的困惑,把一些優秀的課改案例.心得.論文等按時向教改論壇匯稿。

Ⅶ 歷史的學習計劃怎麼寫(全班的)

1 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1840年——1949年)

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結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主要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 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任務:反帝反封建。

分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年)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1.開始: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結束: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

2.領導階級:資產階級

3.分期:(1)清朝後期的統治(1840—1912年)

(2)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1928年)

4.清朝後期的統治。

五次戰爭:鴉片戰爭(1840—1842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中法戰爭(1883—1885年);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六大運動或革命: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年[農民階級]

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封建地主階級洋務派]

維新變法運動(1895—1898年)[資產階級維新派]

義和團運動(1898—1900年)[農民階級]

辛亥革命(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

新文化運動(1915年開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年)

1.開始: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 結束: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領導階級:無產階級

3.任務: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

4.分期:(1)建黨時期(1919—1924年);

(2)國民革命時期[大革命時期](1924—1927年)

(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年)

(4)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

(5)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

5.建黨時期:

(1)五四運動(1919年); (2)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共一大召開](1921年)

6.國民革命時期(大革命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1)開始: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結束: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2)重大事件: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黃埔軍校成立,北伐戰爭,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7.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1)開始: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 (2)結束: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3)重大事件: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工農紅軍長征;遵義會議;「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8.抗日戰爭時期:

(1)開始:1937年盧溝橋事變。 (2)結束: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

(3)主要矛盾: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

(4)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5)重大事件:盧溝橋事變(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南京大屠殺;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中共七大;抗日戰爭的勝利。

9.解放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1)開始: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 (2)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主要矛盾: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

(4)重大事件:重慶談判;國民黨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人民解放軍挺進中原(1947年);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渡江戰役;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

中國現代史發展線索(1949年——現在)

開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社會性質:(1949—1956年)新民主主義社會

(1956—現在)社會主義社會(初級階段)

分期:(1)過渡時期(1949—1956年底)

(2)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6年底—1966年夏)

(3)「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

(4)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底—現在)

一、過渡時期(1949—1956年底)

1、開始: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結束: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3、社會性質:新民主主義社會

4、主要矛盾: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5、重大事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

(3)土地改革(1950—1952年)

(4)「一五」計劃的實施(1953—1957年底)

(5)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1954年9月)

(6)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56年底—現在)

1、開始: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2、性質:社會主義社會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4、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二、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56年底—1966年夏)

1、開始: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2、結束: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開始

3、重大事件:(1)中共八大(1956年)

(2)社會主義總路線的制定(1958年)

(3)左傾錯誤: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4)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取得的成就及模範人物。

三、「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夏—1976年10月)

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底—現在)

1、開始: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指導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中共十二大形成)

3、方針: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4、原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共十三大提出)

6、統一工作:「一國兩制」,港澳回歸。海峽兩岸的交流與發展。

7、國防工作:人民海軍、空軍的發展及導彈部隊的建立。

8、民族工作:民族區域自治。

9、外交工作:[方針]獨立自主[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大事]:建國後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71年10月25日恢復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2001年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相關會議。

世界近現代史知識歸類線索

一.思想上

1.文藝復興(14—16世紀) 2.思想啟蒙(18世紀末)

二.政治上: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和改革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

2.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

3.法國大革命(1789—1783年)

4.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年)

5.俄國1861年改革(1861年)

6.日本明治維新(1868年)

三.科技上:三次科技革命

1.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紀70年代)——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

四.戰爭:兩次世界大戰

1.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2.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945年)

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

1.英國憲章運動(1836—1848年)

2.馬克思主義誕生(1848年)

3.巴黎公社(1871年)

4.俄國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5.蘇聯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六.兩戰後經濟的發展

1.一戰後經濟的發展

(1)穩定時期:1924—1929年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期1929—1933年

(3)經濟危機的調整:美國羅斯福新政(1933年)

德、日建立法西斯專政,歐洲和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2.二戰後經濟的發展:美國經濟的發展;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

3.20世紀90年代後,世界經濟呈全球化趨勢。

七.政治格局的變化

1.一戰後政治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2.二戰後政治格局:形成了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

3.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兩格化格局結束,世界格局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向多極化趨勢發展。

Ⅷ 歷史學期計劃怎麼寫

做個詳細的歷史時期劃分表格
我是把歷史按照年限進行分類並按照時期段把 經濟 政治 文化 進行分類
計劃 大概就是
第一 本學期的學習目標
第二 本學期的歷史學習方法的改進或加強

Ⅸ 高一歷史必修一的學習計劃怎麼寫

高中的歷史多以專業模塊分類:劃分為經濟、政治、文化幾個方面,高一的歷史是以政治和經濟為主,他的學習是以建立在一定的歷史基礎之上的學習,如果基礎不好,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的。故有以下建議:
1、政治史部分:主要是圍繞兩個主線展開的,一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二是中央集權的集權。中央集權分為君權與相權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例如秦始皇的皇帝稱號,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制或詔,設置三公九卿。地方上設置郡縣。都是中央集權的表現。故理清思路,把握主線,按時間由遠及近的原則,去記有特點的朝代措施。
2、經濟史部分:主要圍繞生產力展開,就是勞動工具,以及勞動工具帶來的影響來闡述的。主要記住那個事情出現的新的生產工具以及帶來的影響。例如帶來經濟重心的南移,城市布局的改變,市坊界限的打破,夜市的出現
3、這是一個龐大的知識系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有信心,有毅力。最後祝你好運呀
這是我那時候上學的課程安排,如果有變動,你說一聲把具體的變動情況告訴我。

Ⅹ 高一歷史教學計劃怎麼寫

這個是我找到的,那個網站不能復制,我先在記事本裡面打下來再打到網上的,好辛苦啊。哈,希望這個對您有所幫助
特製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學生已適應了高中學習的難度與強度。同時也對我的教學風格適應了。我所教的高一六班和四班在上個學期的全市統測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同學的學習自覺性不夠,不重視平常對知識的記憶,而只是在考試之前才看書。結果導致考試只能取得七十分左右的成績而難以得高分,因此這學期的教學中一定要做得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二、教學內容 《中國近現代史》下冊。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意識。 四、教學措施 1、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及智力的發展。充分發揮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試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提高課堂效率:精心設計,精講多練。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合理利用計算機等教學設備。結合自身及學生實際制定適合本級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 3、注意歷史與其它學科的聯系,適時補充一些有關歷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力爭使課上得生動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每堂課前3-5分鍾復習上一節內容;30分鍾講課;最後3-5分鍾讓學生做練習以檢測當節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每周一次小考,以填空題的形式考察本周的基礎知識。做到周周清。
每月一次月考,以會考高考題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查漏補缺。做到月月清。
5.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 6、充分發揮個人自身優勢在學習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在溫暖安定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五、教學進度:將根據歷史備課組安排的課時和內容策劃

閱讀全文

與歷史計劃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