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代武將趙雲,最終是怎麼死的
趙雲最後是壽終正寢,在自己的床上安詳去逝。
趙雲,字子龍,東漢末年常山真定人,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長坂坡單騎救主,在曹操大軍之中殺得七進七出,一生上陣單挑未逢敵手,被稱之為“常勝將軍”,年過七旬仍隨諸葛亮出征北伐,並力斬五將,滅了曹魏大將韓德全家。被蜀漢之主劉備稱贊“子龍一身都是膽”。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結束後不久,趙雲去逝,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奪荊州之時,趙雲獨自引三千軍取下了桂陽城,並以大局為重沒有接受原桂陽太守趙范的美人計。劉備入川後,本想大賞群臣,但趙雲勸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以收民心。之後在劉備要起兵伐吳之時,趙雲又一次挺身而出勸劉備三思。趙雲的種種舉動,被後人視為有儒將之風。
蜀漢建興七年(229年),趙雲在成都的家中去逝。從此,蜀漢五虎大將,成為了歷史,而趙雲之名,卻千百年來一直被傳頌著。
㈡ 趙雲是怎麼死的呢
《三國志》記載:建興七年,趙雲病逝。景耀四年,劉禪下詔:“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雲宜謚 。”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雲曰順平侯。
從以上史料來看,曹真不但不是電視劇和三國演義里的飯桶將軍,而更是一位讓人尊敬的軍事統帥,比趙雲更出色的統帥。
㈢ 趙雲是怎麼死的
趙雲怎麼死的,民間有傳說。
下面我們就來看下吧。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趙雲死在她妻子的綉花針上。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天他正在家中洗澡,老婆在一旁幫他搓背,老婆突然發現他年紀雖大了,皮膚卻很光滑。全身上下,沒有竟然一點傷疤。就感覺很奇怪,便問道:「夫君呀,你征戰這么多年,就從來沒有負過傷嗎?」趙雲就很自豪地回答道:「那當然了,我雖然身經百戰,殺敵無數,可是至今還沒有受過一點點傷,就是一滴血也沒有流過呢!」老婆聽了,就忽發奇想,要笑用綉花針扎他一下,算是和老伴開個玩笑吧,結果這一刺不要緊,趙雲頓時肌肉僵硬,呼吸困難,不多久,就死了。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鎮守江州。接下來果然222年劉備大敗並在第二年病逝。趙雲封為永昌亭侯。
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並和東吳結盟之後,諸葛亮率領諸將進駐漢中准備北伐,趙雲隨諸葛亮轉駐漢中。
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
在撤軍之後,只有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雲大為贊賞。
229年,趙雲病逝。《三國志》說「七年卒,追謚順平侯。」也就是說綉花針之說,傳說而已,不足為信。
㈣ 歷史上三國趙雲最終是怎麼死的
病逝的,趙雲(?-229),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㈤ 歷史上的常勝將軍趙雲到底是怎麼死的,正史上如何記載的
於是他老婆童心泛濫,偷偷拿了一根綉花針,調皮的刺了趙雲一下。這一刺可了不得了!趙雲頓時流血不止,這英勇無畏一生的大將軍就這樣死掉了!可是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他們認為這不過是野史上胡亂編造的罷了。而且也沒有提起這個趙子龍的妻子是誰,至於史書上,就更沒有說明了。但後世的創作中,倒是有挺多的。
㈥ 趙雲是怎麼死的 越詳細越好
史書中記載的是壽終正寢,意思就是老死的。生命自然走到了盡頭,就去世了。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雲死後,劉禪又下令追謚趙雲,姜維以「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謚趙雲為順平侯。
(6)歷史趙雲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蜀國的一代名將趙雲,一生征戰無敗績被世人稱為「常勝將軍」。歷史上趙雲怎麼死的?是病死的,而且是在兵敗被貶,多年沒有出征之後,鬱郁而亡的,而他是《三國演義》里難得少見的得以善終的人。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穀道出兵,並令趙雲、鄧芝為疑軍,占據箕谷。
魏大將軍曹真率領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在斜穀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雲、鄧芝由於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但趙雲及時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的損失。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戰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於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
趙雲一生很忠心,卻沒有得到重用,最後一次的失守,摧毀了他的不敗神話,趙雲怎麼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已經老了。
演義上描述了關羽說的一句話是: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那麼趙雲的年齡應小於關羽,也就是說趙雲不可能活到70歲,更不用說70歲還在參加北伐。
但也不可能死得太早(小於60歲),60歲時可能參加北伐,直至建興七年病逝,再無升遷,推測趙的死亡年齡應在63~67歲之間。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趙雲雖然在最後幾乎是以一個政治斗爭失敗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畢竟跟隨劉備多年,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加上曾經於亂軍之中救下劉禪,素為後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後多年,蜀漢滅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劉禪終於下詔追謚其為順平侯。
㈦ 在三國正史中的趙雲,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我們對無數的英雄都有十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曹操的奸詐無比,還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都無比的令我們的震驚,而在諸多的武將之中,趙雲恐怕是,最深為大家喜愛的一位武將了吧。
當初劉備稱帝的時候,所有的大臣都上奏賀表。在表上列50多個人的名字後加上「等180人」。而是這表上的,第一名便是馬超,五虎上將。不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孟起世代公侯這個名號最為的顯著。而諸葛亮也僅僅排列在第八,而趙雲甚至是未曾在表上,而是在另外的180人中。
一生英勇無比的趙雲未能夠戰死在戰場之上,恐怕是其一生中最大的遺憾了吧。但起碼,趙雲趙子龍在自己的一生中的後半生是壽終正寢,自然死亡。在三國演義之中,羅貫中老先生寫到了這樣子的一段描述,當劉禪聽到了趙雲的死訊之後,便嚎啕大哭。其實這是羅老先生,對於趙雲欣賞罷了。而在真正歷史上,那時候的劉禪早已經把自己的救命恩人趙雲給忘得一干二凈了。只是在後來為別人加封的時候,突然想起了趙雲,便也順便的追封了趙雲。
㈧ 三國里趙子龍怎麼死的,在哪裡死的
病死的。
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在成都病逝,壽終正寢。《三國演義》中寫道,當蜀國兵強馬壯、糧草充足、物資齊備之時,丞相諸葛亮誓師北伐,臨行前大宴諸將,可是突然颳起一陣大風,連門庭前的松樹都吹折了。
於是丞相卜算一卦,卦相顯示蜀軍之中將折損一員大將,隨即報傳趙雲二子求見丞相,並告訴諸葛亮趙雲病逝了,諸葛亮痛哭著說,子龍去世,蜀國失去一條手臂!
趙子龍七進七出
第一回合:趙雲與曹操大軍混戰,丟了甘夫人糜夫人及阿斗。
第二回合:趙雲找到甘夫人後遭遇曹仁部將淳於導將其擊殺,並救下糜竺。甘夫人糜竺交給張飛,自己繼續尋找阿斗。
第三回合:刺死背劍將軍夏侯恩,奪得青釭劍。找到糜夫人及阿斗。糜夫人投井自盡,趙雲懷抱阿斗殺出。
第四回合:趙雲刺死曹洪的部將晏明。
第五回合:趙雲遭遇曹操上將張合,趙雲坐騎陷入土坑,後逃脫。
第六回合:趙雲遭遇袁紹手下四將,馬延、張顗、焦觸、張南,並遭到曹操重兵包圍。殺死曹操戰將五十餘員。後突圍。
第七回合:趙雲殺出重圍後遭遇夏侯敦部將鍾縉、鍾紳,將其殺死。
㈨ 歷史上真實的趙雲怎麼死的
首先,有些廣為流傳的野史,比如他洗澡的時候被妻子到綉花針扎死了,這個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無論是當時來看或者以現代來看,所以我們用科學一點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那我們可以知道他在壯年之前身體狀況一直很好,不然不可能帶兵征討。
㈩ 歷史上趙雲是怎麼死的
姓名: 趙雲,字子龍
籍貫: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容貌: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官至:鎮東將軍,永昌亭侯,謚曰順平侯
子女:趙統,趙廣
生卒年間:?-229
簡明歷史傳記
趙雲開始隨公孫瓚征討,後投靠劉備,當陽長阪坂惡戰中保護劉禪和甘夫人脫險。劉備西征時,趙雲截江奪回了後主劉禪。後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陽、資中一帶,完成了對成都西南部的包圍。漢中爭奪戰中,趙雲以微弱兵勢設伏,使曹軍撤退。建興六年,趙雲隨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戰成功吸引了曹真主力,使得諸葛亮順利奪取了涼州三郡。後雲以兵力差距輸給曹真,但是由於他和鄧芝領兵固守,沒有造成蜀軍大敗,戰後趙雲請求自貶。建興七年,卒,後追謚為順平侯。
趙雲品性忠良,直言敢諫,曾力勸劉備將本打算賞賜功臣的土地還與百姓。在劉備伐吳前,又進忠言,勸劉備以國仇為重、私仇為輕。在對他的謚書中,強調了他有賢者之風,能體恤民情,慈愛百姓。其高風亮節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
歷史評價
劉備:子龍不棄我走也。 《雲別傳》
別傳:雲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 《雲別傳》
劉備: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雲別傳》
劉禪:雲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雲別傳》
姜維: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 《雲別傳》
陳壽: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三國志·蜀書六》
楊戲: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 《三國志·蜀書十五》
以上是《演義》中關於趙雲的一些內容,再看看史實吧。
趙雲自追隨劉備後,直到劉備當了漢中王,可說是馬不停蹄,無役不予。阿斗確是他在長坂坡救出的,史書雖沒《三國演義》寫得那麼玄,但趙雲救阿斗不是虛構的。進軍西川,是趙雲第一次沒隨劉備行動而留守荊州。可就是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奪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壯舉。兩次三番救了後主劉禪的小命,趙雲對蜀漢的汗馬功勞還小么?可劉備得了西川後,對趙雲就再沒重用了。
定軍山之戰,主謀是法正,而「親冒矢石」強攻定軍山的是劉備本人,趙雲根本沒上第一線。
一出祁山,趙雲也沒當先鋒,與鄧芝領偏師出斜谷策應主力。街亭失守全線大敗,而「雲與鄧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損。」《演義》中的「不損一人一騎」是羅老先生給英雄帶的花環。而戰後孔明上表檢討,自貶三級,有功無過的趙雲卻也糊里糊塗地跟著被貶了級。直至去世,趙雲也未獲封侯。
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沖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卧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霉了。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儀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么?「征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歷來讀史之人有「漢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漢高帝劉邦,殺死了韓信、彭越、黥布;漢武帝時有飛將軍李廣的悲劇。到了最後三分之一的後主時,趙雲好歹還是壽終正寢的。
《演義》上寫劉禪聞趙雲死而大哭,又是羅老先生加的花環。那時的劉禪,早把救過他兩次的趙雲忘得一干二凈了,連點「悼念」的意思都沒有。到得後來,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來了,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可趙雲要是知道追封的事,准得氣得在墳墓里詐屍不可:那時距蜀漢亡國還剩下不到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