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日本人的歷史是怎麼是

日本人的歷史是怎麼是

發布時間:2022-06-01 10:22:44

⑴ 日本人的歷史

中國人遷徙日本的歷史 考古研究發現,在數十萬年前來自中國東北的原始人類進入朝鮮半島上居住,一些又遷徙到日本。考古學和人類學觀點認為日本民族是主要由東北亞通古斯語族人、古代中原人[1]、少量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逐漸遷移到日本融合衍變而來。 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人類學和醫學專家聯合組成的中日人骨共同調查團多次證實了以上的結論。日本由古代信仰薩滿教的中國東北游牧民族遷徙而來,由於日本的獨特地形,使得遷入日本的游牧民族改變了原有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漁獵為主的和族人,這些人建立了出雲國、邪馬台國等等國家,另外還有大量中原人遷往日本。自從戰國末年,大量燕國人、齊國人和越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和日本以後到清朝時當中國北方出現戰亂和災害時,陸續有大量中國人移民朝鮮半島,後來又從這里向東向南到了日本。還有一條移民路線是從中國東部直接跨海到日本。 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人古代使用和語,日語借用了大量漢語詞彙,日語中的漢語借詞超過30%。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 和服
日本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 北海道地區有少量人會阿伊努語,沖繩列島還有少量琉球人會琉球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別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首都東京(Tokyo)是一座有1290萬人的現代化大都市。日本的動漫產業極為發達,是世界第一動漫王國。
編輯本段國名由來
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陽之處」,即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時也被稱為日之國

⑵ 日本人是怎樣認知史實的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他們殘害殺戮了無以計數的戰敗投降的中國士兵、俘虜以及普通市民。盡管歷史資料已充分表明:「南京事件」是證據確鑿的史實,然而在日本,竟然存在「南京事件」否定派,他們固執地為否定「南京事件」而「爭論」至今。《南京事件爭論史——日本人是怎樣認知史實的》將嚴謹地追溯、考證「爭論」事件的整個過程,指出「否定派」所持論據中的破綻、識破其花招,拷問滋生如此「爭論」的日本人之歷史觀。

⑶ 日本人有多長的歷史和文化

依據日本神話,日本在經歷一段漫長的神話時期後,傳說中天照大神的後裔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國並即位為天皇。有指秦朝的居士徐福曾奉秦始皇之命,帶同五百童男童女(一說為三千)到日本尋求長生不老葯(一說以求葯為名,復國為實),後來卻在此落地生根。不過今日的考古證據卻表明,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徙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

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五帝本紀》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這是「日本」國名來源。

公元6世紀前,日本透過朝鮮諸國一直吸收來自於亞洲大陸的文化。公元6世紀,通過聖德太子「推古改制」和孝德天皇「大化革新」等改革,學習中國,提高皇權,強化政府官僚制度。

隨著地方庄園勢力的不斷增強和中央政府的內亂,武士階層逐漸上升到權力的中心。1192年,武士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建立鐮倉幕府,開始了幕府在日本600多年的統治。這段時期一般分為:鐮倉幕府、南北朝時代、室町幕府、戰國時代、江戶幕府。

因為在歐洲日本是以「黃金之國」而聞名,到16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和西班牙的商人和傳教士到達日本。17世紀初,日本開始施行鎖國政策,除了在長崎與荷蘭和中國商人依然保持貿易外,與外國斷絕一切關系。這個孤立政策持續了近200年,直到1854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率領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才重新敲開了日本的國門。

與西方重新接觸後的日本立即感受到自己在世界舞台長時間的缺席已造成相當程度上的落後。於是在以西南四藩(薩摩、長州、土佐、肥前)為主的維新志士帶領下,開啟了一場全國性的倒幕尊皇運動。這場大規模的運動結果便是1868年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主動大政奉還以及以天皇為首的新政府。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對日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多項改革,封建體制被擯棄,引進西方的政治體制,包括了西方的法律體系以及政府體系。此外,其他在經濟、政治、軍事上的多項改革使日本實力逐漸增強。1879年,日本強行吞並了琉球群島。日本隨之膨脹的野心也導致了之後的甲午戰爭(1895年)以及日俄戰爭(1905年)。在這些戰爭中日本佔領了朝鮮、台灣等多處領地,控制了中國東北,並獲得巨額戰爭賠款,實力迅速膨脹。

⑷ DNA測驗出日本起源兩種人類,日本人拒不承認,到底日本人的起源是什麼

公元前222

日本人的起源一直被學界所重視。盡管已經有很多的版本,但是誰也無法被信服。我們可以做種種猜測,卻沒有任何證據讓它成為事實。
七十年代,日本聲稱發現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最後才發現不過是某個人的荒唐鬧劇。出於政治的考慮,這件事被利用,一度曾讓外界相確信本土源。當然,人們更樂意制假就是日本人的舉措,而非那們考古學家的名利心所驅使。本土源對提長日本人的自信無疑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成為日本民族主義千方百計證實的目標。一旦認為這種結論永遠不會被成立。竄改歷史也在所不惜。假話被反復的講,自己都認為是真事,所要做的就是讓別人相信。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迅速發展,日本人起源的研究也掀起了高潮,卻從來沒有結果。大陸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占據上風,有些民眾甚至對此確信無疑。隨著日中戰爭的爆發,所有的研究禁止進行,因為民族優劣論成為戰爭的依據。

日軍攻克北平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北京人的頭蓋骨。其中隱藏了什麼迷迷呢?是否日本人已經證實它與自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到底想掩蓋什麼?如果不是,那麼戰後為何找不到北京人的頭蓋骨的蹤影。假定有答案,那麼掩耳盜鈴似乎是最好的回答。

南島源向來不被認同,當時的航海條件根本不、具備這種人力傳輸的能力。我一直抱持朝鮮作為橋梁的態度。朝鮮人和日本人源出一脈,這個根就是中國。大規模遷移構成東亞文化帶和東亞人種的特殊性。你無法從外貌牲去區分誰是日本人,誰是朝鮮人,誰是中國人。

日本人鍾情於對自己起源的研究,但是唯恐出現不希望見到的結果。進入二十世紀中期,這種研究秘密進行,畢竟二戰帶來的痛苦已經很沉重,日本人的自信再也承受不了任何打擊。日本廣泛宣揚本土源,強調日本民族的獨立性,它對整個世界做了一分為二的切割,通過證明優劣的存在,強化日本民族意識。

日本是否存在原住民,沒有充分證據前提下,無法做出正確的答復。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自古至今,許多大陸人移民於此,經過長期雜居,開成異樣的風格,最突出的表現是萬世一系的神化帝王維持森嚴的等級制度。這種制度帶來的後果是外來者被強行同化,繼而喪失自己的民族性格。

往日本移民是因為大陸長期動盪不安的局勢。戰爭的殘酷讓大陸的人想尋求另一片樂土。閱讀史書可知,海外三島就是神仙所在,日本包括其中。據此可知,日本是中國早期移民地。因為朝代更迭帶來的種不幸,日本採用萬世一系的天皇制。

無論日本人是大陸源或說南島源,本土源,都無法割裂它與中國的聯系。是兄弟還是師徒,將來會做出回答。

世界歷史中日本人是從什麼時候出現在亞洲大陸架上的

日本島最近也是在三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生活的遺跡了(有人類不代表有文明)。日本學者把舊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繩紋文化」或「無土器文化」。日本舊石器文化分為前期和後期,大約3萬年以前的為前期,佔多數;3萬年至1萬年前的為後期,數較少。前期舊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為代表。後期舊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為主,其變遷次序為刀形器在前,尖狀器在後。此外還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日本的遠古人類,會打擊製造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狩獵和採集。當時人們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時代後期,住在豎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們利用。在靜岡縣休場遺址和上野遺址中,發現了列石成圓形的遺址。有人推定為爐址。那麼,這些人是從哪兒來的呢?一些日本學者認為是遠古時代從中國、朝鮮半島等一些地區過去的,因為日本語在語法結構、音韻組織方面具有蒙古語和朝鮮語的一些共同特點。

再往後的繩紋、彌生時代,很多習俗又與中國很相似,也有人認為是中國人遇到風浪等特殊原因到了日本島之後留下的風俗,比如文身、黥面、拔齒等。其實這些習俗不僅古日本有,朝鮮半島的南部、硫球群島、越南、緬甸及我們中國都受到過影響。就拿拔齒為例,日本愛知縣稻荷山貝冢竟達到了100%,中國的拔牙習俗最早可追溯到紀元前4000——2500年間的大汶口文化時期,最晚的一直延續到本世紀40年代貴州地區的仡佬族仍在流行。

拔齒習俗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同樣是日本,繩紋時代和彌生時代的拔牙的形式就不同,繩紋時代以拔去犬齒為主,共分5種主要形式;彌生時代的拔齒習俗有兩種,一是拔去上頜犬齒和下頜犬齒以及拔去門齒為主形,二是拔去上頜側門齒為主形。關於拔牙的意義,中日學者都有研究,日本學者認為有三種不同意義,即一是成人拔齒,此為一種成人儀式;二是婚姻拔齒,代表此人取得了成婚資格;三為服喪拔齒。中國學者則側重於前兩種含義。但在中國上古時代,與服喪拔齒類似的也有一種習俗,即家庭成員去世後,家族其他近親屬往往會將自己的手指之類的肢體切下隨葬。

從文字方面來看,最起碼在公元3世紀的邪馬台國時代,日本就已經有懂漢字、甚至能寫表文的人了。但正式把文字和儒學傳到日本的則是在應神天皇時期,這位文化使者就是傳說中百濟國的王仁。王仁是百濟國派去的,他隨身帶了《論語》十卷和《千字文》一卷,這十一卷書籍均為中國典籍。現在學術界對是否有王仁其人尚存爭議,但在王仁之前很早的時候,朝鮮半島的樂浪郡就居住著王姓漢人豪族,百濟國建立後,人們用中國漢人擔任文化教育方面的職務是完全可能的。而當時,日本對百濟在政治上處於優勢地位,把這些有文化的漢人從百濟接到日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我想,就算『王仁』這個人不一定真的存在,但他這樣的文化傳播者應該還是有其很多的。

說到東渡,我想中國人知道最多的應該是徐福渡日吧!據說徐福東帶去了3000(這個數字不一,也有些地方記載不是三千人)童男童女,按此說法再加上百工以及船夫,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3000。按照一條戈船能載3百人計算,至少需要十餘艘,按照一條大翼船載1百人計算,則需要三十餘艘。這些船在海上不可能連在一起,隨著對馬暖流、風向等的影響,應該有些船被打翻沉入海底,有些漂到了其他地方,有些則到了日本。就像蒲公英一樣,這些人應該最終在好幾個地方登陸了,而不可能只是到了日本。

有關秦人東渡日本的記錄在日本的古籍中略有記載,比如《日本書紀》欽明元年載「八月,······召集秦人、漢人等諸蕃投化者,安置國郡,編貫戶籍。秦人戶數總七千五十三戶」。這些人中應該包括了在日本出生的秦人後裔。

最早和中國有所外交的日本島上的國家是倭奴國,范曄撰寫的《後漢書》中就記述了公元57年(東漢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予印綬」,倭奴國其實是日本北九州沿海一帶的部落小國,漢光武帝曾通過來使授予刻有「漢委倭奴國」五字的金印,這枚印以於1784年在日本博多灣志賀島(今福岡市東區)上被發現,現珍藏於福岡市美術館。《後漢書·東夷傳》中記載,約在漢武帝授予倭王金印50年左右之後,既後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倭國遣使來華獻上生口(即會說話的工具——奴隸)一百六十人,願請見。安帝接受了倭王禮物後,也回贈了賞賜。倭奴國早於邪馬台國181年與中國交往。

公元238年6月卑彌呼女王派遣大夫難升米、副使都市牛利等官員攜帶男奴4名、女奴6名及斑布2匹2丈作為供品,從北九州海濱乘船前往中國。當時的魏明帝為了表達對卑彌呼女王的贊賞而向女王頒以詔書和賞賜,詔書內容非常友好,魏明帝假金印紫綬。卑彌呼去世之後,其13歲的繼任者壹與(也有寫成『台與』的)女王繼續遣使來華。

除了直接到日本的中國人,還有人是從朝鮮半島渡日的,尤其是公元前108年,漢朝在朝鮮設立了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後,漢人遷居朝鮮半島者日益增多,其中不少工匠通過半島南端前往日本,而日本也有意識地派人到半島去招收漢工匠。《日本書紀》雄略紀中就記載:雄略大王派歡因知利與弟君等,一同前往新羅、百濟等國,讓半島諸國貢獻『巧者』(即工匠)。最後從百濟帶回『手末才伎』。百濟所貢的這些工匠,很多都是漢工匠及其子孫,其中不乏中國和百濟混血後的後代。

⑹ 日本起源是什麼呢

在學術界中,關於日本的起源有兩種說法:

1、第一個是「更替說」。

日本學者認為,在繩紋時代的日本列島,原住民是阿伊努入,後來因為不明的原因,原住民被大量的外來人所驅逐到北方,成為了少數民族。這種情況跟美國本土的原住民「印第安人」被外來移民所驅趕的歷史很像。

2、還有一種說法是「混血說」。

就是說現在的日本人,是日本的原人種和中國人以及南洋島嶼遷移來的外來人的混血,才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日本人,這種說法是現在學術界的主流。

日本的地形地貌: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據統計,世界全部里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日本

⑺ 日本起源是什麼

日本的起源是源於中國。

公元五世紀大和國統一日本,移民大抵是黃皮膚的黃種人,主要由在日本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扶餘人、漢族以及阿爾泰語系民族與日本列島本土的繩文人融合而成。

自東亞大陸漂洋過海而來的外來移民沿著朝鮮半島而下,渡過海峽,登上了這個位於東亞盡頭火山密布的列島。

國名

日本,最早稱「和」或「倭」(均讀作yamato,中文譯作邪馬台),「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7世紀後期。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

中國的《新唐書》中記載: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國派使者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懂點漢語,所以討厭「倭」這一名稱,故改國號為日本,使者自稱這是因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處而命名的。

朝鮮《三國史記》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條的記錄也與此吻合:「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唐朝人張守節則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⑻ 歷史上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日本人

真正出現是秦末時期,傳說日本初代天皇是秦朝的道士徐福,在日本境內也有徐福墓
事實上,中古時期的日本小國林立,最後由位於本州島中部(奈良)的大和國家實現統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別稱。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現過多次王位的爭奪,或許也改易過多個朝代。然而當時的歷史紀錄靠口頭背誦神話的史官,而沒有可以證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無由查證。

另外在三國魏書曾記載有個名為邪馬台(現日本叫大和,讀音是yamato,相近。現在初中課本上說邪馬台是日本北九州的小國)的女皇(可能為神功女皇)臣服於曹丕,實際可能就是古日本。
後面就是歷史有所詳細記載的了

⑼ 日本人的起源是什麼

實際上,大和民族究竟形成於何時,先人來自於何方,在渺茫的史詩和紛紜的傳說中早已不可追尋。現在可以確定的是,早在公元前的某個時間,就開始了向日本的持續且不斷增長的移民遷徙。移民大抵是黃皮膚的蒙古人種,主要由來自西伯利亞及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中南半島的印支人、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及漢人和朝鮮人混合形成。他們沿著朝鮮半島而下,渡過海峽,登上了這個位於東亞盡頭、曙光總是第一抹生起卻是火山密布的列島。
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學人類學名譽教授鳥越憲三郎最早發表新說「日本人的發源地在中國雲南省」。

1984年2月23日,致力於社會人類文化研究的鳥越憲教授對外宣布:「對被認為是從雲南南下的泰國山嶽地帶(泰國北部)的少數民族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了所有嬰兒的臀部有胎斑」。鳥越憲教授就這一發現又強調:「日本人在體質上所具有的胎斑淵源是雲南,這是一個旁證,證實這個地區是日本人的發源地。」

1988年9月,日本電視工作者同盟抵達雲南,其任務就是拍攝《日本人的起源》。

此後,日本學者們的推論又由「倭人起源於雲南」,進一步演繹為「倭人的祖先為雲南的少數民族」,其范圍與核心,基本圈定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種說法。

持「彝族說」的理由是,鳥越憲三郎、佐佐木高明和渡部忠世等專家到雲南考察後發現石林等地撒尼人(彝支系)的「火把節」,類似日本的「孟蘭盆節」,即在日本的紀伊半島,同一天也舉行「火把節」,而在日本南部紀伊半島的神戶、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等地,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表現最為集中的地方……

持「哈尼族說」的理由是,有日本人驚奇地發現,中國雲南的哈尼族與日本大和民族的信仰都具有相似的「萬物有靈」觀念,特別是在諸神中,日本族最有權威的「天照大神」和哈尼族的「阿匹梅煙」都為女性,亦同是太陽神;日本崇拜「穀神」並奉櫻花為國花,哈尼族也崇拜「穀神」,並視櫻桃樹、櫻桃花為神花……

「傣族說」的看法仍出於鳥越憲、佐佐木和渡部等位學者。對於被認為是從雲南南下的泰國山嶽地帶的少數民族,他們曾經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在所有嬰兒的臀部都有胎斑,同時,也在西雙版納傣族中發現了胎斑。所謂「胎斑」,是指在嬰兒臀部及腰、背和肩等各部分皮膚出現的青色斑紋。原因是在皮膚真皮上有黑色素細胞,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日本人恰有這一人種胎斑的類似性,而且在西日本九州、本州有許多人的血型是A型,這一點也與雲南和泰國內地相同……(《雲南日報·大觀周刊》2000年11月15日報道)

1996年開始,中國及日本的一些學者們組成「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調查團」,對中國江蘇省發掘出來的春秋至西漢時代(即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一世紀)的人骨,及差不多同期出土的日本北九州及山口縣繩紋至彌生時代的人骨,進行了三年的對比研究。經過DNA、檢驗分析,兩者的排列次序某部分竟然一致,證明兩者源自相同的祖先。這就是說,日本人的祖先更確定為遠不止邊陲南疆的中國人。

中日兩國,不但同種,而且同宗。(日本《產經新聞》1999年3月19日報道)

據民間傳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了尋求長生不老葯,曾派徐福率領3000名童男、童女,乘由50艘船組成的龐大船隊,東渡日本尋找長生不老葯。結果沒有找到,徐福想打道回府,有手下提醒他,你沒有完成皇上交辦的差事,回去只有死路一條,不如乾脆留下來,徐福一行就留下了。

這時的日本仍處在石器時代,大多數日本人蓄著長發,用繩結扎在頭頂,並用一條白布系在額頭上。直到今天,日本人還很喜歡在節日里將白布條系在額前。他們大多為黥面紋身的漁民,漁民們認為下海捕魚時紋身是誘惑魚的一種好辦法。女人們穿的衣服不過是一塊在頸部挖了個洞的布,就像墨西哥人的披風。人們性格平和,不會嫉妒。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般一個男人可娶四五個妻子。日本人喜歡喝酒,像馬來人、印度人那樣用手抓取食物。那時他們沒有肉吃,通常吃魚、蔬菜和大米。據說當時徐福便發現日本人長壽,可以活到80到90歲,有的甚至活到100歲。他還發現他們在種稻和捕魚之外,還特別擅長巫術、預言、占星和用泥土占卜。

閱讀全文

與日本人的歷史是怎麼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