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白起是怎麼死的,,
白起的死離不開他的囂張跋扈,離不開他的自以為是,離不開他的自作聰明。據歷史記載,自從長平之戰之後,白起以為可以一勞永逸,結果他的想法太天真了,沒想到最後被君王所猜忌,君主與臣子互不相信,互相猜測,最後導致了白起的死。
白起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征,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後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白起是一個極度自信又極度自負的軍事天才,真正永無敗績的戰神。正因為追求職業生涯的完美,白起拒絕向秦昭王妥協,導致了最後自刎的悲劇下場。或許在白起看來,正確比活著更有價值,這就是白起能保持不敗紀錄的真正原因。
戰神白起一生戰功赫赫。古人有句話說得好:「一將功成萬骨枯」,而戰神白起一生的軍功是千千萬萬的頭顱換來的。人們往往只看到戰場上功臣名將表面的榮耀,卻忽視了這榮耀背後戰死的無數英魂。
白起的少年時代未見諸史書,據說他行伍出身,靠著勇猛作戰一步步爬到高位,被封為戰神白起。戰神白起為何是「人屠」時間回到兩千多年前那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戰國末期,在那個以殺人掠地為主要內容的時代里,秦國的戰神白起無疑是將軍中「男一號」。
從歷史上看,他是當之無愧的戰神,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實際奠基者之一,但從另一面講,他一生殺伐過重,是天生的屠夫。
Ⅱ 名將白起是怎麼死的白起墓在哪裡
名將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的,白起墓的位置在現在咸陽城東郊。白起被殺的主要原因在於將相失和,實際上白起和范雎很早就有過節,後來兩人對於戰略的分歧使得兩者之間矛盾日益惡化。秦昭襄王聽信了范雎的主張,在多番猜忌下最終賜死了白起。
白起的死亡背景
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後,秦軍乘勢取得了趙國的太原郡,但秦軍亦疲憊(雖說趙國前後損失四十五萬人,但秦軍亦損失過半),不得不撤軍休整。前258年,秦再發兵,白起因病未出,並料定秦軍必敗。
秦王便罷免白起,並在陰密命其自殺。秦相范雎啟用鄭安平為主帥,進攻邯鄲,趙國危急。而楚、魏雖派兵,但畏懼秦軍,不敢輕進。後來魏無忌竊符救趙,聯合楚春申君夾攻秦軍,秦軍敗,鄭安平降趙。
白起簡介
白起,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人。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後位列武廟十哲。
Ⅲ 殺神白起是怎麼死的
白起是被賜死於杜郵。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九月,秦國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校(一校約為8000人)秦軍。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
三月後,秦軍戰敗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說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一月。
(3)白起歷史上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樂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Ⅳ 白起怎麼死的
白起是被秦王賜死的。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後和穰侯魏冉的關系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4)白起歷史上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白起歷史地位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樂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Ⅳ 白起的死因
因為將相失和,君臣失和,被秦王賜死了。最主要原因是,秦王不懂戰略,瞎指揮,白起又堅持自己的意見,所以被殺了。
公元前257年11月,白起因不服從命令被秦王嬴稷免去官爵降為士兵,最後被逼自殺。
長平之戰後,白起准備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破趙國。可是從秦國傳來的卻是退兵的命令。原來秦昭王聽從了范雎的話,以秦兵暴師日久,應當讓士卒休整為由,允許韓、趙割地求和。
范雎本是一個心胸狹窄的說客,長平大勝使他心生嫉妒,怕滅趙之後,白起更加威重功高,自己無法擅權,便以巧言斷送了白起宏偉的軍事圖謀。秦國喪失了滅趙的良機,白起因此與范雎有了嫌隙。
秦國罷兵後,趙國不但沒有獻城反而開始聯齊抗秦。秦昭王遂又命白起統兵攻趙,但遭到白起的拒絕。白起認為秦國已經失去了有利的戰機,不宜再次出兵。暴怒的秦昭王不懂得戰機稍縱即逝的道理,於公元前258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打邯鄲,結果秦軍攻勢受阻,將卒多有傷亡。
秦昭王再次任命白起統兵,但白起認為此時進攻毫無勝算,遂託病不行。范雎此時用私黨鄭安平代替白起,結果秦軍傷亡慘重,主將鄭安平率兩萬軍隊降趙。孤注一擲的秦昭王親再一次下令白起出兵。
白起深諳兵法,認為殘局很難收拾,坦誠勸諫秦昭王撤兵,等待新的戰機。昭王認為白起是有意刁難,加上范雎在一旁不失時機地煽風點火。惱怒的秦昭王於是下令削去白起所有封號爵位,貶為士伍,並強令他遷出咸陽。
由於病體不便,白起沒有立即啟程。三個月後,秦軍戰敗的消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聞聽更加遷怒白起,驅趕他立即離開咸陽。白起抱病啟程,行至咸陽東北的時,昭王在范雎的挑唆下,認為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下定了殺掉白起的決心。
(5)白起歷史上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白起的主要成就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
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Ⅵ 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怎麼死的
自殺。
范雎將白起的話轉告給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發怒,說:「沒有白起,我就不能消滅趙國嗎?」於是另派王齕接替王陵攻打趙國,又派鄭安平率軍5萬增援。秦軍包圍趙都邯鄲八、九個月,死傷人數很多,也沒有攻下。
趙軍不斷派出輕兵銳卒,襲擊秦軍的後路,鄭安平也因遭到趙軍的包圍率部投降。楚公子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領數十萬士兵救援趙國,秦軍損失很大。這時白起說:「秦王不聽我的意見,現在怎麼樣了?」秦昭襄王聽後大怒,親自去見白起,強迫他前去赴任。
白起叩頭對秦王說:「我知道出戰不會取得成功,但可以免於獲罪;不出戰雖然沒有罪過,卻不免會被處死。希望大王能夠接受我的建議,放棄攻打趙國,在國內養精蓄銳,等待諸侯內部產生變故後再逐個擊破。」秦昭襄王聽後轉身而去。
秦昭襄王免去白起的官爵,將其貶為普通士卒,命其離開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遷往陰密(今甘肅省靈台縣百里鄉),但白起患病,沒有立即動身。
過了三個月,前方秦軍戰敗的消息接踵而來,秦昭襄王更加憤怒,於是命人驅逐白起。白起走出咸陽西門十里路,到了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時,范雎對秦昭襄王說:「白起被流放,很不服氣而且口出怨言。」秦昭襄王於是派使者賜給白起一把劍,命他自盡。
白起仰天長嘆道:「我到底有什麼過錯竟落得這般結果?」過了一會說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投降的士兵有幾十萬人,我用欺詐之術把他們全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了。」白起隨後自殺。
《戰國策》記載為白起離開咸陽七里時,被秦昭襄王所派使者絞殺。白起的副將司馬靳也一同被賜死。
(6)白起歷史上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軍事思想
白起擅長野戰和攻城戰,在作戰前和作戰時,重視掌握和分析敵方虛實強弱。例如伊闕之戰中發現韓魏兩國軍隊相互推諉,不能同心協力的弱點取得大勝;邯鄲之戰時發現失去滅亡趙國的最佳時機後拒不領兵。
在與強敵作戰時,不與敵軍正面會戰,採取先弱後強的戰術分批蠶食敵軍。例如鄢郢之戰白起率數萬軍隊在方圓五千里、士兵百萬的楚國境內長途奔襲作戰;長平之戰避免與趙軍主力會戰,引誘趙軍進入包圍圈後進行蠶食。在敵軍落敗時,乘勝迎勢,窮追猛打。例如伊闕之戰、華陽之戰和長平之戰後乘勝擴大戰果。
白起戰術靈活多變,能根據當地地形地貌制定戰略戰術。例如鄢城之戰的水攻、華陽之戰的長途奔襲作戰等。白起還擅長採取攻心為上的策略,例如鄢郢之戰中火燒楚國先王陵墓夷陵,長平之戰坑殺趙國降卒,皆大幅挫傷敵方的士氣。
歷史地位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樂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Ⅶ 秦朝大將白起是怎麼死的
自殺。
白起本是一介平民,因秦昭王推行軍功爵制,他才有機會步步高升。在與韓魏聯軍作戰時,白起消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一戰成名升任國尉。後又升任大良造,一舉奪取魏城大小六十一座。隨後,白起攻垣城,奪光狼城,大敗楚軍,攻佔楚都郢,迫使楚國遷都於陳。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4年),白起與趙魏聯軍交戰,擄獲韓、趙、魏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5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長平之戰暴發。白起擊敗「紙上談兵」的趙括,將四十萬趙國降軍全部活埋,只走了240個年紀小的士兵,讓他們回趙國報信。
長平之戰後,白起准備乘勝滅趙。秦相范雎因受蘇代挑撥,勸秦昭王養兵,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白起接到退兵命令後,對范雎非常不滿。
幾個月之後,秦昭王發兵攻打邯鄲,命白起出戰。白起認為此戰必敗,稱病不去,結果秦國損失約4萬人馬。秦昭王大怒,再次命白起出戰,白起仍稱病不去,還說如果秦國攻打邯鄲,秦國就完了。秦昭王無奈,只好另派大將出戰,結果秦軍傷亡慘重。
白起聽說後,還在秦昭王面前說風涼話:「當初你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王大怒,命令白起立刻出兵。這個時候,白起還真是病了,大概是著涼感冒之類,還挺重的。白起仍然稱病不去,秦昭王不聽了,以為他又是裝病,於是傳令:「就是抬也要把白起抬到戰場上去!」
這次,白起實在沒辦法了,可接到王命後還是磨磨蹭蹭,一拖再拖,竟然拖了三個月。三月之後,秦軍被趙國戰敗,秦昭王實在忍無可忍,命白起立刻起兵,不得逗留,違令者斬!
秦昭王下了狠話,白起也害怕了,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認為白起此次出兵心有不服,把這樣的大將派出去,豈不是禍事?於是,秦昭王派使者追趕白起,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接過使者遞過來的寶劍,頓時就哭了,仰天長嘆道:「老天啊,我到底有啥罪呀?為什麼落得如此下場?」使者對他說:「將軍坑殺降卒,為大王冠以暴君之名,難道還不該死嗎?」
白起聽罷,點了點頭,說:「要這么說,我是該死!我用欺騙手段把趙軍四十萬降卒坑殺,足夠死罪了!」說完自刎而死。
(7)白起歷史上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相關故事:白起(戰國)——長平之戰
白起,千古「殺神」,唐朝「武廟十哲」之一。長平之戰參戰兵力:趙軍約四十五萬、秦軍約六十萬。開始時趙國將領是廉頗,老將廉頗構築壁壘,任憑秦軍屢次挑戰都堅守不出。時間一長,秦軍銳氣受挫,糧草難以維繼,再拖下去只能撤軍。
但是趙孝成王認為廉頗消極避戰,幾次派人責備廉頗。趙王又聽信謠言,令趙括取代廉頗統領趙軍。此時秦王也換上了白起統軍,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令秦軍佯裝潰敗,把趙軍引出廉頗辛苦構築的防線。趙括不知是計,以為自己大展神威,命趙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陣前。
白起命令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趙軍主力斷糧四十多天後,士兵內部大亂。趙括強行突圍,被秦軍亂箭射死。
主將一死,剩餘趙軍向白起投降。投降的四十萬趙軍(也許不到四十萬,後世一直有爭議),全部被白起下令活埋(據現代考古,是被秦軍斬殺後掩埋)。自此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秦國對抗。
Ⅷ 名將白起是怎麼死的 白起墓在哪裡
白起是被秦王賜死的。
白起墓:位置在咸陽城東郊,渭河北岸任家咀,秦時此地稱杜郵。197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三五三0工廠在施工時,曾發現公之墓道,出土兵器、佩劍等文物數件,現存咸陽博物館。白起墓呈園形,底部直徑19米,墓高8米,一九八二年,白起墓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白起歷史上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白起歷史地位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將白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樂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白起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