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雍正到底怎麼死的
暴死。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無論是他的皇後皇子,還是身邊最得寵的大臣都沒有絲毫心理上的准備。
據雍正朝大學士張廷玉的《自訂年譜》中記載,雍正帝在臨終之前,沒有絲毫一病不起的跡象,張廷玉在雍正帝死之前不久,還曾「每日進見」,雍正駕崩那天,張廷玉被被急召進宮,得知雍正皇帝已瀕彌留,這個消息使他「驚駭欲絕」
雍正死的很急,而且關於他的死,清朝官書正史上又少有記載,據雍正的《起居注》記載的:雍正帝在八月二十一日的時候,感覺身體有點不適,但仍可以,召見臣工。到了二十二日的時候,雍正沒有再召見臣工,皇子寶親王、和親王終日守在身旁,以防不測。
到了戌時(午後七時至九時)的時候雍正皇帝的病情突然加重,宮中傳出急詔召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覲見。結果到了二十三日子時(夜十一時至翌日一時)的時候,雍正帝就龍馭上賓了。但是官書正史上並未言明雍正到底是患了什麼疾病。
(1)歷史上雍正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關於雍正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沒有記載。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
雍正暴卒,官書不記載其原因,這自然就引起人們的疑惑,再加上當時關於他為人的傳說和評論頗多,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於是就產生了各種說法。
1、病死
有一說認為雍正帝「是中風死去的」。
2、暗殺
(1)呂四娘刺殺
民間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俠女叫呂四娘,她的父親和爺爺都因文字獄被雍正殺害。為報仇,呂四娘砍去雍正的頭。因此,在安葬雍正時,只好鑄造了一顆金頭。 [67]
(2)宮女太監刺殺
還有一種傳說,說雍正九年,宮女與太監吳守義、霍成在雍正睡熟時,用繩縊之,氣將絕,用太醫張某之葯而愈。
3、丹葯中毒
歷史學家們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如金梁曾懷疑雍正帝是吃道家丹葯毒死的,楊啟樵在《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書認為雍正帝是「服餌丹葯中毒而死的」。
㈡ 歷史上雍正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呂四娘刺殺的嗎
這個是小說橋段,可信度太低。
但這些連野史都算不上的傳說聽聽就好,千萬不要當真。武功高強的梁山好漢們尚且無法進入皇宮刺殺皇上,一個小小的呂四娘有何偷天換日之術能在守衛森嚴、固若金湯的禁宮中悄無聲息的刺殺皇帝?
歷史不是「武俠小說」,刺殺皇帝也不像「吃飯睡覺」那麼簡單, 「吃燈草灰,放輕巧屁」這種事情誰都可以作,但是歷史不能。
㈢ 正史中的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關於雍正皇帝的死,正史和野史的說法不一。在正史中記載說:雍正帝是暴崩於圓明園,且在病危的時候召見了王公大臣,將皇位傳給了寶親王。
然而,在當時的民間卻有另一種說法,說是:有一個俠女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後人,為父報仇,夜入皇宮行刺雍正。在得手後,將雍正帝的頭顱砍了下來,所以,雍正帝並非病逝,而是死於非命。之後,雍正帝的屍體由於缺少了頭顱,沒有辦法完屍入葬,只好做了個金頭下葬。
泰陵是清朝前期的陵寢,而地宮則是整座陵寢中最核心、最神秘的地方。因為,目前對泰陵的地宮並沒有進行開啟,所以,它的神秘感頗多,其內部構造究竟如何,到目前也沒人知道。
第五,藏寶之謎:
作為帝王的陵墓,肯定有很多價值連城的陪葬品。按照一般的陵墓設置思路,泰陵內一定有很多雍正生前喜愛的物品,且作為其兒子,乾隆皇帝也一定會額外放置很多珍貴的物品,以表孝心。但這些只是一些猜測,相關的資料中並沒有明確記載。
㈣ 正史中的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突然駕崩。由於當時正是天下太平之時,雍正的突然死亡,自然引起大家的猜疑。
《清朝野史大觀》卷一中說,雍正是被民間俠女呂四娘所殺。呂四娘是清代著名學問家呂留良的孫女,呂留良因受開篇所說曾靜張熙案的牽連,死後還被挖棺戮屍。
當時呂四娘一向跟隨大俠甘鳳池練習劍術,身輕如燕,有一身的好功夫,得知自己祖父的遭遇後,呂四娘大憤,深夜入宮將雍正刺殺,並割去其頭作為報復。
由此,民間傳說雍正死的時候安的是一個金頭,以掩飾首級被盜的尷尬。
筆者倒認為,雍正“過勞死”的可能性更大。
所謂“過勞死”,指的是“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
目前,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將此病症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過老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但卻又沒有明顯的病症。
近些年來,數學家陳景潤、作家路遙等英年早逝,可能都與雍正一樣,即因“過勞而死”。
㈤ 雍正是怎麼死的
第一種說法,就是雍正被呂四娘砍了頭死的。這個時候有一個案子叫呂留良的一個文字獄案子,呂留良遭到了嚴厲的懲處。但是傳說他的女兒呂四娘落網了,私自逃跑,沒有被殺,這呂四娘就拜師學藝,武藝高強,後來想法喬裝打扮混到了皇宮裡面,見了一個機會,把雍正的頭砍下來,替她父親報了仇。很多專家研究之後,認為雍正是被呂四娘殺了,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當時在這滿門抄斬的時候是非常嚴格的,呂留良的女兒不可能逃跑,這只是一個野史小說在這兒編造的一個很生動、很有趣的故事。
第二說法也很離奇,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一個戀人,這戀人叫竺香玉,長得很漂亮,能歌善舞,被雍正看上了,把她收到宮里來。他奪了曹雪芹的所愛,於是曹雪芹就通過秘密的辦法和竺香玉進行聯系,竺香玉雖然身在皇宮,心裡還想著曹雪芹,於是見了一個機會,就謀殺雍正。這個也是野史小說之言,沒有任何歷史根據,不可相信。
㈥ 雍正帝活了多少歲 歷史上雍正是怎麼死的
雍正帝活了58歲。關於雍正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死掉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沒有記載。張廷玉的私人記錄,當時雍正七竅流血,令他「驚駭欲絕」。
雍正暴卒,官書不記載其原因,這自然就引起人們的疑惑,再加上當時關於他為人的傳說和評論頗多,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猜疑,於是就產生了各種說法。
1、病死
有一說認為雍正帝「是中風死去的」。
2、暗殺
(1)呂四娘刺殺
民間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俠女叫呂四娘,她的父親和爺爺都因文字獄被雍正殺害。為報仇,呂四娘砍去雍正的頭。因此,在安葬雍正時,只好鑄造了一顆金頭。
(2)宮女太監刺殺
還有一種傳說,說雍正九年,宮女與太監吳守義、霍成在雍正睡熟時,用繩縊之,氣將絕,用太醫張某之葯而愈。
3、丹葯中毒
歷史學家們近年來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
如金梁曾懷疑雍正帝是吃道家丹葯毒死的,楊啟樵在《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書認為雍正帝是「服餌丹葯中毒而死的」。鑒於雍正帝親近道士,誤食丹葯中毒是很有可能的。
(6)歷史上雍正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人物故事:
雍正非常喜歡尹泰的兒子尹繼善。尹繼善是雍正元年的進士,六年之間,已由翰林升為江蘇巡撫。有一次聊天的時候雍正說:"為人處事你應該多學學我信任的大臣李衛、田文鏡和鄂爾泰。"
繼善回答說:"李衛,臣學其勇,不學他粗魯;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他刻薄;鄂爾泰,優點非常多,但臣也不能學他剛愎自用。"
雍正聽了,覺得他說的句句中肯,很是欣賞,就調升他為雲貴總督。尹繼善有一天回京,雍正召見他的時候問:"你的母親受封了沒有?朕知道你家的情況,回去准備准備,我馬上下旨。"
尹繼善原是其父尹泰的小妾徐氏所生,按說母以子貴,徐氏是可以請封的,但是尹泰家法森嚴,繼善提過一次,被父親尹泰罵了個狗血噴頭,再也不敢提了。
所以徐氏到現在還是每天衣著簡朴,和僕人們一起小心伺候著老爺太太。尹繼善拜謝下來,回家告訴了父親。沒想到尹泰非但不喜,反而大怒。
罵尹繼善說:"肯定是你向皇上懇求來的,你想用皇上來壓我是不是?!"二話不說叫來家人,杖責繼善,把個繼善打得呼天喊地,頂戴上的孔雀翎都給打掉了。
徐氏想到禍由己起,只得替兒子長跪請罪。雍正耳目靈通,自然很快知道了這件事。第二天,尹府的門房匆匆跑來報告,說朝廷派人來了。
說話間就見內監、宮娥四人,帶著一些皇帝賜的衣物已經進院。尹泰沒辦法,就率領繼善迎了上去。那宮娥傳旨要面見徐氏,家人引著來到房內。
宮娥見了徐氏,將翚衣翠茀獻了上去,並扶著徐氏坐在床邊,重新梳了雙叉寶髻,珠釵瓔珞,插了滿頭。打扮期間,外面王公的福晉,大臣的命婦以及夫人、格格陸續而至。
車如流水,馬如游龍,把尹泰家熱鬧得花團錦簇。兩個太監則七手八腳掛燈結綵。尹泰不知道怎麼回事,問太監,太監口口聲聲是奉皇上的旨。
看看內外整治完備,門房又報內閣大學士捧詔書來到尹府。大學士從中門而入,高呼:"有詔,尹泰,同夫人徐氏,總督繼善,一起跪聽宣讀。"
詔書上,雍正說道:"大學士尹泰,朕如果不是看在你的兒子繼善聰慧能幹、忠心耿耿的份上,就不會封你為大學士。可是如果沒有你的小妾徐氏,又怎麼會有繼善?
現在朕封徐氏為一品夫人,尹泰你要先向你的妻子徐氏三叩頭,然後再謝我。"內閣大學士宣讀完畢,宮娥們扶起夫人,南面坐定。
尹相國一想:"這皇上真是惡作劇了,當著這么多的同僚、學生的面,丈夫拜妾,成什麼體統?"然而又怎敢抗旨,只好聽憑太監引著,在徐氏夫人的面前老老實實地磕了三個響頭。
㈦ 雍正皇帝怎麼死的
關於雍正之死,史書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前一天,雍正在圓明園行宮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當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沒有記載。常見說法有以下幾種。
1、病死。有一說認為雍正帝「是中風死去的」。
2、暗殺。呂四娘刺殺:民間最為流行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俠女叫呂四娘,她的父親和爺爺都因文字獄被雍正殺害。為報仇,呂四娘砍去雍正的頭。因此,在安葬雍正時,只好鑄造了一顆金頭;宮女太監刺殺:還有一種傳說,說雍正九年,宮女與太監吳守義、霍成在雍正睡熟時,用繩縊之,氣將絕,用太醫張某之葯而愈。
3、丹葯中毒。歷史學家們近年來對清宮檔案進行了大量研究,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
(7)歷史上雍正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雍正軼事典故:
1、迷戀丹葯。雍正帝早在當皇子時,就對煉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時煉丹的主要目的是做給他父皇看,說明自己不謀求皇位,只一心煉丹。他還因此寫過一首題為《燒丹》的詩:「鉛砂和葯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2、西式服裝。在中國最早穿西服的是雍正帝,至今在故宮尚保留他的這一畫像。這位精力充沛的皇帝喜歡玩賞鍾表等西洋事物,他穿西裝更多的是滿足追新求異的獵奇心理。
㈧ 歷史上雍正是怎麼死的
雍正的死因是清宮謎案之一,眾說紛紜。
據《清世宗實錄》和《張廷玉年譜》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違和,仍照常聽政,並召見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學士張廷玉每日進見,未嘗間斷。皇四子寶親王弘歷、皇五子和親王弘晝等,御榻之側,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惡化,太醫搶救。二十三日子時,進葯無效,龍馭上賓。」前後三天,可以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書不載原因。於是,胤禛死因之謎,朝野眾說紛紜。
1、一說,胤禛是被呂四娘謀刺死的。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女兒,也有說是呂留良的孫女。當年,呂留良因文字獄被死後戮屍,呂氏一門,或被處死,或被遣戍。但呂四娘攜母及一仆逃出,隱姓埋名,潛藏民間。呂四娘拜師習武,勤學苦練,尤長劍術,技藝高超。後來,呂四娘喬裝改扮,混入深宮,一日,乘機砍掉雍正腦袋。或說,呂四娘的師傅,原是雍正的劍客,後離去,培養了女徒呂四娘。這個民間傳說,流傳200多年。到1981年,曾發掘雍正泰陵地宮,未打開,即作罷。但民間傳言雍正棺材已經打開,雍正的遺體有屍身而無屍首,想以此證明胤禛之頭是被呂四娘砍掉的。這些傳說,都是無中生有,純屬野史逸聞。學者認為,呂留良之案,呂氏一門,男女老幼,俱已嚴禁,不能逃逸。就連呂留良父子墳墓,都加以監視,呂女不可能逃脫。所以,呂四娘行刺雍正說,實屬子虛烏有,絕不可信。
2、二說,胤禛是被宮女縊死的。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傳說雍正九年(1731年),宮女夥同太監吳首義、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繩縊殺,氣將絕,被救活。這個逸聞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實故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宮女楊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組縊帝項,誤為死結,得不絕」。同夥張宮女害怕,跑去報告方皇後。皇後趕到,解帛組,帝氣絕,命召太醫許紳急救。《明史?許紳傳》記載:「紳急調峻葯下之,辰時下葯,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事後將楊金英等磔(zhé)死。顯然,雍正帝與嘉靖帝的廟號都是「世宗」,這個清世宗雍正被宮女縊殺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宮女勒縊故事的翻版。所以,宮女縊勒雍正說,實屬移花接木,張冠李戴。
3、三說,胤禛是服丹葯中毒而死的。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泰陵五孔橋年),得了一場大病。大臣說「皇上下頦偶有些微疙瘩」,是甚麼病,說不清楚。胤禛曾向心腹密臣發出諭旨,要他們推薦好醫生、道士:「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聞,一面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後來李衛密薦道士賈士芳,到北京為胤禛看病。後將賈道士處死。胤禛對道士、丹葯感興趣,特為紫陽道人重建道院。胤禛還曾延請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到圓明園煉丹,以求吞服靈丹妙葯,長生不老。
4、四說,胤禛是患中風而死的。這個重要論斷,需要史料證明。
5、五說,胤禛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謀毒死的。據傳《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個戀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竺香玉後來被雍正霸佔成為皇後。曹雪芹想念戀人,就找了一個差事混入宮中,與竺香玉合謀,用丹葯將雍正毒死。這是編造的故事,純屬無稽之談。
㈨ 歷史上的雍正是怎麼死的
雍正帝在位時期經營了圓明園宮苑,常在圓明園與大內兩處居住。他青年時中過暑,以後就怕炎熱,故以較涼爽的圓明園為棲身之所,住在冬暖夏涼的九洲清宴、四宜書屋、萬方安和等處。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41]至二十三日子時就駕崩了。據此分析,應該是病死的。民間有很多傳說,傳說是刺客所殺等,但是,以清朝對皇帝的保衛來說,刺客進入皇宮刺殺皇帝可能性不大。如果是在路途,或是外出行宮,或許有這種可能。但直接進到皇宮里刺殺,太困難了!
㈩ 歷史上雍正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歷史上雍正的真正死因並沒有記載。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貴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邊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為揚威將軍,統領四省官兵征討。
又命果親王胤禮、皇四子弘歷、皇五子弘晝,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協同辦理苗疆事務。命刑部尚書張照、副都御史德希壽幫辦苗疆事務。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貴州的苗民叛亂。
雍正帝在位時期經營了圓明園宮苑,常在圓明園與大內兩處居住。他青年時中過暑,以後就怕炎熱,故以較涼爽的圓明園為棲身之所,住在冬暖夏涼的九洲清宴、四宜書屋、萬方安和等處。
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 至二十三日子時就駕崩了。
雍正帝死後,根據他的秘密立儲方法,由皇四子寶親王弘歷繼位。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泰陵。
(10)歷史上雍正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雍正的傳奇故事:
1、雍正戲尹泰
雍正非常喜歡尹泰的兒子尹繼善。尹繼善是雍正元年的進士,六年之間,已由翰林升為江蘇巡撫。有一次聊天的時候雍正說:"為人處事你應該多學學我信任的大臣李衛、田文鏡和鄂爾泰。"
繼善回答說:"李衛,臣學其勇,不學他粗魯;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他刻薄;鄂爾泰,優點非常多,但臣也不能學他剛愎自用。"雍正聽了,覺得他說的句句中肯,很是欣賞。
就調升他為雲貴總督。尹繼善有一天回京,雍正召見他的時候問:"你的母親受封了沒有?朕知道你家的情況,回去准備准備,我馬上下旨。"尹繼善原是其父尹泰的小妾徐氏所生。
按說母以子貴,徐氏是可以請封的,但是尹泰家法森嚴,繼善提過一次,被父親尹泰罵了個狗血噴頭,再也不敢提了。所以徐氏到現在還是每天衣著簡朴,和僕人們一起小心伺候著老爺太太。
尹繼善拜謝下來,回家告訴了父親。沒想到尹泰非但不喜,反而大怒,罵尹繼善說:"肯定是你向皇上懇求來的,你想用皇上來壓我是不是?!"二話不說叫來家人,杖責繼善。
把個繼善打得呼天喊地,頂戴上的孔雀翎都給打掉了。徐氏想到禍由己起,只得替兒子長跪請罪。雍正耳目靈通,自然很快知道了這件事。第二天,尹府的門房匆匆跑來報告。
說朝廷派人來了。說話間就見內監、宮娥四人,帶著一些皇帝賜的衣物已經進院。尹泰沒辦法,就率領繼善迎了上去。那宮娥傳旨要面見徐氏,家人引著來到房內。
宮娥見了徐氏,將翚衣翠茀獻了上去,並扶著徐氏坐在床邊,重新梳了雙叉寶髻,珠釵瓔珞,插了滿頭。打扮期間,外面王公的福晉,大臣的命婦以及夫人、格格陸續而至。
車如流水,馬如游龍,把尹泰家熱鬧得花團錦簇。兩個太監則七手八腳掛燈結綵。尹泰不知道怎麼回事,問太監,太監口口聲聲是奉皇上的旨。看看內外整治完備。
門房又報內閣大學士捧詔書來到尹府。大學士從中門而入,高呼:"有詔,尹泰,同夫人徐氏,總督繼善,一起跪聽宣讀。"詔書上,雍正說道:"大學士尹泰。
朕如果不是看在你的兒子繼善聰慧能幹、忠心耿耿的份上,就不會封你為大學士。可是如果沒有你的小妾徐氏,又怎麼會有繼善?現在朕封徐氏為一品夫人。
尹泰你要先向你的妻子徐氏三叩頭,然後再謝我。"內閣大學士宣讀完畢,宮娥們扶起夫人,南面坐定。尹相國一想:"這皇上真是惡作劇了。
當著這么多的同僚、學生的面,丈夫拜妾,成什麼體統?"然而又怎敢抗旨,只好聽憑太監引著,在徐氏夫人的面前老老實實地磕了三個響頭。
2、雍正且去賣字
雍正當皇子時,喜歡微服出行。某年到杭州,准備泛舟西湖遊玩一番,剛出涌金門,就看到一個書生在賣字,筆法頗為精到,雍正便讓他寫了一副對聯。
其中有個「秋」字,書生卻將「火」字寫在了左邊。雍正便問書生「秋」字是不是寫錯了。書生不以為然,說沒寫錯,然後拿出一本名帖,翻開讓雍正比對。
雍正便問他,既然如此博學,為何不去博取個功名,干嗎要在這兒賣字為生。書生說他家裡窮,連老婆孩子都養不起,只能靠賣字為生,哪還敢想什麼大富大貴。
雍正於是慷慨解囊,說可以資助他博取個功名,書生萬分感謝,後來還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此時雍正也已登基,一日從名冊上看見書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於是召其入內。
雍正隨手寫了一個「和」字,故意將「口」字寫在了左邊,然後讓人拿給書生看。書生不明所以,回答說這是個錯字。雍正微笑不語。
第二天,雍正讓書生拿著詔書去浙江,浙江巡撫受詔,詔書中說:命此書生在涌金門再賣字三年,再來供職。書生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