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考怎麼答歷史

中考怎麼答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01 21:36:03

A. 中考歷史題應該怎麼答

我不清楚你是哪邊人...我中考的時候歷史是開卷的..基本上格式方面沒什麼的..不像政治..住要是答到重點問題上.改卷老師也是主要看重點詞眼的...

B. 中考歷史答題技巧總結~~~謝

因為現在中考是政史合卷,所以時間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極有可能因沒有認真審題而失分;如果過慢,就會引起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兩份試卷。因此,考試時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題時間,以免顧此失彼。
二、歷史解題方法
(一) 單項選擇題
必須要保證選擇題的准確率,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選擇題的正確率呢?
1、答題時必須抓住重點字句,如時間、年代、人物、事件、區域地點等,明確試題要考查的是歷史的現象、本質、或是因果關系、影響。
2、注意分析題乾和題肢的關系,有的題肢的內容是對的,但是與題干沒有關系,不能選。對於沒有把握的題目,多讀幾遍,找到關鍵的字句去分析,把明顯的錯誤選項排除掉,選擇與重點字句相關的選項。
3、有的是反向選擇的要注意,即選擇不正確的或者不符合題意的,這要特別注意。
4、不要憑經驗答題,說不準題目跟你做過的題目考察的角度不同。憑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仔細答題。
5、選擇題選好以後,如果沒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動,相信你的第一感覺。

(二) 非選擇題
▲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帶著問題讀材料
2、重視材料出處
3、讀懂材料,挖掘引申含義
4、善於提取有效信息
5、規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我們現在的材料大致有三種類型:文字型材料題、圖文結合型材料題、表格型材料題。
(1)文字型:找層次性的標點符號,如句號或者分號,一個材料分成若干句話,總結出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後找出每句話之間的關系或聯系,最後總結每一個材料的中心意思。
(2)圖片型:首先大家對書本上的所有的圖片要熟悉,看到圖片應該想到跟圖片相關的事件的背景、經過,內容、作用、影響等等相關的內容。不能只看圖片的本身,要看到跟圖片相關的所有歷史信息。
(3)表格型:主要是比較數字的變化,要透過數字看到背後的歷史信息。主要是橫比和豎比資料的變化。
(4) 通常每題的最後一問是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遇到諸如給我們什麼啟示或者認識的,一定要回過頭看看材料,根據每個材料的中心意思答題.遇到我們中學生怎麼做的,通常是從我們怎麼想和打算怎麼做的角度答題。一定不能脫離材料,同時每題的前言也會對此類題目有提示作用。
▲問答題解答思路和方法
1、審題是前提 明確題目要求,注意題乾和設問的限定條件。
2、答題是關鍵,按問而答。問答題是采點給分,所以後面的分值就是給你提示本題有幾個答題角度。
3、 如果一小題當中有兩小問或更多小問,而你對自己的答案不是很明確的話,就不要寫清楚是哪一小問的答案,直接在那一題的相應位置寫上你有的答案。
4、 因為是使用答題卷,答題下筆前一定要看清答題的區域,不要超出規定的答題區域范圍。字一定要寫工整、清晰。
友情提醒:遇到棘手的不要氣餒,容易的不要得意忘形,一切以平常心對待!!

C. 初中歷史中考萬能答題模板技巧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中考歷史答題模板,可以記筆記哦!
歷史考試中的非選擇題設問,一般側重對原因(背景、因素、條件)、影響(意義、作用)、認識(啟示、感悟)的考查。
這些角度可以從下面這些關鍵點突破:
一、原因類
1. 促進中國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進科技、思想文化傳入中國。
(2)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並發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動與促進。
2. 建國以來經濟建設取得成就的原因。
(1)黨的正確領導,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路線、方針、政策。
(2)人民群眾的努力。
(3)較為和平安定的內外環境。
(4)蘇聯(主要指建國初期)等國家的援助。
3. 促進民族關系發展的原因。
(1)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各民族間經濟交流。
(2)統治者個人的雄才大略(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實行有效的統治措施)。(適用於中國古代史)
(3)各民族之間長期的經濟、文化、政治的交流。
(4)國家的統一,社會的穩定。
4. 促進社會進步的原因。
(1)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和進步。
(2)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3)傑出人物推動社會的進步發展。
補充:(1)統治者勵精圖治,實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備註:特指古代社會)
(2)統治者重視教育,選用賢才。(備註:特指古代社會)
(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重視發展生產。(備註:特指改革開放後)
5. 民主政治不斷完善的社會條件。
(1)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推動。
(2)民主思想的發展與影響。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與新興階級的支持。
補充:(1)受外來文明(或原有民主習慣)的影響。(備註:只適用於維新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古希臘民主政治、美國歷史上的兩次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
(2)自身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備註:只適用於古希臘民主政治)
6. 改革成敗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 順應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
② 改革派力量強大,保證改革順利進行。
③ 改革的措施得當。
④ 出現有利於改革的國內與國際環境。
⑤ 國家最高領導者的支持。
(2)改革失敗的原因:
① 順應改革趨勢,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當。
② 改革推行者個人的局限性。
③ 國際、國內環境對改革不利。
④ 改革根基不強。
⑤ 改革的阻礙力十分強大
7. 大國崛起的因素有哪些?從大國興衰過程中我國可以吸取哪些經驗?
(1)因素:
① 先進的思想文化影響。
② 政治體制創新。
③ 科技創新。
④ 外國的扶持或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
總之,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抓住發展機遇,適時改革創新,正確處理對外關系,重視經濟、民主政治、科技教育的發展,促進國家崛起。
(2)經驗:
① 堅持改革開放,努力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
② 要重視科技創新,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③ 要學習和借鑒外國優秀的文明成果。
④ 要處理好對外關系,和平崛起。
二、影響類
1. 中國近代化事件的共同影響。
(1)推進中國社會近代化。
(2)促進思想解放。
(3)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
(4)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思想文化等。
2. 改革的影響。
(1)成功的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俄國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土地改革、改革開放)
① 緩和了社會矛盾或克服了社會危機。
② 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使社會穩定,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
③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
④ 鞏固了國家統治。
補充:①加重了廣大底層勞動者的負擔,使其生活更加貧困。(備註:只適用於商鞅變法、俄國農奴制改革)
②促進民族融合,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備註:只適用於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摧毀了舊制度,建立新制度。(備註:只適用於大化改新、俄國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
(2)失敗的改革(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① 使社會矛盾或危機更加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進步。
② 經濟遭到更大破壞。
③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
④ 國家國力衰弱。
補充:客觀上有利於先進思想科技文化的傳播。
3. 制度、政策、法令等的影響。
(1)積極影響:
① 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 有利於國家政治的穩定。
③ 促進了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事業的發展。
④ 社會各方面發展有序進行。
(2)消極影響:
阻礙社會進步,禁錮思想發展,導致社會動盪不安,造成經濟發展倒退或停滯,致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 戰爭的影響。
(1)給交戰雙方帶來深重的災難,雙方實力遭到嚴重削弱。
(2)使人民流離失所,使人民的生命和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影響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3)社會處於動盪不安之中。
(4)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的觀念深入人心。
(5)客觀上促進了科技的發展。
(6)促進了文明交流。
5. 經濟發展的影響。(古代封建經濟、近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經濟、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1)加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政治的發展。
(2)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
(3)促進科學技術、教育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4)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5)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補充:(1)發展後期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利於社會的進步。(備註:只適用於古代封建經濟)
(2)對經濟發展落後的地區和國家造成了消極影響。(備註:適用於近現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
三、認識類
1. 對中國古代文化成就的認識。
(1)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勇於創新的民族精神。
(3)我們應該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形成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做一個有思想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2. 制度創新的認識。
(1)是促進自主創新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
(2)可以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可以更好地維護社會的安定,國家統一。
(4)是創新之本,沒有制度創新,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5)只有創新型政府,才會形成創新型的制度、創新型的文化。
3. 對科技發展的認識。
(1)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推動了社會進步,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
(2)帶來了危害:環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態破壞、高科技犯罪、核武器導致戰爭規模擴大,戰爭危害性加深等。
(3)利用科技應趨利避害,造福人類,避免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
4. 歷史上的人才選拔制度給我們的經驗或啟示。
(1)人才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2)完善考試制度,有利於人才選拔。
(3)要用德才兼備、敢言直諫者。
(4)任人唯親、姑息養奸危害嚴重。
(5)應樹立尊重知識和人才的正確觀念。

D. 中考歷史試卷怎麼答能取得高分

距離中考的時間也是越來越近了,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省份都出現了中考延遲一個月的政策,這對於參加中考的學子來說又增加了復習的時間。在中考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忽略的一門學科就是歷史,很多學生甚至是家長都認為歷史只要背一背就可以了,但是莫言老師告訴你這是錯誤的,歷史絕對不是靠背一背就能取得高分的,當下歷史的題目越來越活,如果孩子不理解歷史事件當中的關系的話是很難取得高分的。所以莫言老師強調一定要將基礎知識理解化的去記憶。只有把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為什麼這件事和那一件事有關系弄明白了,你的記憶才會扎實。全程歷史知識點精講莫言老師已經在荔枝微課上錄制,可以在荔枝微課上直接搜「中考歷史全程輔導」,第一個就是莫言老師的課程。學習過程中不理解可以moyanmoku1314。

第二:選擇題如果能取的一個高的分數,大題相信你也不會太差。總結以下幾點。

1.不要空白,不會寫也要編幾句。

2.出現「根據材料」,你偷著樂吧,反復閱讀材料,材料里有答案。

3.根據每題的分值去拆分,1分1點,寫全了。

4.出現「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材料里沒有答案,但材料是引子,要用課本的知識去解答。

5.出現「概括,概述,提取,簡析」詞彙,繼續偷著樂,直接在材料里找准關鍵句抄就可以。

這是一些答卷的方式方法,但是這些都是要建立在基礎知識夯實的情況下哦。有任何的歷史問題也可以隨時向我提問。

E. 中考歷史有哪些重要考點應該如何備考歷史才是正確的

雖然比我高的人很多,但我是最近四個月才開始看初三歷史的。總復習腦子里得有一句台詞,但是記不太清很雜。當我看到題目中提到的一個事件時,我腦海中必須有一個大概的時間點和關於這個事件的關鍵詞。不要混淆事件的性質,比如革命和改革的地位、影響和重要性(都是一回事)。否則回答主觀題就會錯過評分點。

考試當天沒戴錶,就拚命快速寫那個題目,25分鍾就寫完了(要知道我一般40分鍾也寫不完一個),還是滿的。後果就是檢查的時候感覺寫的東西不是特別好糾正,要盡量把字縮小到不超過那個框!橫線用完了,當時真的很慘!中考歷史會發答題卡。我建議你可以為最後一個問題列出一點想法,然後寫出來。盡量把做題的時間控制在30分鍾,10分鍾檢查一遍(如果你老師給的題和中考卷子的題一樣),然後把字寫的小一點但是好一點(我不知道25分鍾寫的字是什麼,對自己很反感)

F. 請問中考考歷史、政治的准確答題方法

我歷史比較好,政治跌宕起伏。中考的時候選擇題不會很難的,最重要的是把易錯點看出來,比如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你想的時間分配方法很好,不過個人認為檢查作用不大,看看有沒有抄錯就好,情願把時間放在前面,做的時候(尤其大題)定心一點想想全,看分值答題。

G. 歷史的特點題怎麼答

中考歷史選擇題通常是在一組內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的一種題型,屬於客觀性試題。它一般由「題干」和「題肢」(也稱選項)兩部分組成。所謂「題干」,就是用提問句式或不完整的陳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創設解題情景,明確解答的要求;所謂「題肢」,就是題內列出的備選項,包括正確項和干擾項或者多項選擇,或者單項選擇。

01

表述型選擇題,也稱肯定型選擇題

(1)特點:兩種形式:一在「題干」中提出歷史概念,在選項中表述對概念的闡釋;二是在「題干」中進行闡釋,在選項中列出相關概念。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實質、含義、目的、標志、特點、表現、反映、性質」等。

02

否定型選擇題(又稱逆向選擇題)。亦稱逆向選擇題

(1)特點:否定型選擇題即要求選出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也稱為逆向選擇題。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不是」、「不正確」、「不包括」、「錯誤的」、「無關的」、「不屬於」等。

(2)解法:在做此類題時,要全面理解和把握歷史概念,要注意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在分析問題時要注意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此類題的主要做題方法有:

①排除法,通過排除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

②推理法,若不能確定某個選項時,可以先假設此選項正確,然後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其結論是否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

③直選法,根據自己對歷史事實的認識和理解,直接確定不符合史實和歷史邏輯關系的選項。

H. 中考歷史解題技巧:如何解答「歷史感悟」類試題

結合歷史事件造成的影響
一般給的都是影響差的事件
而且要結合 發展和事件的關系
比如說點:民族獨立是發展的前提
我國要堅持改革開放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有的時候 政治上的東西也可以拿來用
用書上的不錯
舉例一個歷史事件,淺談前因後果
再針對結果加以分析抒發自己感言就好
重點是要抓住一個主要脈絡,不要漫無邊際的談
平常讀書時就要多思考,才不會臨陣亂了手腳
不要看到這種題目就怕,其實沒什麼
加油吧
言之成理即可,要拿史實為理論依據來答,有自己的歷史觀,要多看歷史評論,百家講壇可以看一下
重要歷史認識及啟示
1、近代列強侵華戰爭中中國失敗結果的認識:落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一個國家的尊嚴要靠實力來維護.
2、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的特點及歷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層層遞進,由表及裡,逐漸深入.感悟: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3、近代史上國共關系變化的啟示: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4、抗日戰爭的勝利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5、勸戒日本「歷史不容忘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民族會得到全人類的諒解;違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將遭到世界人民的唾棄;正視歷史,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
6、如何才能促進中日之間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應教育國民正視歷史,反思歷史;中日之間應建立互信機制,加強經濟、軍事、文化和人員間的交流、對話和協商等.
7、重慶談判體現中共的精神:為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顧個人安危,深入虎穴,勇於斗爭的革命精神.
重慶談判中中共的努力讓人們從中感悟到的基本認識:表明中共是中國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華民族復興事業的領導者.
8、中共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結論:社會主義建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是艱辛的、曲折的.社會主義建設一定要符合國情,符合生產力的發展規律,要警惕錯誤思想傾向.
9、黨對農村政策的調整必須遵循的原則: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一切從農村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有利於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制定政策必須從國情出發,不能脫離實際.
10、對台灣問題的看法: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統一大業必將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發展兩岸關系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符合當前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獨」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是不會得逞的;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任重道遠,需要我們長期奮斗.
11、如何鞏固和進一步提高我國國際地位:(1)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的獨立完整.(2)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提高綜合國力.(3)適應世界潮流,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迅速發展.(4)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加強同世界各國聯系,提高國際影響等.
12、日本學習中國和西方進行改革給我們的啟示:一個國家或民族要想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應善於學習吸收世界先進文化,與時俱進,改革創新.
13、面對戰爭的悲慘和血腥的啟示及人類該如何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人類應當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加強多國的交流與合作,反對霸權主義,反對殖民主義;用和平的方法解決各國的爭端;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啟示:中國在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實踐中,直到改革開放前,也一直實行計劃經濟的運行機制,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響;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就是通過生產關系的調整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也是斯大林模式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15、對歷史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競爭並存的局面認識:兩種社會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兩種社會制度的矛盾和斗爭是長期的,我們應防止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建設應注意借鑒資本主義發展經濟的有益經驗.
16、羅斯福新政的啟示:「新政」是一次創新.它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為當今的現代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借鑒.
17、羅斯福新政對當今經濟活動的啟示:國家應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以保證經濟的均衡發展.
18、新經濟政策和羅斯福新政給我們帶來的啟迪:(1)結合國情,實事求是地進行改革,就能促進經濟發展.(2)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就能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3)政通人和,經濟發展.(4)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19、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取得反法西斯斗爭勝利的經驗啟迪聯合國應如何去應對現今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各國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合作與交流,實現共同發展,構建和諧世界.
20、歐盟成立的啟示:國家之間的合作將促進和平與發展,實現「雙贏」和「多贏」.
21、美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啟示:(1)國家統一,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2)國家要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22、科技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變化的感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樹立科教興國的戰略思想;樹立崇尚科學為榮的思想;學習科學家勇於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了各種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與破壞,我們應樹立可持續發展思想;等等.

閱讀全文

與中考怎麼答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