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南的歷史有多少年
遠在舊石器時代湖南境地就已有古人類活動。
湖南境內在40萬年前有舊石器時期的人類活動,距今1.2萬多年前人類即在此種植稻穀,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開始在此過定居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1949年設置長沙地級市、1956年設置株洲地級市,以及長沙、衡陽、郴縣、常德、益陽、邵陽、永州7個直屬專區,湘西行政區及所轄永順、沅陵、會同3個專區。
截止2017年9月12日,湖南省共計劃分為14個地區(13地級市和1自治州),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35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63個縣和7個自治縣。
(1)瀏陽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湖南歷史沿襲: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時為荊州南境。
春秋、戰國時代屬於楚國蒼梧,洞庭二郡。
秦始皇設黔中、長沙兩郡。
西漢初期屬於長沙國,漢武帝之後屬荊州刺史轄區,轄武陵郡、桂陽郡、零陵郡和長沙郡。
三國時屬吳國荊州,置昭陵郡,為荊南五郡。
西晉時分屬荊州和廣州;東晉時分屬荊州、湘州、江州。
南朝宋、齊、梁時分屬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荊州,南朝陳時分屬荊州、沅州。
隋高祖開皇九年(589年)平南陳,而統一中國後,在湖南設長沙、武陵、沅陵、澧陽、巴陵、衡山、桂陽、零陵等八郡。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中國行政區劃史上開始「湖南」之名。
五代十國時期,馬殷據湖南,建立楚國,國都為長沙。
宋朝分全國為路,路下設州、府、軍、監,各轄若干縣。湖南主要在荊湖南路。
元代實行行省制度。湖南屬湖廣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臨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寶慶路、武岡路、桂陽路、茶陵州、耒陽州、常寧州。
元朝政府還在今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個長官司或蠻夷長官司,分別隸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省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管轄。
明朝行省設布政使司,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為府(州),府下設縣,實行省、府(州)、縣三級制。
湖南屬湖廣布政使司,轄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長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寶慶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順軍民宣慰使司、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
Ⅱ 瀏陽的菊花石有多少年歷史了
菊花石據傳發掘於清乾年間。相傳當地鄉民取石壘壩,驚詫發現石中含有「菊花」,鄉中石匠,如琢如磨雕刻,遂使奇石成為貢品,被歷代朝廷、官員、富商作為收藏、饋贈的佳品。據《瀏陽縣志》史載。1915年,巴拿馬萬國展覽會,我國工藝大師戴清升之絕創:「映雪」花瓶、「梅、蘭、菊、竹」屏風參展,令世人瞠目,拍案驚奇「石頭能開花」。一舉榮獲「稀世珍品金獎」,至今保存在聯合國博物館。195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瀏陽人民將一卷巨型立體雕件「石菊森山」呈獻北民人民大會堂,供各族人民觀賞。1997-1999年,舉國歡騰,喜慶香港、澳門回歸,瀏陽人民特意創意了二件具有紀念意義的菊花石雕,分別獻給了香港、澳門特區政府。
Ⅲ 瀏陽歷史有哪四倉之稱
瀏陽,湖南省縣級市。瀏陽古屬荊州,因縣城位於瀏水之陽而得名。位於東經113°10』24」-114°14』58」,北緯27°51』20」-28°34』06」之間,地處湘贛邊界,湖南東部偏北,東鄰江西銅鼓、萬載;南接江西萍鄉及湖南醴陵、株洲;西倚省會長沙;北界湖南平江。市政府駐關口街道環府路8號新建的行政中心,距長沙市政府62千米,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42千米。
瀏陽是世界聞名的花炮之鄉,享有中國花卉苗木之鄉、中國蒸菜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湖南省文明城市等美譽,是中國發展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生態示範縣(市)。
Ⅳ 瀏陽歷史上曾幾次被屠城!詳細
被屠城的是襄陽,是在大約十三世紀初,蒙古部隊遇上久攻不下的襄陽。為了震懾民眾。(蒙古軍也傷亡很大)為了報仇,解氣。窩闊台下命令屠戮襄陽民眾。在歷史上還沒聽說過瀏陽被屠過城。你是不是搞錯了。
Ⅳ 瀏陽有什麼文化
瀏陽最大的文化的話就是瀏陽河,也就是他的一種酒,瀏陽的酒是特別出名的在歷史上面。而且的話就是劉洋的話也是一個名勝古跡的位置是這個青蛙
Ⅵ 瀏陽歷史上的名稱
瀏陽從古至今就被稱為瀏陽,位於瀏水之北,山南水北謂之陽,故稱瀏陽,瀏水轉而被稱之為瀏陽河
漢建安十四年(209),瀏陽正式置縣,縣治設官渡鎮,唐代遷今址。瀏陽縣從隋唐起就隸屬潭州,明清屬長沙府
Ⅶ 瀏陽地名歷史遷徙
沒什麼遷徙啊,以前叫劉洋吧,我就是瀏陽的,很喜歡看關注這方面的鄉土地理歷史的。沒怎麼聽說,就是現在的瀏陽人都是外遷來的啊!因為古代戰爭飢荒的緣故吧!
Ⅷ 瀏陽的歷史成就
瀏陽河又名瀏渭河,原名瀏水,瀏,清亮貌。因縣邑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謂之陽」,故稱瀏陽。瀏水又因瀏陽城而名瀏陽河。瀏陽河位於湖南省東部,是湘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羅霄山脈的大圍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兩個源流。全長共222公里,流域面積3211平方公里,流經瀏陽市、長沙縣市共40個鄉鎮。瀏陽河源頭至大溪河小溪河交匯處,楊潭鄉(現高坪鄉)雙江口河段為上游;雙江口至鎮頭市河段為中游;瀏陽河下游從鎮頭市起始,最後在長沙市的陳家屋場注入湘江。據《湖南通志》記載瀏陽河古稱瀏水,亦名瀏渭河,"瀏"是清涼的意思。瀏陽河上游,河谷切割深、穿林涉澗、飛瀑珠簾、幽林深壑、河水碧透;瀏陽河中游,瀏水九曲瀠洄、浪卷千堆、姿態婀娜、兩岸翠屏、風光旖旎;瀏陽河下游,河道寬闊舒緩、田疇沙洲、稻香四溢、波光粼粼、水綠魚肥。
Ⅸ 瀏陽夏布的起源和歷史
瀏陽夏布織造精緻,具有輕薄細軟,涼爽透氣, 易洗易干,越洗越白等,經久耐用等特點,是夏季製作衣料、蚊帳的理想布料。
以薴麻、大麻為原料的瀏陽夏布,曾以"織工精巧、質地特別細膩稱雄於世,明代即被列為朝廷貢品,歷來有杭州紡綢換瀏陽夏布之說,清中葉已負盛名";更有記載:"薴布,一名夏布……瀏陽、湘鄉、攸縣、茶陵皆出薴布,世稱瀏陽最佳。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經開始從事薴麻耕種和使用手工織布。神農譽麻,史稱"富貴絲"。西方國家稱它為"中國草"。薴麻經脫膠、漂白、經紗、刷漿、上機、織造等工序編織成布。薴麻成布之後,需加灰鍛濯漂白, 製成白紵、白紵細布。 其絕精者兩年余始能成一匹。一匹四丈八尺,可為二衫。光緒初,夏布每匹定為四丈八尺。光緒末夏布每匹減為四丈四尺。近則僅及四丈,而時行衣制寬大,每匹裁長衣二件,至少須四丈四尺,短則常不足裁。
中國手工夏布主要產地在江西、湖南、重慶、四川等地。江西薴麻布為中國古代服飾的上乘面料,唐、宋時期被選為貢品。贛西的萬載,所產夏布最負盛名。贛東以宜黃居最,夏布細而光潔。 明、清時期,江西夏布、棠陰夏布更是名聞中外,並遠銷朝鮮、南洋各埠。
Ⅹ 瀏陽的歷史有多久了
看這個資料吧:http://bk..com/view/55456.htm
夠詳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