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歷史論述題怎麼做論述題答題規范是怎樣的論述題答題步驟和答題思路是怎樣的
觀點:材料提取。一般材料的第一句話就能看出來了,只是讓你提煉是與否的觀點內容:扣住觀點寫,利用所學知識將材料穿在一起,寫出能證明觀點的東西。結論:沒什麼好說的,綜上、因此。。。
B. 近現代史論述題怎麼答
我是高中歷史老師,你的問題提的好,我回答一下,僅供參考。
論述題
1、首先回答要有條理和層次性,編上①②③④序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教、思想文化……按條答。
2、論述一件事要有:背景、時間、地點、人物、過程(可略)、結果、意義,切記!每方面都不要說多,點到即止,1句話足夠,但能有的都要有,閱卷老師是數點給分,多多益善。
3、辨證性的問題,要一分為二的回答,即先說利的一面,再說弊的一面,最後總結,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4、最後要有給自己(或者國家)的啟示。
5、還是多做題,多見題型,做多了就有感覺了。
最後祝你成功。
C. 初中歷史論述題怎麼結合實際
你是否,提起歷史這門科目就煩惱?你是否,看到歷史綜合題無從下手?你是否,渴望解決這一切問題?如果是,就跟老師一起來學習歷史考試綜合題的解題技巧吧!
綜合題是一種考查學生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題型。很多學生在此部分失分嚴重,大家一定要仔細學習以下的方法哦!
綜合題的類型
1.文字型綜合題
這是綜合題中的傳統題型。一般都是選擇書上的引文或學生比較熟悉的文章,這類題目一般是問得直接明了,考生較好回答。這種類型的綜合題旨在考查閱讀材料並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
2.圖表型綜合題
圖表型綜合題是以數字表格或圖像(線) 變化為信息載體,通過一定的數量關系來反映事物的數量特徵、變化規律及內在聯系。
它不僅融閱讀、判斷、理解及闡釋本質和內在聯系為一體,而且因其材料精煉、內涵豐富、信息含量大而閱讀量小等特有優勢,成為考試中測試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單純表格型、單純圖片型和文、圖、表混合型綜合題等形式。變化性、對比性和直觀性是歷史圖表材料承載信息最顯著的特點。
因此,解決這類綜合題的關鍵是通過圖表材料所呈現出的數字或線段的變化,來確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讀設問部分,帶著問題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識地去觀察分析材料。通過觀察發現現象之間的聯系,再分析原因然後組織答案。
D. 歷史論述題怎麼做
分點、歷史不需要答太多,不過要全面,史實要靈活運用
E. 歷史考試論述題答法
高考歷史簡答論述題匯總
一、先秦時期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體現;
2、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
3、兩者互為表裡。
二、分封制與宗法制對當時社會產生的影響(意義)
1、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
2、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三、秦朝設立郡縣制的影響(意義)
1、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國各地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
2、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四、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1、創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襲;
2、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獨攬大權;
3、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皇帝控制官吏的任免權,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五、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
1、積極影響:
①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王朝所沿用,不斷加強和完善;②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利於民族大融合,對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極影響:君主專制的易形成暴政統治和導致腐敗現象的出現,易激化階級矛盾。
六、元朝創立行省制度的意義
1、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2、行省制度是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七、唐朝設立三省六部制的意義
1、三省相互牽制和監督,削弱了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加強了中央集權。
2、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造,為歷代沿用。
F. 初中歷史綜合題具體答題思路和方法都有哪些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經濟特徵型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經濟特徵要注意三點:其一,從復雜的經濟現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徵;其二,分析其特徵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其三,揭示特徵語言要精闢,高度概括,要源於教材、高於教材。
7、歷史問答題表述中的歸納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歸納和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歷史思維能力。歸納指將眾多或零散的或反復出現的歷史史實,按其同類梳理,使之由繁雜到簡約、由紛亂到條理、有個性到共性的認識;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歷史事物聯合起來,形成帶有規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歸納是概括的前提。
8、開放性問答題的答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有理有據的論證自己的觀點,即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嚴密,材料與觀點是否統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其次,要通過對史實的概括提煉,來充分支持觀點,盡量少漏觀點支持點。第三,要做到史論結合,有論有據。第四,論述要全面,如該題在肯定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指出消極作用,切忌絕對化。
9、如何解答主觀題中「說明了什麼」類型的問題
基本方法:回答說明了什麼,實際上是考查把握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1)這種斗爭的目的是什麼?有何進步或倒退的作用?(2)這種斗爭的失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一種偶然?(3)如果是偶然,說明斗爭的曲折復雜,而且要進一步創造條件;如果是必然則說明這種斗爭的根本無法實現,是空想。
10、論述題的解答和史論結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論述題一般有三個步驟。
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餓觀點。
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有注意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裡,有淺入深,環環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
第三,要適當小結,升華觀點。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的史實作為立論的基礎,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一。建議報班學習一下,北京新東方中學全科教育的初中歷史課程就很不錯。
G. 歷史論述題怎麼寫
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述自己的主要觀點,或論述問題總結性語言。然後逐條闡述觀點看法,原因結果等等,通過事實,證明某一種結論。
H. 歷史論述題格式是怎麼樣的
歷史論述題格式:
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
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
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歷史論述題答題技巧
1、亮明觀點。
用詞一定要確定。比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錯誤等。
正確、錯誤之後一定要用明確的語句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要對材料進行提煉概括,盡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關鍵詞可以抄下來)
2、用事實來論證這個觀點。
史實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社會生活。
思路二:內因、外因。
思路三:國際因素、國內因素。
思路四:與該事件有關聯的多個主體(國家或組織)等。
思路五:以時間為線索選取史實論證。
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准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准確,層次要清晰。
I. 歷史論述題怎麼寫
做歷史論述題比其他的都簡單,從背景、政治、經濟、文化、民族、歷史意義。這是個套路,沒啥說的,還有就是要用辯證的思維去考慮,要有正反兩面,特別涉及評價時要小心。
1、選擇觀點,從題目提供的觀點中選出自己認為可以有力論證的觀點。
2、遴選史實,從所學的知識中搜尋和遴選可以例證觀點的史實。
3、表述成文,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論證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