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衛青是怎麼死的
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朝反擊匈奴戰爭的序幕,曾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騎兵奔襲戰術,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Ⅱ 西漢名將衛青到底怎麼死的
衛青字仲卿,為西漢時期名將,是漢武帝的得力助手,根據歷史的記載,衛青是得了一場病,死於公元前105年。
Ⅲ 衛青怎麼死的歷史上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將領,任漢武帝時的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在茂陵東北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墓冢,「起冢象廬山」。謚號為「烈」,取《謚法》「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之意。
Ⅳ 歷史上平陽公主的丈夫衛青怎麼死的
老病而死
Ⅳ 歷史衛青結局是什麼
衛青的結局是病逝。
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彪炳戰功,在茂陵東北修建了一座陰山形狀的墓冢,「起冢象廬山」。謚號為「烈」,取《謚法》「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之意。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時期將領、外戚,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漢武帝皇後衛子夫之弟、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之舅 。
衛青從小做牧童,受盡苦楚。成年後,在平陽公主府中為騎奴。後因衛子夫被選入宮,而受到武帝青睞,被提為建章監、侍中,常隨武帝外出圍獵。後遷太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年),升任車騎將軍,在抵抗匈奴入侵的四路漢軍三路均遭失利的情況下,於龍城之戰大勝而歸,得封關內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軍突襲匈奴,發起河南戰役,一舉收復河套地區,置朔方郡。因功進封為長平侯。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舉南下,衛青利用匈奴右賢王傲慢輕敵、麻痹大意的弱點,乘夜奔襲,圍追堵殺,又獲大勝。戰後進拜大將軍。次年,兩度統領公孫敖等六將軍出定襄,重創匈奴單於主力。元狩四年(前119年),與外甥霍去病分兵北伐,在大漠遭遇單於主力,力戰破敵,並追逐至趙信城,燒其積粟而還。此戰後,匈奴「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衛青也因功加拜大司馬大將軍,與霍去病同掌軍政。元封五年(前106年),衛青病故。武帝賜謚號「烈」,允許其陪葬茂陵,並按照陰山形狀為其修築墓冢。
衛青一生七次出擊匈奴,收取河南 ,為漢武帝時期漢在漢匈戰爭中所取得的勝利做出巨大的貢獻。
Ⅵ 衛青生平簡介 歷史上的大將軍衛青是怎麼死的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Ⅶ 衛青怎麼死的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元光六年(前129年)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於,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謚號為「烈」。
Ⅷ 衛青是怎麼死的
那個時候漢武帝還算正常,所以他不是被他姐姐牽連而死,而是在自己府中正常病死了。
衛子夫和衛青這兩個人真的可以說是傳奇了,看著各種機緣際遇以及自己的努力從社會最底層一步一步奮斗到了離權力中心最近的人。可以說,他們兩人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假如當時衛青沒有先他姐姐一步離去,那麼他們的人生是否會不一樣?
衛青的能力以及忠心是有目共睹的,假如當時衛子夫身邊有她弟弟幫著她說話,那麼她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冤枉地死去。
可惜,一切都只能是如果了,歷史又不會有如果。或許就算衛青在,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反倒會連累他戰功赫赫最後卻被腦子進了漿糊的漢武帝給安上一個「亂臣賊子」的名號死得不明不白也不一定。
他在九泉之下看到姐姐後來的樣子,會不會後悔替漢武帝做了那麼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