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烏鎮有6000多年歷史
烏鎮擁有6000多年文明史,根據鎮東「譚家灣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獸骨等的鑒定,該處屬於馬家浜文化類型,處於新石器時代。但烏鎮建鎮史大約是1300年。
Ⅱ 烏鎮有多少年的歷史
烏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Ⅲ 簡介說浙江烏鎮有六千餘年歷史 對么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烏鎮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全國20個黃金周預報景點之一。陝西省有同名小鎮。
Ⅳ 烏鎮的歷史沿革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鎮處於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於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距烏鎮9公里處有一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
烏鎮歷史淵源流長,根據鎮東「譚家灣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獸骨等的鑒定,該處屬於馬家浜文化類型,處於新石器時代。可見,六千多年前,烏鎮的祖先繁衍、生息在這里。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烏戍」就由此而來。唐之後,烏鎮沒有再稱「烏戍」的史實。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開始。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這一時期的另一塊碑《光福教寺碑》中則有「烏青鎮」的稱呼。 元豐初年(1078),已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個怪僻字,「惇」,念「敦」,於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後烏墩就定稱為烏鎮。)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並,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直到今天。
Ⅳ 烏鎮有多少年代了
6000多年的歷史
Ⅵ 烏鎮的歷史是怎樣的烏鎮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烏鎮的歷史悠久,烏鎮最初並不是叫這個名字,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國家的兼並與融合而得名,烏鎮的建築有著自己的風格,它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保存著原有晚清的水鄉古鎮的格局。烏鎮的建築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整體美。
烏鎮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建築也有著自己的特點。
Ⅶ 烏鎮的歷史來源
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墩之"墩",王雨舟在《二溪編》中說「烏鎮古為烏墩,以其地脈墳起高於四曠也……」,解釋得已夠明白。但何以稱「烏」呢?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越王諸子爭君長海上分封於此,遂為烏余氏,故曰烏墩」;一說「因土地神烏將軍而名烏」;一說「烏有烏陀古跡,青有昭明青鎖」,故有烏、青之名。此數說前人都提出異議,以為或無證,或附會,或缺乏歷史常識,盧學博編修《烏青鎮志》時已詳加批駁。同時,他提出一個較為合理的說法,這個說法是在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鄉賢在《烏青文獻》中提出的:「烏墩、青墩之名,其從來遠矣……大都江山自開辟以來,何有其名字?皆世諦流布相承耳,如『齊魯青未了』,『澄江靜如練』,是為山水傳神寫照語也。烏青之義蓋類此。」
烏鎮區點陣圖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烏鎮是河流沖積平原,沼多淤積土,故地脈隆起高於四曠,色深而肥沃,遂有烏墩之名。其實,這類在當地並不鮮見。距烏鎮9公里處有一村叫紅墩,其鎮志上說:「紅墩在鎮西,地脈墳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為多紫色石土的緣故。紅墩、紫墩的命名為烏墩名稱的傳神寫照說提供了現實的佐證。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烏戍」就由此而來。(李樂在《烏青鎮志》中說:「鎮,周屬吳,吳戍兵備越名為戍。」「烏鎮古謂之烏墩,後因吳越錢鏐王戍兵於此,稱烏戍,今名烏鎮。」)但他顯然將錢鏐王之「吳越」與春秋之「吳越」弄混淆了。在正式的行政建制稱謂中,自唐之後,烏鎮沒有再稱「烏戍」的史實。且錢鏐王之吳越國的北方疆界遠達常熟,烏鎮相對內陸,故此說顯有不通。
Ⅷ 烏鎮古鎮的歷史沿革
大約在7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史稱烏戍。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即今市河)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其後,烏鎮或屬浙江的湖州、嘉興管轄,或屬江蘇的蘇州治理。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後梁,隸屬不變,為吳越國地。後晉天福五年(940),置秀州,青墩遂屬嘉興縣隸秀州。
宋淳化三年(992),烏鎮屬烏程隸湖州。熙寧十年(1077),析嘉興縣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風等5個鄉歸崇德縣,青鎮在清風鄉,屬崇德隸秀州。元豐初年,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嘉定年間,升嘉興為軍,青鎮遂屬崇德隸嘉興軍。寶慶二年(1226),改湖州為安吉,烏鎮為安吉州烏程縣地。宋代,鎮地設監鎮官,管火禁和酒稅,並招軍習武,以御盜寇。
元至元十四年(1277),烏鎮為湖州路烏程縣地,青鎮為嘉興路崇德縣地。鎮地設都巡檢。
明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縣的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興和梧桐六鄉置桐鄉縣,青鎮屬之,隸嘉興府;烏鎮仍屬烏程隸湖州府。這一隸屬關系至清未變。
由於烏鎮是兩省、三府、七縣交接處,治安環境十分復雜,所以,明清時在烏鎮特別設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鎮而行使相當於府衙的職能。
民國元年(1912),烏、青兩鎮依舊分治。1950年5月,烏、青兩鎮終於合並,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
1991年,烏鎮古鎮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1999年3月,桐鄉市人民政府下發了桐政發1999(26)號文件,成立了烏鎮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管理委員會。
2001年,烏鎮古鎮列名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2002年,烏鎮古鎮通過ISO9001和ISO14001國際質量環境管理體系雙認證,被評定國家AAAA級景區。
2010年4月9日,烏鎮景區被正式授予中國AAAAA級景區榮譽。
2014年,烏鎮被定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
Ⅸ 烏鎮有多少年歷史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6000餘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吳江縣,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里,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從杭州出發走高速公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築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烏鎮最著名的產品有三:三白酒系純糧釀造,工藝古樸,酒香醇厚,飲後三日不絕於口;蠟染花布藍白相間,點綴出江南特有風情;姑嫂餅香酥脆甜聲名遠播四海。烏鎮是中國江南的封面,傳承著千年的歷史文化。淳樸秀美的水鄉風景、風味獨特的美食佳餚、繽紛多彩的民俗節日、深厚的人文積淀和亘古不變的生活方式使烏鎮成為了東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傳承伴隨脈脈書香,在這兒展現一幅迷人的歷史畫卷。
烏鎮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成衣製造、出口為特色。耕地6萬余畝,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烏鎮自來水覆蓋率達100%,有廣播電視站及市級醫院、精神病專科醫院、衛生院及戒毒所。水上客運碼頭、汽車站、禽蛋專業市場、小商品市場及垃圾填埋場各一個,農貿市場3個,佔地50畝和15畝的停車場各一個。全鎮共有圖書館(室)16個,文化站,電影放映隊各一個。共有學校7所,在校學生約6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