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城經過幾個朝代的修建
萬里長城,有兩個時期造長城,最早是秦代時期,和明代時期,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2,漢 三國,晉國,南北朝,隋 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如果說是兩個長城間經過了 漢 三國,晉國,南北朝,隋 唐,五代十國,宋,元,明,約1500多年左右,
秦長城
前221年,秦始皇並滅六國,成為中國地區唯一政權,並改制為帝國。前214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人攻擊匈奴,占據河套,並開始秦、趙、魏、燕各國修築的舊城牆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城牆被拆毀。
漢長城
安西境內現存漢長城150公里,烽燧70座,城障3處。東起玉門蘑菇灘,沿甘新公路南側,疏勒河北岸,逶迤向西,與敦煌境內的西鹼墩相連。這些漢長城及沿線的城障烽燧,是漢代河西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河西乃至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雖經千百年來的風雨剝蝕,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稱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漢長城之一。
北齊長城
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築與增建。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北魏築長城起自今河北省的赤誠,向西至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境,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魏所築長城,起於北京市居庸關,至山西省河曲縣。
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最大,天保三年(552年)至天保八年(557年)六年時間里,大修長城有五次。天保五年(554年)「十二月庚申,帝行北巡至達速嶺,覽山川險要,將起長城」。天保六年(555年),北齊文宣帝「發夫一百八十萬築長城」,「東至於海」。天保七年(556年),「自西河(今山西汾陽)總秦戍(今山西大同西北)築長城東至於海,前後所築東西凡三千餘里,車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鎮,凡二十五所」。天保八年(557年)「於長城內築重城,自庫洛拔(今山西朔縣西南)而東至於塢紇戍(今山西繁峙縣平型關東北),凡四百餘里」。河清二年(563年)三月,「齊詔司空斛掉光督步騎二萬,築勛掌城於軹關,仍築長城二百里,置十二戍」。北齊天統元年(565年),「羨以北虜屢犯邊,須備不虞,目庫堆戍東拒於海,隨山屈曲二千餘里,其間二百里中凡有險要,或斬山築城,或湖谷起障,並置立戍邏五十餘所」。今北京市通州區有北齊土長城遺址,為通州區文物保護單位。
隋長城
隋長城遺跡位於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特布德嘎查境內,長約6.8公里,分為3段,牆體為堆築土牆,呈魚脊狀凸起,寬3米至6米,殘高0.5米至1米,部分遺跡表層散見有灰、黑陶片和繩紋磚瓦殘塊。從航空照片和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到,鄂托克前旗隋長城位於明長城大邊和二邊以北,與明長城走向一致。
明長城
到了明朝,從明太祖洪武至明神宗萬曆,經過先後20次大規模的修建,以犧牲累計約200萬—300萬人為代價在累計200年時間內築成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千米的長城。這也是現在所見到的大部份長城。
南長城
南長城位於中國湘黔邊界,又稱苗疆長城,2000年4月被發現的苗族疆防。始建於明神宗萬曆年間,北起湖南湘西鳳凰縣的喜鵲營,南到貴州銅仁境內的黃會營,全長190千米。
⑵ 長城的修建,經歷了哪三個時期的高潮
長城修建的高潮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春秋戰國時期,燕趙抵禦北方少數民族修建的長城。第二是秦長城抵禦北方凶奴人。第三是明長城。
⑶ 中國歷史上共修了幾次長城
春秋戰國建造長城,好幾次,有秦朝開始修建長城,往後大多朝代都修建的,好像只有元沒有修建,因為他們不信這個
⑷ 長城歷經過多少年的歷史
大約2228年左右
長城是人類歷究上持續修築時間最久的建築工程。它的修建,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遼、金及明代等10餘個朝代,持續近2000年的時間。
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長城修建的帷幕。戰國時期,齊、魏、趙、秦、燕和中山等國也相繼修建了"諸侯互防長城"。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
秦統一後,廢棄了隔離各國的長城,將秦、趙、燕北部邊境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展和修繕,第一次形成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余華里的長城,萬里長城由此出現。
明代,是長城修築史上的極盛時期。歷數各個朝代,明長城修築的刻間最長規模最大、質量最高、建築也最為精美。洪武初年,為了防止元朝蒙古貴族南下騷擾,明王朝就開始修築長城。明中葉後,東北建州女真興起,對明朝形成新的威脅,長城的修築更顯重要。在明代統治的270餘年間,長城修建貫穿始終,從未停止。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長城高大雄偉,形成中國北部東西向的堅強防線。
長城是迄今世界上最長的建築。據專家研究,秦長城長5000餘公里,明長城超過7300多公里,若把歷代修築的長城會計計算,總數應在5萬公里,即10萬華里以上。萬里長城,何止1萬里!
⑸ 萬里長城有多少年歷史了
長城的最早的歷史有爭議,多數認為是楚國「方城」
而後有趙,齊,燕等國長城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接連起來的秦長城,故而有2000多年的歷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築長城萬余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實際是在戰國秦長城的基礎上加以修繕,東西橫貫西吉、固原、彭陽三縣。
司馬遷的《史記》中見「長城」一詞很早很多,他提到了中山國築長城,魏國築長城,趙國築長城,齊國築長城、燕國築長城、秦國築長城,而未提到楚國的長城。但《史記·秦本紀》中提到楚懷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齊使章子,魏使公孫喜,韓使暴鳶共攻楚方城」。「方城」無疑是楚國的軍事防禦工程。楚國有「方城」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
⑹ 中國長城修了多少年!
從西周至清,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
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6)長城在多少年的歷史中經歷多少次修理擴展閱讀: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萬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
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清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修築。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中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
⑺ 長城有多少年的歷史
大約2228年左右。
兩千多年來中國各時期長城的修築基本上都有記載,但各朝各代在修築長城和記載長城時,所使用的名稱多有不同,這些不同的名稱,有的在同一歷史時期互相通用,有的僅在某個歷史時期或某個地域用過。
(7)長城在多少年的歷史中經歷多少次修理擴展閱讀
1、長城的防禦工程體系
綿延萬里的長城它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 體系。
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里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 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 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
2、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在2000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 驗。2000多年一直遵循這一原則,成為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
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 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 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可稱得上是「巧奪 天工」的創造,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跡。
⑻ 萬里長城一共修了多少年
秦始皇長城是秦始皇在統一了六國後,在秦、趙、燕諸國長城的基礎上,加以連接,築起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長城,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萬里長城。
秦代長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占據河套,並修築長城。「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漢代長城
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北朝及隋代長城
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築與增建。其中以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最大。隋文帝時,為防範突厥,多次於冬季征發丁壯修築長城。隋煬帝時,兩次於夏季大規模征發勞力修築,此時防禦的對象還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渾。隋長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將東起紫河,經朔方、靈武直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金代長城
金朝為防禦蒙古,開始大築長城。金朝所修長城,史稱金界壕或金邊堡。
明代長城
到了明朝,從洪武至萬曆,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成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長城。這也是現在所見到的大部份長城。
⑼ 萬里長城經過多少個朝代
萬里長城,有兩個時期造長城,最早是秦代時期,和明代時期,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2,漢 三國,晉國,南北朝,隋 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如果說是兩個長城間經過了 漢 三國,晉國,南北朝,隋 唐,五代十國,宋,元,明,約1500多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