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征精神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意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我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在大學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里,學習長征精神,理解長征精神,弘揚長征精神,尤其重要。
長征的勝利是信念的堅持。 當海上地小船被洶涌的波濤打翻,信念是希望的燈塔,當安靜的夜空被炮彈劃破,信念是反擊的長槍。信念所在,平凡的生命就會點綴成爛漫的山花。長征途中走草地,爬雪山,渡赤水,處處透著死亡的威脅,可是紅軍戰士不退卻,他們用堅毅的眼神響應組織的安排,他們就如同星星之火,燃燒整個華夏大地。是什麼讓他們做到這一點的?信念!——他們心中不滅的燈。就是這盞燈指引了他們,我們大學生要是有了這盞不熄的燈來照耀我們的人生,照耀我們的生活,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長征能堅持下來並且取得偉大的勝利不僅要有信念支撐,還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人們常說「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長征精神沒有離我們遠去,沒有被塵封,它就在我們青年人的身邊,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著年輕一代。長征最苦的是爬雪山、過草地時吃不好,穿不暖,有時候一兩天喝不上一口水。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年輕一代,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不僅僅是口頭上的頌揚,還要將其切實融入到實際生活。使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不斷向前發展,最終達到理想目標。
長征雖然艱苦,戰士們卻很樂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過草地的時候,草地上沒有宿營,許多地方連搭個小棚過夜的樹枝都沒有,大家就背靠背倚在一起,講故事、說笑話、唱革命歌曲,一直到天明。新時代大學生學習長征精神,就是要始終保持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沒有趟不過的河,沒有翻越不了的山,我們遇到困難算什麼,跌倒了,站起來,要學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氣概。
2. 什麼是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的意義
長征精神的意思有:(一)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和對黨的堅定信念,是紅軍長征精神的根本要義。(二)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是紅軍長征偉大精神狀態的集中體現。這是紅軍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基於理想、信念所鑄成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三)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發揮的重要關鍵。對革命的忠誠和對黨的堅信,不怕艱難困苦和流血犧牲的精神,是紅軍將士作為革命軍人的基本素質。(四)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互助友愛的高尚品德,是紅軍長征精神轉化成凝聚力、戰鬥力的一個重要條件。(五)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援與幫助,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條件。
總之,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意義: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於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3. 請說說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是什麼長征精神在當下有什麼現實意義
一、當代人的長征路: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面臨的難關,都有自己的長征路需要走,在當今新時代下,也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斷奮斗,走好新時代下的長征路。
二、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
1、長征精神是我中華民族璀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我國當今的發展具有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對於我們今天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有著許多重要啟示,艱苦奮斗是戰勝一切困難的重要法寶。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萬里長征留給後人的一個重要啟示。
2、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戮力同心,形成思想合力和行動合力。另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作保證。沒有社會各個方面的團結協作,和諧社會就喪失了最基本的條件。
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自覺地站在黨的事業全局的高度,識大體,顧大局,明大義,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團結和帶領群眾共同奮斗。
3、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牢固根基。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擁護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項建設事業不斷發展的穩固基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中,我們必須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3)長征精神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繼承發揚長征精神的方法:
一、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
長征的勝利,是理想和信念的勝利。是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目標而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和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跟著黨革命到底的執著信念支撐紅軍指戰員把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後繼奔赴革命。我們要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決心和信心。
二、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
長征是對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主觀主義的思想路線的一次大考驗。只有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事求是、不照搬照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才能把革命事業不斷引向勝利。
三、 弘揚集體主義精神
我們要學習和繼承紅軍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團結協作,顧全大局,萬眾一心的精神,並能夠為了國家、民族利益而勇於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的精神風范;要把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同國家利益結合起來,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
四、 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長征精神的核心是艱苦奮斗精神。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新的偉大長征,這一征途上仍然存在著諸多困難和不利因素。而我們更要要樹立不怕吃苦,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克服學習道路上的種種困難,以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4. 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什麼深遠的歷史意義
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並為之賦詩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滕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5. 如何理解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
一、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
要正確理解「長征精神」,首先要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提出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但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調集了100萬大軍「圍剿」紅軍和各蘇區,其中以50萬兵力直逼中央蘇區。在「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下,中央蘇區第5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從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中央紅軍主力由江西瑞金出發,經過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懋功會師、過草地、激戰蠟子口、大會師最終勝利抵達陝西延安,行程25000里,史稱25000里長征。
二、「長征精神」的歷史內涵
概括起來,長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長征精神的本質,就是讓勞苦大眾擺脫剝削和壓迫,求生存獲解放。
三、「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及啟示
長征精神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和國家,必有一種精神和信念。它在人們的內心裡蘊藏,化為內心中的一種能量。它像看不見的火光,如地球深處涌動的岩漿,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歷經千萬年而不泯,為天地人間提供不竭的熱能。這就是長征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薪火不熄,代代相傳。它無法用GDP和外匯儲備的數字來計算,也無法通過外在的現代化建築和工程來考量,卻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原動力。
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要繼承紅軍傳統,弘揚長征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
我們必須弘揚長征精神,牢牢抓住歷史機遇,正確運用已經積累起來的經驗,努力調動和充分發揮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緊緊抓住國發2號文件這個有力契機,正確處理環保與發展的關系,推動貴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實現貴州經濟社會歷史性跨越。
今天,我們任在進行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與昔日紅軍長征的任務、條件大不相同。然而,要在一個地理條件復雜、貧困人口眾多、工業落後、交通極不發達,經濟欠發展的落後地區,奮起直追,同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小康,其艱難險阻不下於當年的長征。因而更需要我們弘揚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頑強拼搏進取和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
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決維護黨的統一,這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思想基礎;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革命必勝的信念,這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和保證;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遵守黨的紀律,密切聯系群眾,為民謀利益的崇高思想品德,這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形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合力;學習弘揚長征精神。就是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為實現省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和環保"十二五"規劃而努力奮斗。
6. 長征精神的現實意義
長征指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紅軍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7. 長征精神是什麼對我們現實的指導意義是什麼
不怕苦,崇高信念,必勝信心
8. 長征精神的意義與價值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共同的巨大精神財富。
偉大的實踐錘煉偉大的精神。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艱苦的自然條件和嚴酷的社會斗爭中形成了吃苦耐勞、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種精神代代相傳,孕育了中華民族綿延不絕旺盛的生命力。長征時,中國共產黨人率先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並把這種深厚凝重的民族大義轉化為紅軍將士不畏艱險、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行動。長征中,紅軍將士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創造了被共產國際譽為具有「高度的覺悟性,超人的堅韌性與戰斗精神」的壯舉。
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理想、信念、情操、氣節、風格、作風等,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展現。偉大的長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生命之中,成為源源不斷的中華民族精神江河中的一股強流。
(8)長征精神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長征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
這主要包括: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勝的精神;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
革命理想高於天,是長征精神的核心要義。長征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靠的是共產黨人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堅信不疑,靠的是共產黨人對奮斗目標的矢志不渝。
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是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紅軍將士之所以能夠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靠的就是這種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
9. 長征精神歷史意義和價值
長征精神歷史意義和價值?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共同的巨大精神財富。
偉大的實踐錘煉偉大的精神。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艱苦的自然條件和嚴酷的社會斗爭中形成了吃苦耐勞、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種精神代代相傳,孕育了中華民族綿延不絕旺盛的生命力。長征時,中國共產黨人率先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並把這種深厚凝重的民族大義轉化為紅軍將士不畏艱險、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行動。長征中,紅軍將士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創造了被共產國際譽為具有「高度的覺悟性,超人的堅韌性與戰斗精神」的壯舉。
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理想、信念、情操、氣節、風格、作風等,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展現。偉大的長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生命之中,成為源源不斷的中華民族精神江河中的一股強流。
(9)長征精神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長征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
這主要包括: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勝的精神;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
革命理想高於天,是長征精神的核心要義。長征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靠的是共產黨人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堅信不疑,靠的是共產黨人對奮斗目標的矢志不渝。
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是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紅軍將士之所以能夠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靠的就是這種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