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果敢是什麼時候從中國劃到緬甸的
果敢,其實明清時期隸屬於雲南省,為雲南省一個縣,清末民國初期為英國拓戰殖民地侵佔,成為英屬緬甸殖民地,但歷屆民國政府不予以承認。新中國成立後劃歸緬甸。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流通緬元以及人民幣。果敢又名麻粟壩,總人口近15萬人,九成是漢族,因此有「華人特區」之稱。
㈡ 緬甸果敢歷史上是不是屬於中國的
緬甸在明清時期屬於我國的藩屬國,也就是定期來稱臣納貢,但我國並不佔有其領土,也不派駐軍隊,嚴格意義上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㈢ 緬甸的果敢自治區歷史時代是屬於中國嗎
不,但中國在果敢有特殊的地位。緬甸在中國古代就是中國的藩屬國,不屬於中國但是受中國影響以及間接管轄。
㈣ 緬甸果敢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1·果敢在唐代屬於中國地方政權南詔國的領土,宋代屬於大理國的領土,1897年劃歸英屬緬甸。現全稱為「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2011年前稱「緬甸聯邦第一特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是一個以漢族(當地自稱「果敢族」)為主體的自治區,人口約14萬,面積兩千餘平方公里。果敢地區擁有高度的自治權,通行漢語(當地人稱果敢語),漢族占絕對多數,並且保留著漢族生活習慣。果敢地區長期處於動亂之中,社會經濟發展落後,當地博彩業發展迅速。
2·清朝之前,果敢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區域。明末清初,有大量漢族移民至此,自此之後已為漢族世居之地。18世紀,楊氏漢族移民後裔成為果敢主要勢力。雍正七年,封楊映曾為世襲果敢縣令,向清朝效忠。1897年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被並入英屬緬甸。在抗擊日本侵略中成立抗日地方自衛隊隸屬於孫立人所率領的抗日遠征軍。1948年緬甸獨立。由於歷史和政治原因,果敢屬於緬甸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域。
3·此後果敢長期處於武裝割據的戰亂與貧困之中,2009年緬甸政府軍與當地彭家聲為首的「果敢同盟軍」激烈交火後,成功實施了對該區的接管。自此,果敢再次融入緬甸社會。2011年3月30日,以吳登盛為總統的緬甸新政府成立,同日新的「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中央政府繼續任命白所成為主席。
4·2015年2月9日,原果敢同盟軍再次率軍奪回果敢老街,打敗了白所成領導的親緬政府。目前果敢由果敢同盟軍所控制,白所成不知去向。
㈤ 果敢是中國的嗎
果敢以前是中國的 現在是緬甸 和 中國的一個地區 爭執中..
㈥ 中國為什麼不把緬甸的果敢地區劃入中國版圖
個人觀念,不能收,那樣一來緬甸會親美,不是什麼好事。還有佤邦也不能收,同理。中國需要周邊盟友,越多越好,而不是敵人,這需要外交藝術的,權衡各種利弊。
㈦ 緬甸果敢族是中國人嗎
果敢地區最早的華人是明朝時跟著永樂帝一起南逃的官兵,以後在當地就住下來了,那個時候沒有非常明顯的邊界線。按照某種說法,我們的先民如果曾經在那裡居住過、生息過,那裡就是中國的土地。所以那時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界線,因為很多華人在那個地方,所以嚴格的說,它慢慢的就變成中國的一部分。
後來國民黨的93軍從大陸潰退出去以後,曾經住紮到那裡,所以又加了一部分華人在裡面;南面有一些華人在這么多年當中,陸陸續續也有往那邊移民過去的;到了文革期間,曾經有過支持世界革命,所以很多南部的知青,甚至北部的知青都有,越界去支持世界革命,有相當一部分人進入緬共,在緬共的各級指揮部和情報部門里工作,實際上緬共的中層情報部幾乎全都是由知青擔任的,慢慢的有相當一部分就留在中緬邊境這一帶,因為這一帶是緬共的活動范圍。
所以這個地區的人,所謂的果敢族基本上就是中國血統,因為他講漢語,各方面都跟中國的習俗更接近,而不是跟緬甸的習俗接近。那它這個位置為什麼最後會變成緬甸的呢?這就有別的故事了。
我們知道,緬甸歷史上確確實實是中國的一個附屬國,在中國強大的時候,整個緬甸幾乎是不存在的,而現有緬甸版圖大部分也是正正規規劃歸中國的。就目前來看,緬甸北部大概有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清朝完全是歸中國所有的,後來英國人佔領緬甸,佔領以後就蠶食了中國的一部分國土,但在這過程當中,英國人的態度是租賃,像有個南崁地區它叫永久租賃,像香港一樣是個租賃關系。
在1941年整個二戰進入中期階段,因為中國也是個主要參戰國,當時中國和英國簽了一個條約,這個條約定了一些地區,這些地區哪些歸緬甸,哪些是中國的土地而由緬甸續租,所謂緬甸續租實際上是英國在續租。後來進入了 60年,周恩來完全承認了,甚至把南崁永遠租賃的地方也完全劃歸了緬甸。。引起黨內和雲南省的強烈不滿。
㈧ 果敢的歷史和由來
果敢 (亞洲內陸自治區)
果敢(Kokang),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的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管轄下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國境線約250公里。
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果敢當地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90%人口為果敢族。據2016年相關信息顯示,果敢自治區下設1縣、2區、2鎮和28個鄉、社區。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即《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 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2011年3月25日,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地名來源】
果敢又名麻栗壩。關於 「果敢」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果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國殖民統治者引用的新名, 英文名稱叫「Kokang」,來源於科干山的音譯; 「果敢」二字系由撣語變音而來,「果」是撣語的九, 「敢」是戶口,意思是這個地區由九戶人家組成。
㈨ 果敢曾經屬於中國的領土嗎
那一定是中國的領土了。唉,近代,中國一張羊皮多狗搶,慘痛史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