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糧液的生產歷史
五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50年代初8家古傳釀酒作坊聯合組建而成的「中國專賣公司四川省宜賓酒廠」,1959年正式命名為「宜賓五糧液酒廠」,1998年改制為「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
現已發展成為以五糧液及其系列酒的生產經營為主,現代製造業、現代包裝印務、光學玻璃、現代物流、橡膠製品、現代制葯等產業多元發展,具有深厚企業文化的現代企業集團,佔地約10平方公里,職工46000人。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一直堅持以誠信為本、以質量為基、以顧客至上,抓經濟發展不忘踐行社會責任,具有非常良好的社會形象和品牌口碑,贏得了市場和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公司發展進程中,酒業一直起著主導作用,贏得「中國酒業大王」稱號,是全球規模最大、生態環境最佳、五種糧食發酵、品質最優、古老與現代完美結合的釀酒聖地,是唯一受到兩位國家元首視察、唯一兩次獲得巴拿馬國際金獎和國家質量管理獎、唯一兩度獲得「中國最佳誠信企業」殊榮、唯一獲得建築藝術設計大獎和當代中國建築藝術展創作藝術成就獎、唯一一家連續七次榮獲「全國食品工業科技進步優秀企業」稱號的白酒企業,所創造的經營管理、循環經濟、科研成果、品牌總經銷制等寶貴經驗,為白酒行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和深遠影響。
⑵ 五糧液有著怎樣的悠久歷史
如波浪線的價錢
⑶ 五糧液集團是什麼時間成立的
五糧液集團是1998年成立的。
從1985年起,原五糧液酒廠創造性地將歷史文化傳承與現代的科學運作相結合,從而取得了高速的發展。
於1998年正式改制為「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
從九五期間到2004年,公司創下了銷售收入平均增長26%的神奇速度。
公司發展的主要戰略目標是:逐步提高高、中價位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逐步降低低價位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實施1+9+8品牌戰略(即1個世界性品牌、9個全國性品牌、8個區域性品牌),
在70餘個品牌中打造出18個重點品牌,承載40萬噸商品酒的銷售量規模。把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建設成為集規模化、現代化、集團化、國際化於一身的特大型企業。
(3)五糧液有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五糧液的歷史:
五糧液的釀酒歷史已經有3000多年。五糧液現存明代地穴式曲酒發酵窖,其歷史已達600多年之久。正是這些窖池,奠定了五糧液輝煌史的基礎。
走進酒都宜賓的一條悠然老街,醉人的芳香撲面而來,聞香尋路而去,古色古香、歷史悠久的一處明代風貌的古典式五糧液糟坊映入眼簾。
進入糟房,便看見那歷經風雨滄桑後,氣質卻依然高貴的古窖所展現出來的神韻。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國家文物部門的考古專家從窖中出土的碎牆磚分析,這些窖池屬明朝初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這16口明代古窖池經幾百年的連續使用和不斷維護,成為我國唯一現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池,五糧液一直使用至今。而其他酒廠所宣稱的古窖只是一個遺址而已。越是老窖,就越能提高對人體有利物質的含量,降低酒精給人體帶來的損害。
故評判酒質的高下,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窖池的時間,窖齡越長釀出的酒就越好。酒業諺語曰:「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五糧液明代古窖的美名,就像它釀出的美酒,香了一條大江,香得山高水遠,香得地久天長,香醉了人間600多年時光。
五糧液人用智慧、勤勞和創新求進、永爭第一、不斷追求卓越的精神,創造著五糧液集團博大精深的企業文化,創造著五糧液集團優秀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創造著五糧液人卓越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⑷ 五糧液的發展歷史(要簡短,明了)
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五糧液用的就是「陳氏秘方」。此酒兩名,文人雅士稱之為「姚子雪曲」,下層人民都叫「雜糧酒」,這就是而今五糧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仍在使用。 1909年,陳氏秘方傳人鄧子均將酒帶到一個家宴上。晚清舉人 楊惠泉品嘗了以後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雖雅,但不能體現此酒的韻味。此酒是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更名為『五糧液』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名字,而且顧名可思其義。」自此五糧液美名問世,悠悠盛名,已將達一個世紀。
望採納!謝謝~
⑸ 五糧液的歷史淵源
在唐代,戎州官坊用四種糧食釀制了一種「春酒」。唐代大詩人杜甫大約在公元743年到了宜賓,當時的戎州刺史楊使君在東樓設宴為他洗塵。杜甫嘗到了春酒和宜賓的特產荔枝,即興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後來便改名為「重碧酒」了。
採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姚子雪曲」是五糧液最成熟的雛形。 到了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五糧液用的就是「陳氏秘方」。此酒兩名,文人雅士稱之為「姚子雪曲」,下層人民都叫「雜糧酒」,這就是而今五糧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仍在使用。
五糧液被《現代漢語詞典》作為詞語收錄,可以看出五糧液在白酒中的地位和知名度。
1909年,「利川永」烤酒作坊老闆鄧子均,又採用紅高粱、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出了香味純濃的「雜糧酒」,送給當地團練局文書楊惠泉品嘗,他認為此酒色、香、味均佳,又是用五種糧食釀造而成,使人聞名領味。從此,這種雜糧酒便以五糧液享於世人,流芳至今。蜚聲中外、譽滿神州的四川宜賓五糧液酒廠所產的交杯牌、五糧液牌五糧液(由「荔枝綠」——宜賓元曲而來),在中國濃香型酒中獨樹一幟,為四川省的六朵金花之一。它以「香氣悠久,滋味醇厚,進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風格享名世界。
五糧液酒的前身是「荔枝綠」,御用「雜糧酒」,它是由晚清舉人楊惠泉所命名,而此前,它被老百姓中叫做「雜糧酒」,在文人雅士中被稱為「姚子雪曲」。1909年,宜賓眾多社會名流、文人墨客匯聚一堂。席間,「雜糧酒」一開,頓時滿屋噴香,令人陶醉。這時晚清舉人楊惠泉忽然間問道:「這酒叫什麼名字?」「雜糧酒。」鄧子均回答。「為何取此名?」楊惠泉又問。「因為它是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高粱五種糧食之精華釀造的。」鄧子均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似俗。此酒既然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何不更名為五糧液?」楊惠泉胸有成竹地說。「好,這個名字取得好。」眾人紛紛拍案叫絕,五糧液就此誕生。
1929年開始改名為「五糧液」。此酒沿用和發展了「荔枝綠」的特殊釀制工藝。因為使用原料品種之多,發酵窖池之老,更加形成了五糧液的喜人特色。它還兼備「荔枝綠」「清而不薄」,「厚而不蝕,甘而不噦,辛而不螫」的優點。明末清初,宜賓共有四家糟坊,十二個發酵地窖。到解放前夕,已有德勝福、聽月樓、利川永等十四家釀酒糟坊,釀酒窖池增至一百二十五個。
1957年國營宜賓五糧液酒廠正式成立,廠房設在宜賓的翠屏山和真武山腳下。該廠在唐代「重碧春」、宋代「荔枝綠」和近代「雜糧酒」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形成了釀造五糧液酒的一整套獨特工藝。五糧液酒是選用優質大米、糯米、玉米、高粱、小麥五種糧食,巧妙配方釀制而成。它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落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獨特風格,在大麴酒中以酒味全面著稱。行業地位,五糧液在整個白酒行業中,名列第一。在2010年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共同主辦的,「華樽杯」年,中國酒類品牌價值評議中,其品牌價值在200強中名列第一。
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品牌五糧液在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WorldBrandValueLab)編制的2012年度《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19位,品牌價值685.92億元。
⑹ 五糧液的歷史
隨著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宜賓地區的釀酒技術不斷提高。到了南北朝時期,彝族人採用小麥、青稞等糧食混合釀制了一種咂酒,從此開啟了採用多種糧食釀酒的先河。
唐代,當地酒坊採用四種糧食釀制了一種「春酒」。詩人杜甫在品嘗了春酒之後,即興湧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後來便改名為「重碧酒」了。
宋代,宜賓紳士姚氏酒坊採用大米、高粱、糯米、蕎子等五種糧食釀酒,酒質甚美。宋代詩人黃庭堅在品嘗了「姚子雪曲」之後,給出了「杯色爭玉,白雲生谷」、「清而不濁,甘而不噦。
辛而不螫」。而這與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的評酒專家給予五糧液的「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稱」的評價有著驚人的相似。
這足以證明當時的五糧液酒的釀制技術已經趨於成熟。明朝初年,宜賓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並不斷發展壯大,「五糧液」迄今使用的老窖,就是明代建造的,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不僅如此,陳氏酒坊在繼承「姚子雪曲」生產工藝的基礎上,還總結出「陳氏秘方」,從而使得釀酒工藝更加完整、酒質更趨穩定。這就是五糧液的前身。
當時上層人士將「五糧液」稱之為「姚子雪曲」,下層人士將之稱之為「雜糧酒」。清宣統元年(1909年),陳氏秘方傳人鄧子均將自家釀酒帶到一個家宴上。
晚清舉人楊慧泉品嘗了該酒以後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雖雅,但不能體現此酒的韻味。
此酒是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更名為『五糧液』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名字,而且顧名可思其義。」自此「姚子雪曲」改名「五糧液」。已有百年歷史。
(6)五糧液有多久歷史擴展閱讀:
五糧液發展史:
1、蒟醬
所謂「蒟醬」,就是先秦時期生活在宜賓一帶的僰(bo)人利用種植的「蒟」作為極好的酒麴原料釀制的酒。宋人宋伯仁在《酒小史》中,便把「蒟醬」確認為一種果酒。
關於蒟醬的原產地之爭,王水龍博士對瀘州產「蒟醬」的提法進行了論證,他說長寧曾經屬於瀘州管轄。而瀘州也隸屬過宜賓管轄,但歸根結底「蒟醬」是產在今天的宜賓市長寧縣的。
這一重大發現,不僅為「蒟醬」這個源頭究竟歸屬何方下了最為權威的結論,而且為豐富了五糧液酒文化內涵,為五糧液尋找到了酒文化的龍脈。
2、重碧春酒
所謂「重碧春」,就是每年重陽下窖,來年陽春三月時烤的酒。宜賓人認為,只有這個時候釀造的酒是最好的。唐永泰元年前後,「重碧春酒」被官府定位官用酒,被稱之為「郡釀」。
成分反映了宜賓早在大唐盛世時期就盛產美酒,重視酒業發展積累豐富的釀造技藝,因此,「重碧春」的出現,對宜賓酒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起著重要的承前啟後的作用。
3、荔枝綠酒
所謂「荔枝綠酒」,是指唐代時期用多種穀物配合釀制,經歷代不斷改進發展而成的一種好酒。因酒質極佳,唐代大詩人杜甫於永泰元年(公園765年)到戎州(今四川宜賓)。
在所寫《宴戎州楊使君東樓》詩中,就有「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之句,實際上與其時所產「重碧酒」均為唐宋時期的宜賓名酒。
4、姚子雪曲
宋代宜賓紳士姚氏家族私房釀制,採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是五糧液最成熟的雛形。到了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了「陳氏秘方」。
作此秘方釀造雜糧酒。此酒兩名,文人雅士稱之為「姚子雪曲」,下層人民都叫「雜糧酒」,這就是而今五糧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
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仍在使用。如今研發的五糧神在五糧液的釀制工藝成形過程中,最為重要、最具影響的當屬「姚子雪曲」。
5、明代雜糧酒
其釀制始於宋末明初,並形成了各自的生產配方。當時宜賓較有名的「陳氏秘方」是由「溫德豐」糟坊的第一代老闆陳氏所創。秘方從明代經陳家六代嫡傳到清代陳三。
後又傳給徒弟趙銘盛,趙銘盛又將「陳氏秘方」傳給愛徒鄧子均。五糧液酒廠從建廠到1960年,仍繼承採用了鄧子均所改進的「陳氏秘方」。
採用蕎麥、黃米、大米、糯米、高粱五種糧食來釀造五糧液酒,使五糧液保持了傳統的品質和風味。此間,五糧液酒廠在繼承的基礎上。
對「陳氏秘方」中五種糧食的配比作了適當的調整,使五糧液的風味更加適合現代人的審美需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盡善盡美的程度。
⑺ 五糧液酒的歷史有多久
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五糧液用的就是「陳氏秘方」。此酒兩名,文人雅士稱之為「姚子雪曲」,下層人民都叫「雜糧酒」,這就是而今五糧液的直接前身。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仍在使用。 1909年,陳氏秘方傳人鄧子均將酒帶到一個家宴上。晚清舉人 楊惠泉品嘗了以後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雖雅,但不能體現此酒的韻味。此酒是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更名為『五糧液』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名字,而且顧名可思其義。」自此五糧液美名問世,悠悠盛名,已將達一個世紀。
⑻ 五糧液有多長的悠久歷史
宜賓的五糧液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1984年在宜賓境內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青銅爵(古代的飲酒器),其形狀和紋飾都與中原地區的不同,顯然是當時居住在宜賓地區的少數民族 人所造。五糧液酒的發展歷史也可以追溯至唐代,當然,那時並不叫五糧液,酒的成分、質量也非今日的五糧液。到了大約150年前,宜賓釀造出以五種糧食(高梁、大米、酒米、蕎麥、玉米)為原料的酒,當時叫「雜糧酒」,直到本世紀20年代末才改稱五糧液。現今五糧液酒廠原有的發酵酒窖,還是明清兩代所建,足見其歷史久遠。
新中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對五糧液酒的生產非常重視。宜賓五糧液酒廠在繼承傳統操作的基礎上,對生產工藝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對「秘方」在科學試驗的基礎上作了改變,將蕎麥換成小麥,反復調整配方比例,從而使成品酒基本上去掉了殘留的苦、澀和糙味,進一步達到了酒質芳香、醇和、甘美、清爽,特別是突出了噴香,風味日趨勢完善。在1956年輕工業部舉辦的全國名曲酒質量鑒定會上,與會者認為五糧液酒調和清香味一體,品質優異,風味獨特,受到與會者的稱贊。在這次會上,五糧液酒獨占鰲頭,一舉奪得濃香型酒的第一名。以後,五糧液酒曾多次獲國家名酒稱號、獲金質獎章以及國際金獎。70年代又釀造出低度(39°)五糧液酒。
國內評酒專家對五糧液酒的評價是:香氣悠久,酒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
⑼ 五糧液的發展史是什麼
清朝時期,年羹堯兼理川陝兩省總督,挪用為雲貴兩省所籌的餉銀,在四川鑽探鹽井,廣開酒坊,不少陝西酒商來到水質、土壤、氣候都宜釀酒的宜賓築窖釀酒。20世紀初,酒商鄧子均經過探索,採用紅糧、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出了香濃味正的「雜糧酒」,並以「春花」二字命名。後來,鄧子均為擴大銷路,攜「春花」酒數瓶前往團練局長雷東恆家。在賓客席上開瓶細品,一致認為色味均佳,贊美不已。但都認為此酒以「春花」名之,俗而平,即讓團練局文書楊惠泉重新取名。楊惠泉詢問了釀酒情況,覺吟片刻說:「此酒用五種糧食釀成,就取名『五糧液』吧!」從此,這種「雜糧酒」便以「五糧液」之名享譽世人,流芳至今。專家們贊美五糧液:「香氣悠久,口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協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稱。」
⑽ 五糧液起源及發展歷史
隨著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宜賓地區的釀酒技術不斷提高。到了南北朝時期,彝族人採用小麥、青稞等糧食混合釀制了一種咂酒,從此開啟了採用多種糧食釀酒的先河。
唐代,當地酒坊採用四種糧食釀制了一種「春酒」。詩人杜甫在品嘗了春酒之後,即興湧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春酒」後來便改名為「重碧酒」了。
宋代,宜賓紳士姚氏酒坊採用大米、高粱、糯米、蕎子等五種糧食釀酒,酒質甚美。宋代詩人黃庭堅在品嘗了「姚子雪曲」之後,給出了「杯色爭玉,白雲生谷」、「清而不濁,甘而不噦。
辛而不螫」。而這與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的評酒專家給予五糧液的「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稱」的評價有著驚人的相似。
這足以證明當時的五糧液酒的釀制技術已經趨於成熟。明朝初年,宜賓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並不斷發展壯大,「五糧液」迄今使用的老窖,就是明代建造的,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不僅如此,陳氏酒坊在繼承「姚子雪曲」生產工藝的基礎上,還總結出「陳氏秘方」,從而使得釀酒工藝更加完整、酒質更趨穩定。這就是五糧液的前身。
當時上層人士將「五糧液」稱之為「姚子雪曲」,下層人士將之稱之為「雜糧酒」。清宣統元年(1909年),陳氏秘方傳人鄧子均將自家釀酒帶到一個家宴上。
晚清舉人楊慧泉品嘗了該酒以後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雖雅,但不能體現此酒的韻味。
此酒是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更名為『五糧液』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名字,而且顧名可思其義。」自此「姚子雪曲」改名「五糧液」。已有百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