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青島是歷史上哪個國家

青島是歷史上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2-06-04 09:20:52

『壹』 秦國統一六國前,青島屬於哪個國家

青島市區屬於齊國,開發區以南先屬魯後屬楚。

『貳』 青島歷史簡介

新石器時代,青島是東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之一,遺留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時期,青島是中國海鹽的發祥地,位列中國「四大古鹽區」和「五大古港」。

春秋戰國時期,青島建立了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遺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島黃島區境內)。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琅琊起航的。

漢武帝少年時代在不其(城陽區境內)做過膠東王,是中國有記載的到青島地域巡遊次數最多的皇帝。

唐宋時期,青島作為銜接南北航運的「中轉站」,成為中國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宋時專門在板橋鎮(膠州市境內)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元朝,為方便海運漕糧,開鑿了中國唯一的海運河——縱貫山東半島的膠萊運河。

明清時期,青島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屬山東萊州府境內。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省轄市。

(2)青島是歷史上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青島地質特徵

青島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和膠萊凹陷區中南部。區內缺失整個古生界地層及部分中生界地層,但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在青島市出露十分廣泛。

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區內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地形地貌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其中,山地約占青島市總面積(下同)的15.5%,丘陵佔2.1%,平原佔37.7%,窪地佔21.7%。

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等3種基本類型。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青島市大體有3個山系。

東南是嶗山山脈,山勢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從嶗頂向西、北綿延至青島市區。北部為大澤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內諸山及萊西部分山峰均屬之)。南部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鐵橛山(海拔595.1米)等組成的膠南山群。

市區的山嶺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北嶺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號山(海拔99米)、伏龍山(海拔86米)、貯水山(海拔80.6米)等。

『叄』 青島名稱的由來跟哪個國家有關

和德國有點關系,但不是全部。
青島本是指膠州灣海口北側的海中小島,面積僅零點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餘,北側距陸地一華里多(約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縣志》卷一「島嶼」條目中記載,「青島,縣西南百里」。是說青島位於即墨縣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脈絡圖」和「七鄉村莊圖」中都標注有這個海中島嶼。《膠澳志》還明確地說,「青島,在青島灣內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聳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島。
從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古籍來看,明朝中葉已有青島名稱的記載,嘉靖刊《鄭開陽雜著》中已載有「青島」一名。明萬曆六年(1578年)任即墨縣知縣的許鋌在《地方事宜議·海防》一文中記有:「本縣東南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膠州灣自唐宋以來已成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橋市舶司」(見《宋史•食貨志》),板橋鎮即現在膠州灣畔的膠州市。「市舶司」類似現在的海關和港口管理機構,掌管檢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徵收商稅,收購政府專賣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橋市舶司的建立,使膠州灣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唯一設有市舶司的貿易口岸,海運頻繁,所有貨船必經膠州灣海口方可到達板橋鎮。而青島位於膠州灣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側,不可能沒有「青島」或青島的其他名稱,只是我們沒有見到記載罷了。

在出現「青島」名稱的同時,也出現了「青島口」的名稱。膠州灣內女姑口所立《重整舊規》碑文中明確記載了:「我即邑自前明許公奏請青島、女姑等口准行海運,於是百物鱗集、千艘雲屯,南北之貨即通,農商之利益普……」。許公就是許鋌。從明朝開始,「青島」這個地名開始從海中間逐漸移向陸地。青島北面的海灣稱為青島灣;灣邊的村莊稱為青島村;村南的小河稱為青島河;村東南的山稱為青島山。

「青島口」泛指青島左右的海灣,范圍約從現魯迅公園至團島一帶的海岬。是「青島」這個地名,從海中向陸地過渡的名稱,它的內涵既包括海口也包括海邊的陸地。清同治版《即墨縣志》的「海口圖」中已將「青島口」標注在陸地上。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清朝駐德公使許景澄在其《條陳海軍應辦事宜折》中說:「青島一帶在煙台未開口岸時,航海商泊,湊集頗盛,本非散地荒陬可比。」許景澄在得知西方列強覬覦膠州灣後,建議清廷在膠澳設防。同年,清廷派道員劉含芳、總兵琅威理蒞膠察勘。劉含芳在《查勘膠州灣條陳》中說:「……膠州澳口,口東青島,高四十七、八丈,有市有關,地屬即墨,山脈來自嶗山。」明確說明,此時的青島已有市、有關,「市」,應該是集市貿易,「關」,是指收稅的海關。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六月,清廷決定在青島設防,調派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移駐青島,建總兵衙門於青島村旁,青島成為設防的重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國侵佔的前半年多,青島口的商貿店鋪已達60餘家:「除新近由即墨、平度、金口、海陽來此賃屋暫營者六家外,計車馬、旅店九,洪爐一,成衣、估衣、雉發三,油坊、磨坊、染坊六,雜貨、竹席、瓷器店鋪七,葯鋪二,當鋪一,織網、麻草、油簍、木材八,肉魚鹽鋪六,鞋帽、皮貨各一,紗布綢店、廣洋雜貨店三,酒館、飯鋪九,醬園、豆腐坊各一,糕點茶食三,計六十五家,」並進行大宗進出口貿易。「出口以披豬、花生、生油、豆油、豆餅、白蠟、青梨為最;進口以廣洋雜貨、細白棉布、棉紗、綢緞、糖、桐油、竹木材為多。」(見胡存約《海雲堂隨記》)。德國侵佔前,青島絕不是一個小漁村,而是一個繁華的海疆重鎮。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國派兵侵佔了青島,當時青島地區稱為膠澳。1898年3月6日,德國脅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據日文《膠州灣》一書記載,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原有的青島名稱命名膠州保護地的新市區為青島。這個新市區又分為青島、鮑島和埠頭等區,范圍也只有現市南區和市北區的一部分,青島也只是整個膠澳中的一塊地方。
1922年,中國從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膠澳租借地,定名為「膠澳商埠」,同年十一月先後頒布《膠澳商埠章程及青島市施行自治制令》,這是稱為「青島市」的最早記載。在《青島市施行市自治制令》中的第二條規定「青島市之區域以青島市街台東鎮及台西鎮之界址為區域」,第四條規定「青島市由膠澳商埠局直接監督之「。這個青島市也只是膠澳商埠的一部分,並受膠澳商埠的監督。直到1929年,膠澳商埠局撤銷,原膠澳商埠的轄區被命名為青島特別市,從這時起,青島這個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區。此後,盡管所轄范圍時有變遷,但青島市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今。

『肆』 青島地區屬於古代七國哪個國家

在春秋戰國時期,青島地區屬於齊國。

『伍』 青島過去是什麼國家

東夷(算不上國家)-齊國,大一統後一直是中華版圖的一部分。

『陸』 青島是春秋戰國時候的哪個國家

齊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姜姓。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作亂,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有了征伐權,成為周王朝東方大國。

春秋初期,齊與主要競爭對手魯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公元前689年,齊襄公滅魯的與國紀,掃除東面障礙。公元前686年,公孫無知殺襄公自立,公子糾奔魯,公子小白奔莒。次年,無知被殺。魯伐齊,欲納公子糾,而齊高氏、國氏已召小白先入,擊敗魯師,立為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國力富強,成為霸主。公元前684年,齊滅掉西面小國譚,向魯推進。公元前681年,又與宋、陳、蔡、邾會於北杏,南下滅小國遂,迫使魯與齊言和,盟於柯。次年,齊假王命合陳、曹伐宋,迫使宋國屈服,並與宋、衛、鄭會於鄄,又次年,齊與宋、陳、衛、鄭復會於鄄,開始稱霸諸侯。

春秋中期,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中原諸夏,討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齊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衛;公元前656年,齊合諸侯之師侵蔡伐楚,與楚盟於召陵。此後,齊多次大會諸侯。公元前651年,齊會魯、宋、衛、鄭、許、曹於葵丘。齊霸業達於頂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齊從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齊、晉大戰於鞍(今山東濟南),齊大敗。到靈公、景公時,齊依舊是僅次於晉的中原強國。前567年齊靈公滅萊國,疆土擴大到山東東部。疆域東到海,西到黃河,南到泰山,北到無棣水(今河北鹽山南)。

春秋末年,齊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並。公元前548年,崔抒殺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慶封滅崔氏之族。慶封專齊政。次年,慶舍與欒、高(齊惠公之後)、陳(田)、鮑四族攻慶封,慶封奔吳。景公時,陳桓子施惠於民,民歸陳氏,陳氏因而強大。公元前532年,陳桓子聯合鮑氏攻欒氏、高氏,欒施、高疆奔魯。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國氏、高氏(齊文公之後)立晏孺子,次年,陳僖子聯合鮑氏攻國氏、高氏,國夏、高張奔魯,遂殺晏孺子,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殺,闞止為政。公元前481年,陳成子殺闞止,專齊政。公元前386年,陳成子玄孫太公和立為諸侯,遷齊康公於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齊絕祀。

田齊媯姓國家,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陳完入齊,事齊桓公。陳完傳五世至陳桓子,陳氏開始強大。以後陳氏逐漸兼並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族,專齊政。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姜齊之舊。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 、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公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公元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齊宣王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公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晚期,齊仍保持著強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齊聯合韓、魏連年攻秦,入函谷關,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攻秦,罷於成皋。又次年,齊滅宋。公元前284年,燕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餘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齊愍王逃入莒,被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愍王子法章為齊襄王。燕引兵東圍即墨,城中推舉田忌為將。雙方相持達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單組織反攻,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滅韓、魏、楚、燕、趙後,使將軍王賁從燕地南攻齊國,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

二、齊國國君表
太公—丁公—乙公—癸公—哀公—胡公(在位年不詳)

獻公 (9) 前859——前851
武公 (26) 前850——前825
厲公 (10) 前824——前815
文公 (10) 前816——前807
成公 (12) 前806——前795
庄公 (64) 前794——前731
僖公 (33) 前730——前698
襄公 (12) 前697——前686
桓公 (43) 前685——前643
孝公 (10) 前642——前633
昭公 (20) 前632——前613
懿公 (4) 前612——前609
惠公 (10) 前608——前599
頃公 (17) 前598——前582
靈公 (28) 前581——前553
庄公 (6) 前553——前548
景公 (59) 前547——前489
悼公 (4) 前488——前485
簡公 (4) 前484——前481
平公 (25) 前480——前456
宣公 (51) 前455——前405
康公 (26) 前404——前379
威王 (36) 前378——前343
宣王 (19) 前342——前324
閔王 (40) 前323——前284
襄王 (19) 前283——前265
王 (44) 前264——前221

『柒』 青島有什麼歷史

新石器時代,青島是東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之一,遺留了豐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時期,青島是中國海鹽的發祥地,位列中國「四大古鹽區」和「五大古港」。

春秋戰國時期,青島建立了山東地區第二大市鎮—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內)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遺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島黃島區境內)。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一次涉洋遠航——徐福東渡朝鮮、日本,就是從琅琊起航的。

漢武帝少年時代在不其(城陽區境內)做過膠東王,是中國有記載的到青島地域巡遊次數最多的皇帝。

唐宋時期,青島作為銜接南北航運的「中轉站」,成為中國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貿易口岸。

宋時專門在板橋鎮(膠州市境內)設「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元朝,為方便海運漕糧,開鑿了中國唯一的海運河——縱貫山東半島的膠萊運河。

明清時期,青島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屬山東萊州府境內。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成為華北地區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屬山東。

『捌』 青島才有百年歷史,以前青島叫什麼

青島地區昔稱膠澳,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發祥地, 6000年以前,境內就有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 1891年清政府駐兵建制,1897年德國租借並建設港口和鐵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

青島是2008北京奧運會和第13屆殘奧會帆船比賽舉辦城市,是中國帆船之都,亞洲最佳航海城,世界啤酒之城、聯合國「電影之都」、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譽為「東方瑞士」歐韻之都、「中國品牌之都」稱號。

(8)青島是歷史上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青島——電影之都:

青島這座聞名遐邇的影視之城,如今又添了一張光彩熠熠的新名片——世界「電影之都」。2017年11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新晉入網城市名單公布,青島被授予「電影之都」稱號,成為中國首個「電影之都」。

據悉,以「檔案、博物館等形式存在的電影遺產」是電影之都評選標准之一。在青島,專業電影博物館的建設工作近幾年來也在一直陸續開展中,目前已建設開放了蝴蝶樓電影博物館、水兵俱樂部舊址1907電影博物館。

還有一座是位於西海岸靈山灣影視產業區的融電影、科技於一體的青島電影博物館。三座不同風格的電影博物館各類電影文化活動連續不斷,共同成為向世界展示青島電影底蘊和發展未來的新平台,也成為新晉「電影之都」的有力注腳。

『玖』 青島在哪一年成為德國的殖民地

1898年3月6日。中德簽訂《膠澳租界條約》。條約規定:德國租借青島99年,租借地面積551.5平方公里,德國獲得膠濟鐵路的築路權及沿線采礦權。從此,青島成為德國的殖民地,山東成為德國的勢力范圍。

『拾』 戰國時期,青島地區屬於哪個諸侯國

戰國時期今天的青島屬於齊國的即墨城
1:主要指黃河流域
2:法家學派
3:連橫策略
4:在阪泉展開大戰,稱為阪泉之戰
5:孔子教育思想不足體現在忽視自然知識的傳授,鄙視生產勞動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6:簡評:教育對象「有教無類」體現教育思想的人民性,在當時打破「學在官府」局面而使文化下移,促進士階層興起,與今天的義務教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德教為先」的教育思想體現孔子對道德的重視;教學思想上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結合,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個性。這些都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代價值,對我們今天的教育事業發展仍有借鑒意義。

閱讀全文

與青島是歷史上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