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姚姓在中國姓氏排第幾位
姚姓在中國名義上位列第64位。姚姓誕生後,主要在河南發展,相當長時間內很興旺。 據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開的全球華人公祭舜帝大會上的最新統計,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達60個之多,如媯、舜、虞、陳、胡、田、袁、王、孫、陸、車等姓氏(是部分不是全部),流布於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
B. 誰知道姓姚家族歷史嗎
舜在當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堯推薦過陶唐氏,舜繼承王位後帝堯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部分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武王把他的大女兒嫁給媯滿,並且封他於陳,為陳姓和胡姓的由來。傳至年仲敬氏時因避王莽亂居於吳郡,改姓為媯,傳五世後,復改為姚姓。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後來有改回姚氏,部分沒有改回來,便發展出其他姓——官方史書《唐書·宰相世系》言,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後代胡公媯滿封於陳,至陳敬仲(陳完)仕齊,又改為田氏。王莽封本姓為姚的姚氏族人田豐為代眭侯,後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又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姚氏。姚姓在名義上以沒有改姓的保留姚姓的人口計算,姚姓在中國名義上位列第64位。 姚姓誕生後,主要在河南發展,相當長時間內很興旺。最初,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孫以姚為姓,舜帝登帝位後,仁德榮耀,有子孫以帝名舜為姓,禹封皇舜長子商均於虞,至三十四世孫媯滿封於陳,官拜陶正,謚胡公,其子孫或以國號陳稱姓,或以官號改稱陶唐氏,或以謚號胡稱姓,或以尊諱滿稱姓,演變至漢朝,姚氏衍生出:媯、舜、虞、陳、胡、田、袁、王、孫、陸、車等六十種,繁姓同根,異氏同源,是一家親。 據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開的全球華人公祭舜帝大會上的最新統計,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達60個之多,如媯、舜、虞、陳、胡、田、袁、王、孫、陸、車等姓氏(是部分不是全部),流布於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果把姚姓後裔改姓以後的姚氏族人包括在內,姚氏族人的人數就數也數不清了,是百家姓中最顯赫的姓之一,僅次於姬姓, 表面上姚姓人數排名在幾十位,實際上再包括把姚姓後裔改姓以後的姚氏族人包括在內,就大大超過了王、李、張、劉等名義上的中華特大姓。
姚氏的發源地大致有兩處,即江蘇蘇州和今甘肅隴西一帶。此分布指的是沒有改姓的保留姚姓的人口,早期由於家族勢力不足。所以發展繁衍的較為緩慢,從晉代開始,姚氏因有來自甘肅隴西一帶的羌族首領姚戈仲後裔及所帶來的部眾作為姚氏的加入而壯大起來。也就是說,今天姚氏的中國人,大多數是來自這兩支。這兩支姚氏後來不斷繁衍播遷,唐代以前就已經成為今浙江吳興及甘肅隴州一帶的望族。後來吳興吳康有一支姚氏分遷於陝郡,至隋時發展成為當地一大望族。唐代以後姚氏的繁衍更加廣泛,已遍及我國的大江南北。其中以浙江、江蘇、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廣東、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的姚氏遷播最盛。四川、雲南的姚姓大多時由甘肅或陝西河南境內遷播而去的。其中雲南的姚安、大姚等縣的姚姓最多,所以在唐武德四年因此而設姚州。姚氏入閩是從唐朝開始的。據史書記載,陳元光入閩開漳州時,就有姚氏相佐。其後,又有姚氏從福建遷入廣東等地。
C. 百家姓中的姚的來歷
百家姓中的姚的來歷:姚姓是中國最早的姓不是氏,據《說文解字》所載,虞舜居姚墟,因以為姓。姚墟在今河南省濮縣南。古時只有女字旁的姓可稱謂姓,余者則為氏。姚姓是女子旁,也就是正宗的姓,而不是氏。姚姓中的姚字,以女字與兆字組成。古代氏族的圖騰為氏族的族徽。姚姓圖騰中兆者為桃,炎帝氏誇父支以猴(舉父)為圖騰,以桃木為鄧木,以桃棓為權杖,在桃林塞(靈寶)步天逐日,以陽平為桃都,以大桃木為日晷[gui]天桿。天桿日影運行作S形,即兆的兒,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記作X符,與兒合交作兆。桃都即姚虛,相傳帝舜生於姚虛,得姚姓,實是誇父氏女系祖先的姓。虛是實之反,由於年代久遠沒落為墟,姚墟時為母系姚姓久居之廢墟,也為今姚姓起源之地。《說文》載:「姚,虞舜居姚虛,因以為姓。從女,兆聲。或以為姚,嬈也」。《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姚,姓。虞舜生於姚虛,因以為姓」。《通志.氏族略》載,「姚氏,虞之姓也。虞舜生於姚虛,故因生以為姚,後世亦有以為氏者」。
D. 姚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姚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先秦時期,姚姓主要的活動地區在河南、山東地區 。秦漢兩晉時,姚姓正支遷吳興郡,其餘遷到北方各地、東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興起和進入中原,大大擴增了姚姓人群的數量,同時甘肅洮水地區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區。
八字起名參考出生日期,結合五行生剋喜忌,為您寶寶起一個有寓意,前程似錦的吉祥好名
唐朝的兩次南下移民東南,姚姓開始進入福建和廣東。明初姚姓進入台灣。宋元明期間600餘年,姚姓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東南漂移,浙蘇贛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區。
相傳五帝之一的舜有生在若水,居於地丘的後代,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於是就用地為氏,稱為姚氏。又相傳舜在當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堯推薦過陶唐氏,舜繼承了王位後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
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用媯為姓。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武王把他的大女兒嫁給媯滿,並且把他封到陳。傳至年仲敬氏時因避王莽之亂而居於吳郡,改姓為媯。傳五世後,復改為姚姓。
姓名詳批了解姓名吉凶,才能先人一步掌握人生。
(4)歷史姚百家姓排多少名擴展閱讀
姚姓的得姓始祖為虞舜,是傳說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歷來被列入「五帝」之中,奉為華夏至聖。傳其稱號為有虞氏,姓姚,名重華,字都君,謚曰「舜」。因國名「虞」,故又稱虞舜。東夷之人,生於諸馮(今屬山東諸城)。
他是帝顓頊的六世孫,自五世祖窮蟬起都是平民。 帝舜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贊譽。舜曾辛勤耕稼於歷山,漁獵於雷澤,在黃河之濱燒制陶器,在壽丘製作日用雜品。因品德高尚,在民間威望大。
E. 姚在百家姓排多少位有多少人口
根據2007年公安部最新統計顯示,姚姓人口大約420萬,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五十一位,佔全國總人口的0.35%。當前,姚姓的分布廣泛,主要集中於安徽、廣東、江蘇三省,大約佔全國漢族姚姓人口的25%,其中安徽佔8.6%,為姚姓人口第一大省。其次分布於四川、浙江、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
F. 百家姓排名
2020年「百家姓」排名情況: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與2019年相比變化不大。「王」「李」「張」「劉」「陳」依舊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總數佔全國戶籍總人口的30.8%。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並已經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共1003.5萬,其中男孩529.0萬,佔52.7%,女孩474.5萬,佔47.3%。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兒登記姓氏最多的是「李」,共72.6萬人,最少的是「顧」,僅1.7萬人。
目前,「歐陽」是第一大復姓,有111.2萬人。其他常見復姓人數為:「上官」8.8萬人、「皇甫」6.4萬人、「令狐」5.5萬人、「諸葛」4.8萬人、「司徒」4.7萬人、「司馬」2.3萬人、「申屠」1.9萬人、「夏侯」1.1萬人、「賀蘭」1.0萬人、「完顏」0.6萬人、「慕容」0.5萬人、「尉遲」0.4萬人、「長孫」0.3萬人。
我國姓氏在數千年的歷史演進和民族文化積淀中形成了「子(女)從父姓」的傳統習俗,但隨著人們思想觀念變化,子女隨母姓情形有所增加,隨祖父母姓和外祖父母姓的也頻有出現。從2020年新生兒姓氏選取情況看,隨母姓與隨父姓的比例為1:12。
G. 姚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幾他的由來是什麼
姚是個很古老的姓氏。
相傳舜的出生地在姚墟(今山東荷澤縣東北),因而姓姚。
舜曾住在媯吶,因而他的後代中也有姓媯的。
後來姓媯的又有許多改姓為姚,所以媯姓在現代已不多見。
姚崇,唐初大臣,陝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南)人,以為政通達、辦事干練而著稱。
他任玄宗宰相時,奏請禁止宦官、貴戚干預朝政,禁絕佛寺道觀的營造,獎勵群臣勸諫等十事,並糾正當時不敢捕殺蝗蟲的陋俗,使蝗災得以減輕。
姚鼐,清朝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桐城派」主要作家。
他主張文章必須以「考據」、「詞章」為手段來闡揚儒家的「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