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風箏是有什麼發明的,在中國已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風箏起源於中國,中國風箏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風箏並不是以紙製作,而是木製的。傳說中第一個風箏為「魯班」製作,稱之為「木鳶」,《渚宮舊事》記載魯班「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而以《呂氏春秋·愛類》記載「公輸般為高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說明魯班當時造的是「高雲梯」而不是木鳶。
《韓非子》記載中木鳶的發明者不是魯班而是墨子墨翟。墨翟(公元前478-392年),為春秋戰國時的哲人,諸子百家中墨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外儲說》記載墨翟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2]。意思是說墨子曾就研究試制了三年,以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將其放飛並使其成功飛起,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木鳶」(或「木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另《康熙字典》中釋義的木鳶發明者也是「墨翟」。而《墨子》中記載魯班發明的「木鵲」比墨子的「木鳶」更加精巧:「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後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後,才開始出現紙做的風箏,稱為「紙鳶」。
據說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梁武帝時曾利用風箏傳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而沒有跌死。唐朝的張丕被圍困時曾利用風箏傳信求救兵,書有「三日不解,臨名士且為悅食」之言[6],取得了成功。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說「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清朝道光年間,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詞描繪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遊爭上白浪河,紙鳶兒子鞦韆女,亂比新來春燕多。」鄭板橋有詩曰:「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飛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風箏藝術亦達到鼎盛階段。
❷ 中國風箏的歷史有多少年了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基本常識篇。
❸ 濰坊風箏有多少年的歷史
您好,要是從墨子學生魯班發明風箏開始,已經有2000多年了,要是從有確切記載的歷史來看,也有1800年左右的歷史。
❹ 在我國,風箏有多少年的歷史
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餘年。相傳「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❺ 中國風箏的歷史有多少年了()A.1000多年B
風箏為漢族人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也就是距今大約2000年
❻ 風箏在我國有多少年歷史
風箏距今已有2400多年。
風箏為中國人發明,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也是一位風箏製作大師。風箏真正的起源,現在已無法證明。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世故的親友, 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
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
研究試制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
製造的這只木鷂是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公元前300年),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墨子把制風箏的事業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
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書》上說:「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直至東漢期間,
發明
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
」。因此可以推斷,
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❼ 在關於中國風箏有多少年的歷史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傳到了歐洲。
❽ 風箏有多少年歷史
風箏源於春秋時代,至今已2000餘年。
❾ 風箏的歷史
風箏簡史
風箏又名「紙鳶」、「風鳶」、「木鳶」。北方多稱「紙鳶」,南方則稱「鷂子」由於風箏像鷂鷹那樣乎伸翅膀可以在天空盤旋,故以為名。
中國是風箏的故鄉,早在2000多年前,風箏在中國就已出現。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我國的能工巧匠魯班(公輸般)因看到鷂鷹在天空盤旋飛翔受到啟迪,曾「削竹為鷂,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和他幾乎同時代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墨翟也曾用3年時間,製成木鳶,能在天空飛翔。漢代發明造紙術後,風箏改用紙糊制,稱作「紙鳶」。到五代時,李鄴加以改進,在紙鳶頭上裝上竹笛,微風吹動,嗡嗡作響,有如箏聲,周而得名「風箏」。
唐代著名詩人高駢在《風箏》一詩中描述說,「夜靜弦聲響碧空,官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宋代,放風箏已成為城鄉居民普遍的娛樂活動,不僅市井小兒、布衣平民喜愛,甚至帝王將相、王公貴胄也樂此不疲。及至明、清兩代,放風箏則達到了鼎盛時期,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風箏作為繪畫:寫詩的題材,留下37首詠風箏的題畫詩,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間放風箏的盛況。
曹雪芹是製作風箏的高匠巧手。他於1750年蟄居北京西山時,撰寫了《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集中國古代風箏扎、糊、繪、放四藝之大成,對南北各地風箏繪以彩圖,並配有歌謠。曹氏這部著作成為京津地區製作風箏的範本,對風箏的普及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風箏,中國城鄉各地幾乎都會扎制,但作為風箏薈萃之地當推北京、天津和濰坊。它們被稱為「中國風箏三大產地」。這些地方扎制的風箏,自成一派,各具特色,並有各自代表的名師高手。
北京風箏繼承曹雪芹的遺風,各種傳統風箏都採用曹氏風箏的圖樣。著名鳳箏大師有兩家:一家是金福忠。他們扎制的風箏以造型雄偉、畫工粗獷、飛行能力強等特點為人稱道。幾十年來,兄妹倆扎制了數百種風箏,其中令人叫絕的有12節的帶毛大娛蚣、活腿的白仙鶴、軟翅的綠靖蜒等;另一家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風箏哈」。「風箏哈」如今已傳到第四代。
第一代哈國良潛心鑽研,博採眾長,逐漸自成一家流派。第二代哈長英受父熏陶,自幼酷愛鳳箏藝術,他製作的四隻軟翅風箏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質獎章。哈氏風箏以骨架精巧、畫工嚴肅、造型奇特、觀賞價值高見長。
天津風箏多以動物、飛禽圖案為主,吸收中國畫、版畫和楊柳青年區的優點,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市區內外會扎制風箏的民間藝人眾多,而以「風箏魏」最為著名。「風箏魏」原名魏元泰。他扎制的風箏能折、能疊,數丈長的娛蚣,可裝進1尺大小的盒子里;他做的蝴蝶,一線在握,可以在天空自動調換位、置;他扎的飛機能散發傳單;他制的小鷹兩翅能上下翻動,兩眼會自動啟合。他的風箏作品曾干1914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牌獎。
濰坊是風箏發明人之一墨翟的故鄉,製作風箏有著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全國三大年畫產地之一的楊家埠700戶人家,「家家能染墨,戶戶會點青」。把木版年畫的工藝移植到風箏上去,更促進了濰坊風箏的發展。它集扎、畫、糊等工。藝為一體,造型優美、扎制巧妙、色彩鮮明、起飛平穩,具有濃郁的鄉上氣息和獨:特的地方色彩,成為中華古國的民間藝術奇葩。
風箏大約於七八世紀傳入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然後通過阿拉伯傳入歐洲等地。本世紀以來,世界上對風箏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許多國家掀起「風箏熱」。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曾把風箏列為表演項目。在日本放風箏已成為人民的傳統習俗。全國建有「風箏協會」,會員達1300多人。每年銷售風箏600萬只以上。全國生產風箏達500多個品種,是世界上生產風箏品種最多的國家。
美國每年5月在波士頓舉行風箏表演賽,美國人最喜愛的風箏造型是被視為吉祥鳥的海鷗。全國有150多個專門供應風箏的商店,每年銷售1.5億只,平均每4個美國人中就有3個人買風箏。
英國人對風箏的興趣也很濃。在倫敦設有「英國風箏玩賞者協會」,會員達3000多人。全國每年銷售風箏200萬只,平均每9個家庭便有1隻。素有「風箏王國」之稱的泰國設立了「泰王杯」和「泰後杯」風箏比賽。每年初春在曼谷的藍天上都可看到泰國式的風箏在飛翔,大的約有6英尺高,像一隻巨鳥,竟要120人操縱。居住在南半球瓜地馬拉高原上的印第安人,每年10月1日諸聖節都要舉行隆重的風箏會……「銀線連四海,風箏傳友誼於。在全球的風箏熱中,中國風箏成了擴大國際文化交流,增進同各國人民友誼的友好使者,它在不同民族、語言和膚色的各國風箏愛好者之間架起一座座友誼的橋梁;近幾年來,中國風箏藝術代表團曾多次出國放飛表演,舉辦鳳箏展覽和進行技藝交流,足跡遍及亞、歐、美洲10幾個國家和地區。
風箏起源的三種傳說
關於風箏的起源,大體有三種傳說。一是斗笠、樹葉說;二是帆船、帳篷說;三是飛鳥說。但就風箏起源於中國的結論,則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
斗笠、樹葉說
斗笠是一種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當人類由漁獵轉為耕作時就開始使用,特別在熱帶亞熱帶是必不可少的,那時的斗笠製作很簡單,系繩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軟的樹皮纖維。據說有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狂風大作,捲起了他的斗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系繩。恰巧這系繩很長,斗笠便象風箏一樣在空中飛行。農夫覺得非常有趣,以後便經常給村民放斗笠,後來演變成放風箏。樹葉說來自於中國南方一帶。據說古時候人們對風卷樹葉滿天飛的現象十分崇拜,便用麻絲等拴樹葉放著玩,逐漸演變成放風箏活動。中國台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人,早些時候就是用麵包樹的葉子做風箏。
帆船、帳篷說
人類使用木舟的歷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於生產。後來又有了帆船。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風帆。帆是藉助風力的機械,人們便仿照帆的原理,紮起風箏放飛。還有人說,風箏起源於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颳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象製造出來的,之後逐步演變成了一種游樂活動。
飛鳥說
從目前的歷史記載和發現的古代風箏看,其結構、形狀、扎繪技術等,一個突出的標志就是以鳥的形狀多。因而得出結論:最初的風箏問世,是受飛鳥的啟發,模仿飛鳥而製造並以飛鳥命名的。人們崇尚飛鳥、熱愛飛鳥、模擬飛鳥而製作風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風箏因此而生,是天經地義的道理。風箏起源於中國,這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結論。中國最早的風箏是有古代的科學家墨翟製造的。據中國的史料《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傳統風箏與吉祥寓意
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我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
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風箏,一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對鳳鳥迎著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稱為「雙鳳朝陽」,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
中國吉祥圖案內容豐富,大體有「求福」、「長壽」、「喜慶」、「吉祥」等類型,其中以求福類圖案為多。
求福:
人們對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與「遍福」、「遍富」諧音,盡管它形象欠美,但經過充分美化,把它作為象徵「福」的吉祥圖案。以蝙蝠為圖案的風箏比比皆是,如在傳統的北京沙燕風箏中,以「福燕」為代表,在整個硬膀上,可以畫滿經過美化的蝙蝠。其它的取其寓意的風箏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獻壽」、「五福捧壽」、「福壽雙全」、「五福齊天」、「五福獻壽」等,周代《洪範》篇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夭。按五福寓意,福已包含富和壽。其他的求福吉祥圖案還有「魚」和「如意」(如意原是竹木製的搔杖,專搔手夠不到的地方,因能盡如人意而得名)。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連年有魚」,「喜慶有餘」,「鯉魚跳龍門」,「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平安如意」等。
長壽:
古往今來人們都希望健康長壽。寄寓和祝頌長壽的圖案很多:有萬古長青的松柏,有據說能享幾千年壽命的仙鶴及色彩繽紛的綬帶鳥,有據傳食之可以長命百歲的「仙草」靈芝和能夠使人長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追求和表達長壽的「壽」字有三百多種字形,變化極為豐富。源於佛教的「萬」字紋樣,寓「多至上萬」之意。在沙燕風箏中,腰部的圖案就多為回轉「萬」字紋樣。與此有關的吉祥圖案與風箏有:「祥雲鶴壽」,「八仙賀壽」等。
喜慶:
表達人們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們常見的喜慶圖案。喜鵲是喜事的「徵兆」,風箏中有「喜」字風箏,「喜喜」風箏碰等,與此有關的風箏和吉祥圖案有:「喜上眉梢」,「雙喜登眉」,「喜慶有餘」,「福祿壽喜」,「雙喜福祥」。喜慶圖案頗具情趣的還有百蝶、百鳥、百花、百吉、百壽、百福、百喜等圖案,如「百鳥朝鳳」。寓間美滿婚姻、夫婦和諧有鴛鴦圖案風箏等。
吉祥:
龍、鳳、麒麟是人們想像中的瑞禽仁獸。龜在古代是長壽的象徵,後來以龜背紋代替。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關於龍的話題,中國是個尚龍的國家,在我們國家裡龍是有著特別的意味,龍有著鹿的角,牛的頭,蟒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的神奇生物,被視為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徵。以瑞禽仁獸及其它物象構成的傳統吉祥圖案有:「龍鳳呈祥」,「二龍戲珠」,「彩鳳雙飛」,「百鳥朝鳳」等。中國傳統風箏-龍頭蜈蚣長串風箏,尤其是大型龍類風箏,以其放飛場面壯觀,氣勢磅礴而受人喜愛。
❿ 風箏有多少年的歷史
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