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距今已有1400餘年歷史的寶塔,為啥無人問津
因為大家更喜歡去熱鬧的網紅景點去打卡,而這座寶塔顯得有些沉悶,所以無人問津。
❷ 蕪湖有多少年的歷史急。。
蕪湖作為一個地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元封年間,距今有2100年左右的歷史。
❸ 寶塔山是什麼時間建的
寶塔始建於唐代宗大歷年間(766年至788年),宋仁宗慶年間(1041年至1048年)重建。金世宗大定9年(1169年)和明神宗萬曆36年(1608年)曾予以修葺。寶塔高44米,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塔基周長36.8米,辟有南北二門,二門門楣上方分別刻有:[高超碧落,俯視紅塵]八個字。北門內有階梯,可登臨塔頂眺望延安城全景。
明清之際,均稱這座塔為 「古塔」。1937年黨中央進駐延安後,延安成為領導中國革命的中心和總後方。「滾滾延河水,巍巍寶塔山」,成為無數革命青年和愛國人士嚮往的地方,這座古塔也煥發了青春,成為聖地的象徵,延安的標志,於是便有了「延安寶塔」之稱,古老的「嘉嶺山」之名也 被 「寶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寶塔被公布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明以來,寶塔歷經350餘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火洗禮,到全國解放時,已是彈痕累累,遍體鱗傷。新中國成立後,古塔也獲得新生。陝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於 1959年和1984年兩次撥出專款,對寶塔進行了全面維修。替換了塔體風蝕殘磚,填補了彈洞,裝設了樓梯,加砌了基座,並在塔尖安裝了避雷針,在塔身檐角上環飾了彩燈。1996年國慶期間,我們拆卸了所有彩燈,在寶塔周圍及塔頂層重新安裝泛光燈;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寶塔山實施了「點亮」 工程,將寶塔和山體按照主題美觀的要求安裝了各種燈飾,每天晚上開燈2小時,便寶塔山光芒四射。從遠處看,金碧輝煌,塔影亭立,景色蔚為壯觀。當然,您可以登上這巍巍的寶塔,延安全城將盡收眼底,大可領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滋味。摘星樓原先叫望寇台,當年范仲淹鎮守延安時,為了觀察敵情,指揮作戰,就在嘉嶺山的最高峰修築此台。此台建於最高峰,到了夜間,星辰逼臨,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摘星樓。原樓已毀,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樓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樓周圍有一古城寨遺址, 至今仍有殘缺的城垣和地洞,為當年指揮作戰的工事與堡壘。
❹ 寶塔鄉的歷史沿革
自1985年以來,寶塔鄉歷經五次分合,行政區域屢次變革,鄉政府駐地數次變遷。今天的寶塔鄉由2002年農村費稅配套改革撤鄉並村時重新成立。2007年底,原寶塔鄉政府辦公場所被徵用作為縣中醫院、婦保院新建項目用地後,鄉黨委政府機關沒有固定辦公場所,遷至消防大隊旁的原寶塔計生所、財政所內過渡辦公,環境破舊擁擠,對外形象不佳,群眾辦事不便。2009年7月29日,在縣政府的關懷下,寶塔鄉便民服務中心與縣人防應急救援中心合作建設破土動工,經過15個月的建設,2010年11月13日,寶塔鄉黨委政府辦公地點正式遷入新址。
❺ 蕪湖江邊寶塔多少年了
蛟磯廟始建於晉代,歷六朝以來千有年,其間不知幾經修理者,而廟貌乃巍然至今,風帆上下,詞客騷人,留題壁上甚多,中江名勝稱第一焉
❻ 蕪湖的中江塔是因何而建
塔內結構一至二層為壁內折上式,石梯盤繞。三至五層為空筒式,木梯依壁。門窗塔壁,精雕細刻。牆面各邊均 修復後的中江塔巍然壯觀,登臨塔頂,萬千景象,盡收眼底。 中江塔堪稱為蕪湖地域位置的標志。 希望
❼ 寶塔的由來與發展,傳統文化中的塔是怎麼來的
塔的建築裝飾材料很多,有磚、木、石、陶、金、銀、銅、鐵、玉、象牙、水晶、琉璃等等。
塔的層次分別為一級、三級、五級、七級、九級、十一級、十三級不等,高度則視比例而定。
塔的作用非常廣泛,有供奉佛教高僧大德靈骨的舍利塔、肉身塔、瘞發塔;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惜字塔、焚紙塔、鎮妖塔、鎮河塔、狀元塔、烈士塔;也有登高眺遠、觀賞景緻的望山塔、臨江塔;還有作為其他部門和領域特殊用途的,如燈塔、電視塔、航標塔、瞭望塔、發射塔、指揮塔。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的建築藝術受到佛教文化影響,古代的建築師將佛教寶塔的深遠文化內涵融入中國園林建築之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寶塔營造藝術,寶塔的建築裝飾風格也由最初比較單一的形式,變化而為千奇百態、多姿多彩的園林景觀式寶塔。
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中,就有很多歷史悠久、造型別致、工藝獨特、風格迥異的寶塔,如西安大雁塔、西安小雁塔、法門寺佛指塔、北京佛牙塔、北京白塔、五台山白塔、杭州雷峰塔、杭州六和塔、少林寺塔林、大理崇聖三塔、桂林日月雙塔、廣州六榕塔、南嶽三生塔、嶽麓山五輪塔、上海龍華塔、蘇州虎丘塔、松江方塔、邵陽東塔、開封鐵塔、開封興慈塔、洛陽嵩岳塔、定縣料敵塔、太原連理塔、渾源圓覺塔、歷城四門塔、歷城九頂塔、應縣木塔、泉州開元塔、梅州千佛塔、九江文勝塔、南京吉祥塔、常州天寧寺塔、南嶽金剛舍利塔、岳陽萬佛塔、懷化太和塔、長沙佛光塔等等。
起源於印度恆河文明的寶塔隨佛教來華後,被中國文化吸收、兼容,最終發展為中國古建築一門獨特的構造藝術。可以說,寶塔不再是佛教一家專用的宗教文化建築物體,它是我國古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並成為各地風景名勝景區中一處獨特亮麗的景點和一顆璀燦奪目的明珠。
❽ 蕪湖中江塔
中江塔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續建落成。樓閣式磚木結構風水寶塔,八角五層,每邊長4.1米。塔高43.7米,其中塔剎高10.16米。每層四窗,錯置相間,每窗左右各設一燈龕。塔內結構一至二層為壁內折上式,石梯盤繞。三至五層為空筒式,木梯依壁。門窗塔壁,精雕細刻。牆面各邊均嵌有磚雕,尤以1~2層圓形欹柱兩側的磚雕雀替最為突出。1987年經省考古研究所組織維修,恢復了塔的出檐部分。八個角用轉角斗拱支承老戧出戧,出檐深遠。八個面補間斗拱用兩朵支承檐桁出挑,椽子和飛子上釘望板,上覆鴛鴦瓦。修復後的中江塔巍然壯觀,登臨塔頂,萬千景象,盡收眼底。 中江塔堪稱為蕪湖地域位置的標志。
希望給你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