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如何理解歷史上的小盛世

如何理解歷史上的小盛世

發布時間:2022-06-07 18:48:17

❶ 在古代人們對」盛世」這個詞的理解

目下的新聞盤點、電視晚會等媒體中,「盛世」一詞的出現頻率之高,有時都能把人的耳朵震痛。不過,在這里拜託各位專家、學者、主持人們,談及「盛世」還是謹慎些為好。

所謂「盛世」,這個概念是有標準的。世者,世紀也,也就是一個百年。盛世,是指長時間的持續繁榮,燦然文治,赫赫武功。在中國歷史上,按嚴格標准,只有兩個盛世,即盛唐與康乾盛世。寬泛點可以加上漢代的文景之治與武帝前期。

以盛世的標准來衡量今天的中國,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至今不過28年。至於文治,雖然經濟高速增長,但是,吏治腐敗,部分弱勢群體生活困難,新的三座大山(房價、醫療、教育)存在,公共財政不健全等,常遭人詬病。

某些國人喜好動輒高談「盛世」,顯然是急功近利的社會心理支撐,被「大國榮光」的幻夢煽乎得找不著北了。

所以,中國既然是一個文明古國,就應警惕文明古國國民易犯的浮躁情緒。謙虛謹慎,努力學習人類近代以來的文明成果,多做事實,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❷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幾次「盛世」

六次盛世。

1、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又稱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誦、姬釗的統治期間出現的治世。史家稱「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

中國西周時周成王、周康王相繼在位年間繼承文王、武王的業績,對內推行周公「明德慎罰」的主張,務從節儉,用以緩和階級矛盾;對外不斷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東方少數民族地區,取得了很大勝利。

成康時期,是周最為強盛的階段,故有成康之治的贊譽。康王在位期間,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安定。後世將這段時期和成王末年的統治譽稱為「成康之治」。

2、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漢朝時期的漢文帝、漢景帝在位執政期間呈現的社會現象。最初,由於多年的戰爭導致經濟停滯不前,百姓生活不怎麼樣。漢文帝以「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為原則的政策。對百姓不施大壓;與此同時,對敵對勢力也保持不隨便動兵,維護和平,盡可能避免消耗國力。

漢文帝的生活十分節儉,自己的服飾、車駕都沒有增添,還下旨不許郡國向皇帝獻上奇物異寶。因此,政府過了緊日子,所有開支十分節省,那些當官的更不敢奢華無度,就此大大減少了百姓的壓力。

這兩位皇帝還非常注重農業,多次下令給那些刻苦耕作的農民進行獎賞,甚至在春耕時他們還會親自下地幹活,給大家做範例。

文、景兩位皇帝執政期間,世道非常太平,百姓逐漸富有起來。到了後期時,糧倉都十分飽滿,府庫里的錢常年不用,甚至於拿來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

隨著消費水平日漸上升並且迅速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表現出多年未見的富裕現象。文景之治是歷史上第一個盛世,也是文化經濟發展曲線最高的。

唐朝時期,唐太宗執政階段呈現出的政治、文化、經濟的大幅度提升的盛世現象被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繼承了唐高祖制定的方略,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

唐太宗任用賢才,虛心納諫;還採用以農為第一,節儉樸素(當官的出去不許吃肉),大力發展文化,並完善了科舉制等方略。社會當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安定現象;並尊重其他民族的習俗,穩定了大唐邊疆;贏得了幾十年天下繁榮的理想結果。

根據當時的年號,是在貞觀年間,因此這個階段就被稱作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歷史上的傳統農業社會推到了頂峰。

3、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也是在唐朝的盛世。唐玄宗執政以後治國基本方略採用道家的喧囂無為思想。同時任用賢才,整理官僚,最終使得唐朝中期的政治十分穩定。

為了增強綜合國力,唐玄宗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使得名門望族受到打擊,百姓擔負減輕,農業發展迅速。唐玄宗還停止軍隊變革,採取了更有效的治軍措施,並在邊遠地區令軍隊進行屯田,同時進一步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進而擴張領土。

對外民族以和平相處為原則的友好政策,改善了漢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唐玄宗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時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唐朝在各個點都到達了非常發達的程度。連人口也得到了大幅度增長,達八千萬人 ;政府財政收入穩定,商業繁榮,城市更是繁華。

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來到大唐,洛陽、廣州、長安等大城市不同膚色、語言、服裝的商人來來往往,非常繁華。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到達最高峰值。

4、永宣盛世

永宣盛世是明朝初期的永樂和仁宣之治。明朝建立者朱元璋削弱群雄,將元朝剩餘的勢力趕到長城以北,並統一了華夏。經永樂皇帝、洪熙皇帝、宣德皇帝三代,近五十年的精心治理,終於創出了三十三年「永宣盛世」的優秀政績。明朝也就此進入了鼎盛時期。

明成祖朱棣曾經5次進軍蒙古,南至安南,還傳命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與世界相通。這么多舉動彰顯了明朝勢如破竹的發展進度。永樂年間城市經濟發達,以北京、蘇州、廣州、楊州、佛山、南京為主,以及一批沿海、沿內陸河城市的手工業、農業、商業興隆昌盛。在歷史中稱為「永樂盛世」。

隨後又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國力到達巔峰,疆土遼闊,周邊鄰國每年都進京朝貢,這就是仁宣之治。

5、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歷史上中國封建王朝的一次復興,也是封建社會最後一次盛世。康乾盛世維持的時間長達134年之久,經過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以及乾隆皇帝三代的治理,是大清王朝最輝煌繁榮的時期。

在此期間,我國的各領域的商業體系不斷增高,經濟框架達到極致。同時也不斷地進行變革,社會的穩定、國力的強盛,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中國清朝年間的領土版塊更是寬廣。

在盛世期間生活的人們是幸福的,沒有戰亂和暴政,甚至比我們現在的生活幸福指數都高。當然我也相信如今我們的生活在歷史長河中也會是盛世。

6、武丁盛世

武丁盛世又稱武丁中興,盤庚侄子武丁執政時,殷商國勢達到鼎盛。武丁在位共五十餘年,他日夕思復興殷,苦於未得忠良之佐,後來傅說等輔佐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商王武丁惟才是舉,衣食樸素,推進了商朝最鼎盛的時期。武丁在位時期,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千里。故史書將武丁統治的59年間(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稱為「武丁中興」。

❸ 關於中國古代盛世的看法問題。康乾盛世

眾所周知,康乾盛世是清政府最為輝煌的一段時期.它在 政治, 經濟, 文化等諸多方面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巔峰. 政治 , 經濟 , . 然而, 在這輝煌的景象背後卻有著潛在的巨大危機.
一 . 經濟 在康乾盛世時期, 雖然出現了社會經濟全面高漲的局 在康乾盛世時期 , 糧食生產總值在世界上也數一數二, 但總歸是農業經 還是比較落後的一種經濟形式. 當時在一些經濟發達 的地區已出現" 資本主義的萌芽"現象,可是 這種新的生 產因素還只是在江南等局部發達地區的一些生產部門中 存在,再加上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 和 攤丁入畝" 存在 ,再加上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和" 攤丁入畝 "的稅制 改革,牢牢地將農民固定在貧瘠的土地上, 無疑等於扼殺 了任何資本主義的萌芽. 使得耕織結合, 了任何資本主義的萌芽 .這 使得耕織結合 ,自給自足的自 然經濟結構在全國仍居主導地位. 其狹小的生產規模, 簡單的性別分工, 落後的生產技術, 其狹小的生產規模 , 較低的生產效率,所以經濟結構十分脆弱 .這也使得社會 經濟極易走向崩潰. 經濟極易走向崩潰 .
二 . 文化 當時中國的科舉制早已名存實亡, 當時中國的科舉制早已名存實亡 , 它已不再是靠能力 選拔官員的一個制度, 改而實行" 八股取士" 選拔官員的一個制度 , 封建王權培養的一批走狗 .在社會上又大興文字獄,殘害 大量文人學士,嚴重禁錮了人民的思想 , 大量文人學士 ,嚴重禁錮了人民的思想,使中國進入了一 個死氣沉沉而昏暗的時代.
三 . 政治 康乾盛世看似應當是一個政治開放的 時期 其實不然 . 看似應當是一個政治開放的 時期, 相反的, 它還是一個權力高度集中, 發展到巔峰的時代, 像軍機處的設立就是皇權高度發達的象徵之一. 保持著高效的辦事效率 , 但從 現代政治的角度來看, 當時高度集中的權力是某種程度的 現代政治的角度來看 , 制度上的倒退. 制度上的倒退 .
四 . 對外關系 相信沒有人不知道當時的閉關鎖國政策. 它使中國日 漸脫離世界發展大勢, 失去了利用國際的優勢開辟海外市 漸脫離世界發展大勢.這個政策與 當時統治者簡單而又愚蠢的思想有著必然聯系.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 態度傲慢無禮,不顧時勢 ,安於現狀,自欺欺人.最終將 會自食其果, 後悔莫及, 歷史也為我們見證了這一點. " 綜上所述 , 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現,是生產關系適應 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這種局面是相對的,暫時的, 不可能 維持長久, 維持長久,因為封建統治者不可能從根本上克服封建制度衰 落的必然因素,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 封建制度的衰落 ." 康乾盛世"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延緩封建制度衰 落的進程而已.有人也曾評價說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 落的進程而已 .有人也曾評價說康乾盛世 是中國封建社會 後期的迴光返照 .

什麼叫盛世?個人的理解,所謂的盛世,是和同朝代其他時期,特別是同一朝代開始之初的亂世所相對應而言的,應該這么幾個標准,吏治較為清明,稅賦較低,沒有大的長期性的戰亂老百姓生活相對安定,處於王朝的上升期。奇怪的是,戰功卻沒有被考慮進去。

❹ 歷史上的盛世都有哪些這些盛世對後世都有怎樣的影響

漢武盛世奠定了漢文化的雛形,開元盛世加強了和少數民族的交往並且擴大了疆土面積,永樂盛世加強了對外交流。

三、永樂盛世

一碗定乾坤的明代還是挺勵志傳奇的,雖然朱元璋殺伐果斷,但是他寄予厚望的孫子卻優柔寡斷,白白將自己的皇位讓給了裝瘋賣傻的叔叔,皇叔的位置來的名不正言不順,並且還有人暗戳戳的瞧不起,但這泯滅不了他做出來的功績。廢除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六部,能夠更好的了解天下大事和民生,下西洋訪西域,開拓了國人的視野。

❺ 歷史上的「盛世」時期有哪些虛假的盛世是怎麼回事

歷史上的盛世有很多,筆者今天就貞觀之治和康乾盛世來展開討論,至於虛假的盛世,其實統治者吹捧自己的統治,所以“造假”其實也實屬正常。李世民作為貞觀之治的創立者,他篡改歷史可以說大家心知肚明,比如說他就曾經篡改過玄武門之變的歷史。再說這康乾盛世,如果說康熙和雍正治理期間還勉強稱得上是盛世的話,那麼乾隆治理期間大清明明是在走下坡路,但是也稱之為盛世就有點令人唏噓了。

說完了貞觀之治,我們接下來再說說康乾盛世吧!這其實更加是一個假盛世,暫且不說雍正時期政治嚴苛,就說這個時間大清閉關鎖國而且還大興文字獄就能看出來這個時期本就不是盛世。假使沒有閉關鎖國的國策,那麼清晚期也就不會那麼落後,康乾盛世真的是統治者吹捧出來的盛世。

❻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盛世

1、西漢時期,「漢武盛世」。

西漢時期,漢武帝時期,漢武盛世,漢武帝在位54年,於前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之後西漢皇帝,漢武盛世建立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與漢武商前半身雄才大略的產物。

漢武盛世主要表現:

東平朝鮮 、 西收疆域 、 南納百越、 北擴漠北 ;開通絲綢之路 、 加強中央集權 、 確認儒家為正統學術、 確立了察舉制度、重農輕商、整頓財政、頒布「算緡」、「告緡」令、鑄造五銖錢、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建太學、建立年號、太初改歷、鹽鐵官營。

2、東漢時期,「明章盛世」。

東漢時期,東漢繼光武中興之後,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明章二帝繼承了並發揚了光武帝中興大業,寬松治國,與民休息,刑理治國等等政策,開創的大世,明章盛世。

明章盛世主要表現:

防外戚勛臣、下詔撫流民、賑濟鰥寡孤獨和貧民、修治汴渠、征伐匈奴,威服西域經營西域復置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以刑理治國、法令分明,整肅吏治、嚴懲不法官吏、減輕賦稅、鼓勵農桑、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生產、提出「王者八政,以食為本」、編成《白虎通義》一書、輕徭薄賦、減省刑罰、力倡文教,崇尚儒學。

3、隋朝時期,「開皇盛世」。

隨朝時期,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了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在北周基礎上建立的盛世,開皇盛世。

開皇盛世的主要表現:

倡導節儉、廢除雜稅、設置谷倉儲存食糧、輕徭薄賦、大索貌閱、推行輸籍法、創三省六部制度、創科舉制度、任用官員不限門第,唯才是舉、實行均田法、開.廣通渠、法制改革、刑律定製、錢幣改革、農業改革、統一貨幣。

4、唐朝時期,「開元盛世」。

唐朝時期,唐玄宗治理之下出現的盛世,開元盛世也稱開元之治。

開元盛世的主要表現:

滅亡東突厥、占據漠南漠北、設立西伊州、滅亡百濟、設安東都護府於平壤、安西四鎮、設立「交州總管府」、「安南都護府」、任用賢能、改革吏治、發展經濟、提倡節儉、興修水利、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著《茶經》、建曲轅犁、創筒車、絲織業、陶瓷業、商業繁榮、提倡文教、軍事改革、玄奘西遊。

5、明朝時期,「永樂盛世」。

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的主要表現:

遷都北京、修建紫禁城、「遠邁漢唐」、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並且宣揚國威、大力開拓海外交流、編纂《永樂大典》、東北抵日本海。

鄂霍次克海、烏地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西北至新疆哈密、並曾在今滿洲、新疆東部、西藏設羈縻機構、征服並統治安南(今越南北部)、完善文官制度、改革吏治、特務機構、經濟繁榮、文化教育、五征漠北、鄭和下西洋海外揚名、萬邦來朝。

❼ 如何理解中國古代的三大盛世

所謂「三大盛世」,是指中國歷史上社會環境較為安定,人民生活相對富足,最為後人稱道的三個時期,即西漢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和清代的康乾盛世。「三大盛世」的出現,總的看屬於歷史的偶然。這種偶然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時統治者吸取「官逼民反」的教訓而產生的民本思想。他們重視人民群眾在國家統治和治理中的地位,妥善處理君民關系和官民關系,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可以說,民本思想的興起和實踐是三大盛世得以產生的重要原因,也是當代中國「以人為本」思想的源頭。

文景時期的民本思想主要體現在寬慈待民的眾多社會政策上。為了提高民眾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漢文帝下令免除田租賦稅的一半,由漢初的「十五稅一」改為「三十稅一」,後來還免除農民的土地租稅。文帝在減免稅收的同時,還採取一定政策改善社會底層人民生活。《資治通鑒》記載,文帝在即位當年就給鰥、寡、孤獨及窮困之人提供資助,對於8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都賞賜米、肉和酒。

貞觀之治是指唐太宗在位的23年盛世。唐太宗繼位時,自然災害不斷,社會經濟凋敝,人口大量流亡。唐太宗實行以人為本的開明政策,重視人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貞觀初年,唐太宗一方面大規模精兵簡政,淘汰庸員,將中央官吏由2000人減少到600人,另一方面多次下達求賢舉才的詔會,以種種形式發現和使用人才。在他重用的高官中,魏徵、張亮等人出身寒門,杜淹、李靖、秦叔寶等人甚至來自於敵對的政治集團。最可貴的是,唐太宗重視人民群眾在國家中的作用。《貞觀政要》記載,唐太宗曾對侍臣強調「國以民為本」,當時名臣馬周上書時也指出「治天下者以人為本」。唐太宗認為自己皇帝的地位,不是來自於上天授予,而是來自於人民推舉。「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這些觀點極具進步意義,有效地緩解了階級矛盾。

康乾盛世的出現關鍵在於開明的用人制度。200萬滿族人入主中原,一統江山,贏來盛世,一方面是由於極高的統治手腕和政治智慧,但至關重要的是滿族人能夠積極打破民族壁壘,不拘一格重用漢人,並由此贏得漢族官僚和士大夫集團的支持和認可。例如,明朝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在兵敗降清後,被清廷委以重任。洪承疇提出了許多治國安邦的建議,並招來一批明將明臣為清朝效命,為清朝迅速統一國家並鞏固新興政權立下大功。洪承疇在立功回到北京後,皇帝「特召賜宴及賜大蟒袍、靴襪等項」,太皇太後「特恩賜宴」。他死後,清廷「賜祭莽如例,謚文襄公」,還立碑稱贊他是「賢良之臣」。如此重用前朝重臣在封建社會是不多見的。

鞏固法律權威,用法律手段對官吏進行權力制約,促進了「三大盛世」的政通人和

眾所周知,在封建社會里,皇帝的權力幾乎不受制約,而法律不過是社會控制的工具,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不佔有太大權威。然而,一些精明的統治者認識到權力是雙刃劍,不受制約的權力可能給國家進而給自己的統治帶來巨大的危害。因此,他們也經常通過種種途徑進行法制改革,鞏固法律權威,用法律手段對官吏進行權力制約,以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這在「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秦朝採用法家思想治理國家,崇尚嚴刑峻法。漢初刑律在很大程度上承接秦律,仍保留宮、刖等極為殘忍的肉刑。漢文帝當政時,逐漸開始廢除肉刑。《漢書·刑法志》記載,齊太倉令淳於公有罪當刑,其小女兒緹縈隨父至長安,上書表示自己願意去做官婢,以贖父親所犯的罪,使父親有機會改過自新。當時文帝很受感動,決定廢除肉刑。漢文帝重視法律的作用,並以身作則遵守法律。《漢書·張釋之》記載,有一次漢文帝坐馬車外出經過中渭橋,剛好當時有人從橋下走出,驚嚇了文帝拉車的馬,文帝自己也受驚了,很生氣,要求法官嚴懲該人。法官張釋之只對該人判處4兩罰金,並解釋說,法律應該以同樣的標准對待天子和百姓,如果該人無意中讓其他人受驚了只接受這樣的懲罰,不能因為受驚嚇的是皇帝就加重該人的處罰。文帝認為有道理,就接受了張釋之的看法。

唐太宗十分重視法制改革和法律的作用。他即位之初,就讓人修訂當時的《武德律》,並花十年時間制定《貞觀律》。《武德律》很大程度上繼承隋朝的法律,不僅仍保持一些肉刑,而且規定比較嚴厲。《貞觀律》與其相比,不僅削繁為簡,變重為輕,廢除肉刑和兄弟連坐等落後的制度,更重要的是,《貞觀律》邏輯嚴密體系完善,達到了我國封建社會法典的高峰,並成為後世法典效法的對象。唐太宗對判處死刑很重視,每次決定判處死刑,必須由下面主管官員連續五次上奏,以避免錯判錯殺。唐太宗還特別強調保持法律的穩定性,嚴格規定了修改法律的程序,很好地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和諧社會應該是可持續的美好狀態,不是一勞永逸的目標

必須強調的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都是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所謂和諧也都是相對的、歷史的,由於固有的階級矛盾和封建帝制的詬病,也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更不能同我們今天建設的和諧社會同日而語。如果說統治者有一些利民的思想和行為的話,那也不過是他們害怕人民群眾的反抗,為延長自己的統治而採取的不得已措施罷了。事實上,上述「三大盛世」,都未能避免「盛極而衰」的結局。因此,「三大盛世」的和諧終究只是暫時的,是幾顆歷史的流星。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上述根本性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國家的發展缺乏持久的動力和一貫的進取精神,社會意志消退和睿智的領袖後繼乏人。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在出現後,都不可避免地趨向守成,社會的主導思想逐漸由開拓進取轉為「持盈保泰」,社會風氣也為之一變,由奮發有為而轉向享受昇平,滿足於維持現狀,對眼前的問題小修小補,乃至自高自大,掩蓋矛盾,粉飾繁華,縱情於聲色犬馬,陶醉於歌舞昇平,根本看不到所存在的問題及其嚴重性。潛在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就在這種狀態下不斷滋長,日積月累,變小患為大患。二,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看不到世界潮流的浩浩盪盪。大清盛世的締造者,不僅忽視了國內社會的潛在矛盾和問題,而且完全看不到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沉溺於「盛世」之中,最終使盛世成為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的肇端。三,盛世的統治者都往往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中,生活糜爛,不思上進。這表現在大小官員紛紛貪污腐化,以權謀私,為所欲為,不受制於外部監督,整個官吏隊伍素質嚴重下降。這在康乾盛世表現得尤為突出。康熙在位時,腐敗之風已經蔓延。雖然他曾一度懲治貪官,強化吏治,但一方面隨著他年事漸高,對政事越來越消極,主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經常寬容官員貪污受賄的行為,另一方面也由於他自己生活奢侈,愛好出行,並大講排場,上行下效,整個社會都彌漫著驕奢淫逸的風氣。雍正上台後,勵精圖治,改革財政稅收制度,並採取「火耗歸公」與「養廉銀」的做法,不僅減少了官吏以權謀私的途徑,還大幅度提高官吏工資待遇,一定程度抑制了貪污的風氣,為康乾盛世的維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一者,雍正在位時間很短,乾隆上台後,朝廷反腐敗的熱情迅速降低,並寬赦了大批在雍正期間由於貪污受賄而受處分的官吏,這使得腐敗之風急劇興起,貪污者為所欲為,清廉者屢受排擠。二者,封建制度也決定了它無法解決自身的問題。乾隆後期,由於國庫空虛,朝廷甚至實行議罪銀制度,幾乎是公開買官賣官,煽風點火鼓勵貪污,這導致當時的吏治腐敗幾乎到了無可復加,空前絕後的程度。嚴重的吏治腐敗動搖了清王朝的根基,使清王朝經歷康乾時期表面的繁榮之後,急劇衰敗。

❽ 中國歷史上有哪幾個盛世

1、」文景之治」
首先是漢初的」文景之治」, 這段時期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好時期, 文帝, 景帝奉行黃老之道, 講究無為而治,即政府不過多干預經濟, 讓老百姓自由發展。所以大家覺得負擔輕, 框框少, 日子好過2、」武帝盛世」
和文景之治剛好相反, 武帝好大喜功。 連年征戰, 雖大漢威名遠播。 四海臣服。 但百姓過得不輕松。且武帝干預經濟, 所有賺錢的生意如鹽, 鐵都要自己做, 搞壟斷經營, 典型的與民爭利。 不過, 這段時期大漢在鄰國面前的確威風八面。 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對外強硬時期。 說盛世也不為過。
3、「昭宣中興」
漢昭帝和漢宣帝則既不象文景那麼柔,也不象武帝那麼硬。 比較平均, 對內講法制, 體恤百姓疾苦。 輕傜薄賦。 對外也打仗, 但規模不太大。「昭宣中興」算得上好時期。
4、「光武中興」
光武帝建立政權前很會打仗, 但當上皇帝後卻盡量避免戰爭。 以柔治國, 和文景一樣, 百姓日子好過, 但對外比較軟, 不過憑借西漢打下的威風, 鄰國倒也不敢侵犯。
5、「明章之治」
漢明帝與漢章帝在東漢算是不錯的皇帝, 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時間也短一些。至此, 漢朝的盛世算是結束, 中國進入了一個長達400年的混戰時期。 基本沒有盛世, 雖在西晉有過短暫的統一發展期, 但西晉朝王朝極其****, 和現在有得比, 相信百姓的日子不會好過。不過, 這期間有一些局部的, 小的盛世, 如:
6、「元嘉之治」
指南宋文帝時期有過短期的發展期, 雖不能與前面幾個盛世相提並論, 但相對於當時天下紛爭, 這也算是難得的好局面。400年的戰亂結束後, 中國開始進入了又一個大場面。
7、「開皇之治」
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並迅速拔亂反正。 國家馬上走上正軌。 而文帝厲行節約, 並以身作則, 實在是當今貪官的一面好鏡子。 不過百姓日子雖然好過, 但由於文帝猜忌心重, 大官反而提心吊膽, 過得很不踏實。
8、「貞觀之治」
這應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李世民能文能武, 治國方面發展生產, 輕傜薄賦, 與民休養生息, 百姓的日子迅速好起來。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 在政治上頗有民主風氣, 聽得進不同意見, 不會因為刻意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地位而護短。 如在當代做領導人, 定能帶領中國走向民主。在國際上, 四面出擊, 逐漸建立了大唐的領導地位, 而在打敗對手之後, 並不趕盡殺絕, 能以比較平等的方式對待其他民族, 民族矛盾比較少。 各國都承認唐朝的大國地位, 這很象今天的美國。 只是三征高麗, 居然沒有取勝,有點遺憾。
9、「開元盛世」
承接前面太宗, 武周留下的好局面, 繼續發揚光大, 將唐朝的盛世推向高峰。 玄宗各方面也象太宗。 只是後半段經安史之亂, 迅速破產。 李隆基的名望也大打折扣。大場面結束了, 中國又進入了一個紛亂的五代十國, 不過也有偶爾的好時候。
10、「長興之治」
這是一個很短的時期, 前後才八年,但在五代那樣的一個亂世。 有這么一個時期, 很難得,後唐明宗李嗣源雖沒文化, 但人不錯。紛亂過後, 中國進入了統一的時期。
11、「咸平之治」
指北宋真宗時的一段小康時期, 北宋經濟非常發達, 文化也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物資,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錯。 只是武力太弱, 只能向鄰國割肉以維持和平, 從此中國再無漢唐的國威。
12、「永樂時期」
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算是不錯, 百姓生活還算可以, 對外五征漠北, 打出了國威, 同時積極與外界溝通, 鄭和下西洋的規模比漢朝的張騫通西域,唐朝的三藏西天取經都大很多。 只是好象歷史上沒有一個特定的」永樂之治」或」永樂盛世」的稱號。
12、「仁宣之治」
仁宗和宣宗是有名的仁慈守成之君, 百姓安居樂業, 仁宣很象漢代的文景。 但時間短。
13、」弘治中興」
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大多懶惰昏庸, 但明孝宗朱佑樘算是個例外。 勤政愛民, 把走向沒落的明朝向上拉了不少。 」弘治中興」名符其實。
14、「康乾盛世」
康熙, 庸正, 乾隆真有兩下子, 這么大版圖的一個國家。 居然能這么有效的治理。 這一點,漢唐都有所不如。 對外基本沒有敗仗, 對內百姓生活也基本可以, 不過, 畢竟是亡國奴生活, 遭受歧視, 受氣是免不了的。

❾ 中國的歷史上,所謂「盛世」,究竟是怎樣出現的呢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盛世出現的次數可謂是寥寥無幾。大規模的盛世總共出現了三次,分別是漢朝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開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此外,還有一些小規模的盛世或者治世,比如東漢時期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明朝的“仁宣之治”等。然而,就這些盛世或者治世加起來,相比於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來說,也就是四百多年。就是說,除過這四百多年,剩下的所有年份大多充斥著動亂、災荒、分裂等。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屈指可數的盛世都是怎樣出現的或者出現盛世需要哪些基本條件?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歷史上的小盛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