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的城市記憶 作文
多彩的光束、綵球中穿行的旗船、曼妙的噴泉、變幻的音樂和絢爛的焰火……4月30日,黃浦江畔,一場分為「中國歡迎你」「歡聚在世博」「世界同歡慶」三個部分的盛大多媒體燈光噴泉焰火表演把159年歷史的綜合性世博會第一次帶到了古老而現代的中國。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現了熱烈的中國紅和「中國歡迎你」的標語,紅色的禮花彈飛上夜空,紅色光束齊射江面,黃浦江猶如鋪上了巨幅紅地毯,迎接著來自世界的賓朋。舉辦世博會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夢想,梁啟超等曾提出在上海舉辦世博會,渴望自己的祖國「睡獅破濃夢,病國起沉痾」。時代的變遷,中國與世博會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開放的中國迎來了凝聚人類璀璨文明的世博會。30日夜晚,每一束燈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飛著國人的世博夢想。藍色和綠色逐漸成為燈光主色調,明亮、歡快、熱情的節奏,讓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諧美好。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城市在使人們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交通擁擠、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等困難和挑戰。上海世博會是第一個以城市為主題的世博會。世博會期間,人們將就城市可持續發展交流經驗。從盧浦大橋飄來的LED發光球變幻著紅、黃、橙三色,順流而下,綿延不絕。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牽引下,與順流而下的LED發光球在江面上交匯。快艇拖放著焰火,百艘旗船在綵球中穿行。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水上入場式」。「浪漫之水」的構思源於中國經典愛情故事《梁祝》。黃浦江邊一組永久性噴泉再現了這段動人的佳話。隨著音樂的變化,水的舞蹈變成了水的銀幕,大型放映機投射出繽紛的鮮花、萬千蝴蝶,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而倡導建立以和為貴、以人為本、人與人相敬相愛、人與自然相近相親的和諧世界,始終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金色焰火從盧浦大橋首先點燃。兩岸及江面駁船上騰起五彩繽紛的禮花彈,相互追逐,爭奇斗艷。銀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場,繼而各種繽紛炫目的焰火相繼綻放。「笑臉」等造型禮花描繪出開放中國的圖景。金色禮花從兩岸競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對接,形成「手牽手」的特殊造型。隨著《歡樂頌》的音樂響起,焰火競相綻放,所有探照燈、激光、噴泉全部加入光與火的繽紛,一時間漫天璀璨,照亮夜空。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上海世博會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長助理、上海市文廣局副局長劉文國說,這次開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煙少,聲音輕,色彩非常鮮艷。另外,本次開幕式2000把嘉賓座椅是用廢棄牛奶盒製作的,節目單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紙製作的,低能耗音響和LED大屏也被大量使用。而本次開幕式上所使用的200多艘旗船也將贈送給殘疾人運動員做訓練使用。「中國元素」在整場表演中貫穿始終。「鞭炮、鑼鼓、中國紅、梁祝,以及寓意著年年有餘的『魚』的造型使整場演出實現了民族化和國際化的對接。」劉文國說。開幕式室外燈光焰火噴泉裝置表演總導演大衛·阿特金斯說:「這樣的一場演出,換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其他國家舉辦,都要至少排練一年半時間,在中國只要半年,甚至更短。這體現了中國強大的資源配置能力。」 本文轉自:初中作文網()(轉載請保留此信息)詳文鏈接:
⑵ 城市記憶 上海 600字 自己寫的
世博園印象記
5月1日,上海為之傾力准備了數年的世博會正式開幕,上海敞開她海納百川的懷抱迎接全世界的客人,我有幸在7月1日成為了世博園的參觀者.
世博會自創辦至今已有160來年歷史,共舉辦了41屆,可來到中國還是第一次,世博會實際就是一個在大型的國際展覽會,各個國家利用這個機會來展示他們的文化、科技、歷史等,以及推廣他們國家的旅遊和展示他們國家未來的發展,也就是給自已國家進行一次廣告宣傳,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作為普通百姓,就是感受一次國際性的大盛會的盛景與熱鬧.
我這天在世博園內呆了十個來小時,共參觀了四個展覽館,分別為:中國各省市聯合館、日本館、巴基斯坦館、太平洋島國館。
我進的第一個場館是太平洋聯合館,裡面有十幾個太平洋的小島嶼國家的展台,展台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以旅遊宣傳為主基調,用實物及顯示屏宣傳島嶼的風光及特產,歡迎人們去觀光旅遊.
參觀的第二個場館是巴基斯坦館,巴基斯坦館的主基調為宣傳中巴友誼,以及展示該國的城市和介紹國家的名人為主;在展館內,他們還銷售一些他們國家產的石頭餐具、手織地毯等.
參觀的第三個場館是中國省市聯合館,這個也是世博內最大的一個展館,中國的三十多個省及北京、上海、天津市均在裡面設了獨立的展館,各展館都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當地的經典人文地理及文化,而且運用了大量的高科技,例如:北京以奧運為主題、陝西則營造成古代的都城、黑龍江讓人感覺到冰雪的世界、新韁則讓人感覺身處天山和果園等等;而湖南館以桃花源為主基調,兩個似環形的玉帶顯示屏,不斷地流動著湖南的各個城市與山水美景,是該聯合館內造型最有想像力的館.
而去日本館則已是晚上八點多了,白天也想去看,但退卻了,因為排在外面幾千人長龍的後面是需要勇氣的,晚上准備離園時再經過,看見外面排隊的人沒了,趕緊跑過去,以為撿個大便宜,結果到了館內還有上千人在排隊,排了一個多小時才進到二樓的展區,展覽主要以宣傳他們的高科技、環保方面的努力、以及未來低炭經濟生活為主。同時,兩位主持人運用了大量的高科技通過屏幕講述了朱䴉的故事(一種以頻臨滅絕的鳥,經中國和日本共同努力現又回歸自然了),故事的主題就是中日合作一起愛護大自然,拯救環境;然後再有一個十幾分鍾的小演出,是昆劇表演,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要在日本館內表演中國的地方戲劇,而不是藝妓、合服等小日本的文化藝術方面的表演;就是這么幾十分鍾的參觀卻要讓人排上幾個小時的隊,就一個字:冤!雖然看過以後絕對不會有人再去排第二次(神經病除外),但我相信每天都還是這樣排,因為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來世博園參觀.
回程已是晚上十一點多了(園區晚上是十二點閉園),從浦東展區坐輪渡到浦西展區然後再回家,世博園區的夜景是很漂亮的,坐在江面的輪渡上,浦東浦西兩岸展館區的彌虹相互輝映,一束束不斷變化和搖曳的彩色光柱射向天空,美倫美奐,一天的疲勞也可以暫時忘卻。但願這份美景永遠屬於上海,輝煌世博,盛世中國!
⑶ 魔都上海作文100到兩百字,謝謝了
【魔都上海作文】範文
餘光中說:「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我不這么認為。張愛玲筆下的上海:法式梧桐,老式民宅……繁華而蒼涼。如果說她像一個冷冽精緻的舞台女子,那上海便是她的舞台,可敬而不可親。
——所以說,老上海是張愛玲的。那麼新上海——
這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她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公路交錯蜿蜒。外灘邊那些從上世紀延續下來的帶著濃濃異國色彩的建築,與新建的大樓錯落相間,構成上海特有的風貌。
這是一個充滿著傳奇的城市。每當走在多倫路上,總能感到她濃濃的文藝氣息。魯迅、郭沫若、葉聖陶……都曾在這條不足六百米的小街上留下了他們的痕記。無疑使這個城市更加耀眼奪目。
這是一個有著海納百川氣度的城市。上海面朝大海,是中國大陸第一城市,同樣也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她優雅,她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她繁華,她無愧於世界五大時尚之都和全球三大商都之稱。
這是一個正不斷努力前進的城市。2010年,世界的目光聚集在中國,聚集在上海。上海世博會不負重望,創造了參觀人數7308.44萬人次的記錄。這刷新了世博史上的一頁,更為上海這個城市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世博會是一個大舞台,為上海打開了通往世界的一扇門。
這是一個以光速發展的城市。自1843年開埠以來,上海在改革開放中逐漸發展成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並以驚人的速度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她以其特有的歷史韻味和時代風貌,像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樣,屹立在東方,令世人矚目。
上海曾經奢靡繁華的景象已經被濃縮在老照片里。退守到記憶中靜靜地存檔。取代這的將會是一片鋼筋鐵林,以及這個城市敢於不斷向前的精神與力量。
這個我生活了15年的城市,給了我精彩的生活。我放棄了鄉村的寧靜安逸,選擇了她的繁華燈火。
⑷ 求一篇介紹上海的文章,800字左右,要寫到上海的歷史,近幾年發展,景點,其魅力所在等等方面。謝謝!
我的故鄉真美啊!黃浦江是我故鄉的母親河,它滋潤和哺育故鄉的人們。它的兩岸歷經了風風雨雨的歷史變遷,如今越發變得光彩奪目。
它的西岸是一幢幢用花崗石築起的具有異國風情的大樓,有哥特式建築、巴洛克式建築、西班牙建築、羅馬式建築、中西合璧式建築等52幢,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群」,也被譽為「凝固的音樂」。看到它們我彷彿來到了西方世界,它們代表了故鄉的昨天。
如今,一座座具有現代化的城市建築在母親河的東岸拔地而起。有高聳入雲的「金茂大廈」。它高420.5米,共有88層。在它的53~87層為世界上最高的超豪華五星酒店——金茂君悅大酒店。特別是高152米,直徑為27米的酒店中庭,28道環廊在霓紅燈的照射下光彩迷人,彷彿置身在時光隧道。設在88層的觀光大廳是目前國內最高最大的觀光廳。它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世界高新技術的完美結合。在金茂大廈的邊上有上海城市標志性建築——「東方明珠」。它有十一個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球體從蔚藍的天空中至如茵的綠草地上通過三根直徑9米的擎天立柱串聯起來。而兩顆紅寶石般晶瑩奪目的巨大球體被高高托起,整個建築渾然一體。體現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情畫意。白天登上東方明珠,可以盡情飽覽浦江兩岸和上海的秀麗壯觀的景色,夜晚東方明珠在璀璨的霓紅燈映照下現得流光溢彩。浦東的開發、開放使得一座座、一幢幢風格各異、造型別致的摩天大樓矗立在故鄉的熱土上。
到了傍晚,天空已是灰濛蒙的,這時,高樓上的燈已經陸陸續續亮了起來。就像是幾顆星星隕落人間,對著我眨著眼睛,這些調皮的孩子,和我玩起了捉迷藏。接著,路上的路燈、車燈也爭相亮了起來,整條路頓時燈火通明,一盞盞燈就像是一隻只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等到天空完全暗了下來,霓虹燈也亮了起來。這下,上海彷彿穿上了件閃亮的新衣服:一盞盞霓虹燈千變萬化,一會兒紅,一會兒綠,一會兒半紫半黃,真是五光十色;還有那變幻無窮的形狀,又像彩虹,又像鮮花,這是那衣服上美麗的花紋。一條條公路,一片金光,像是一條條綵帶。高樓頂上的燈光好像是閃閃爍爍的寶石,裝飾著花花綠綠的時裝,這不是一個時裝表演么?
這就是我的家鄉——上海。我永遠愛著我的家鄉。
⑸ 1937年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的歷史的作文需要400字。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工業發達,市街繁華。"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出於擴大侵華戰爭的需要,又在上海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日本軍部先後調集了20萬大軍進攻上海,同時出動100餘架飛機反復對上海進行毀滅性轟炸。
1937年8月14日下午,日機轟炸上海。炸彈落於南京路外灘,華懋飯店及匯中飯店被炸毀。南京路一帶屍骸狼藉,在炸毀的建築物殘跡中,受傷者被壓在下面,呻吟慘號。炸死者血肉模糊,肢體殘缺。幾分鍾後,虞洽聊路與愛多亞路交叉點,也遭到轟炸。這一地區也是上海的鬧市之一,有不少難民聚集在道路兩旁。炸彈落在這里,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毀或震坍,停在路邊的20多輛汽車全部起火燃燒,電纜被炸斷垂落地面,又引起大火,使災情倍加慘烈。被炸死者的斷肢殘軀,四處拋散,鮮血染紅了街面。
這次轟炸,共炸死無辜平民1742人,炸傷1873人,炸毀及燒毀的房屋財產難以計算。
1937年8月23日中午,日機轟炸南京路鬧市區和浙江路,先施公司被炸,電線折斷,多處起火,有215人被炸死,一位年輕的母親橫卧血泊,懷中的孩子只剩下兩只血淋淋的腳。此外,還炸死570餘人。
同年8月28日下午2時,日機瘋狂轟炸上海南火車站。上海原有南北兩個車站,"八·一三"以後,北站處於戰區,交通完全斷絕,南站就成了陸路交通的唯一出口。當時上海及其附近的難民蜂擁而至,爭相出逃、南站擁擠不堪。第一批四架日機首先向南站投彈炸死難民500多人。不一會,又有八架日機飛抵南站上空投彈,炸死200多人。車站天橋、月台、鐵軌被炸得稀爛,地上滿是焦黑殘缺的屍體。月台上橫七豎八躺滿屍體,上面還壓著鉛皮和木板。廣場上很多被炸死的婦女緊抱著無頭缺肢的孩子。日機投擲的燃燒彈使車站及站外的外揭旗和鄭家橋燃起大火,一時間煙霧彌蔓,哭聲四起,滿目瘡痍,慘不忍睹。上海南站遠離交火地區,根本沒有軍事設施,中軍對南站的轟炸,完全是有計劃的野蠻屠殺。
9月18日,日機對上海東區楊樹浦等地轟炸,投下多枚燃燒彈,致使那一帶的工廠和居民區大火遮天,損失慘重。這天上午8時,怡和紗廠廠房中彈,打麻機當即起火。接著東百老匯路、公平路的公所住宅中彈,大火很快蔓延。此外,兆豐路倉庫、百老匯路東一片住宅、培林洋行蛋廠等工業和居民區大火熊熊,被燒成焦土。
在日機的夜以繼日的狂轟濫炸下,上海遭到嚴重破壞。僅遭日機襲擊的文教機關和學校(其中部分又遭轟炸又遭炮擊)就達92個,其中被全毀的佔75%。許多醫療衛生機構亦遭到轟炸。例如,8月18日、19日,日軍先後轟炸高懸巨幅紅十字旗的直如東南醫學院和南翔紅十字會第三救護隊。
關於轟炸破壞上海的情況,這里摘引一段1938年3月19日上海《密勒氏評論周報》的報道,即可一目瞭然:"被毀的商店至少有10萬家,其中包括店主的住宅和財產。這些商店或被焚毀,或被炸毀,或被轟毀,或被搶掠一空。我們倘驅車經過虹口、楊樹浦、閘北和南市等處,但見兩旁街道,盡成廢墟,往往延長幾里。在1932年'淞滬戰爭'後,約一里寬二里長的面積內損害頗重。這一次,三公里以上的面積內,往往片瓦無存,不足為奇。在許多地方,破壞的情況,簡直難以形
⑹ 我的家鄉——上海作文600字左右,急!!!
我的家鄉——上海
每每憧憬未來,腦海中浮現的都是同一幅畫面:江畔迷人的夜景、沿岸華麗的燈飾、水面隱約的倒影,微風拂過,泛起陣陣漣漪,一起一伏地盪漾開來,好像規律的節拍器,和我的心一樣快樂得不能自已。
短短的幾百年裡,上海從荒蕪落後的窮鄉僻壤到歌舞昇平、車水馬龍的聚寶盆,再到萬丈高樓、四通八達的國際大都市,我不禁錯愕,一切都來得太快了,將我從那個朦朧淳樸的夢中搖醒。
逢年過節,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興高采烈地回鄉過年,剩下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留在這里,哪兒也去不了,因為這是我的家鄉。他們的純真和熱忱只留在他們的故土,他們對上海的喜愛再怎樣真切也敵不過一絲思鄉情懷。
曾經我很想很想離開上海——我的家鄉,因為接受不了她面目全非的樣子。後來逐漸意識到,我割捨不了這份故鄉情愫。我的普通話帶有吳儂軟語的口音,這是上海賦予我獨特的印記,永遠也無法改變。我務實節儉,典型上海人的特徵在我身上多多少少都能覓到一些痕跡。我的一切都是今天的這座城市、這座城市的今天造就的,我不可能迫使自己將她完全否定和遺忘。而她也正需要我們的熱愛與支持。
我熱愛這片土地,即使處於她的懷抱也時刻魂牽夢繞,我愛她的全部,沒有缺陷、沒有遺憾,就這樣瘋狂盲目地熱愛。此時此刻我在這兒,雙腳踏踏實實地踩在這片養育我的土地上,我甚至嗅得到她的氣息,一種不會被任何外來文化所沖淡、所掩蓋、所混淆的上海味道。為什麼要離開?這念頭真傻。
這是一座非凡的城市,她能帶給這么多人幸福和快樂,也定能為我封存一段老上海的記憶,還有永遠不會割捨的牽念。歷史記載了她的過去,那抹清純永遠鮮活閃耀。
⑺ 上海的歷史和演變作文300字
根據記載,現在的上海地區:
------------------------------------------------------------------
1、吳淞江以南於公元751年(唐天寶十載)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崑山南境之地置華亭縣
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第二年改為松江府
至清代松江府轄有華亭、婁、上海、青浦、金山、奉賢、南匯7縣和川沙撫民廳
2、吳淞江以北於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設嘉定縣
後又析出寶山縣
3、長江口的沙洲於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鎮
1277年升為崇明州
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為崇明縣
4、上海市區原是吳淞江下游的一個漁村,至唐宋逐漸成為繁榮的港口
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建上海鎮,鎮因黃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經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設上海縣,轄華亭縣東北、黃浦江東西兩岸的高昌、長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鄉,為松江府屬縣
⑻ 作文: 寫上海的文章(400——500字)
漫步街頭,尋找城市的足跡,最顯而易見的是城市的建築。建築是文化領域中最具有時代性、社會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體而又集中地體現了民族傳統、地域特性、時代精神和社會的價值取向。徜徉外灘金融街。南京東路商業街、徐匯區的花園別墅群間,看到的是上海興盛的歷史。自1843年開埠以後,上海在150年中,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成為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特殊的發展際遇,使西方文化、上海本地文化和中國不同地域文化在此相互間沖撞、並存,融合,糅合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粹,令上海成為中國現代建築文化的策源地,擁有獨特的建築文化歷史。
上海的近代建築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在近百年的建築中,幾乎囊括了世界建築各個時期的各種風格,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築史。從新古典主義,哥特復興式、折衷主義到盛行歐美的現代主義建築、裝飾藝術派建築。復興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中國新古典建築等,各種風格數量之多、種類之繁雜、規模之宏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它綜合反映了近代社會和城市演變的歷程,是解讀上海文化、研究近代中國的一把鑰匙。
這些歷盡世事的老房子是上海的精神所系,她們目睹上海的變遷,承載著城市的繁華旖夢。現在,又一次的經濟發展席捲中國大地,沖擊一切的新觀念、新思想,又一次飛速地推動著城市向新的未來發展,這些老房子必將被賦予新的意義。由誰來驚醒她們,由誰來為她們洗去塵埃,由誰來令她們的身肢更為矯健,令歲月流逝不再是遺憾——是我們,我們願意為此付出我們的熱情和智慧。
⑼ 一篇關於上海的作文
聞名中外的外灘是上海的象徵。今天人們都在這里觀看黃浦江,那裡舉行這露天音樂會和其他大型晚會。
外灘廣場周圍綠樹成蔭,花香四溢,新中國上海市第一任市長陳毅的塑像豎立在廣場上。他一隻手伸向遠方,一隻手叉在腰間,彷彿對上海市的美好未來充滿希望。廣場靠江邊,有瞭望台,那裡供人們觀賞黃浦江的景色。
我和外公外婆登上瞭望台。陣陣涼風吹來,真涼快!這是從黃浦江上吹來的。灰黃色的江面很寬闊,還微微起著波浪。陽光射下來,江面閃著點點金光。
遠遠眺望江對面的黃埔開發區,棟棟高樓大廈巍然聳立。還有亞洲最高建築——東方明珠電視塔。它有三百多米高每個支架上撐著兩個一大三小的明珠,遠遠望去甚為壯觀。昔日落後的浦東今天成為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橋頭堡。
外灘的東端,昔日是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洋人租界,這句話是對中華人民的侮辱,,讓我們和狗一起比較。今天這里樹起了人民英雄紀念碑。讓我們踏著石 階一層層地盤旋而下,到達碑底。我細細地觀察著紀念碑,兩根石拄往上升伸,在空中相交在一起,他像征著上海人民永遠團結奮進向上的精神。
石柱之間還夾著一塊石板,上面混厚有力地寫著「人民英雄級念碑」七個字。在紀念碑的四周刻著一幅幅的浮雕記載了近百年來我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的歷史,刻畫了革命前輩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的雕刻,不襟使我想起軍民同心,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的艱苦歲月。
啊!外灘已經大變樣了。它再也不是外國人的天地,而是我們中國人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