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藍玉是怎麼死的,為設么死
藍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朱元璋覺得年幼的朱允炆掌控不了藍玉,所以朱元璋為了穩固朱允炆的地位最終殺死了藍玉。其實歷史上的藍玉在戰場上確實是一把好手,但是在戰場之外的官場卻表現的非常糟糕。當年朱元璋確實也殺害過很多的功臣,但有些功臣確實的居功自傲做了很多壞事,有些功臣卻是朱元璋為了朱允炆而不得不殺的。
最後,藍玉的死也是自己不知道收斂造成的。藍玉確實在打擊元朝殘余勢力的作戰中有過很大的功勞,但是藍玉卻也在軍中培養了很多自己的勢力,而且藍玉平時也是大錯小錯的犯了很多。朱元璋看到藍玉那麼囂張,再想想年幼的朱允炆那麼的文弱,最後也只能對藍牙痛下殺手了。
⑵ 明朝的藍玉在歷史上的結局如何
以謀反罪被處死。藍玉與胡惟庸向來交好,兩人經常會在一起合作。這讓朱元璋非常不放心,於是便借著胡惟庸謀反事件將藍玉處死。
⑶ 明朝藍玉是怎麼死的呢
時光轉瞬即逝,歷史上涌現過的風雲人物,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遺臭萬年。
現今,當人們再提到明太祖朱元璋,大部分的人都會用“殘暴成性”來形容他,說他“不重君臣之義”。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主要因為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後,在十餘年的時間里,幾乎將之前與他一起打江山的大將斬盡殺絕,這其中,就有著名的藍玉案。
那麼,為什麼說當時誅殺藍玉的時機已經成熟了呢?
這就要從當時的人物關系講起,首先是朱標,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也是明朝未來的繼承人,朱元璋對他的培養更是親自教導。朱標也不負厚望,他虛心學習,待人有禮,脾氣溫和,為人友愛。可惜,天妒英才,朱標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而藍玉與朱標的關系非常好,本來,朱元璋是要讓藍玉來輔助朱標管理國家的,沒想到,朱標卻早早去世了。由於朱標的早世,藍玉更是留不得,因為,少不更事的皇孫朱允炆,無法控制藍玉這位老將,再加上,藍玉自以為是的傲慢,性情又粗略,功高卻不懂得低調。
最要命的是,他手上掌握著兵權,就算沒有君王的允許,他隨時都可以調動軍隊,完全有造反的實力,這些因素,更加加強了朱元璋的防禦之心。除此之外,藍玉的手下都是大老粗,作戰勇猛,全都死心塌地跟著藍玉,可見,藍玉勢力之大。
最後,就是朱元璋自己的原因,當時的朱元璋,深感自己身體已經大不如前,而朱允炆還沒有長大,少不更事,為了鞏固王權,他先發制人,大肆誅殺了藍玉等人。可以說,明朝的藍玉案,是歷史發展的結果,當時,藍玉已經手握大權,嚴重威脅到了朱元璋的統治。
⑷ 藍玉(明朝開國將領)怎麼去世的
1、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正在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以謀反罪將其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
2、簡介
藍玉(?―1393年),定遠(今屬安徽定遠縣)人,常遇春妻弟,明朝開國將領。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虜大將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將軍、涼國公。他恃功驕縱,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餘人,史稱「藍玉案」。
3、歷史評價
《明史》:「饒勇略,有大將才。」「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而草昧之時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漸密,固事勢使然。論者每致慨於鳥盡弓藏,謂出於英主之猜謀,殊非通達治體之言也。夫當天下大定,勢如磐石之安,指麾萬里,奔走恐後,復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遺餘力哉?亦以介胄之士桀驁難馴,乘其鋒銳,皆能豎尺寸於疆場。迨身處富貴,志滿氣溢,近之則以驕恣啟危機,遠之則以怨望扞文網。人主不能廢法而曲全之,亦出於不得已,而非以剪除為私計也。亮祖以下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幾,又違制節謹度之道,駢首就僇,亦其自取焉爾。」
⑸ 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什麼被殺
藍玉,安徽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之妻弟,早年在常遇春部下為偏將,英勇善戰,屢立戰功,在軍中頗有名望。《明史》稱贊他“臨敵勇敢,所向皆捷”。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誇獎他,因而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由管軍鎮撫驟升至大都督府儉事。
洪武四年(1371年),藍玉跟隨傅友德攻伐蜀地,克綿州;洪武五年(1372年),隨徐達北征,出雁門,在圖刺河大敗元軍;洪武七年(1374年),藍玉率軍攻下興和,俘獲其國公貼里密赤及其官屬59人;洪武十一年(1378年),藍玉與西平侯沐英討伐西番,擒獲他們3位頭領,斬首土兵數以萬計;洪武十二年(1379年),班師國京,第二年進封永昌侯,食祿2500石,給世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藍玉以副將軍跟隨征南將軍傅友德出征雲南,擒獲司徒平章達里麻,梁王見大勢已去,遂赴滇池投水而死;第二年,藍玉、沐英又率軍攻取大理,平定了雲南戰患。在平定雲南的戰爭中,藍玉功勞最大,朱元璋給他增祿500石作為獎賞,並冊封藍玉的女兒為蜀王妃。這樣,藍玉就成了皇帝的親家,地位更加顯赫。
不久又拜藍玉為大將軍,這樣,在徐達、常遇春、馮勝等一批重要將領去世或被殺、被貶之後,藍玉成為第二批成長起來的軍事首領。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藍玉率領十萬大軍征伐元順帝之孫、北元皇帝脫古思貼木兒,軍隊出大寧,至慶州,日夜兼程至百眼井,派出的哨馬回報說未見敵人蹤影,藍玉聽後馬上就想收兵。定遠侯王弼勸說:“我們帶兵十萬出征,現在一無所得,就馬上班師,回去拿什麼向皇上復命?”藍玉認為他說得有道理,於是帶兵繼續前進。兩個時辰後,哨兵回報,在東北80里處發現大批元軍,藍玉命令王弼為先鋒,帶兵迅速逼近敵營。
當時,北風呼嘯,沙塵四起,遮天蔽日。敵兵認為天氣惡劣,且藍玉部隊深入沙漠,缺少水源,肯定不會深入作戰,因而未設防備。突然,藍玉部隊從天而降,出現在敵營面前,敵兵頓時四處逃散,潰不成軍。藍玉軍隊輕而易舉地打敗元軍,俘獲元主次子地保奴,並繳獲大量金牌、金印、珍寶諸物,馬駝牛羊萬余匹,焚其甲仗蓄積無數。捷報頻頻傳到京師,朱元璋喜不自禁,對藍玉大加獎賞,甚至把藍玉比之為衛青、李靖,進封為涼國公。
但不久,就有人揭發藍玉與元王妃有私通行為。朱元璋大怒說:“藍玉無禮如此,這就是大將軍所為嗎?” 元王妃聽到這個消息,十分羞愧,自盡而死。藍玉還朝後,朱元璋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斥責。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命藍玉固守西番邊地,以防備狡黠的土酋擾亂。然而,剛愎自用的藍玉擅作主張,結果勞師動眾,且無功而返。朱元璋大發雷霆,而藍玉卻一無所知。在用兵方面,朱元璋一貫謹慎,即使是徐達、常遇春在軍中調兵遺將,也從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今藍玉擅權妄為,目中無人,已失去了朱元璋的寵信。藍玉再次奏請征發兵丁,移師討伐朵甘的時候,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勒令他迅速班師回京。
就在藍玉班師回京的這一年,皇太子朱標去世,悲痛萬分的朱元璋立朱標第二子朱允炆為皇太孫。藍玉回京後,朱元璋任命他為太子太傅,位在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之下。藍玉感到居人之下,有失身份,揮袖舞臂大呼道:“皇上讓我回來,想讓我做太師,如今怎麼又讓別人做了。”不滿之情,溢於言表。朱元璋得知後,對他非常不滿,漸生厭惡之情。
藍玉被殺固然有他個人自身的一些原因,如無視法度,強占民田;非禮元王妃,有失身份;蓄養家奴,橫暴鄉里;北征回營,毀關而入;自恃功高,驕縱跋扈……但這些都不足以引起朱元璋的殺機。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有兩點:第一,藍玉捲入了皇權爭奪的政治斗爭漩渦,成為了朱棣登上皇位的絆腳石;其二,太子朱標死後,使得朱元璋感到年幼的皇太孫朱允炆更加無力控制驕臣悍將,特別是驕橫不法的大將軍藍玉,為了朱氏江山的未來,朱元璋只有誅殺以藍玉為首的第二批功臣宿將,以此為朱允炆今後治理大明江山掃清障礙。
⑹ 明朝大將藍玉為何而死,難道真的是因為謀反嗎
讀過歷史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要說中國歷朝歷代哪個皇帝殺功臣殺得最狠那就非朱元璋莫屬了,晚年的朱元璋多次對那些曾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開國元老們舉起屠刀,因此也被後人戲稱為“朱屠夫”。
藍玉只所以要死,是因為在洪武25年38歲的太子朱標突然死了。朱標一死,藍玉的生命就正式進入了倒計時!朱元璋要立年少的朱允炆為太子,又擔心自己死後,年少的朱允炆根本壓不住藍玉。所以只能舉起屠刀把藍玉殺掉以除後患,所以就有了洪武26年發生的藍玉謀反案,從審案到藍玉被殺中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真是令後人唏噓不已。
⑺ 開國大將藍玉是怎麼死的,為什麼最後留下了完整的人皮
明朝末年,農民軍攻破四川的蜀王府時,意外的在王府祭堂發現了一古舊的匣子。
但藍玉的悲慘結局除了他作死的性格外,主要取決於他的主子朱元璋,朱元璋多疑殘忍的性格把「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發揮到了極至。藍玉之死無非又是朱元璋清洗功臣的棋子罷了!
⑻ 明朝大將藍玉為何被處死,並被剝皮實草,最後他的皮囊去了哪裡
歷史上的藍玉是明朝的開國將領,有勇有謀,屢立戰功,一直深受朱元璋的器重。然而在太子朱標死後,藍玉被朱元璋處死,並被剝皮實草,傳示各地。那麼,藍玉為何被處死,還有就是他的皮囊最後去了哪裡呢?
歷史上藍玉的皮囊最後被送到了蜀王朱椿那裡,這個蜀王朱椿可是藍玉的女婿,在蜀王妃的強烈請求下,朱椿上書朱元璋請求將朱元璋的皮囊就地安葬,最後朱元璋同意了朱椿的請求,藍玉的皮囊被安葬了在蜀地。伴君如伴虎,藍玉一代名將最後死得也夠慘的呀!
⑼ 明朝大將藍玉有什麼功績,他是怎麼死的
眾所周知,朱元璋坐穩天下後,對功臣進行了大肆殺戮。除了湯和等少數人,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幾乎被殺戮一空,作為大將的藍玉自然也沒有倖免。
藍玉,明朝開國將領,藍玉追隨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戰,多次榮獲戰功,他的巔峰在海捕魚兒海之戰。洪武21年,藍玉率領明朝大軍15萬人北征北元,到達捕魚兒海(今貝爾湖)遭遇北元的主力,由於元軍懈怠,被藍玉大軍突襲大敗。
明太祖朱元璋
同時,借口藍玉欲圖謀反,朱元璋大肆株連功臣名將,因藍玉案被誅殺的超過15000餘人。通過包括藍玉案在內的洪武四大案,朱元璋基本上將威脅和有可能威脅朱氏政權的功臣殺戮殆盡。
⑽ 明朝的藍玉是怎樣死的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二月,一位錦衣衛指揮蔣讞指控藍玉謀反,並在藍玉府庫內搜出近萬把日制武士刀 之說,朱元璋立刻以「謀反罪」處死藍玉,抄其家產,誅其三族,此案連累一萬五千人被殺,史稱「藍玉案」。未久潁國公傅友德、定遠侯王弼、宋國公馮勝等也在一兩年內相繼被殺。《國榷》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庚申條寫:「會寧侯張溫、都督蕭用等以黨誅。」至此,明初開國功臣幾被殺盡,僅存湯和、耿炳文等人。朱元璋最後說:「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