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南沙群島的資料
我來個短一點的能讀懂的:
南沙群島:我國南海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步最廣的群島,屬海南省。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景宏島等 。位於我國最南段
⑵ 南沙群島的資料
南沙群島在祖國南疆的最南端,是南中國海諸島中島礁最多,散布范圍最廣的一橢圓形珊瑚礁群。位於北緯3°40'至11°55',東經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灘,南至曾母暗沙,東至海里馬灘,西到萬安灘,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水域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約佔南中國海傳統海域面積的五分之二。周邊自西、南、東依次毗鄰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南沙群島由550多個島、洲、礁、沙、灘組成,但露出海面的約佔五分之一。
南海諸島是南海中中國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它們分布的范圍很廣。南北綿延1800公里,東西分布約900多公里。共有島、礁、沙、灘200多個。諸島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岩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鄭和群礁、萬安灘等。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最南點。
南沙群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於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沖,為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國通往國外的39條航線中,有21條通過南沙群島海域,60%外貿運輸從南沙經過。
南沙群島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月平均溫度在25至29攝氏度之間,雨量充沛,島上灌木繁茂,海鳥群集,盛產鳥糞,兩棲生物豐富,水產種類繁多,是我國海洋漁業最大的熱帶漁場,有浮藻植物155種,浮游動物200多種,貝殼66種。海域蘊藏著大量的礦藏資源,有石油和天然氣、鐵、銅、錳、磷等多種。其中油氣資源尤為豐富,地質儲量約為350億噸,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萬安西和北樂灘等十幾個盆地,總面積約41萬平方公里,僅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氣質儲量約有126至137億噸。
⑶ 南沙群島在什麼時期被發現
一,中國最早發現南海諸島
當中國進入了成熟的文明國家的時候,東南亞的各國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因此,中國成為了三沙群島最早的發現者。也因為此,中國也最早給南海諸島取了名字。中國人最早將南海稱為「漲海」,意思是海水隨潮汐上漲和下跌。《異物志》將南海中的島、暗沙和礁稱為「崎頭」。
到了宋朝,隨著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發展,中國人對南海的了解程度更多了,對南海諸島的命名也比較全面。北宋時期,人們將南海諸島統稱為「萬里石塘」;南宋時期,把東沙、中沙、西沙群群島叫做「千里長沙」,將南沙群島叫做「萬里石塘」。
當然,單純是發現並不能說明這是中國的土地。通過文獻資料和考古資料就可以證明,南海諸島是中國漁民的主要活動地。1947年,考古隊在西沙群島發現了唐朝到明朝年間的銅幣;1974年,又在甘泉島發現了中國漁民居住過的唐宋遺址。在永興島、金銀島、珊瑚島、東島、晉卿島、廣金等島嶼都發現了中國古代的文物。清朝時期,許多沿海居民到南海島嶼建立了居民點。可見,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中國漁民打魚和居住之地。
當西方殖民地到達南海時,他們發現這些地方到處都生活著中國人。英國海軍部1894年成書的《中國海指南》記載了當時南海諸島的情況,其中就記錄了中國漁民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的活動狀況。日本人小倉卯之助在其《暴風之島》記載,他們到達南沙群島之時,發現有中國漁民在這里居住。
外國人最早也將南海稱為「中國海」。元朝時期的阿拉伯人將南海叫做「中國海」;明朝利瑪竇的世界地圖標記為「大明海」;清朝時期的日本人將南海稱為「中國海」和「大清海」,歐美國家的地圖上都標記為「中國海」。
二,中國古代對南海諸島的管理
中國古代,至少在宋代開始就認為南海屬於中國的領海。宋朝時期的巡海水師常常巡邏到「九乳螺洲」一帶,也就是今天的西沙群島。元朝時期,將南海各群島劃入了帝國的版圖,並且在西沙群島設立了一個天文觀測站——南海測影所(北緯16度)。 明朝時期,由於國家採取了海禁政策,南海諸島被視為海外番邦。對於移民海外的漁民,明朝強制他們遷回國內,要麼就不認他們是中國人,這種做法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
清朝時期,又重新對南海地區進行了巡邏。1710年至1712年,廣東水師開始在南海巡邏,肅清海盜。嘉慶年間,海盜已經肅清,但是廣東水師依然在南海巡邏,巡邏的范圍已經擴展到了南沙群島。1883年,德國間諜船到達了西沙群島,清朝提出了抗議,德國船隊被迫撤離。1907年,日本人侵入了東沙群島,遭到清朝的反對,日本被迫撤離。之後,兩廣總督張人駿派勘林港外西沙各島,並在14個島嶼上命名勒石。
⑷ 南沙群島概況是什麼
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位於中國南海南部,其海域范圍為北緯3°25′—12°10′,東經108°15′—119°00′。其中太平島面積約0.43km2;面積大於0.1km2的島嶼還有中業島、西月島、南威島、南子島、北子島等。海拔最高的鴻庥島僅為6.2m2。早在漢代,中國人民在航海和生產中就發現了南海諸島,並統稱為崎頭。唐貞元五年(789年),已把當時稱為「萬里長沙」和「千里石塘」的南沙群島列入中國版圖,宋代已對該區域實施行政管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國政府於1946年收復了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太平島。1947年初,中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編制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略圖》,並首次以九段弧形斷續線的形式表示中國南海的海疆線(現稱為傳統海疆線)。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多次重申中國對南海諸島嶼及其周圍海域的領土主權。在中國的政區地圖上,以傳統海疆線的形式明確標示出中國南海的領土范圍。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和廣泛支持。
1956年6月,越南外交部部長雍文謙曾表示:「根據越南方面的資料,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應當屬於中國領土」。越南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黎祿更明確地指出:「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早在宋代就已屬於中國」。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中國政府在南沙海域設立永久性的海洋水文觀測站,為過往船隻提供海洋水文資料。
但自1968年起,特別是從70年代以來,周邊國家共侵佔我國南沙群島中的44個島礁,並在其佔領的部分島礁上駐軍、建立設施和移民點。
1988年,中國收回了渚碧礁、南薰礁、東門礁、赤瓜礁、永暑礁、華陽礁等六個島礁,1995年,中國又收復了美濟礁。
1995年7月31日,錢其琛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再次重申「南沙群島並不是無主的島礁,中國歷來對南沙群島及其海域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直到70年代以前並無爭議」。
對南沙群島附近海域的地震調查始於1955年,1957年開始鑽探工作,並於1962年在巴林堅坳陷的特馬那(Temana)構造發現第一個海上油田。截至目前,外國石油公司已在南沙海域完成地震測線122×104km,石油鑽井(不含開發井)1323口,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油氣勘探成果,周邊國家已從南沙海域的油氣開發中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由此可見,中國南沙島礁被侵佔、海域被瓜分、資源被掠奪、主權被踐踏的形勢非常嚴峻。
面對南沙群島的復雜形勢,我國政府主張在聯合國海洋法的框架內,本著和平的方式,用共同開發的方針來解決對南沙群島及其海域的領土和資源權益的爭端。
⑸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人早在( )時首次發現該群島,1621年刊印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人早在西漢時首次發現該群島,1621年刊印的《鄭和航海圖》將其列入中國版圖。
西漢時期,中國人開始在南海航行,並發現一群珊瑚島礁,並設置了珠崖、儋耳二郡。三國時期,萬震所著的《南洲異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傳》,有關於南沙群島地貌特徵的記述。東晉法顯留下了關於南洋的旅行記。
(5)南沙群島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外長發表了《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聲明》,庄嚴指出: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東沙群島、中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此後至今,針對外國對南沙群島主權的侵犯,中國政府一直不斷發表聲明,重申中國對南沙群島擁有不可侵犯和無可爭辯的主權。
1958年9月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並明確指出,這項規定適用於中國的一切領土,包括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
⑹ 南沙群島的介紹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居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體是南沙六群礁。著名島礁有永暑礁、美濟礁、渚碧礁、太平島、中業島、南威島、萬安灘等。立地暗沙最南。漢武帝時期起中國開始較大規模地利用南海,宋代以來中國海事發達、南沙群島進入中國版圖。明清時期經營的層次更深,中國漁民甚至在中業島等一些島上建房建水井而它國所無。2015年10月28日報道的英美海軍航海舊記錄證明,清代和民國前期,只有中國漁民遍布南海各島礁,並在有的島上常年居住1。二戰結束時中國收回南沙,駐軍太平島、中業島、敦謙沙洲等並廣泛巡護,含九段線的中國地圖被國際認可。中國分裂導致南沙的蔣介石海防力量積弱數十年而大陸海軍長期未涉足南沙(1951年海南船主在南子島搭棚暫住過),加之20世紀70年代起諸國重視南沙石油,周邊國家開始聲索主權並搶去蔣軍所駐守和巡守的一批重要島洲,蔣軍龜縮到太平島,南沙大面積淪陷。文革內斗環境里沒有同意劉華清等海軍官員的兩次進駐建議,面對南越崩潰而失去大好的收回時機;1987年劉華清等強烈要求而中國最終同意去建永暑礁國際海洋觀察站,赤瓜礁海戰後退出大現礁等造成遺憾2。中國大陸數十年的消極做法導致大部分重要島嶼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侵佔。越菲馬數十年來在南沙填海造陸、修機場等,中國2013年底開始在七礁上吹沙填海,以改善駐守條件,更多的是服務於民事和作為大國承擔的國際公益責任3,如海上搜尋與救援。
⑺ 南沙群島最早西漢東漢
最早發現、命名南沙群島是中國人民,應該是在東漢年代。
《異物志》的作者東漢楊孚對南海諸島就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的記載。《南州異物志》的作者三國時期萬震記錄了從馬來半島到中國的航程,其載:「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
《扶南傳》的作者三國東吳將領康泰不僅提到了南沙群島,而且對其形態描述道:「漲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盤古,珊瑚生其上也。」
⑻ 中國南海歷史上記載時間
中國南海歷史和現狀現
南沙群島,西方通常稱為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它是中國人民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開發經營,並由中國政府最早進行管轄和行使主權的。
據史籍記載,中國早在公元前兩世紀的漢武帝時代,通過航海實踐發現了南沙群島。唐、宋以來,中國人民已在南沙群島生活和從事捕撈等生產活動。宋代,中國將南沙群島命名為萬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漢代,泛稱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為崎頭;在此之後至清代,又有萬里長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稱。明、清時代,中國政府明確將南沙群島劃歸廣東瓊州府(今海南省)管轄。
19世紀中國國勢衰微以後,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和日本垂涎南沙群島,曾多次派艦調查勘測,企圖侵佔;但未能得逞。1933年,南沙群島被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侵佔,並非法劃歸巴地省管轄。第二歐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於1939年3月侵佔南沙群島。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政府於1946年派員接收了南沙群島,並立碑紀念和派兵駐守。1947年又重新命名東沙、西沙、中沙、南沙4個群島及各島、礁、沙、灘的名稱,並再度劃歸廣東省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外長發表《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聲明》,庄嚴指出: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東沙群島、中沙群島一樣,「向為中國領土」。此後至今,針對外國對南沙群島主權的侵犯,中國政府一直不斷發表聲明,重申中國對南沙群島擁有不可侵犯和無可爭辯的主權。1958年9月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並明確指出,這項規定適用於中國的一切領土,包括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1959年3月,廣東省海南行政區在西沙群島永興島設立了「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從1984年起,中國科學院對南沙群島進行了為期3年的科學考察。1987年上半年,「實驗2號」、『實驗3號」兩艘考察船重點考察了曾母暗沙盆地,並對東北部10個礁進行登礁考察,在59個觀察點進行水文、氣象、生物等22個項目的綜合考察。1987年下半年至1988年2月,我國在南沙永署礁上人工修築島礁,建立了海洋觀測站。1988年4月海南省成立後,南沙、西沙和中沙3群島劃歸海南省管轄,仍在永興島設「西沙、中沙、南沙工委辦事處」。今年2月25日,中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重申南沙群島等島嶼及其海域是申國領土和領海。
中國人民海軍行使著保衛中國主權的職責。1987年,人民海軍多艦種合成編隊曾在曾母暗沙海區列陣閱兵。1988年3月14日,人民海軍到南沙群島九章群礁海域巡邏,並在赤爪礁建立觀察點,遭到越南入侵艦船的尋釁攻擊,人民海軍堅決予以還擊,捍衛了祖國的尊嚴。今天,在浩渺無垠的南沙海域,人民海軍在南疆第一線6個礁盤上的五星紅旗下守衛著祖國海疆。
同時,多年來,中國台灣當局一直派軍隊駐守在南沙群島的最大島嶼太平島上。
權益受到嚴重侵犯的現狀
從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年代迄今,我國南沙群島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被周邊國家侵佔和分割,資源遭到大量掠奪。這些國家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其中越、菲、馬3國還對島礁進行軍事佔領,只霸佔海域的有印度尼西亞。加上中國和台灣,目前6國7方在南沙群島形成對峙和角逐局面。到1991年底,除我軍控制的6個礁和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其他44個島瞧分別被越、菲、馬侵佔。而越南是唯一提出對南沙群島擁有全部主權的國家,也是南沙爭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擴張野心最大,對我國構成的威脅也最大。
南沙群島則位在南中國海南部北緯4度到12度之間的海域;其中中國台灣駐軍的太平島在南沙群島西北部,到高雄860海里,到西沙永興島機場410海里。距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最近距離各約200、280、330海里,距前美軍駐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約440海里。
目前南沙群島中,中國有效控制的島礁共有永暑礁、赤瓜礁、渚碧礁、華陽礁、南薰礁、東門礁、美濟礁、五方礁、仁愛礁、信義礁、仙娥礁等11個島礁。其中永暑礁建有碼頭,足以停*4,000噸級軍艦;美濟礁近來也興建堅固工事駐扎人員。而中國宣稱領有范圍為南沙群島全數島嶼,是唯一合法擁有南沙群島主權的國家。
目前南沙群島中,台灣有效控制並駐軍的島礁僅太平島一個,島上則有海軍陸戰隊的駐軍基地(已撤除)與港灣設施(已遭台風毀壞)。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並擁有南沙群島僅有的天然淡水,這些因素使得此島成為南沙群島中最具戰略價值的島嶼。中國台灣宣稱領有南沙群島全部島嶼。
越南目前控制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畢生礁、景宏島、中礁、南威島、安波沙洲、柏礁、北礁、西礁、無衛礁、日積礁、大現礁、東礁、六門礁、南華礁、舶藍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蓬勃堡礁、廣雅礁、萬安灘、西衛礁、李淮灘、人駿礁等。而越南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數島嶼。
馬來西亞佔有彈丸礁、南海礁、光星仔礁。而馬來西亞宣稱領有范圍為南沙群島北緯8度以南范圍海域與島礁,在太平島以南,故與我方駐軍少有沖突,但與菲律賓起過爭執,與其他諸國目前較少傳出沖突。而為了維持東協內部團結的表象,馬來西亞不傾向於使用武力解決問題。
菲律賓目前實際控制馬歡島、雙黃沙島、費信島、中業島、南月島、北子島、西月島、司令礁,其中中業島上有一條跑道長1,500公尺、寬90公尺的機場。菲律賓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部島嶼。
目前汶萊主張擁有南沙群島中南通礁之主權,但未駐軍。由於國家弱小,國際上很少傳出汶萊與他國領土沖突事件的報導。
目前印尼並未在南沙群島佔有任何島礁,也未宣稱擁有任何南沙群島的島礁,但印尼大產油地的納土納群島200海里經濟海域的東北部,與南沙群島的200海里經濟海域有重疊之處。
事實是菲律賓、越南等率先從60年代末起就「蠶食」南沙。
菲律賓於1970年和1971年派兵佔領3個南沙島嶼。到1975年增至6個,截止1978年菲律賓佔領南沙島嶼的海軍陸戰隊人數已達千人
越南則跟踵而至,後來居上,1975年統一後,越南就派兵搶佔南沙島嶼,並從70年代末起,與前蘇聯石油公司在該地區聯合勘探開採石油資源。
從80年代起,島嶼搶占日趨激烈。菲律賓又佔領了4個,共佔領10個島礁。越南到1988年止搶佔了28個島礁。馬來西亞則於1983年和1986年佔領了彈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
80年代末,菲律賓空軍在其佔領島嶼上修建飛機跑道。1991年9月16日,馬來西亞也宣稱將在其佔領的南沙礁上建築飛機跑道,還從本土運輸泥土擴大其所佔島礁,建設成觀光旅遊點。越南也派人去南沙考察,建漁港,建燈塔。這些國家紛紛與外國石油公司合作,開采南沙地區的油氣資源。
中國只控制了9個島礁,其中的1個太平島還是在中國台灣手裡
中國南海現狀地圖
南沙群島在祖國南疆的最南端,是南中國海諸島中島礁最多,散布范圍最廣的一橢圓形珊瑚礁群。位於北緯3°40'至11°55',東徑109°33'至117°50'。北起雄南灘,南至曾母暗沙,東至海里馬灘,西到萬安灘,南北長500多海里,東西寬400多海里,水域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約佔南中國海傳統海域面積的五分之二。周邊自西、南、東依次毗鄰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南沙群島由550多個島、洲、礁、沙、灘組成,但露出海面的約佔五分之一。
南海諸島是南海中中國許多島嶼、沙洲、礁、暗沙和淺灘的總稱。它們分布的范圍很廣。南北綿延1800公里,東西分布約900多公里。共有島、礁、沙、灘200多個。諸島北起海岸附近的北衛灘,西起萬安灘,南至曾母暗沙,東止黃岩島、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主要島嶼有太平島、南威島、中業島、鄭和群礁、萬安灘等。曾母暗沙是中國領土最南點。
南沙群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處於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沖,為東亞通往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必經的國際重要航道,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國通往國外的39條航線中,有21條通過南沙群島海域,60%外貿運輸從南沙經過。
南沙群島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月平均溫度在25至29攝氏度之間,雨量充沛,島上灌木繁茂,海鳥群集,盛產鳥糞,兩棲生物豐富,水產種類繁多,是我國海洋漁業最大的熱帶漁場,有浮藻植物155種,浮游動物200多種,貝殼66種。海域蘊藏著大量的礦藏資源,有石油和天然氣、鐵、銅、錳、磷等多種。其中油氣資源尤為豐富,地質儲量約為350億噸,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萬安西和北樂灘等十幾個盆地,總面積約41萬平方公里,僅曾母暗沙盆地的油氣質儲量約有126至137億噸。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南沙群島是我國最早發現、命名、開發經營、進行管轄和行使主權的。 據史籍記載,中國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漢武帝時代,通過航海實踐發現了南沙群島。唐、宋以來,中國人民就已在南沙群島生活和從事捕撈等生產活動。漢代,泛稱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為崎頭;宋代,中國將南沙群島命名為萬里石塘;在此之後至清代,又有萬里長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稱。明、清時代,中國政府明確將南沙群島劃歸廣東瓊州府(今海南省)管轄。
19世紀中國國勢衰微以後,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和日本垂涎南沙群島,曾多次派艦調查勘測,企圖侵佔;但未能得逞。1933年,南沙群島被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殖民當局侵佔,並非法劃歸巴地省管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於1939年3月侵佔南沙群島。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國政府於1946年派員接收了南沙群島, 並立碑紀念和派兵駐守。1947 年又重新命名東沙、西沙、中沙、南沙4個群島及各島、礁、沙、灘的名稱,再度劃歸廣東省管轄。
南海諸島歷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多次發表庄嚴聲明,申明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1951年8月15日,周恩來外長在《關於美英對日和約及舊金山會議的聲明》中指山:包括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向為中國領土,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時雖曾一度淪陷,但日本投降後已為當時中國政府全部接收。」
其後,
1956年5月29日,
1958年9月4日,
1959年2月27日,
1974年1月11日、1月20日、2月4日,
1976年6月14日,
1979年9月26日,
1982年11月28日,
1983年9月14日
中國一再發表聲明,重申中國對包括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在內的南海諸島享有合法主權,絕不容許任何國家以任何借口和採取任何方式加以侵犯,任何外國侵佔南海諸島的島嶼以及在這些地區進行開發或其他活動,都是非法的,不能允許的。
南海諸島行政上一向隸屬廣東省管轄。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國務院議案,決定設立海南行政區,將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改由海南行政區管轄,仍在永興島設「西沙中沙南沙工委辦事處」。1992年2月2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重申南沙群島等島嶼及其海域是中國領土和領海。中國人民海軍行使著保衛中國主權的職責。今天,在浩渺無垠的南沙海域,人民海軍在南疆一線6個礁盤上的五星紅旗下守衛著祖國海疆。
中國台灣當局一直派軍隊駐守在南沙群島的最大島嶼太平島上。 中國南沙群島共有230多個島嶼、沙洲和礁灘,其中有11個島嶼,5個沙洲,20個礁是露出水面的。在這當中,絕大多數島嶼或條件較好的礁灘均被外敵侵佔:目前越南實際侵佔和控制約30個島礁,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各自實際控制約10個島礁。因此,中國南沙被外敵侵佔的島礁應該在50個以上,而且他們正大肆開發所佔地區的資源,經濟實力不斷強化,從而極大地增大了他們對抗中國的本錢,日益增加了中國收復南沙失土的難度和成本。
不少人認為,中國收復南沙的時機還未成熟,應優先發展,等准備更充分再處理,甚至留給後人解決。這種觀點,不客氣地說,是苟安誤國,遺害子孫!殘酷的現實已經證明,因為耽擱,國共內戰時期中國本可收復的東北失土永遠失去了(列寧生前明確表示全部歸還);因為躊躇不定,在印度擁核之前本可收復的藏南土地也基本上永遠失去了。印度已經大規模移民藏南,清除不掉那裡的外族移民也就無從收復那裡的領土,對目前擁核的印度,中國敢因收復有爭議的失土而大規模殺傷人家的平民嗎?在當今世界,不要妄說你敢!
你發展了,你軍力更強大了,不要忘了,人家也沒停滯在那裡,人家也在發展,人家的軍力也更強大!敵我雙方的差距未必拉大,而更可能在縮小!確定無疑的是,越往後拖,中國收復南沙的難度越大,敵方更強的軍力必將使中國付出更重的代價。很多人不思進取,無視用兵南沙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怕破壞了"穩定",怕影響了發展的"大局"。豈不知越菲馬等國比中國更擔憂不穩定、更怕影響發展?按那些"再等等、以後再說"的糊塗思想,以種種借口拖延收復被占島礁,中國南海的藍色國土將永久淪喪,我們將上對不起先主,下對不起子孫!
中國,如果真的要收復南沙失土,必須要勇敢起來,要威猛起來!南沙是中國的,一定要奪回來,沒什麼好商量解釋的!在南海問題上,清談不可能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令人失望的是,在南沙爭奪過程中,越南等周邊表現得更兇猛積極一些,因此侵佔了很多本應由中國控制的中國領土。對敵方已經苦心經營的島礁,如中業島,南威島,彈丸礁等,本人沮喪地認為,按中國目前這個精神狀態,其實已經很難(簡直不可能)收復那些島礁了。我對中國的最低期望,就是盡快多佔一些無人島礁,為子孫後代盡可能多留下點兒產業。
綜合分析考證,認為有直接或間接證據支持、比較樂觀的中國控制南沙島、礁、灘及暗沙的情況如下:
中國名稱 ------ 掌控手段
太平島 ----- 台灣省海巡署駐防
中洲礁 -------- 太平島守備隊監控
渚碧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南薰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赤瓜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東門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永暑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華陽礁 -------- 南沙守備部隊駐防
美濟礁 -------- 南海漁政部門駐防(該礁有南北兩個駐軍點)
曾母暗沙 ------ 南海艦隊定期巡視(設有主權碑。暫無人搗亂。掌控亟待加強)
變是以海巡署取代海軍陸戰隊駐防。
二○○五年,
越南駐軍2000人,
中國大陸駐軍近600人,
中國台灣省駐軍200餘人,
菲律賓100人,
馬來西亞90人。
二○○八年,
中國台灣省在太平島駐軍150人。
復制來的。
⑼ 南沙群島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從秦代開始,我國政府正式對西沙群島行使管轄權。漢代,南沙群島已歸我國管轄。唐、宋、元、明、清,南海諸島一直歸我國政府管轄。到了元代,我國人民已經大規模開發包括南沙群島在內的整個南海諸島了。《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圖敘》記載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島。其中《元史》記載了元朝海軍巡轄了南沙群島。《元史》記載,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委派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到南海進行測量,在繪制的《廣輿圖》中,把南海諸島的西沙群島標為「千里長沙」,南沙群島標為「萬里石塘」。
明代《海南衛指揮僉事柴公墓誌鉻》記載:"廣東瀕大海,海外諸國皆內屬","公統兵萬余,巨艦五十艘",巡邏"海道幾萬里"。表明南沙群島屬於明代版圖,明代海南衛巡轄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
在清代,中國政府將南沙群島標繪在權威性地圖上,對南沙群島行使行政管轄。1724年的《清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圖》之《天下總輿圖》、1767年《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量全圖》和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許多地圖均將南沙群島列入中國版圖。 1932年和1935年,中國參謀本部、內政部、外交部、海軍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員會共同組成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專門審定了中國南海各島嶼名稱共132個,分屬西沙、中沙、東沙和南沙群島管轄。
⑽ 西沙南沙最早列入中國版圖是在哪位皇帝的統治時期
將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最早列入中國版圖的皇帝是西漢時期的皇帝漢武帝劉徹。
南沙群島
在群島特色方面,西沙群島的組成多數為海洋型島嶼,而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群島。
自古以來,南海諸島就頻繁地出現在了一些古籍典故之中,在先秦的《詩經·大雅·漢江》中的「於疆於理,至於南海。」就提到了南海。在《山海經》中的「朱崖海渚」指的也是南海的別稱。此外,南宋的《瓊管志》中,寫有「千里長沙,萬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的名句,這些記載都是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風景地貌的描述,極具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
有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種不同的答案。例如,有唐貞元五年唐德宗李適的說法,以及元朝忽必烈的觀點。這些異議的爭論之處,在於史書中的事跡,以及帝王實際敕令的不同解釋。然而,從南海被中國發現並且治理之始的史學記載來看,理論上說,漢武帝時期南海已經列入中國版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