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嶽有什麼歷史

中嶽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08 19:27:54

A. 中嶽廟有著怎樣的歷史

中嶽廟在嵩山太室山南麓的黃蓋峰下,始建於秦,漢武帝游嵩山時,敕建太室祠,北魏時易名中嶽廟,廟址幾經遷徙,到唐垂拱四年(688),武則天至嵩山封禪,改嵩山縣為登封縣,封嵩山為神岳,中嶽神廟由此興盛。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始建於現址。宋乾德二年(964)和大中祥符六年(1013),兩次修葺增建,殿宇房舍達九百多間,並重塑神像,規模更為宏大。以後金、元、明、清均有修葺,但規模則每況愈下;不過,至今也還有建築四百餘間,氣勢也較雄偉。

B. 什麼時候定嵩山為「中嶽」以及關於嵩山的傳說有什麼

東周時周平王遷都到洛陽,定嵩山為「中嶽」,五代以後稱「中嶽嵩山」。秦、漢之後,帝王祭祀嵩山連續不斷。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率18萬大軍從長安出發東巡,到嵩山祭中嶽。

漢武帝親臨太室山禮祭太室神祠,封太室山為嵩高山。後來,漢武帝再至中嶽太室山,親率群臣,禮登嵩頂。

據傳,當武帝登山時,隨從官員聽到山間有呼「萬歲」之聲,又在山上建萬歲亭,山下建萬歲觀,命名山峰為萬歲峰,以應山呼之奇。

據說祭典完成後,漢武帝覺得意猶未盡,還想聽聽華夏先民的故事,就找大臣問話。這大臣小時候常聽爺爺講故事,於是活靈活現地給皇帝講起了「啟母石」的傳說。

漢武帝一聽,太感動了,大筆一揮,下旨為啟母石建了一座廟。大臣也受了封賞,皆大歡喜。這個傳說還與大禹有關。《漢書•武帝記》顏注引《淮南子》中的記載:

禹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那時候,洪水橫流。為了使人民安居樂業,大禹治水跑遍了九州四野。在嵩山南面,西自龍門,東到禹縣,有一條大河叫潁河,潁河一泛濫,兩岸就變成一片汪洋,什麼莊稼也不能生長。

大禹為了把洪水排出去,就在登封縣西北的萼嶺口一帶,鑿山治水。他打算把嵩山南面的洪水引進北面的洛河,然後再讓它流到黃河裡去。禹的妻子叫塗山嬌,塗山是夏的鄰邦,位於安徽壽縣一帶。夫妻倆一起到嵩山治水。

這一天,大禹來到萼嶺口附近一看,這里山勢險峻,鑿通萼嶺口工程很大。他為了很快開通河道,在鑿山時,就變成一隻巨大的黑熊。大禹每天忙著開山鑿石,沒工夫回家,也顧不上吃飯,就叫妻子塗山嬌給他送飯。

大禹為了不讓妻子知道自己變熊的事,就跟妻子約定:只要她聽見敲鼓的聲音就去給他送飯。塗山氏就按照他的囑咐辦事。每天,當她聽到咚咚的鼓聲時,就趕快撐著木筏子,把飯給大禹送到開山的工地上去。這樣,夫妻兩人雖說都很辛苦勞累,但心裡很快活。

有一天,大禹在山坡上行走的時候一不留心,腳下踩動的幾塊石頭從山上滾下來剛好掉在鼓面上,發出了咚咚的響聲。大禹因為忙,走得急,也沒在意,只管上山去了。

塗山嬌一聽到鼓聲,心裡納悶,今天丈夫為什麼吃飯早了呢?大概是特別累,餓得也快了吧!於是,她就趕緊把飯做好,急急忙忙撐著木筏子給大禹送飯去了。

誰知道,當她來到山坡前,左等右等,也不見大禹回來,就往山上爬去。她來到山上往下一看,只見有一頭大黑熊,正在山下用力鑿石推土,開挖河道。

它伸出兩條巨臂,用力朝山岩上一推,只聽轟隆一聲響,山石塌下了一大片,倒在水裡,濺起幾丈高的浪花。大黑熊這才直起腰來,看看新開出來的山口,樂得眉開眼笑。

塗山嬌一見,大吃一驚,心想:自己的丈夫大禹,怎麼是一隻大黑熊呀!平時自己為什麼沒有發現呢?一時間,她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就提起飯籃趕快往家跑。一路上,她又羞又急又氣。當她快到家門口時,心裡一陣難過,往那裡一站,就變成了一塊石頭。

再說大禹,晌午時來到大鼓跟前,敲起鼓來。可是,他敲敲,等等,等等,敲敲,好久也不見妻子送飯來。他想,一定是出了事,就趕緊往家走。

大禹回到家裡後,里里外外找不著妻子的影子,只見家門口的山坡上,多了一塊巨大的岩石,旁邊還放著飯籃子。大禹這才明白:原來妻子早已經變成岩石了。

這時,大禹後悔不該把自己變熊的事兒瞞著妻子。他又想:妻子已經懷孕很久了。這一來,咋辦呢?我沒有兒子,誰繼承我的治水大業呢?想到這里,他就急匆匆地走到巨石前面,大聲喊道:「孩子他娘啊!你就這樣離開我了嗎?你要把兒子交給我呀!」

突然,轟隆一聲響,這塊巨大的岩石裂開了,跳出一個孩子。大禹急忙把兒子抱了起來。後來,大禹給他起名字叫「啟」。所以,那塊巨石就叫「啟母石」。

塗山嬌死後,其妹塗山姚嫁給了禹,並負責照顧啟,後人就把塗山嬌住過的山叫太室山,塗山姚住過的山叫少室山。後來,人們分別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修建了啟母廟和少姨廟紀念她們。

在離「啟母石」不遠的地方,還立著兩根由大塊方石頭壘成的門柱,上邊刻著打獵、農耕的浮雕畫。這就是當時大禹的家門口,後人叫「啟母闕」。

啟母闕闕身用長方形石塊壘砌而成,上面有長篇小篆銘文。闕的下部是東漢嘉平四年(252)中郎將堂溪典所書《請雨銘》。

啟母闕闕身的四周雕刻有宴飲、車馬出行、馬戲、蹴鞠、馴象、斗雞、獵兔、虎逐鹿,以及「大禹化熊」、「郭巨埋兒」等歷史故事畫像60餘幅,其中的蹴鞠圖,刻畫有一個頭挽高髻的女子,雙足跳起,正在踢球,舞動的長袖輕盈飄揚,女子兩旁各站立一人,擊鼓伴奏,展現了漢代蹴鞠運動的真實場面。

除了古老的啟母闕,還有嵩山太室山的太室闕、少室山的少室闕,它們一起被稱為「中嶽漢三闕」,具有悠久的歷史。

C. 中嶽廟的歷史地位

中嶽廟既是祭祀岳神的場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宮觀。道教雖然興起於東漢時代,其來源卻是我國遠古時代的巫術,後來繼承了秦、漢以來的神仙方士之傳統,歷史淵源較長。中嶽廟是道教在嵩山地區的最早基地,原是為了祀奉中嶽神而設的。道家尊中嶽廟為「第六小洞天」,他們認為這里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晉的升仙之處。王子晉又名王子喬,傳說是周靈王(公元前571~545年)的太子。他喜歡吹笙作鳳凰鳴聲,游於伊水和洛水之間。那時嵩山有一個道士叫浮丘公,接他上嵩山。幾十年後,有人在山中見到他,他說,告訴大家,七月七日,在緱氏山頭等我。那日,果然見他乘白鶴,盤旋數日後才離去。於是後人在緱氏山和嵩山的頂上都建立了神祠紀念他。嵩山峻極峰以東的白鶴觀,背負三峰,左右皆絕壁,即為紀念王子晉而建。
據《道學傳》說,道教創始人張道陵曾在嵩山修道九年。南北朝時,又有著名道士寇謙之在此改革「五斗米道」,創立「新天師道」。峻極門東側的《中嶽嵩高靈廟碑》就是當年刻立的,碑文記載寇謙之修中嶽廟和傳道的事跡,是關於這位名道最早的記錄。此後,歷代還有不少知名道士在這里主持過道場。峻極門東側還有《五嶽真形圖碑》,這一高3米的碑石雕刻著象徵五嶽的圖象,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刻立。據道教經典《雲笈七簽》說,五嶽真形圖是道士入山辟邪的護身符,一切妖鬼蟲虎都不能近。如今河南道教協會就設在中嶽廟,每年農歷三月和十月廟會 熱鬧非凡,這一習俗至今不衰。

D. 中嶽嵩山文明全國,為何它是兩座山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岳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面,西鄰古都洛陽,東臨鄭州 。

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

崇福宮前身太乙觀建於漢武帝元封元年,原為萬歲觀,距今有兩千年歷史。宋真宗時道教盛極,把太乙觀提升為崇福宮,它不但是名儒雲集之地,也是歷代著名道學方士棲身傳教之所。

如北魏寇謙之,唐朝劉道合、宋朝董道紳,金代邱長春等,都在道教史上留有盛名,均在崇福宮主持過道場。

嵩山道教建築、石闕等有很高的價值。中嶽廟中嶽大殿增修於宋真大中祥符六年,歷代均有重修。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大雄偉、十分壯觀,是中嶽最大的殿宇,也是中原地區最大的古建築。另有東漢建的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其上都雕刻各種圖畫,或刻記歌功頌德的銘文。

E. 中嶽廟的歷史沿革

中嶽廟的前身為太室祠,始建於秦(公元前221-207年),為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
西漢時期,漢武帝對於建設全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但因時代的局限,到了晚年,熱衷於神仙方士之說,渴望自己能夠同傳說中的軒轅皇帝一樣,成為神仙。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游覽和禮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時發生了奇跡:隨從的官員在山上聽到好像有呼「萬歲」的聲音,其實,這是方士們為博得漢武帝歡心,投其所好而設的一個騙局。但晚年好大喜功,貪戀長壽的漢武帝聽後十分高興,於是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樹木,以山下之百產封給神祠作為供奉之用,使中嶽廟地位更加鞏固。同時,太室山也被封為「嵩高山」,簡稱「嵩山」,正式與中國原有的四岳並列,稱為「中嶽」。
北魏時,祠址經過了三次遷移後,定名為中嶽廟,從此由道教管理。
唐代,中嶽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武則天於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嶽時,加封中嶽神,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武氏對中嶽廟的「情」有獨鍾,使它的聲望日益興盛,八方傳播。
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仿照漢武帝加增太室祠的故事,對中嶽廟大加整飾,擴建殿宇,是中嶽廟的鼎盛時期,為之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宋太祖金妝神像,岳神的冠戴衣著沿襲至今。以後又繪飾壁畫,遍植松柏,不斷為之增添光彩。
元末由於戰亂廟宇倒塌嚴重。明清兩朝對中嶽廟又多次整修,特別是乾隆時按照北京清故宮的建造方法,對中嶽廟作了一次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又設宜道會司,以掌管全縣的道教事務。從此,中嶽廟飛甍映日,傑閣聯雲,梁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廟宇的布局制式都與故宮相似。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初一,清高宗(即乾隆)至中嶽廟致祭,當夜御制《謁岳廟》詩二首,其一為:「正正堂堂地,巍巍煥煥京。到來瞻氣象,果足慶平生。愜我長年願,陳茲祈歲情。忽聞鸞鶴韻,疑有列仙迎。」中嶽廟「得寵」於歷代帝王,由此可見一斑。
廟內主要建築,從南向北,由低至高,順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聖門、化三門、峻極門、峻極坊、大殿、寢殿、御書樓,前後共11重。最北以黃蓋亭為終端,站在亭內可俯瞰中嶽廟全景,遠眺蒼翠群山。中軸線兩側建有太尉宮、火神宮、祖師宮、神州宮、小樓宮等。殿宇、樓閣、廊廡等共400餘間,氣勢恢宏。廟內古柏參天,碑碣林立,珍存著許多文物瑰寶。
2001年,中嶽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F. 介紹中嶽嵩山

歷史
嵩山屬伏牛山系,史書對伏羲和黃帝在伏牛山作為活動的中心,有許多記載。《孟子》中說:「禹避舜之子於陽城」;「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箕陰即陽城,在嵩山南麓,《大記》雲:「伯益舊政,就國於箕山之陰,是箕山為益封國也」。今舜墓嵩山之馬峪川,啟母墓在嵩陽書院之左,許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顛。「堯舜遺風」,「堯天舜日」之語流傳至今。《莊子》雲:「堯讓天下,許由遂逃箕山,洗耳於穎水」。現在還有「掛瓢崖」「洗耳泉」,據說許由在山泉之下正在為牛飲水之際,大堯與之商談禪天下,許由聽說此事,馬上把飲牛喝水的瓢掛在山崖上,把自己的耳朵用此水洗了洗,以示去其污穢之言,逃入深山林去了。這個事情,嵩山腳下童叟皆知。
據古書《竹書紀年》和《世本》記載舜十五年命禹主祭嵩山,舜禪位禹後,「禹居陽城」。歷代歷史學家都認為陽城即今嵩山附近的陽城(在今告成鎮西三里)。夏代自禹至桀,共傳十七王、十四世,歷四百三十二年,王都自陽城數遷,但均在嵩山周圍。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在嵩山廣為流傳。

名勝
「日出蒿山坳,晨鍾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揚的《牧羊曲》依然讓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麗景色早已從這首優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縈繞心懷。有著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的嵩山,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主體由太室山、少室山東西兩座大山組成。
嵩山被譽為我國歷史發展的博物館,儒、釋、道三教薈集,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其中有中國六最:禪宗祖庭——少林寺;現存規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現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現存最古老的闕——漢三闕;樹齡最高的柏樹——漢封「將軍柏」;現存最古老的觀星台——告城元代觀星台。此外,太室山黃峰蓋下的中嶽廟始建於秦,唐宋時極盛,是河南現存規模最大的寺廟建築群;嵩陽書院氣宇恢宏 、古樸高雅,宋時與睢陽、嶽麓和白鹿洞書院稱四大書院;加上蒼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環險絕的軒轅關、慧可斷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為中國人文風物的瑰寶。
有哪個地方能在禪宗上有如此眾多的匯集,只有嵩山!!看一看幽靜神秘的佛門勝地,感受那裡的清凈脫俗,也許會成為每個喜歡旅遊者的一個美好的願望!
位與少林寺西三百米處的山腳下。「塔」即和尚的墳瑩。寺僧們圓寂後,根據其生前在佛教界的修養,學問,地位和威望等,修造大小不一的墓塔,安葬骨灰(屍骨)於其中,並刻石紀念,表其功德。
塔林中現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磚石墓塔二百四十餘座。是國內最大的塔群。因其朝代不同,塔的形式多樣,制式不一,在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上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在法王寺山坡上,高十五層,約四十五米,周長二十八米,壁厚兩米多。塔為空心建築,從地層仰望,可直視塔頂,四周遺有磚洞痕跡,可知原來在每層的犄角處,還裝設有檐角木樑,這不但可以平衡塔身的重心,而且還可以作為上塔的梯階,以攀緣上下。塔身外部的密檐層層迭迭,迭出塔身最寬者達90厘米,使整個塔身顯得更為雄偉壯觀。現除小部分受風雨侵蝕剝損外,基本完整堅固。
傳說
上古時候,乾坤是由玉皇大帝定的。他叫天下雨,天就得下雨,他叫地生金,地就得生金。玉皇大帝咋有這么大本事哩? 傳說,他有五個保駕天將。這五個天將,每人都有一仆法寶。每一件法寶,又有七十二能:不但能劈雲撥霧,遣風調雨,發水生火,鎮魔伏妖,還有很多很多的用處。
玉皇大帝有個女兒,名叫天靈,才貌雙全,文武皆通。玉皇大帝早打算為她選個女婿了,他看保駕的五個天將,才貌都很好,可是選誰呢?一時又拿不定主意。
有一天,天府巡官急步走進天宮,向玉皇大帝稟報,說東方出了水獸,西方出了風妖,南方出了火魔,北方出了冷怪,鬧得天下大亂,黎民不得安寧,求玉帝快快發兵除害。
玉皇大帝聽罷,急忙把天將招到教場比武選將。誰的本領高,就派誰去降魔;誰能降住魔,就選誰當駙馬。天將們來到教場,經過一番比試,玉帝平日心愛的五個天將中,有四個選上了。
玉皇大帝傳下聖旨,命一個到東方去鎮水獸,一個到西方去擋風妖,一個到南方降火魔,一個到北方伏冷怪。四員天將領旨,分別帶領天兵離開天宮。
五個天將中,唯有一個名叫山高的沒有選上。為什麼呢? 這個山高身體有些單薄,武功雖然也行,但不及其他四將。可是這位山高天將懷有滿腹文才,能書善畫,智足謀廣。他看到其他四位天將下凡去了,便來到靈霄寶殿,向玉皇大帝施禮說:「陛下!下界東西南北四方,都有人把守了,陛下就不怕中原出事嗎 ? 倘若中原出了大事,東西南北四方把守再嚴,也是枉然啊! 比如,一個人,殘手廢腳尚能活下去,若是心臟壞了,可就都完啦!"
玉皇大帝聽他一說,覺得與語言不多,道理很是。可是派誰掛帥去鎮守中原呢,玉皇大帝發了愁。山高一看,時機已到,便說:"末將情願去鎮守中原。」
玉皇大帝知道他武藝不及那四個天將,遲遲沒有說話。山高猜知玉皇大帝的心思,就當面立下「軍令狀」玉皇大帝這才勉強傳旨,讓山高天將下凡。
玉皇人帝帶著隨從來到南天門,撥開雲頭向東看去 ;只見一員天將把斬獸寶劍揮了三揮,突然出現了一座大山立於海岸。張牙舞爪的水獸來到山跟前,「砰」地一聲,撞得粉身碎骨,翻下海去。玉皇大帝看罷,哈哈大笑,封這架山為「東岳泰山」。他又撥開雲頭,向西望去,見一員天將把捆妖繩掄了三掄,突然出觀一座大山站在那裡。風妖呼呼來到它身邊,撞得頭破身軟,敗下陣去。玉皇大帝看著拍手大笑,封這架山為 「西嶽華山」。
接著,他撥開雲頭看南方,見一員天將把劈魔鐧撓了三撓,突然出現一座大山站在那裡。火魔撲來,渾身發抖,掉頭就逃。玉皇大帝高興地封這架山為「南嶽衡山」。他又轉過頭來看北方,見一員天將,用長矛刺了三刺,突然出現一座大山。冷怪嗖嗖飛來,看見大山毛骨悚然,縮身不敢動彈了。玉皇大帝便封這架山為「北嶽恆山」。
最後,玉皇大帝撥開雲頭俯視中原,只見山高天將一手拿著天書,一手拿著鎮世寶刀,把書和刀一上一下,端了三端,突然出現一座大山。又上下端了三端,山又分為兩支。接著,兩架山脊,慢慢出現七十二峰,有的象老翁,有的象白鶴,有的象青童,有的象玉女……山上山下,好似一卷美畫,展現開來。
玉皇大帝越看越高興,可到封山的時候,他卻發了愁,封什麼呢 ? 一個貼身隨從悄悄地說:「陛下,你看山高天將,長得與山一樣俊美啊!」玉皇大帝一機靈,「山」與「高」合在一起不是「嵩」字嗎 ? 於是封為「中嶽嵩山」。
封罷山,玉皇大帝想起招駙馬之事。他見這五員天將個個武藝高強,但細品起來,屬山高天將文武雙全,就選定了山高天將。可怎麼說呢? 這么一猶疑,世上已過了幾千年,天宮
巡官看透了大帝心思,忙稟報說:「陛下,把這事交給當代天女去辦如何?」
玉皇大帝問:「武則天嗎?」
巡官說:「是武則天。」
此後,沒隔多久,武則天夢中接到玉皇大帝沼書,命她到嵩山去封岳神。武則天遵玉皇大帝之命,來到中嶽嵩山,在峻極峰上建起「登封壇」,舉行禮祭嵩山大典。祭後封山高天將為「天中王」,-封玉皇大帝之女為「天靈妃」。
現在;中嶽廟峻極殿的後邊,有座"寢殿"。寢殿的東西兩廂,放著兩張綉花雕刻頂子床,東邊床上躺著個檀香木雕刻像,西邊床上躺著個泥塑彩色像,兩個像均為天中王像。兩個床頭處的椅子上,各坐著一個彩色泥塑貴妃像,這兩個像均為天靈妃像。天中王的善男信女,便稱他們為「睡爺爺」、「坐奶奶」。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嵩山之名源於《詩經》:「嵩高維岳,峻極於天」,遂簡稱為「嵩山」。東周時因其地處「天地之中」而被尊為中嶽。嵩山海拔1494米,北臨黃河、洛水,南臨穎水、箕山,東西綿延起伏60多公里,是黃河與淮河的分水嶺。
嵩山緊臨九朝古都洛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古洛陽通向東南廣闊平原的咽喉。軒轅關是秦漢八大關之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盛世時,嵩山是帝王游賞、文士登臨的勝地;亂世時,嵩山則是兵家出入、強手雲集的所在。嵩山主體由太室山、少室山東西兩座大山組成。傳說大禹的兩個妻子分別居住在這兩座山內。
嵩山又是佛教勝地,這里有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建成於公元495年(宋建武二年),當時印度僧人跋陀來中國傳教,在魏孝帝主持下建起該寺。由於該寺地處少室山之陰的幽谷密林之中,故而得名。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達摩在此首創禪宗,同時這里也是少林拳法的創造地,是中華武術的發源地之一。
嵩山被譽為我國歷史發展的博物館,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一大淵藪。

G. 中嶽嵩山有哪些歷史價值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境內,地處中原,故稱中嶽,分太室、少室二山,各36峰,主峰海拔1492米,雄偉挺拔,稱為峻極峰。嵩山以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勝古跡繁多,居五嶽之冠,全山有72峰,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之說。在嵩山可以領略中華八千年歷史進程。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三皇五帝、夏都陽城在這里都有遺址。禪宗祖庭少林寺,道教聖地中嶽廟,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鼎足而立,奧妙神秘的少林武術,風格獨特的現代建築則更具魅力。凡是研究過嵩山,到過嵩山的人,無不為它的博大精深、奧妙無窮所傾倒,因為它是華夏文化的搖籃,是炎黃子孫的淵源。

H. 五嶽的歷史

五嶽,又作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分別為東岳山東的泰山、西嶽陝西的華山、中嶽河南的嵩山、北嶽山西的恆山、南嶽湖南的衡山。

五嶽之赫赫威名,早在周公所著的《周禮》中便已有所提及。傳說中自堯舜禹時期,帝王便以封禪為畢生榮耀。而秦始皇則為首位真正舉行封禪大典的皇帝,而封禪的地點,則為五嶽中的東岳——泰山。

漢武帝之後中國歷代皇帝都對五嶽不斷加封:唐代把五嶽封為王,宋代加封為帝,元代繼續加封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為神。五嶽,在中國民族的文化發展歷程中,始終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8)中嶽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東岳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被視為崇高、神聖的象徵,故有「五嶽獨尊」之說。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千載流傳。 「重於泰山」、「有眼不識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實已經作為我們民族文化積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秦時「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恆山。

橫卧中原腹地的嵩山,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黃祖源,三代都地。嵩陽書院乃儒家文化聖地;少林寺是禪宗祖庭,少林武術馳名中外。

太室如龍眠,少室似鳳舞,三十六峰雄渾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質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層匯聚一處,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質「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西嶽華山,五帝時稱「太華」,夏商時稱「西嶽」,雅稱「華岳」。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華夏」、「中華」皆藉華山而得名。「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居五嶽之首。五嶽之中,唯獨衡山雄踞南方。《述異記》稱南嶽系盤古左臂變成的。

南嶽稱為衡山,因它位處星度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像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天地的輕重,能夠「銓德鈞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軫星旁有一小星,曰「長沙星」,這顆星主管人間壽命。而衡山古屬長沙。借名伸義,所以衡山有「壽岳」之稱。

後人祝壽,時常稱頌為「壽比南山」,其來源就是從這兒借喻的。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

I. 五嶽中的中嶽是什麼

五嶽中的中嶽是嵩山。

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崇高」、「崇山」,西周時成稱為 「岳山」,以嵩山為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部,西鄰古都洛陽,東臨古都鄭州,屬伏牛山系。介於東經112°56′07″~113°11′32″,北緯34°23′31″~34°35′53″。

嵩山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共72峰,海拔最低為350米,最高處為1512米。主峰峻極峰位於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連天峰位於少室山,高1512米。

(9)中嶽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嵩山的地質構造,以其岩齡古老,構造復雜,地層發育完整,出露良好,經過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保留著形態各異的構造形跡而聞名中外。

嵩山的發展與形成是內、外力地質作用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五個地質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運動的產物。

嵩山的地質構造以褶皺為主,總體成近東西走向的一系列背斜向斜穹窿構造組成。斷裂以北西南東為主,把嵩山一分為三。

J. 五嶽中的中嶽是指哪座山

五嶽中的中嶽是指嵩山。

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中嶽」,人文景觀眾多,計有十寺、五廟、五宮、 三觀、四庵、四洞、三壇及寶塔270餘座,是歷史上佛、儒、道三教薈萃之地。

嵩山在大地構造上處於華北古陸南緣,在公園范圍內,連續完整地出露35億年以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地層層序清楚,構造形跡典型,被地質界稱為「五代同堂」,實際上是一部完整的地球歷史石頭書。

嵩山主峰地區的玉寨山、峻極峰、五指嶺、尖山等,多為石英岩組成,加之構造運動所致,使諸峰在400m標高上拔地而起,立壁千仞,險峻清秀,奇峰異谷遍布全區,形成獨特的地形、地貌。

(10)中嶽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五嶽概況:

五嶽分別是東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嶽華山(海拔2154.9米,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嶽衡山(海拔1300.2米,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北嶽恆山(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中嶽嵩山(海拔1491.71米,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

五嶽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封禪的理論估計起源於東周春秋戰國時代。而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親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處。到了唐代和武周武皇武則天,封禪活動在中原中嶽嵩山。經過封建帝王的封禪歷史,五嶽的地位更高了。

閱讀全文

與中嶽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