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真實歷史上的李自成,到底是因為哪些原因死掉的
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陝西米脂人,幼年時給地主放羊,後來當了驛卒,因為被裁員,沒了飯碗,參加了起義軍,在闖王高迎祥的部下,因為作戰勇猛,高迎祥死後,李自成繼任闖王,最終率軍攻進北京,明朝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
李自成後來被清軍擊敗,他最後是怎麼死的呢?正史是怎麼記載的?有幾種說法?哪個說法最可靠?
第四種說法,李自成在青城歸隱。
此說法是,李自成兵敗後,化裝成和尚,投靠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此後,李自成就一直生活在附近的深山裡,死後,葬於龍頭堡子山下。
以上幾種說法,個人猜測,李自成不可能自殺,隱居也不太可能,應該是在湖北九宮山被殺可靠一些。
⑵ 李自成是怎麼死的呢
李自成遇難湖北通城縣九宮山,被清初的公私著述如《明史》、《乾隆御批綱鑒》、《綏寇紀略》、《見聞隨筆》、《罪惟錄》、《懷陵流寇始終錄·甲申剩事》、《所知錄》、《甲申傳信錄》、《明末紀事補遺》、《明亡述略》、《永曆實錄》等諸多史籍所記載。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樣死的,卻一直存在爭論,《明史·李自成傳》也無法搞清其殉難經過,少數史料也有以下幾種不同說法:
自縊說
自縊者自盡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據是清軍統帥阿濟格向朝廷的奏報,奏報中說:“……自成竄走時,攜隨身步卒僅二十人,為村民所困,不得脫,遂自縊死。”但是後人認為,李自成久經沙場,果敢堅強,絕無自殺之可能。而且阿濟格的說法,並非親眼所見,故真實性甚低。
搏鬥死說
康熙年間費密撰寫的《荒書》中說,“李自成率十八騎,由通山過九宮山嶺”時,山民“聞有賊至,群登山擊石,將十八騎打敗。”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鬥,程九伯不是對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並騎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殺之”。但刀被血漬又滲人泥漿;一時沒拔出。正在這時,程九伯外甥金某,從背後以鏟猛擊李自成頭部,即刻而亡。而程九伯的宗譜明確記載“剿闖賊李延於牛脊嶺下”,根本不是李自成,而且牛脊嶺也不屬通山九宮山范圍。
⑶ 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是怎麼死的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李自成進京之後,為瓦解明軍殘余勢力,多次遣使招降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未果。
李自成逃到京城,僅三萬餘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怒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兩路徹退。
由於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於是疑心日盛,終於妄殺李岩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五月初,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麓時,李自成率輕騎20餘人登山探路,被當地民兵武裝姜大眼殺死,屍首秘密埋葬,李自成戰死後,農民軍悲怒交集,立即掃盪九宮山區,對當地民眾予以報復性打擊。
⑷ 闖王李自成最後是怎麼死的是死在了九宮山嗎
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記》里,有一個奉天玉大和尚,是陳圓圓的情人,阿珂的父親,一直活到康熙年間,這個人據金先生說就是李自成。
一般史料認為,1645年5月17日,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宮山元帝廟死於當地村民之手。
據不完全統計,關於李自成的史料多達幾十種,《明史》、《乾隆御批綱鑒》、《綏寇紀略》、《見聞隨筆》、《罪惟錄》、《懷陵流寇始終錄·甲申剩事》、《所知錄》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歷史文獻在很多關鍵事情的記載上,有著極大的差異。
在這些史料中,李自成的死法也是五花八門。僅僅死亡時間就有四五種不同的說法,至於李自成的死法,有七八種之多,有打死的,有自刎的,有到廟里去碰死的,有自縊的,讓人無法搞清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不管怎樣,李自成所領導的大順軍:
“以大無畏的氣概,獨立地承擔了抗清斗爭的全部重任,為爾後二十年的抗清斗爭揭開了序幕。以李自成為代表的明末起義農民們創建的豐功偉績,將永遠光照史冊,受到後世人們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