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方縣呆瘋兒問題
大方縣呆瘋兒,是指長期專干抹黑畢節事情的一些大方縣人。這些呆瘋兒憑空意淫的很多無稽之談如「畢節影響力危機正在加劇」、「金海湖新區將打包給大方縣」等等,情節特別惡劣。
清代中期改土歸流大方縣始建制,設為大定府制,設個大定府,都是駐畢節的貴西道管。大方歷史上不過就是設過個府,設過個府,呆瘋兒就吹得不 要不要的,就是什麼自古以來管天管地了。
大方縣在古代不是畢節轄就是畢節的荒域,不是貴陽轄就是貴陽的荒域。到了清代中期,設個府治都是駐畢節貴西道管。設過個大定府治,呆瘋兒為了虛榮,就想抹掉貴西道管大方縣的歷史。
古時候的貴州與現在的貴州是兩回事,那時候的貴州就是現在貴陽市區這一塊,但實際面積還沒現在貴陽市區大。在當時,有幾個大方土官在貴州做過宣慰使,然後今天的呆瘋兒就把貴州宣慰府搞成自已的,拿來裝自已門面。
為了搞旅遊,編造些什麼古彝聖地來虛榮下自已的心,還把自已編造的東西自吹不得了。畢節古老彝族比躋,那是很古的時候就一直在畢節這個地方居住的土著,都沒見吹過什麼古彝,相反大方縣卻把南朝梁時才從雲南來的彝族吹成什麼古彝,而這個所謂的古彝,用現在的話說是移民來的。
把從南朝梁時才從雲南來的彝族吹成什麼古彝不算,還把這個彝族祖居地東川,拿來往自已頭上帶花環,將祖宗火濟居住地羅甸國搞成大方也是羅甸國。這就相當於現在某地人,祖上居住在北京,才移民到現在的貴州幾十年,卻把祖上的居住地拿來帶花環,吹自已是北京的,但是嗎?北京與貴州是兩回事。
『貳』 貴州畢節大方縣怎麼樣
大方縣境在周代先後為盧國、夜郎國地;秦至宋代先後屬漢陽具、平夷縣、平蠻縣、盧鹿部、姚州、郝州、羅氏鬼國;元、明兩代先後隸屬亦奚不薛宣慰司、貴州宣慰司、水西宣慰司。清康熙五年(1666)置大定府,二十六年降為大定州,雍正八年(1730)復升為大定府隸屬貴西道。民國3年(1914)廢府,設大定縣。民國30年劃出37個聯保,分屬新置的納雍、金沙兩縣。1958年改名大方縣。1991年末建鎮並鄉撒區,將原14個區(鎮)、108個鄉(鎮)改劃為36個鄉鎮。截止2015年末全縣總人口122.3萬人。在總人口中,彝、苗、白、蒙古、仡佬等23個少數民族佔33.2%,農業人口佔95.6%。
海拔最高2325米,最低7088米,大部分地區在1400~1900米之間。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特點突出,年平均日照1335.5小時、氣溫11.8℃、降水量11808毫米,無霜期254~325天。夏短冬長,春秋相近,雨霧偏多,時有低溫、冰雹、乾旱等災害性天氣,對農作物有一定影響。
縣名來源
縣名來源於築城將官的姓氏。崇禎八年(1635年),鎮將方國安奉命建大方城為屯軍城堡,建成之後,取名大方。第二年被毀。城周長九百三十四丈,高一丈五尺。
清康熙三年(1664年),水西宣慰使安坤與烏撒土官安重聖等聯合反清,歷時年余,被吳三桂平定(史稱「吳王剿水西」)。康熙四年(1665)吳三桂奏請「改土歸流」,於大方城故址重修城,設大定府,意為永遠平定叛亂,領法戈(化齊)、火著、木胯、架勒4則溪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府為州,雍正八年(1730年)復升為大定府隸屬貴西道。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設大定縣。因原名有鎮壓少數名族之意,1958年2月改大定縣為大方縣。故有今名。
『叄』 有誰知道大方縣是哪個省的
當然是貴州省的。
大方縣位於黔西北中部,總面積350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5.12萬畝。全縣轄36個鄉鎮(18個民族鄉)389個村(居)委會,居住漢、彝、苗、白、蒙古、仡佬、布依和滿族等23個民族,95.15萬人(在全省排名第五位)。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30.44%。全縣扶貧開發重點鄉鎮31個(重點村329個),一類貧困鄉鎮4個。有貧困人口11.01萬人,低收入人口17.64萬人。2004年國民生產總值20.05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14693萬元,財政收入173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38元,人均糧食360公斤,人口自然增長率12%。,城鎮化為7.4%。退耕還林面積27萬畝,天然林保護工程159萬畝,有100.9萬畝荒山草坡,森林覆蓋率為30.2%,海拔最高2325米,最低720米,年平均氣溫在11.8攝氏度,無霜期長達254天,年平均降雨量1180.8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山川秀麗,景色迷人。大納路沿線平均海拔1564米,最適宜種植反季節無公害蔬菜。
資源優勢:境內以能源、生物、旅遊「三大資源」為主,礦產資源有無煙煤、硫鐵礦、高嶺土、石灰石和大理石等19種,煤炭、硫鐵礦產資源量大質優,理論儲量分別達112億噸和109.7億噸;生物資源豐富,農特產品以「類多、質優、稀有」而聞名遐邇,烤煙優質多產,生漆以量大質優而馳名中外,漆器與茅台酒、玉屏蕭笛並稱「貴州三寶」,天麻、杜仲、竹蓀、刺梨、獼猴桃等資源豐富,反季節無公害蔬菜、芸豆、大豆、辣椒是我縣大宗農特產品,安樂畜牧場成了全省供港澳地區商品牛基地;旅遊資源有百里杜鵑森林公園(世界第一大花園)、清虛洞(世界第一大天生橋)、九洞天(已被命名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古樸典雅的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奢香墓和中國首家民族歷史博物館——奢香博物館,油杉河原始自然風光,中國航空發動機廠遺址,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八堡「六寨苗」,即將建成的洪家渡水庫——水西湖,還有一系列奇山異水,同紅軍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輝映。
區位優勢:大方縣地處國家重點開發區「攀西至六盤水」境內,321和326國道縱橫交錯,黔西北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大方至納溪公路連接長江水運,是西北各省的南下大通道,2001年開通的貴畢高等級公路,縮短大方至省城貴陽的距離,規劃建設的隆昌至白色鐵路和威寧至吉首鐵路橫貫其中,擬建的內蒙古包頭至廣西友誼關高等級公路、福建泉州至畢節的高等級公路經過我縣,畢節支線機場擬建境內。全縣36個鄉鎮實現了水、電、路、訊暢通,通公路的村達80%以上,廣播電視達到村村通。境內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路使我縣逐步形成西南省區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大方縣人民政府 聯系電話:0857-5221392 電子郵箱:bjdflijing@163....
www.gzdafang.gov.cn/
『肆』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
[揭秘貴州省畢節市醫托猖獗,警務室和保衛科當官的被大量資金賄賂,導致無人敢管]
據我了解,貴州醫托至少也有六七年的歷史,醫托以每個月4--5萬元買通警務室和保衛科的人員,
在中午下班時瘋狂的騙取病人的救命錢,有的病人最多被騙人民幣達到3000左右 最少也被騙幾百元,
以假葯冒充高檔葯材謀取暴利,專門針對些沒有知識文化的普通老百姓,大量花錢買葯 卻不起作用,
甚至因此耽誤看病 據我所聽到的一個醫托每個月收入在幾萬元,每個醫托老闆則是幾十萬,以每天看
病數量來看 我覺得他們真的騙錢不少
我在貴州經歷過此等事件 但是因為個人能力不足 所以忍氣吞聲 所以 想要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首先要整治警務室 和保衛科的 畢節市的政府 因該先從這里下手 這樣才能切實維護老百姓的利益.
望各個部門 媒體 網友們和受此類事件發生的老百姓們 關注這個事情 !
『伍』 了解"貴州省大方縣"的請進...
大方縣屬於畢節市
杭州到貴陽要先坐火車
貴陽有汽車直達大方縣,需要大約13小時
路況非常糟糕,而且都是山路
如果裡面在縣城裡面,情況還好點,有旅店,有餐館,7月份溫度不會低於25度
大方是貴州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曾經報道過,北師大研究生徐本禹在大方縣大方鎮大石村義務做中學教師的事
如果你們真想認真的幫助大方,可以找大方縣政府辦你們提供一輛大車,送你們到鄉鎮上去,你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貧窮。如果在大方縣城 看不到什麼的。
要脫貧,先要抓教育,你們可以帶來一些課本,學慣用品就行了,其他你們也做不了
畢竟一個地方這么窮,肯定有內因,外因和歷史原因的
『陸』 貴州的大方縣屬於哪個地區
大方縣,位於貴州省西北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居住著漢、彝、苗、白、仡佬等23個民族,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地理位置優越,是黔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被譽為黔西北的「旱碼頭」。屬於貴州畢節市。
『柒』 大方綠塘龍昌坪年平均日照時
摘要 大方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全縣境內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氣溫11.8℃,無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時數1335.5小時。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全縣有天然林15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2.5%,空氣清新,被喻為天然氧吧。
『捌』 貴州大方縣原來叫做大定,為什麼又改為大方了原來的大定的來源是什麼
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築大方城置州,十年廢州復置水西宣慰司,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宣慰使安坤叛,平叛之後。置大定府,意為已平安坤之亂,二十六年降大定府為州,雍正七年廢州置大定府,1913年廢府,以附郭地置大定縣,1958年2月改大定縣為大方縣,以原名有鎮壓少數民族之意,故改今名。
『玖』 大方縣的歷史沿革
夏朝,大方縣為梁州南域荒地,商屬鬼方。
漢建武年間,昆明夷二十世孫,默部勿阿納從雲南東川(會澤)向東擴展,據今貴州西和西北部,自立為羅甸王,並開始下設四十八頭目。
蜀漢時期,諸葛亮南征,夷族默部苴慕(君長)妥阿哲(濟火)助南征有功,於蜀漢建興三年(225)封為羅甸王,以襲其地。《爨文叢刻》「賢濮集主處」(即順服彝族統治)。濟火由隴更(畢節)遷白乍戈(大方)建慕俄格城堡於竹乍補(今大方雲龍山)下。
兩晉、南朝、隋、唐、宋各代,其後代均納土襲爵。
元至元十五年(1278),羅氏鬼主阿窄納土內附,設羅氏鬼國安撫使。
明洪武四年(1371),順元路宣慰使靄翠歸附,封為貴州宣慰使「位各宣慰之上」,十四年(1381)靄翠病逝,妻奢香代襲其職。次年,明將傅友德、沐英等率大軍從四川、湖南經貴州討伐雲南梁王巴匝剌瓦爾密,當時盤踞雲南的元蒙勢力與烏撒、芒部的部分奴隸主相勾結,抗拒明軍。奢香審時度勢,維護明朝的統一,支持明軍入滇。
明天啟二年(1622),安邦彥挾持安位反明,歷經八年,兵敗後安位請降。崇禎八年(1635),鎮將方國安建大方城。
清康熙三年(1664),水西宣慰使安坤與烏撒土官安重聖等聯合反清,歷時年余,被吳三桂平定(史稱「吳王剿水西」)。康熙四年(1665)十一月「水西遂王」。吳三桂奏請改土歸流,並將大方改為大定,以木胯、火著、化各、架勒四則溪設大定府,結束土司政權的世襲統治。 康熙五年二月初一日,清派寧雲鵬為大定第一任知府。二十二年(1683)安聖祖助剿吳三桂有功,授水西宣慰使,世襲,但不許干預政事。三十七年(1698),安聖祖卒,無子襲職,廢世襲,終止安氏在大定的土官世襲。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改大定為州,隸威寧府。雍正八年(1730)恢復大定府,轄三州一廳一縣。
宣統三年(1911),受武昌起義和貴州自治學社起義(十一月四日)的影響,同盟會員簡書等於十一月八日在大定率革命黨起義成功,推翻清朝在大定的封建統治,趕走大定知府陳慶慈,建立革命政權——大定軍政分府,簡書任大定軍政分府行政長官。大定起義是全省六個府中第一個建立軍政分府(即六屬之首)。
民國三年(1914)廢府設大定縣,隸貴州省黔西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改隸貴州省第四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1936)2月6日,肖克、賀龍率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抵大定,次日成立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8日在城關召開群眾大會,批准成立縣臨時革命政權——大定擁護紅軍委員會(簡稱擁紅會),推選彭新民為擁紅會主任。
1949年11月25日大定縣城解放,27日地方人士楊文同等發起成立「支前委員會」籌集糧草,支援人民解放軍。12月5日大定縣人民政府成立,隸畢節專員公署,將舊政權4鎮16鄉,改設為5個行政區,接管舊政權,開展征糧、剿匪等工作。12月6日,將舊行政區6鎮16鄉劃為6個行政區,建區人民政府。
1950年1月,因幹部不足,改設5個區,轄4鎮16鄉。7月5日調整為城關、響水、雙山、鼎新、馬場、理化、雞場、六龍、百納、達溪、瓢井、長石、沙廠13個行政區,設置區人民政府。9月至次年5月,廢除保甲制,將原256個保,改建為228個村(含城關8個街),成立村(街)人民政府。
1953年4月,完成並村建鄉,將228個村(街)改建138個鄉,4個街,設人民政府。區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為縣人民政府派出機構。
1958年2月16日,國務院批准大定縣更名為大方縣。9月取消區鄉建制,實行「政社合一」建制,將418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並為121個人民公社。11月,根據「一區一社」的原則,撤銷區鄉建社,改建為13個人民公社,123個管理區,293個生產大隊,2141個生產小隊。
1961年10月,恢復區建制,全縣設13個區62個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全縣13個區的62個人民公社調整為109個人民公社1個鎮。
1978年4月,恢復13個區公所。
1984年,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行黨政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按各公社行政區域建鄉或鄉級鎮。通過換屆選舉,成立鄉(鎮)人民政府。全縣13個區1個區級鎮,14個鄉級鎮,95個鄉(其中33個民族鄉),44個街道辦事處,16個居民委員會,83個居民小組,506個村民委員會,4053個村民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