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中國航空航天有多久的歷史

中國航空航天有多久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30 15:14:06

⑴ 中國航空航天得發展歷史和過程

當我們回望中國航天探索的發展之路,不禁讓人想起曾被舉世關注的那些里程碑式事件。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中國航天技術的軍事意義

美國的一些軍事戰略家認為,在19世紀,誰控制了歐亞大陸,誰就能稱霸世界;20世紀,誰控制海洋,誰就能稱霸世界;而21世紀,決定霸業的關鍵領域將是太空!中國成為航天大國,突破了「六個難關」:即「上天關」、「回收關」、「一箭多星關」、「地球同步關」、「太陽同步關」、「載人航天關」,每個難關,都有著重大的軍事意義。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一:突破「衛星上天」關:中國中遠程導彈技術已經過關

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自行研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往太空,動聽的《東方紅》樂曲傳遍全球,無數中國人奔走相告,歡呼雀躍。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從此,中國的火箭和衛星一次次成功,令人矚目,也使中國成為真正的航天大國。

「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雖比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晚了13年,但它的質量超過了前四個國家第一顆衛星質量的總和。

中國「東方紅一號」衛星每114分鍾繞地球一周,播送凱旋的樂曲《東方紅》,證明了中國已進入空間時代。西方的觀察家們說,把人造衛星射入地球軌道的技術,表明中國有能力製造和試驗一枚洲際彈道導彈。莫斯科電台和《真理報》僅用一句話報道中國的發射:毛澤東的人造月亮是打在俄國臉上的一記耳光!

中國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

二:突破「衛星回收」關:尖兵偵察衛星監視美日台

1975年11月26日,我國用「長征2號」運載火箭發射返回式衛星成功,衛星在軌道上運行3天後按預定計劃返回地面,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回收是一件難度很高的技術,回收過程中不僅要衛星減速,低頭,而且還必須落回到地面預定地域,這些對遙測、遙控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回收要比發射更加困難。目前為止過了回收關的國家只有三家美、俄、中。它難是因為它具有重大的軍事用途。假如說照相偵察衛星收不回來那就沒有了軍事價值,飛船收不回來那就沒有人願意當宇航員。

我國發射了19顆回收衛星,成功回收18顆,成功率為94%。這18顆衛星中,3顆是國土普查軍民兼用的,還有15顆,這15顆中6顆給了總參測繪局,9顆給了總參情報部。據說照美國海軍基地的照片非常的棒,軍艦出海時的尾跡都清晰可見。

中國長征火箭一箭多星發射成功

三:突破「一箭多星」關:分導技術讓敵人防不勝防

1981年9月20日,我國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將3顆衛星送入軌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

運載火箭技術與彈道導彈技術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最重要的軍事意義,就是可以為導彈多彈頭技術打下一定的基礎。當前,世界各國都很重視導彈防禦系統的建設,而多彈頭技術是突破導彈防禦系統的最好辦法。一枚導彈如果裝載多枚彈頭,它就可以同時攻擊敵方不同的目標,並能有效躲過敵方對導彈的攔截,使敵方顧此失彼、防不勝防。

顯然,在導彈有效載荷不變的前提下,眾多的子彈頭變成了一個個令導彈防禦系統防不勝防的「小精靈」,成為對付導彈防禦系統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有關研究也證明,當彈頭數為5到15個時,導彈的突防概率趨近於1,也就是說導彈攔截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中國北斗導航衛星

四:突破「地球同步」關:北斗導航衛星精確定位

1984年4月8日,我國用新型「長征3號」運載火箭將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送入赤道上空的靜止軌道運行,中國不僅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氫氧發動機技術的國家,而且也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中國掌握了多級火箭技術,即中段機動變軌技術;靜止衛星則為定全球定位系統做出先行准備。

「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可提供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兩種服務方式。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

隨著我軍高技術武器的不斷發展,對導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來越高.只有使用具備先進性、適用性、軍民兩用、抗干擾性、抗繼毀性等特徵的北斗導航系統,才能保證在戰時不受制於人。

資源一號國土普查衛星發射成功

五:突破「太陽同步」關:氣象偵察和國土普查

我國1988年9月開始發射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以及1999年10月發射成功的、與巴西合作研製的「資源一號」國土普查衛星就屬於這類太陽同步衛星。這些衛星在全球中長期氣候觀測預報以及國土普查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所謂太陽同步關,是指把衛星發射到地球一種特殊的軌道,衛星在這個軌道上運行,與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同步。沿這種軌道運行的衛星,每次總是以相同的方向、相同的當地時間從同一個地方經過。衛星用來拍攝雲圖,可以及時比較天氣的變化形勢;通過太陽影射來發現地球表面物體的變化,以確定目標的具體位置。通過太陽影射來對地球表面物體的動態變化情況進行照相偵察。

目前,美國、俄羅斯等發達國家的照相偵察衛星,大多採用太陽同步軌道。在戰爭時期,氣象衛星和國土普查衛星都可以為解放軍提供信息服務,提高作戰水平。

神舟五號發射成功:楊利偉揮手致意

六:突破「載人航天關」:給美俄敲響警鍾

2003年10月15日9時9分50秒,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大約21個小時後,即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飛船在環繞地球14圈之後,成功著陸。這標志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從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飛行技術的國家。

飛船系統共有十三個分系統,由推進艙、軌道艙、返回艙和附加段組成,是中國實現載人航天的工具。其中軌道艙和返回艙都是密封的,是航天員活動的地方。在上升段、變軌段和返回段中,他們都固定在返回艙的個人坐椅上。飛船在軌運行時,他們就可以去軌道艙中活動,做試驗。

美國《華爾街日報》2003年10月16日文章:題目是「中國載人飛船的發射給美俄敲響醒鍾」。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部門的陸軍上校馬克·斯托克斯說,此次行動確實能夠增強中國的戰略實力。他說,中國的載人空間飛行計劃不會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但他承認它將使中國成為一個「太空領域的競爭者」。

⑵ 中國航天歷史是什麼

中國航天史是從1956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1956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1970年4月24日,一顆耀眼的『星」劃破天際——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誕生了!這是提前為國慶獻上的厚禮,也標志著我國衛星史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此之後,我國航天事業一次次快速躍升: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起飛;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神舟」三號成功升入太空;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使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中國航天創造的輝煌成績: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我們以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飛躍!此後,中國航天事業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狀態:神七出艙,「天宮一號」發射成功, 「神八」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神九與天宮一號自動對接……這些都讓人心潮澎湃,激動萬分。

但是,我國航天事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近幾年,美國宇航局每年的預算在170億-180億美元,超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20年的總投入。

在人造衛星領域,我國剛剛達到國際航天界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技術水平;在飛船研製技術領域,我國與美國和俄羅斯相比也還有一定的差距;在航天重要領域,我國與世界航天水平的差距保守分析為10年到15年。

迄今為止,長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種試驗衛星、科學衛星、地球觀測衛星、氣象衛星和通訊衛星等送入太空,為巴基斯坦、瑞典、菲律賓、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提供商業發射服務。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衛星供應商美國休斯公司已與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我們是國家的棟梁,祖國的希望。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的希望,我們惟有好好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才能讓祖國的航天事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要繼承中國航天人那種吃苦耐勞的精神,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為了我們的祖國,甘於奉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航天史



⑶ 中國航空歷史.急急急!!!

1909年9月21日 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由馮如製造並駕駛在美國的奧克蘭市郊區試飛成功。 1910年8月 清政府撥款委任留日歸來的劉佐成、李寶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廠棚製造飛機。並利用南苑駐軍操場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機場。 1913年9月 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成立。秦國鏞任校長。 1920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條民用航線——京滬航線京津段試飛成功。於5月8日投入運營。 1920年5月1日 中國第一個出版的航空期刊《航空》雜志創刊。 1920年5月1日 中國最早的民間航空團體,中華航空協會在北京成立。汪大燮任會長。曾主辦《御風》半月刊。 1922年3月31日 直系軍閥為其「京漢航空線籌備處」作宣傳,在保定舉辦空中游覽,一架享德利·佩治型旅客機失事,機上14人全部遇難。這是中國民航首次事故。 1927年1月1日 廣東航空學校第2期學員畢業,飛行教官丁紀徐在該期畢業典禮上進行了空中跳傘表演,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空中跳傘者。 1928年10月10日 中國第一所民辦航空學校——廈門民用航空學校成立。 1929年6月6日 中國航空協會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開設航空陳列室,有模型、圖片以及飛機實物展出。這是中國首次舉辦航空展覽。 1936年4月24日 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製造的風洞在清華大學進行首次開車運轉試驗。 1950年6月19日 人民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聶鳳智兼旅長。下轄2個殲擊團、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 1951年4月18日 重工業部航空工業局在沈陽成立,段子俊任局長。 1954年7月25日 南昌飛機廠試制雅克-18(初教-5)型教練機成功,並通過國家鑒定。 1956年9月8日 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種噴氣式殲擊機米格-17Ф型(殲-5),並獲批准批量生產。 1958年2月18日 海軍航空兵部隊在山東諸城上空擊落國民黨空軍RB-57A型主空偵察機1架。 1958年7月 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殲教-1型噴氣式教練機在沈陽首飛成功。 1959年9月30日 由沈陽飛機廠製造的米格-19(殲-6)殲擊機首飛成功。 1962年9月9日 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在南昌首次擊落國民黨空軍U-2型高空偵察機飛機1架。 1964年2月20日 中國航空學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學會章程。沈元任理事長。該會出版的刊物有《航空學報》、《航空知識》。 1964年4月11月 由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制的霹靂-1型空空導彈定型並投入批生產。 1964年9月 轟-5型飛機在哈爾濱飛機廠試製成功。1967年4月投入批生產。 1966年1月17日 國產殲-7型飛機首次試飛成功並於12月28日定型投入批生產。 1971年9月13日 林彪等人倉皇登上停放在山海關機場的空軍一架三叉戟型飛機,強行起飛外逃,後墜毀於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機上人員全部摔死。 1979年12月 新中國自行研製的殲-8型高空高速殲擊機設計定型。翌年12月交付空軍試用,1981年開始裝備空軍部隊。 1980年4月8日 由空空導彈研究所和株洲發動機廠承製的「霹靂」-3型空空導彈設計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 1983年8月23日 新中國第一個熱氣球在河南安陽首次自由飛成功,飛行員為劉連成、郝東山、宋茂森。 1984年6月12日 沈陽飛機公司試制的高性能殲擊機殲-8Ⅱ型飛機由試飛員曲學仁駕駛首飛成功。 1986年2月18日 新中國第一艘熱氣飛艇「蜜蜂6號」在北京航空學院試飛成功。 1992年1月16日 國產直-9型直升機首飛成功。

⑷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如下: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受命組建的中國第一個火箭與導彈研究機構成立。1956年也被認為是中國導彈夢、航天夢的元年。

1970年,中國用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1975年,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第一次實現人造衛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成功發射,隨後「神州二號」「神州三號」「神州四號」陸續順利發射升空。

2003年,航天員楊利偉穿越大氣層,不遠萬里為浩瀚星空增添了一抹中國紅,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7年,嫦娥奔月再也不是幻想,「嫦娥一號」用相機掀開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紗。

2008年,「神州七號」搭載三名航天員,完成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2010年,「嫦娥二號」獲得更高精度的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月壤特性、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刷新中國航天新高度。

2012年,「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載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號」成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2016年,經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6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2018年,「嫦娥四號」帶著「玉兔二號」來到了月球背面,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為人類首次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2019年,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首次完成海上發射,填補了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的空白,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射技術的國家。

2020年7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托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拖曳著紅色尾焰升空。「最強雙十二」聯手,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神舟十二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按程序完成各項准備後,先後開啟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新聞背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回顧

⑸ 我國的航空航天發展史,誰清楚

劉亞樓上將創立中國航空航天。1949年10月,劉亞樓出任空軍司令員,受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1950年6 月26日,劉亞樓呈報《開始建設航空工業的意見》,建議成立專門的航空工業管理機構。
正是由於劉亞樓將軍等人的多次呼籲,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頒發了《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4月29日,周恩來總理批復重工業部,批准成立航空工業局。從5月到9月期間,隸屬於空軍的16個工廠正式移交給航空工業,與此同時,航空工業各廠所紛紛組建。中國航空工業拉開了波瀾壯闊的序幕。
在空軍初創階段,在原航空學校的基礎上,組織建立了哈爾濱轟炸機學校、長春轟炸機學校、錦州驅逐機學校、沈陽驅逐機學校、濟南驅逐機學校、北京南苑驅逐機學校、牡丹江運輸機學校(依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航空學校) [3] 等7所航空學校;主持制定了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的方針,迅速組建空軍部隊。朝鮮戰爭爆發後,參與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中國航空一夜間有了自己的空軍,劉亞樓的速度以一年組建空軍等於正常組建空軍十年的時間。朝鮮戰爭結束後,帶領空軍部隊擔負日益繁重的國土防空任務。曾總結制定「一域多層四四制」的航空部隊戰術原則;提出「穩步前進、完成計劃、提高質量、保證安全」的飛行訓練方針;主持編寫空軍首批各種條令、條例、教材、操典和訓練大綱;先後領導建立空軍學院、空軍工程學院、高級專科學校、航空學校、航空預備學校等29所院校,為全面加強空軍正規化建設起了重要作用,使空軍部隊成為一支訓練有素、具有相當規模的重要國防力量。中國最早建立導彈和火箭研究院是北航研究院比第五導彈研究早一年就成立了。北航導彈和火箭研究院初創人是沈文。育孕著中國導彈和火箭的幼苗礎壯成長,中國航空航天精英來自北航。中國第一位導彈總體設計師`梁守槃'。1957年梁守槃被任命為我國第一枚仿製導彈「東風一號」的總體設計師,總體設計負責人。設計創造了中國第一枚導彈是梁守槃。通過「反設計」學習自行設計總體導彈。中國導彈之初,導彈技術不是來自錢學森從美國帶回來的導彈技術,也不是蘇聯傳授的導彈技術,而是梁守槃通過「反設計」 蘇聯的導彈,而後自行設計創新超越蘇聯的導彈。梁守槃帶領團隊開創了中國導彈之先河。中國所有導彈或火箭都是以第一枚導彈為基礎開創出來的。中國的導彈技術通過反設計,然後自行創新的導彈技術來自梁守槃。導彈部隊成立之初,劉亞樓雷厲風行,迅速建立導彈部認。1960年3月,劉亞樓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由創建階段轉入獨立研製與自行設計階段,為五院工作的大轉變、大建設、大發展創造了條件。因劉亞樓導彈研究團隊進行改革,讓有才華的人才能發揮最大能力,放權獨立研製與自行設計負責。1960年11月5日,一聲轟鳴刺破了戈壁的寧靜,東風一號導彈試驗成功。劉亞樓是在絕對艱苦的條件之下創立了中國航空航天,是用生命完成了使命,無愧於中國航空航天創立之父的稱號。厚德載物不功言,載起了中國航空航天沖上了九霄。在中國危難之時,頂住了十萬重山。航空航天父重如山,非厚德不能居之。
梁守槃成為中國第一枚導彈之父,東風一號導彈是中國第一枚導彈。梁守槃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總體設計師奠基者。獲得國家科委部一等獎。中國一糸列導彈從梁守槃開始,包括超音速、系列岸對艦、艦對艦、空對艦多種海防導彈,C801超音反艦導彈,低空超音速反艦導彈c101,東風一號,東風2號導彈,鷹擊8號等一糸列導彈,這些早期中國導彈全部來自創立者梁守槃。
中國第一位導彈總體總設計師:梁守槃
地地導彈總體總設計師:梁守槃
岸艦導彈總體總設計師:梁守槃
海防導彈武器系統總體總設計師:梁守槃
中國飛航導彈武器系統總體總設計師:梁守槃
一位絕對淡泊名利忠貞愛國的科學家,事事以國家利益為重。上上之才的科學家不是學校能培養出來的科學家,中國要是沒有梁守槃中國導彈無從談起。

⑹ 關於中國航空航天的資料

中國航天事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以下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主要階段: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號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總結: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載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令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中國航天人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躍升

⑺ 中國航天發展史簡介

中國航天史是從一九五六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中國航天發展有四大里程碑

(1)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明朝的萬戶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他最先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的行為卻鼓舞和震撼了人們的內心。促使人們更努力的去鑽研。
(2)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里程碑。
(3)
載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4)升空探測-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後,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相繼發射,並成功對接。

⑻ 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如下: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與導彈研究機構成立。

1970年,「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

1975年,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第一次實現人造衛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99年,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成功發射。

2003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7年,「嫦娥一號」用相機掀開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紗。

2008年,「神州七號」完成空間出艙活動。

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月球環境。

2012年,「神州九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載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號」成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2018年,「嫦娥四號」帶著「玉兔二號」來到了月球背面,開啟月球探測新旅程。

2019年,「長征十一號」首次完成海上發射。

2020年11月,「長征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送入太空。

中國航天發展目標:

運載火箭進入空間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顯提高;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協調配套的全國衛星遙感應用體系;建立較完善的衛星通信廣播系統,衛星通信廣播產業規模和效益顯著提高。

分步建立滿足應用需求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初步形成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初步實現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由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航天器交會對接;實現繞月探測;空間科學研究取得重要原創性成果。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航空航天有多久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6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0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5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0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9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4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