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溫州東方鎖廠多少年歷史

溫州東方鎖廠多少年歷史

發布時間:2022-06-09 17:08:26

Ⅰ 中國閉關鎖國了多少年

從明朝前期開始,表現為:
明朝的對外政策確立於洪武、永樂兩朝,以後被長期沿襲下來。在明朝存在的二百七十多年間,雖然不同時期在具體內容上有些變化,但其指導思想和主要方針並無多大變化。 明初,在綿長的海岸線上時有倭寇的騷擾。洪武二年正月,「倭寇山東濱海郡縣,掠民男女而去」;四月「倭寇蘇州、崇明等地」;八月「倭入寇淮安」;三年六月「倭入寇山東,轉掠溫州、台州、明州等地,又寇福建沿海郡縣」。以後倭寇仍頻頻入侵。這種情形使朱元璋的以解決倭寇為中心的對日外交開始陷入困境,明朝和日本的關系有所疏遠。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宣布:「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採用了禁海政策。洪武十四年(1381)胡惟庸「通倭」罪名確立後,朱元璋「怒日本特甚,決意絕之,專以防海為務」。又正式宣布:「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二十七年(1394)又進一步申令「禁民間用番香、番貨。..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寘之重法」。到三十年(1397)還再次申明「人民無得擅出海與外國互市」。完全採取禁海政策,這一封閉政策對明初體制、經濟都影響不小。洪武年間,朱元璋遲遲沒有作出遷都之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是考慮到東南的海防。由於倭寇在東南沿海的侵擾,朱元璋以後幾代皇帝也沿襲這一政策,直到明朝中後期,隨著倭寇問題的解決,才逐漸打破這一封閉政策。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上講,明朝的對外政策又趨於保守和內向,在與外國的聯系方面,又多處於被動的地位。永樂時,一方面繼續實行海禁,另一方面又實行較為開放的政策,並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鄭和奉命出使,先後到達三十餘國,宣揚了國威,提高了明朝的政治外交地位,加強了明朝與西南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促進了彼此間的文化經濟交流,朱棣在國內的威望也因之提高,地位更加鞏固。鄭和的航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紅海海口,是當時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個壯舉。宣德六年(1431),鄭和最後一次奉詔出使西洋。自宣德九年(1434)歸來後,明朝雖然也間或有船隊出洋,但規模之大,歷時之久,影響之深都遠不及鄭和,明朝在海外的聲譽也大不如前了。前來朝貢的海外使者、通商客旅,比起永樂年間,就十分稀落了。
明中期以後:
海禁時緊時松,中國海商和倭寇相勾結,出現了嘉靖年間的倭患。隆慶以後,部分地開放海禁,私人海外貿易得以迅速發展,明初制定的禁海政策至此基本瓦解。與此同時,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方殖民者陸續來到中國沿海,這給中國帶來了機會,使中國有可能融入世界潮流,「走上與西方世界同步發展的軌道」,但也蘊藏著危機。
閉關政策的影響
資本主義萌芽在明代出現,經歷了近三百年,但始終沒有得到正常的成長。原因是復雜的,但明朝廷對海外貿易嚴格的限制是重要原因之一。明廷有時甚至根本不許商民下海,這是人為地削弱、封鎖商品的對外銷路,很不利於商品生產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得不到正常成長的這些原因,歸結到一點,是封建勢力還很頑固,資本主義萌芽還沒有突破這一桎梏的力量。明代的封建主義生產關系已不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能拖住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已經腐朽了的社會制度卻能阻礙新社會制度的產生,這是中國封建社會衰老時期的最大特點。
清朝初期:
[1]十八世紀,由於中外貿易往來日趨頻繁和人民反清起義不斷發生,清朝統治者擔心外人和漢人會結合起來反對清朝。1717年,清政府下令不許中國商船到歐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區進行貿易。清政府在對貿易范圍實行限制同時實行禁教,減少中外之間的往來。17世紀末,清政府允許天主教在中國傳播。隨著教會在中國影響的擴大,它開始直接干涉中國的內政。尤其是1704年羅馬教皇格勒門十一訂立「禁約」,禁止中國教徒尊孔祭祖。康熙嚴辭拒絕了這項要求。1720年清政府開始實行禁教政策。1727年又明確規定外國商船隻能到廣東的虎門和福建的廈門兩處。1757年正式實行閉關的政策,乾隆皇帝宣布西洋商船隻准在廣東的虎門一處停泊貿易。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奏准皇帝頒布了《防範外夷條規》,根據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機構。公行是由官方特許的商人組成的壟斷性外貿組織。外國人來廣州做買賣必須經由公行,其行動也由公行的行商負責約束。外國商人只准在規定的時間,即每年的五月至十月間來廣州進行貿易,期滿必須離去。在廣州期間他們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設的「夷館」內。外商在華只能僱用翻譯和買辦,不能僱人向內地傳遞信件。中國人不準向外商借貸資本。條規還規定要加強河防,監視外國船舶的活動。這些規定在以後的嘉慶和道光年間屢被重申。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防範西方殖民主義者。但這種自衛措施是非常被動的。 1757年,一道聖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又稱廣州十三行)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外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這一命令,標志著清政府徹底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乾隆的這道聖旨常被視為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的原因之一。 原因清朝統治者期望維護極權統治的心理觀念是「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 。 基於保護傳統文化。事實上是對本國國民的愚民政策。 保障本地經濟發展,免受外來力量的影響。清朝封建統治時期經濟上自給自足,不依靠同時也很抵制外來商品。 國防安全的出發,防止中外反清勢力的聯合和西方殖民主義勢力的滲透。 以免有間諜盜取本國資料。 清朝政府對自己經濟和政治實力的過分盲目自大。 閉關鎖國這一政策推行了二百多年。它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一定自衛作用。但是,當時西方國家正在進行資產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明朝以前,中國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和技術(不是科學)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是東方的一大強國。然而,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時為止,中國人均糧食產量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國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國年產鐵約二萬噸,不及法國1/10,英國1/40。中國的造船業和航海業歷來比較發達,從此也迅速沒落下去。往日出沒於東南亞海面的中國船隊,隨之銷聲匿跡,被其它國家的船隊取代。中國的各項發明和技術,在明朝中後期較西方仍互有長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後於西方了。
前期
閉關的目的主要在於隔絕大陸人民與台灣鄭氏抗清力量交通,防範人民集聚海上;以後則著重防禁「民夷交錯」,針對外國商人,以條規立法形式,嚴加限制對外貿易。 順治初年,清廷對來華貿易的外國商船,沿襲明朝成規,不許進入廣州,只准於澳門交易。隨後,由於東南海上鄭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愈嚴出海之禁。順治十二年(1655)六月,閩浙總督屯泰請於沿海省份立嚴禁,「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於是清政府下令禁止官民人等擅自出海貿易,如有「將違禁貨物出洋販往番國,並潛通海賊(指鄭成功)」,「或造大船,圖利賣與番國,或將大船賃與出洋之人,分取番人貨物者,皆交刑部治罪」。但仍有人暗通線索,貪圖厚利,繼續與鄭氏貿易往來。順治帝認為此乃立法不嚴所致,於十三年,下達「禁海令」,嚴禁商民船隻私自出海,違者不論官民,俱行正法,貨物入官,本犯家產盡給告發之人。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緝,從重治罪;保甲不行首告,論死。沿海可泊船舟處,處處嚴防,不許片帆入口,如有登岸者,防守官即以軍法從事,督撫議罪。順治十八年,清廷進一步下達「遷海令」,以保證「禁海令」的施行。強迫海島和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里,設界不得逾越。又在法律上規定:凡將牛馬、軍需、鐵貨、銅錢、緞匹、綢絹、絲棉出境貿易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因而走泄事情者斬。官吏庇縱者同罪。「禁海令」和「遷海令」使沿海居民流離失所,謀生無路,並嚴重地影響了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內,滿目荒涼。 三藩戰爭期間,鄭氏力量復入廈門,在福建沿海登陸。康熙十七年(1678)閏三月,康熙帝下令:「應如順治十八年立界之例,將界外百姓遷移內地,仍申嚴海禁,絕其交通。」二十二年,清政府統一台灣。次年,開海禁。康熙帝稱:「先因海寇,故海禁不開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命令沿海各省將先前所定海禁處分之例盡行停止。允許滿漢人民出洋貿易,唯不準將硝磺軍器等出洋。指定廣州、漳州、寧波、雲台山四個口岸對外國通商。 自開海禁之後,每年造船出海貿易者,多至千餘,回來者不過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清政府因而擔心「數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範」;並認為南洋各國歷來是「海賊之淵藪」,於五十六年復行南洋海禁,嚴禁與南洋往來貿易,嚴令沿海炮台攔截前往船隻,水師各營巡查。南洋海禁之後,本來一度繁榮的對外貿易,又復萎頓。沿海經濟日趨蕭條,給當地居民造成嚴重後果,以致有用四五千金建造的大船,任其朽蠹於斷港荒岸之間。而生活無著之窮民,被迫逃亡海上,或鋌而走險,「或為犯亂」。為此不少人奏請開禁。雍正五年(1727),即南洋海禁十年後,清政府再開南洋海禁。限令出洋貿易之人三年內回國,否則不許回籍。 至乾隆時,清政府再次厲行限制對外貿易。當時,英國人為了向北方推銷其紡織品和接近產茶、絲地區,力圖在廣州以北擴張海口。英國通事洪任輝偕同英國武裝商船多次駛至浙江定海、寧波。英國武裝商船的到來,引起了清廷的重視。
清朝後期:
為了整肅浙省海防,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夷船)將來只許在廣州收泊貿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至廣,不準入浙江海口。」這是清廷對外貿易政策的一大轉折,即針對外國資本主義勢力而厲行閉關政策,只准在廣州一口貿易。 在對外貿易中,清政府又實行商行制度,即廣州十三行,以進行壟斷。清政府只允許少數殷實富商設立「公行」,負責與外商從事進出口貿易,並代表清政府與洋商交涉。乾隆二十四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奏請制訂《防範夷商規條》,規定「防夷五事」。即:永行禁止外國商人在廣州過冬,必須冬住者只准在澳門居住;外商到粵,「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國商人借領外商資本及外商雇請漢人役使;嚴禁外商僱人傳遞消息;於外國商船停泊處撥營員彈壓稽查。「防夷五事」將對外貿易嚴加管理,有了明確的法規,使閉關政策形成為制度。嘉慶十四年(1809),清政府又頒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1831),先後制訂了《防範夷人章程》和《八條章程》。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規定外,又規定外國兵船隻許外洋停泊,禁外國商人攜帶婦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輿,等等。其中有關嚴拿販賣鴉片人船等項,則是針對外國侵略者鴉片貿易的正確禁令。
閉關政策的影響
清朝對外實行閉關政策,是封建經濟的產物。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使人們彼此隔絕,在政治上自然產生閉關自守。乾隆帝在其《敕諭英吉利國王書》中說:「天朝物產豐盛,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閉塞的封建自然經濟,自然沒有交往貿易的必要,清統治者反而以此驕人,夜郎自大。英國人也覺察到這一點,他們說:「在必需品上——雖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給,因此中國政府絕對不重視對外貿易,認為可以隨意限制對外貿易。」 此外,滿族統治者對漢族人民防範甚嚴,他們懼怕外國人支持漢人反抗清朝的活動。乾隆帝曾說:「民俗易囂,洋商雜處,必致滋事」,所以清政府一再嚴申「華夷之別甚嚴」,「從不許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摻雜」。清政府制訂各種「防範夷人章程」,目的是要隔絕中國人與外國人的任何交往。同時,清政府對出洋貿易的中國人也有種種嚴格限制,無論船隻的大小,來往日期,貿易貨物及其數量種類,均規定甚嚴。 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構築了隔絕中外的一道堤牆,對中國社會的前進起了阻礙作用。由於對出海貿易橫加限制,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中國人民與世界潮流隔絕,不明世界大勢,而清統治者更是閉目塞聽,其結果正如魏源所說:「以通事二百年之國,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離合。」 1840年,英國侵略者終於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
1. 第一次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的起因:一、受中國傳統經濟體制和清政府閉關政策的影響,英國對華貿易一直處於嚴重的逆差,不利於英國工業革命的資金積累。二、英國商人藉助鴉片貿易取得大量利潤,而傷害中國的財政和社會穩定,清政府不得不派林則徐去禁煙。三、長期中英就貿易問題交涉未果,一些英國商人不斷地對政府施加壓力,鼓吹對中國採取武裝侵略政策。四、林則徐禁煙過程中,清帝下令把英國商船全部驅逐出境,斷絕中英貿易關系。這個作法激化了中英矛盾,給英國殖民者入侵中國提供了借口。 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對華戰爭。清政府無抵抗之力,在英軍逼近天津的時候,便試圖通過「磨難」政策來拖延時間,在廣州同英方舉行談判。在談判中,英方提出高額鴉片賠款、開放三處口岸和割讓海島的要求。中方雖表示妥協,但不能完全接受。1841年1月底英軍先攻佔沙角炮台,後強佔香港島。1月27日,無可奈何的清政府對英宣戰。然而,在清軍完成調集之前,英軍迅速佔領了廣州,隨後沿海岸北上,在一年的時間里接連攻克清軍守城,直逼南京城下。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在英國軍艦上同英方代表簽訂了《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鴉片戰爭給中國歷史進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戰爭的失敗歸咎於落後的體制、腐敗的清朝統治、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和錯誤的戰爭對策。戰爭的結果使中國逐步轉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被迫向西方打開大門。
2.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一、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由於中國仍基本處於封閉狀態,外國商品依然難以進入中國。二、清政府仍然堅持閉關政策的作法。三、列強以修約為名,要求開放中國沿海各口岸及內地各城市,准許外國人自由出入進行貿易,以及准許外國使節常駐北京。對此清政府無法接受。於是,英法兩國分別為發動戰爭製造了借口,一是亞羅號商船事件,一是法國傳教士被處死的事件。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採用了時戰時和的對策。1858年戰敗後同英法等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接受了外國公使駐京等一系列要求,商定一年後在北京正式交換條約批准書。1859年來華交換批准書的英法代表試圖率艦闖進大沽口,被清軍擊退。這次勝利使清政府盲目樂觀。1860年7月,英法聯軍的大批艦只集結在大沽口外,但清政府竟以為對方是求和而來。英法聯軍趁機在北塘登陸,攻佔大沽和天津。英法聯軍繼而攻入北京。清政府同英法代表分別簽訂了《北京條約》。 在這次戰爭中,清政府的態度時強時軟。其原因在於一方面,雖然清朝統治到此時已經顯著衰弱,但統治者決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外敵入侵不僅威脅到中國領土完整和經濟利益,而且直接傷害了大清統治者的尊嚴。所以,咸豐皇帝總想把外國人拒之京都之外,越遠越好。另一方面,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使清朝統治者害怕列強,盡量避免得罪洋人。這種雙重性導致其政策上的機會主義和最終的失敗。《北京條約》的簽訂最終決定了清政府閉關政策的破產。

Ⅱ 溫州歷史有多少年

溫州古為甌地,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 永寧縣,縣治設在甌江下游北岸今永嘉縣甌北鎮境內,是為溫境建縣之始。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析臨海郡南部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置永嘉郡,郡治設在甌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區),是溫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 五年(622)置東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溫州,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1月8日溫州成立"軍政分府",隸浙江軍政府。 溫州古稱「甌」,早在4000多年前,這里就有原始甌人繁衍生息。
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 建立行政督察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 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 。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 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 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

Ⅲ 門鎖生產地主要在哪個地方

門鎖的主要分布地:廣東中山小欖,浙江寧波溫州

1、愛迪爾指紋鎖:在17年的發展中,愛迪爾企業以及ADEL品牌的電子鎖在全球贏得了眾多用戶的認可和稱贊,從市場佔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上無愧為第一。代表產品:銳智系列。
2.雅潔:五金、機械鎖生產為主的企業,以五金渠道發展,從雅潔五金的認知度帶來的智能門鎖品牌
3.科裕華能:強調性能穩定,服務貼心,93年開始研製,開發實力和生產規模都處行業領先地位,近幾年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很快。
4、普羅巴克指紋鎖:其產品案例有國家體育場"鳥巢"、「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指定產品」。代表產品:K、L系列。
5.必達:電子鎖行業生產規模屬於領先,92年開始生產電子密碼鎖,96年開始生產酒店門鎖,國內銷售網路較完善。
6.八佰:專業從事智能防盜鎖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公司,以美國八佰智能鎖業集團領先國際的研發技術為依託,綜合IT、數字、電磁感應、無源非接觸、微電機、遠程無限遙控、人體信息識別等高新科技,研發、生產出適合中國市場的非接觸式感應、接觸式感應、密碼、指紋及遙控等多種方式結合的個性化智能防盜門鎖。
7.聖安時代:專業電子鎖生產廠商,擁有三個自主創新的電子鎖品牌:索皇、卡神、貴人緣。聖安時代是集智能家居系統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高科技企業。資金實力雄厚,擁有佔地50畝,標准廠房5萬多平米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區。
8.第吉爾:智能門鎖、指紋鎖較有規模的生產商,主打合資品牌口號,出口市場為主
9.和澤智能:十年前開始開發智能門鎖,產品以酒店門鎖,智能櫃鎖為主。主張誠信和客戶滿意。
10、金指碼:研究指紋鎖長達14年,在指紋識別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代表產品:尚、雅、峻系列。

Ⅳ 求電子密碼鎖的發展歷史!

遙控式電子防盜鎖

目前常見的遙控式電子防盜鎖主要有光遙控和無線電遙控兩類。光遙控又分為紅外線遙控和可見光遙控,光遙控利用窄角度的光傳輸密碼,優點是傳輸信息量可以很大、速度極快、人眼識別不出來,又無法在光路徑上(操作者與電子防盜鎖主體之間)以儀器捕獲信號試圖復制,因此保密性極高。無線電遙控的優點也是傳輸信息量可以很大、速度快、人眼識別不出來,但發射的信號彌散空間,容易被儀器捕獲,因此適合採用「變化的密碼」,如所謂的「跳碼」、「滾碼」(均是隨機變化而無明顯規律),這樣即使捕獲了當時的信號也無利用、復制的價值。使用遙控式電子防盜鎖,需要仔細保管遙控器(即鑰匙),而且對某些應用而言,這種鑰匙大了一點,可能還要使用特定的電池。

鍵盤式電子密碼鎖

從目前的技術水平和市場認可程度看,使用最為廣泛的是鍵盤式電子密碼鎖,該產品主要應用於保險箱、保險櫃和金庫,還有一部分應用於保管箱和運鈔車。鍵盤式電子密碼在鍵盤上輸入,與打電話差不多,因而易於掌握,其突出優點是「密碼」是記在被授權人腦子里的數字和字元,既准確又可靠,不會丟失(除了忘記),難以被竊(除非自己泄露)。但是密碼不能太簡單,太簡單了就容易被他人在鍵盤上試探出來,或者可能被旁觀者窺測出來,造成保密性不足。當然,密碼又不能太復雜,太復雜了可能自己都糊塗了,或者輸入密碼操作成功率低,造成使用不便。因此,為了發揚優點、克服弱點,鍵盤式電子密碼也在不斷發展中,如「任意設定密碼」技術使得被授權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喜好設定密碼,常用常新;而「自動更改密碼」技術使得本次輸入的密碼將自動更改成下次應輸入的密碼,更改的規律不為他人所知,因而不怕旁觀者窺測;獨出心裁的「鍵盤亂序顯示」技術使得鍵盤上的固定鍵位每次顯示出的字元不固定,並且顯示的窄小角度只能由操作者正面看得到,因而即使旁觀者看見操作動作也難以窺測出密碼;「多重密碼設定」技術使得單組密碼不一定有效,適合多人分權使用,需要輸入兩組以上的密碼才被認可,大大提高了保密性,如果限定輸入這些密碼的先後順序或時間區段,則保密性還可提高。在輸入密碼的過程中,為了限制試探密碼的企圖,通常輸入錯誤碼若干次或若干時間內輸入不正確,即「封鎖」鍵盤,不再接受輸入操作。總之,盡管新式電子防盜鎖層出不窮,但鍵盤式電子密碼防盜鎖仍然「老樹發新芽」,不僅在市場上居於主流地位,而且,還經常作為其他類型電子防盜鎖的輔助輸入手段。

卡式電子防盜鎖

使用各種「卡」作為鑰匙的電子防盜鎖是當前最為活躍的產品,無論卡的種類如何多種多樣,按照輸入卡的操作方式,都可分為接觸式卡和非接觸式卡兩大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安防行業的要求,通常不得使用可靠性差、易被仿製的磁卡。目前接觸式卡的技術成熟、價格較低,應用也較為廣泛;非接觸式卡使用隱蔽、方便,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儲存信息量大是卡的優勢,它不僅作為鑰匙,還可載入多項個人信息,特別適合金融業注重「驗明正身」的行業特點,而且一卡多用(如入門、開鎖、存儲、付費等)帶來持卡人的便利。使用這類電子防盜鎖,需要仔細保管卡(即鑰匙),尤其丟失了必須盡快取消該卡的授權。

生物特徵防盜鎖

人的某些與生俱來的個性特徵(如手、眼睛、聲音的特徵)幾乎不可重復,作為「鑰匙」就是唯一的(除非被逼迫或傷害),因此,利用生物特徵做密碼的電子防盜鎖,也特別適合金融業注重「驗明正身」的行業特點。

由於這種「自生自長、隨身攜帶」的「鑰匙」優點突出,因此這種鎖很快度過了性能不太穩定、價格昂貴的初始期,變得越來越實用、越來越「特徵」,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現今,生物特徵技術發展迅速,除了價格因素和尺寸體積因素對普及尚有所限制外,生物特徵電子防盜鎖在金融業的前景被人們普遍看好。不過,在要求保密性極高的情況下,還不宜單獨使用生物特徵電子防盜鎖,最好是組合其他電子信息作為密碼。

由於數字、字元、圖形圖像、人體生物特徵和時間等要素均可成為鑰匙的電子信息,組合使用這些信息能夠使電子防盜鎖獲得高度的保密性,如防範森嚴的金庫,需要使用復合信息密碼的電子防盜鎖,這樣對盜賊而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組合使用信息也能夠使電子防盜鎖獲得無窮擴展的可能,使產品多樣化,對用戶而言是「千挑百選、自得其所」。

Ⅳ 溫州到底有多少年歷史了,,,,,,,,,,,,,,急啊啊啊啊

溫州公元138年正式建縣,已經有了1874年的歷史
溫州地區遠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
先秦時期
約公元前25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在溫州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00餘處,出土有石犁、石鐮、石斧、石錛、石刀、石鑿、石鏃、石網墜、石矛及紡輪等勞動工具。尚有夾炭陶片和夾粗沙陶片。先民從事漁獵和耕作。前475-前221年戰國時代),前333年(楚威王七年),楚威王破越國,殺越王無疆。越部分族遷東甌定居。
漢至清
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劃天下為36郡,溫州屬閩中郡。
前192年(西漢惠帝三年)惠帝劉盈立騶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138年(東漢順帝永和三年)分章安之東甌鄉置永寧縣,西猶兼處州地,戶不滿萬。縣始於甌江北岸。是為溫州建縣之始。
323年(東晉明帝太寧元年),析臨海郡溫嶠嶺以南地區置永嘉郡,治所設於永寧,轄永寧,安固、橫陽、松陽四縣。建郡城於甌江南岸,相傳有白鹿銜花而過,故後名鹿城。是為永嘉建郡之始。
422年(南朝寧武帝永初三年)謝靈運貶寧永嘉,遍歷諸縣,多有題詠,成為山水詩鼻祖。前此數年,鄭緝之撰《永嘉群記》,是溫州最早的地主志,今存孫詒讓輯本一卷。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永寧、安固、橫陽、樂成四縣合並,稱永嘉縣,屬處州。後三年,處州改名為括州。州治設於括蒼(今麗水市)。
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改括州為永嘉郡,郡治仍於括蒼。轄永嘉、括蒼、松陽、臨海四縣,計10542戶。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改永嘉郡為括州。次年,析括州之永嘉縣置東嘉州,轄永寧、安固、樂成、橫陽四縣。自此以後,歷1300餘年至今,州名無改,州境亦無大變。
724年(唐玄宗天寶元年)改溫州為永嘉郡,轄四縣,共計42814戶,241690口。
758年(唐肅宗乾無無年)復改永嘉郡為溫州。是年,以李胥為監鹽官。民國時期1911年(清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後,11月29日,溫州組成軍政分府,徐定超任臨時都督。翌年7月廢溫州軍政分府,置溫州府。
1914年6月置甌海道,轄溫州、處州二府,道尹公署駐永嘉縣,屬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區。溫州區初稱浙江省第十縣政督察區,督察專員辦事處駐永嘉縣。後數度更名,稱第四特區、第三特區、永嘉行政督察區、第八行政督察區,1948年4月,改稱第五行政督察區。共和國1949年5月7日溫州和平解放,建立溫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8月26日成立第五專區,並設溫州市。建國後,改稱為溫州區專員公署。其後,名稱和轄縣有所變動。1981年9月溫州地區和溫州市合並建立溫州市,實行市管縣體制。

Ⅵ 溫州有多少年歷史

溫州古代稱甌越。還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後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雖隆冬而恆燠",故名溫州。

Ⅶ 鎖的防盜起源和歷史!誰知道的!

置於可啟閉的器物上,用以關住某個確定的空間范圍或某種器具的,必須以鑰匙或暗碼打開的扣件 。

鎖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國仰韶文化遺址中,就留存有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東漢時,中國鐵制三簧鎖的技術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三簧鎖前後沿用了1000多年 。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 波特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 ,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
1848年 ,美國人 L.耶爾發明採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的變化達到百萬種。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子卡片鎖、指紋鎖、眼球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比擬的高保密性能。現代鎖還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現代鎖可按材質、用途、有無鑰匙、安全性能和結構進行分類。

一、鎖的歷史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海》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另外,鎖還有一層意思:「一種用鐵環鉤連而成的刑具」,引申為拘系束縛。
最早的鎖,是主人為防他人開啟而設的簡單的機關,應用於門上最簡單的鎖就是門閂了。我國古代有石鎖,並無鑰匙,是以繩索或鐵鏈束縛。商周時期,生產資料私有制進一步發展,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十分突出,與此同時,冶煉技術成熟並立即被應用於制鎖行業,於是,出現了用鑰匙才能開啟的銅鎖,鐵鎖,以鑰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機械鎖也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機械鎖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鎖芯里加入了長短不一的彈子,要外線用相應齒形的鑰匙來打開。以後,又發展到了密碼鎖、磁性鎖、電子鎖、激光鎖、聲控鎖等等。在傳統鑰匙的基礎上,加了一組或多組密碼,不同聲音,不同磁場,不同聲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圖像。如指紋、眼底視網膜等)來控制鎖的開啟。
現如今,鎖具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換代,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它的神奇。總而言之,鎖具在人類文明社會里發揮著「拘系束縛」的功能,規范著社會行為,捍衛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著社會的穩定。⊙

三、制鎖與開鎖
—— "矛"與"盾"的較量難解難分
鎖與開鎖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人們費盡心機,絞盡腦汁,在幾十年的斗爭中,作為"盾"的鎖,在大部分時間里一直沒有占過上風。制鎖人與開鎖匠的較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種智慧的斗爭已持續了幾十年。 "較量"從五十年代就開始了,當時把門的"鐵將軍"是掛鎖,開鎖匠只需出動一根小鋼絲,便輕松得手,不過那時也並沒有多少人會來動這門的心思。
到了七十年代,暗鎖開始嵌入到千家萬戶的門上。但很快的,開鎖匠又發明了一種小鉤子,這種小鉤子一伸進鎖孔,輕輕攪動兩下,鎖就打開了。這種"技術"很快就被眾多人掌握,連尋常百姓自己用身份證很隨便就可以打開自己的門。 制鎖人不得不想方設法來"降妖伏魔"。八九十年代,十字鎖出現,防盜門也應運而生,所有人都以為可以"關門大吉"了,但沒想到開鎖匠也已經"更上一層樓"了。他們的開鎖工具多達幾百上千種,專用的乙炔瓶僅巴掌大小,各種形狀的鉤子應有盡有,更為神奇的是,有人用口香糖就可以開鎖。
隨著眼點"較量"在不斷地升級,有的鎖廠在鎖芯里加入稀有金屬,專門對付口香糖和萬能鑰匙;另外還裝上異形彈子,防備鋼絲鉤的開啟,鑰匙上採用一字槽形,用電腦輸入密碼,以備有人復制,但很快就聽到了傳言:開鎖匠們又在施展"魔法"了。
如今,有些生產鎖的廠家在自身鎖的防盜性能上,沒有任何進展,為了商業目的,只有在鎖的外觀上大做文章,改變鑰匙形狀,故弄玄虛,蒙敝消費者,這些鎖的防盜性能上甚至還不如最古老、簡單的掛鎖。 從鎖的發展歷史上看,要想能防止萬能鑰匙的開啟,鎖的製造工藝就會特別復雜,製造成本會十數倍的增加,同時,其防暴力破壞的性能也會大大降低,鎖具製造行業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至今,選擇什麼樣的鎖才能真正安全是廣大消費者最為關心的事。⊙

鎖是誰發明的,鎖起源於什麼時候。鎖的觀念很可能各自獨立地出現於世界的不同地區。古代中國人已有簡單的鎖,它可以用一把鐮刀形的或鉤狀的鑰匙打開。像這樣的鎖在中國至少4000年前就已存在,甚至可能更早一些。

古代埃及人在同一時期也用鎖來保護他們的財產。這些鎖比中國鎖稍微復雜一些。埃及鎖裝有一系列長度不一的鎖銷,它們與突出於鑰匙外側的銷釘相匹配。只有那些銷釘長度准確的鑰匙才適合一特定的鎖。與現代的鎖是用硬金屬製造的不同,埃及人的用木料做成的。

關於鎖的觀念很可能各自獨立地出現於世界的不同地區。古代中國人已有簡單的鎖,它可以用一把鐮刀形的或鉤狀的鑰匙打開。像這樣的鎖在中國至少4000年前就已存在,甚至可能更早一些。

古代埃及人在同一時期也用鎖來保護他們的財產。這些鎖比中國鎖稍微復雜一些。埃及鎖裝有一系列長度不一的鎖銷,它們與突出於鑰匙外側的銷釘相匹配。只有那些銷釘長度准確的鑰匙才適合一特定的鎖。與現代的鎖是用硬金屬製造的不同,埃及人的用木料做成的。

羅馬人採用了埃及人關於鎖的主意。他們引進了新的性能,例如壓下鎖銷的彈簧等。羅馬人把有著這類特色的鎖帶到了所征服的歐洲、西亞和比非的大片地區。

在中世紀,鎖變得非常復雜,在商人和教士們存放貴重物品的箱及保險箱的蓋子里,常常可以見到嵌齒、杠桿和彈簧之類的龐大機械裝置。

到羅馬時代,為了保障住房、店鋪以及裝有貴重物品的木製箱櫃的安全,鎖和鑰匙已十分普遍。這個羅馬時期的青銅鎖板出自法國。它被巨大的、頭部挺重的元釘恰當地固定住。

萊納斯·耶魯在19世紀60年代發明的,並且至今仍然在廣泛使用的現代耶魯鎖(一種圓筒鎖—譯注),是以古代埃及鎖的鎖銷裝置為基礎的

Ⅷ 請問溫州東方集團以前是做什麼的

溫州本是私營企業發展的淵藪。因為有了浙江東方集團,溫州也出了國企的典型。 浙江東方集團公司的前身是溫州玻璃鋼建材廠
1984年,溫州玻璃鋼建材廠瀕臨倒閉,滕增壽臨危受命,出任該廠黨委書記和總經理。滕上任之初的一句話在當地街知巷聞:「搞不好國有企業,我就拿把刀在廠里剖腹自殺。」結果,企業當年扭虧。三年後成為全市稅利大戶。 1988年,滕准備兼並當時溫州最大的虧損戶溫州造船廠,該廠有2000餘職工,3000多萬欠債。兼並完成後,船廠當年完成技改,當年投產見效,一躍坐上全省造船業的頭把交椅。 之後,滕又兼並了溫州當地8家虧損國企,並在1989年組建了溫州首家集團公司--溫州東方工業企業集團公司。 1993年,東方集團全資興建的溫州東方燈具大市場開業。這個5萬平米的燈具市場,開業當年便完成了3億銷售額,1997年更是沖上了30億,成為全國燈具第一大市場。 1994年,集團又投資1.9億元,從國外引進設備生產大口徑玻璃鋼管道,成為國家建設部批準的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1997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東方集團公司進入全國512家重點國企行列。 1997年10月,由東方集團作為獨家發起人的浙江東日股份有限公司(600113,SH)在上交所上市。集團將全資下屬企業管道公司和東方燈具大市場全部資產和負債投入東日股份�凈資產評估後為11191.65萬元�折股7800萬股。另有4000萬流通A股,募集資金合計22376萬元。 「當年公司上市還是配額制。每個省只有3-5個名額,浙江的一個名額就給了東方集團。」溫州證券協會秘書長林奕茂對記者說。 「浙江東日是溫州唯一的上市公司,政府希望藉此表明,溫州不僅可以搞好民營經濟,像東方集團這樣的國有企業照樣可以發展。」溫州市委政研室主任馬津龍說。 「共生現象」 在隨後的很長時間里,東方燈具市場催生了一種奇特的「共生現象」--盡管東方燈具市場是國有的,但其主要收入卻是來自租賃其店面的1200多家當地個體、私營燈具企業。
資料顯示,該燈具市場吸納了溫州80%的個體私營燈具廠。2002年,東方集團由此收取的租金為1.6億,占東日主營利潤的64.86%。 「但是,單純依靠個人能力和政府扶持的企業終究不能維持長久的活力。」馬津龍說,隨著私營經濟的壯大和政策風險的消弭,「共生現象」開始受到沖擊。
東方燈具市場里的一位燈具店老闆說,前幾年燈具市場生意紅火,全國獨此一家。但1998年開始,燈具及一些相關產業開始從溫州向廣東中山古鎮轉移,古鎮實行減免或輕稅政策,每戶稅收額只有1000元左右,而東方燈具市場的稅收是古鎮的好幾倍」。 這位經營者對東方燈具市場的壟斷模式頗有微詞,「市場的租金是80元/平米/月,廣東古鎮的租金便宜得多。」當地的另一個燈具老闆則透露,溫州南白巷曾經有人打算另起爐灶搞一個新的燈具市場,但無疾而終。 記者從東方集團的副總鄭念鴻處證實,1997年30億的銷售額是東方燈具市場的頂峰,近幾年持續遞減,2002年只有20億不到的銷售業績了。 東方集團的其他業務同樣不容樂觀。 記者在現場見到,昔日令滕增壽一戰成名的東方造船廠,如今已成了一片荒地。柯永波說:「現在浙江的跨江大橋越來越來多,利潤高的大船不能製造,而造小船的利潤又低,養不起2000多職工。」 「東方集團其他下屬子公司也面臨激烈競爭,比如玻璃鋼管道的銷售業績就不是很好。」柯永波認為,相對於一些同類民營企業,「運營方式和製造成本的差異造成了目前東方的狀況--改制是唯一的出路。」 大象與狼共舞 東日股份2003年一季度季報顯示,公司正開始實施全面的資產置換:從原先的管道、制葯等主營業務退出�轉而進軍科技教育和房地產市場。

Ⅸ 東方密碼指紋鎖和_瑪是一個廠家的嗎

不是
公司介紹_瑪鎖具製造商---廣東鏢臣防盜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鎖具、保險櫃、工程五金等產品為一體的專業化五金產品製造商。公司位於中國小五金之地——小欖鎮,佔地面積80多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的_瑪防盜科技工業園已於2013年全面投入使用。工業園集研發、生產於一體,工作、生活設施配套齊全。公司員工過千人,內設鎖具、工程五金、保險櫃等幾十個產品生產線,全系列安防產品品種高達千個。2013年,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與我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我國五金鎖具行業第一個創新工程中心,公司也成為廣職院實習和就業基地。公司一直保持著健康、穩定的發展,在國內外市場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並獲得各級政府、行業協會頒發的多個榮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十大鎖王」、「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廣東省空轉鎖具(鏢臣)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廣東省二級計量規范企業」、「中山市企業技術中心」等稱號。鏢臣公司通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堅持「質量為本,服務領先」的發展理念,以「保物保家保平安」為企業使命。

閱讀全文

與溫州東方鎖廠多少年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