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本草綱目對歷史的貢獻是什麼
《本草綱目》對醫學研究也做出了貢獻,現代醫葯學的研究有很大參考價值,對化學、生物學、礦物學、冶金、地質和物候學等多種學科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本草綱目》對醫學研究也做出了貢獻。
書中記載了一些寶貴的醫學史料。如首次記錄了鉛中毒、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肝吸蟲等病症;首次記錄的醫療技術有冰塊冷敷退熱、蒸汽消毒等。李時珍還創造性地提出了「腦為元神之府」的觀點,認為腦是精神意識的聚集之處,與現代醫學基本一致。
(1)本草綱目在歷史地位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簡介:
《本草綱目》雖然內容極為豐富,但並不雜亂,這要歸功於它的分類體系和編排體例。《本草綱目》中將葯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獸、人16部。
這16部明顯地將自然界分成了無機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三大層次,它的次序體現了自然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級向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規律。各部之下,李時珍又進行分類,如草部下分山草、芳草、隰草、蔓草、毒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各部總共又分60類。
《本草綱目》分類的科學性在當時世界上是領先的,許多方面與現代科學分類相吻合。它比西方生物學家林奈在1735年出版的《自然系統》要早一個半世紀,內容也更為豐富,有的分類也更詳明。
㈡ 本草綱目有什麼地位
公元1578年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在明代,我國中醫葯學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醫葯學家李時珍集16世紀前中葯學之大成,歷時近30年編成《本草綱目》。這部醫學巨著系統總結了我國明代中期前葯物學的巨大成就,把明代醫葯水平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現已被譯成日、英、法、德等多種文字,西方稱此書為「東方醫學巨著」,李時珍本人也因此而獲得後世尊崇。
㈢ 本草綱目在世界科技史上有何地位
轉:中國歷史上偉大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編撰而成的《本草綱目》,是一部曾經影響世界科技進步的奇書,它不僅是一部葯物學專著,其內容還涉及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冶金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以及天文學、氣象學等領域。該書自1593年起,先後被翻譯成日、法、英、德、俄等多國文字,在世界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除了《本草綱目》之外,還曾撰寫《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11部醫學著作。
《本草綱目》全書52卷,190餘萬字,載葯物1892種,收醫方11096個,插圖1109幅,分為16部、60類,引用文獻上自戰國,下迄明萬曆年間,涵蓋了兩千多年的葯物學知識。書中詳細記載並考證了1892種天然葯物的名稱、形態、產地、功效、主治等內容。對16世紀以前葯物學著作刊謬補缺,同時還改進了傳統的葯物分類法,提高了生物學分類的科學性。被歐洲科學家譽為「從中世紀科學向近代科學轉型時期,具有近代科學精神的最高水平的古典科學傑作。」 《本草綱目》不僅記載了16世紀以前中國葯物資源,還記載了一些從海外,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區傳入的天然葯物及其相關知識,對世界自然科學的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認為它是「中國古代的網路全書」。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則這樣評價: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並認為李時珍達到了與伽利略等人等同的水平。
《本草綱目》問世後,版本甚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收錄的1912年以前的《本草綱目》版本就有82種之多。1606年,《本草綱目》首次傳入日本,並在日本多次翻刻及注釋,對日本葯物學產生了巨大影響。《本草綱目》在韓國和越南也受到歡迎。18世紀到20世紀期間,又被譯成日、法、英、德、俄等多種文字廣泛流傳,成為西方許多領域學者的研究對象。明清出版的《本草綱目》各種版本分別被英、法、德、美、韓、俄、意、日等國多家收藏單位收藏。
明萬曆二十一年 (1593)金陵胡承龍刊刻《本草綱目》為《本草綱目》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編的版本。目前,金陵本《本草綱目》見於記載的有7部,其中日本3部、美國1部、德國1部、中國2部,分別存於上海圖書館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本為上海名醫丁濟民先生(1912~1979) 舊藏,20世紀60年代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購進收藏。
此本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10年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第三批名錄中一部私家收藏的金陵本《本草綱目》的重修本又入選名錄,在展覽上同時展出。
㈣ 《本草綱目》在世界醫葯學史上的地位是怎樣的
本草綱目》在世界醫葯學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我國明代卓越的醫葯學家李時珍(1518—1593)撰著的《本草綱目》是世界上影響最大、最早創造植物分類法,考訂詳細的葯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敘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葯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葯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把動物葯類按蟲、鱗、介、禽、獸、人的次序分類敘述,反映了作者「從賤至貴」,從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
《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同一種葯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葯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葯,李氏經過鑒別則確認為兩種;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一一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的葯物。對某些葯物的療效,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的經驗作了進一步的描述。本書還載敘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一些有用的醫學史料。
本書不僅是一部葯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
《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集」,因此書中不免有些內容與現代的認識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鉛粉辛寒無毒,現代則認為有劇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床頭灰、草鞋、男陰毛治蛇咬、女陰毛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弔死後的魂魄)鎮驚嚇、人肉療羸瘵(割股療親)、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樑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葯。這部分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另外李時珍並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不過也正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藉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㈤ 《本草綱目》這本醫學巨著,在世界醫學史上有著什麼樣的地位
《本草綱目》是一部劃時代的科學巨著,是我國十六世紀以前本草學的全面總結,它集中反映了我國醫葯學家和勞動人民的卓越智慧,是我國科技史上極其輝煌的碩果,是醫學寶庫中一份極其珍貴的遺產。《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敘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葯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葯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共52卷,載葯1892種,其中374種為新增葯物,有植物1094種,動物性葯物443種,礦物性葯物355種。附方11096首,插圖1160幅。書中還十分重視葯理的研究。對一些葯物的確實療效重新作出結論,如指出土茯芩治梅毒,延胡索可止痛,常山有截瘧作用,使君子,鶴虱,雷丸有殺蟲作用等。同時書中還批判了一些不合理的傳說,如以往記載服食水銀、雄黃可以成仙,服食「金丹」可以長生不老,李氏不僅從理論上加以否定,而且指出服食的危害性。又如對「草子變魚」,「馬精入地變為鎖陽」等說法,經過實際觀察,都加以改正,指出魚是魚子所化,鎖陽是一種植物。《本草綱目》在世界上有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日文、俄文、西班牙文、朝鮮文等八種文字的譯本流傳。被譽之為『東方醫學巨典』。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一書中,還徑直把它稱為「中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㈥ 李時珍本草綱目有哪些重要性
《本草綱目》不僅為我國葯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葯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該書出版後,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流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傳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李時珍即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
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學的長廊上。不僅對中醫葯學具有極大貢獻,而且對世界自然科學的發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被譽為「東方醫葯巨典」,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受益於《本草綱目》,稱它為「中國古代網路全書」。
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16世紀中國有兩大天然葯物學著作,一是世紀初(1505年)的《本草品匯精要》,一是世紀末(1595年)的《本草綱目》,兩者都非常偉大。」
(6)本草綱目在歷史地位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李時珍於1593年逝世,享年75歲。李時珍逝世後遺體被安葬在蘄州城東。到今天為止,蘄州一帶的中醫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拜,許多人常把墳頭的青草帶回家以消災滅病。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紀念這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1954年,將其墳墓列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蘄春縣人民政府對墓地進行了修繕,碑前青石上刻有著名人物畫家蔣兆和所畫的李時珍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的題詞。
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時珍墓,並初具陵園規模。1980年,在陵園內正式成立了國家文物保護機構——李時珍紀念館,並於1982年再次被指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紀念館內保存有與李時珍相關的大量資料及著作,是全國聞名的機構。
㈦ 簡述《本草綱目》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價值
《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是我國醫葯寶庫,以論葯材為主,《本草綱目》也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
本書不僅是一部葯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
㈧ 中國古代的 本草綱目有何歷史地位
《本草綱目》是明朝醫學家李時珍30餘年心血的結晶。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葯物,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葯物。
繪圖1100多幅,並附有11000多個葯方。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葯物學的總結。這本葯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葯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醫葯學、植物學的寶貴遺產,對中國乃至世界醫葯學的發展都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它首創了按葯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這種分類思想是現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源泉之一,比現代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統》早了一個半世紀。達爾文曾將這部醫葯學寶典稱為「中國的網路全書」。
《本草綱目》的突出特點:一是運用了先進的葯物分類法,這種分類思想是現代生物分類學的重要源泉之一;二是圖文並茂,《本草綱目》附有一千多幅葯圖,形象地表現了各種葯物的復雜形態,既便於人們學習和辨認,又防止了混用和誤用。
科學價值:全書收載葯物1892種,附葯方11096個,其中,有8160個為李時珍本人所收集,增加了臨床效果較好的新葯材374種,運用了先進的葯物分類法,首創按照葯物自然屬性逐級分類的綱目體系,首類為綱,次之為目,再次為葯名、產地、形色、氣味、性能等。
(8)本草綱目在歷史地位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不僅對中國,在海外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日本:1736年,將《本草綱目》先後翻刻9次,許多學者以此為藍本,寫出了本草著作30多種,對啟迪日本近代葯物學、植物學、化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朝鮮:《本草綱目》被翻譯為朝鮮文後,朝醫康命吉引用《本草綱目》的成方,撰寫醫著《濟眾新編》。
法國:18世紀,《本草綱目》傳入歐洲,巴黎皇家文庫和柏林普魯士國立圖書館藏有金陵首刊版本。
英國:1920年,英國人木爾斯在朝鮮教學,回國後將《本草綱目》8至37卷、39至52卷全部譯成英文,於1949年我國解放前在北京發表。
蘇聯:《本草綱目》被譯成俄文版後,布里施乃德引用此巨著,寫成了《中國植物學》。1953年,蘇聯在莫斯科大學建成後,在禮堂牆壁上鑲嵌李時珍大理石畫像,並把他列為世界科學名人。
印度:1985年1月,在印度舉行了國際葯理學術會議。印度國家醫葯學研究機構舉辦了一個醫葯展覽,入口處是大幅李時珍畫像,還有許多中醫葯展品和各種版本的《本草綱目》。
㈨ 本草綱目這本書對後世的影響是怎樣的
《本草綱目》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醫葯巨著之一,它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明朝中期以前葯物學的成就,不僅把我國醫葯科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而且對植物學、動物學、化學以及礦物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部書出版之後,很快就傳到國外,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等十幾種文字傳遍世界各地。
除對醫葯研究外,李時珍對診斷學、針灸學、中醫理論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也流下了大量的著作,如《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以及《五臟圖論》等,這些都是我國中醫學的瑰寶。此外,李時珍對歷史、文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並著有《唐律》和《詩話》等作品。
李時珍以畢生的精力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不僅對中醫葯學具有極大貢獻,而且也推動著自然科學的發展。1593年,李時珍逝世後被安葬在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竹林湖村。時至今日,當地的中醫每年清明都要到他的墓地祭拜,甚至還有人把墳頭上的青草帶回家以消病滅災。
㈩ 《本草綱目》在國際的地位是怎樣的
《本草綱目》確是一部流芳千古、譽滿寰球的科學巨著,英國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1809~1882)曾在他的著作《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中,有關雞的七個品種和金魚的家化問題都是引用《本草綱目》中的資料。在該書中,他贊譽《本草綱目》為「1596年出版的中國網路全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1900~1995)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評價說:「毫無疑問,明代的偉大的科學成就就是李時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之頂峰的《本草綱目》……李時珍達到了與伽利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所隔絕的任何科學家所不能達到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