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時間和國家是什麼
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1」。它的名字在俄語中的意思是「旅行夥伴」。這艘重183磅(83公斤)的衛星每98分鍾繞地球一圈。
衛星殼體由兩個鋁合金半球殼對接密封而成,內部充有氮氣。殼體內安裝蓄電池組、無線電發射機等儀器設備。衛星外部裝有4根鞭狀天線,2根長2.4m,2根長2.9m。星載無線電發射機採用20.005MHz和40.002MHz的頻率發送無線電信號。
該衛星開啟了人類的航天時代。該衛星於1957年10月4日由衛星號運載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主要用於獲取高層大全密度、無線電電離層傳輸等方面測量數據。這顆衛星在軌道上運行了21天,然後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殆盡。
『貳』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由哪個國家在什麼時間發射的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被送入軌道,人類從此進入了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層空間的新時代。
第一顆衛星的設計和製造,主要由前蘇聯著名的火箭和宇航設計師科羅廖夫領導的試驗設計局完成。衛星由鍍鉻合金製成,重83.6公斤,外表呈圓球形,直徑58厘米,軌道遠地點為986.96公里,近地點為230.09公里,每96分鍾繞地球一周。衛星載有兩部無線電發報機,通過安置在衛星表面的4個天線,發報機不斷地把最簡單的信號發射到地面。世界各地許多無線電愛好者當時都接收到了這一來自外空的信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近地軌道上運行了92個晝夜,繞地球飛行1400圈,總航程6000萬公里。
『叄』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什麼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斯普特尼克一號(Спутник-1)
斯普特尼克一號(Спутник-1)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制球體,直徑58厘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升空後發射了3個星期信號,在軌道中度過3個多月,圍繞地球轉了1400多圈,最後墜入大氣層消失。斯普特尼克一號是航天啟蒙時代的產物,是冷戰時期太空競爭的標志。
發射過程
1955年6月25日,科羅廖夫提出了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想法,並且補充了人類進行宇宙飛行的設想。
1957年8月3日蘇聯首枚洲際彈道導彈P-7試飛成功。接著科羅廖夫大膽採用捆綁火箭的辦法在當年的10月4日,使蘇聯搶在美國之前,通過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這一事件成為人類進入航天時代的重要標志,也為科羅廖夫帶來了無比的榮耀。
當年,瑞典科學院曾提名運載火箭和衛星設計者獲諾貝爾獎,致信蘇聯政府詢問設計者是誰時,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卻回答說:「是全體蘇聯人民。」就這樣科羅廖夫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斯普特尼克一號
『肆』 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什麼時候發射的,是由哪個國家發射的
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在1957年10月4日的時候,由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和蘇聯的共同敵人已經投降了。美蘇兩國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在1946年,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鐵幕演說」,正式的拉開了冷戰的序幕。在此之後,美國杜魯門總統,發表了敵視社會主義的演說。這就是被後人所說的「杜魯門主義」。
所以,美國有原子彈和氫彈。蘇聯也要有,而且研發出來的速度,要比美國快。
而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實現載人航空;
美國,為了和蘇聯比,也想要把衛星發射到太空,當然了,發射衛星這個,美國也就是慢了蘇聯幾年。
而後,美國看到蘇聯把人送到太空了,美國也宣布,將在未來幾年內,把人送到月球。
只可惜,蘇聯只知道要和美國比,所以把發展的重心,都放在了重工業身上,忽視了輕工業。導致民眾的生活質量,一直徘徊不前,最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伍』 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在什麼時候發射的
1958年1月30日,由美國陸軍導彈顧問馮布萊恩設計的「丘比特—C」火箭將美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1號」送上了軌道?這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展開空間競賽,美國在蘇聯之後苦苦追趕的結果。
早在1957年的10月4日,前蘇聯就成功地發射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一消息一傳到美國,舉國上下為之震驚。社會各界紛紛指責政府的無能和失策,新聞傳媒掀起了一場聲討美國政府的空間技術政策的運動,政界則是一片慌亂。
『陸』 世界上第一個衛星叫什麼
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由前蘇聯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成功。這個衛星在離地面900公里的高空運行,它每轉一整周的時間是1小時35分鍾,它的運行軌道和赤道平面之間所形成的傾斜角是65度。
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
衛星的作用:
天然衛星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不好說它有什麼作用。月亮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它可以平衡地球自轉,穩定地軸,控制潮汐,可以用來觀察時間等,還可以想像出很多美麗的傳說。
人造衛星的用途很廣泛,有的裝有照相設備,用對地面進行照相、偵察,調查資源,監測地球氣候和污染等;有的裝有天文觀測設備,用來進行天文觀測;有的裝有通信轉播設備,用來轉播廣播、電視、數據通訊、電話等通訊訊號;有的裝有科學研究設備,可以用來進行科研及空間無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生產。
『柒』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什麼時候發射的
是前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發射成功。
斯普特尼克一號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制球體,直徑58厘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升空後發射了3個星期信號,在軌道中度過3個多月,圍繞地球轉了1400多圈,最後墜入大氣層消失。斯普特尼克一號是航天啟蒙時代的產物,是冷戰時期太空競爭的標志。
『捌』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哪個國家發射的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造地球衛星1號是蘇聯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的。
人造地球衛星1957年10月4日蘇聯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天氣晴朗。人造衛星發射塔上豎立著一枚大型火箭。火箭頭部裝著一顆圓球形的有4根折疊桿式天線的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隨著火箭發動機的一聲巨響,火箭升騰,在不到兩分鍾的時間里消失得無影無蹤。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了。消息迅速傳遍全球,各國為之震驚,世界各大報刊都在顯要位置用大字標題報道:《轟動20世紀的新聞》、《科技新紀元》、《蘇聯又領先了》、《俄國人又打開了通往宇宙的道路》等。
『玖』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是哪個國家哪一年發射成功的
是前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發射成功。
斯普特尼克一號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由前蘇聯火箭專家科羅廖夫利用導彈改制而成,為鋁制球體,直徑58厘米,重83.6千克,球體,有4根鞭狀天線,內裝有科學儀器。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升空後發射了3個星期信號,在軌道中度過3個多月,圍繞地球轉了1400多圈,最後墜入大氣層消失。斯普特尼克一號是航天啟蒙時代的產物,是冷戰時期太空競爭的標志。
(9)人類歷史上第一顆衛星由什麼發射擴展閱讀:
斯普特尼克主要構造:
斯普特斯一號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的構造很簡單,衛星本體是一隻用鋁合金做成的圓球,直徑58厘米,重83.5公斤。
圓球外面附著4根彈簧鞭狀天線,其中一對長240厘米,另一對長290厘米。衛星內部裝有兩台無線電發射機——頻率分別為20.005及40.002兆周,無線電發射機發出的信號,採用一般電報訊號的形式,每個信號持續時間約0.3秒,間歇時間與此相同。
此外還安裝有一台磁強計,一台輻射計數器,一些測量衛星內部溫度和壓力的感應元件及作為電源的化學電池。它的用途是通過向地球發出信號來提示太空中的氣壓和溫度變化。
歷史意義:
斯普特尼克1號毫無先兆而成功的發射,導致美國的極大恐慌,並造成史潑尼克危機,因此亦激起美蘇兩國之後持續20多年的太空競賽,成為冷戰的一個兩強主要競爭點。
斯普特尼克1號升空的意義,在於通過量度其軌道變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氣層的密度,並為於電離層作無線電波傳遞提供原始的資料。
由於衛星填充了壓縮氮,斯普特尼克1號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體作隕石探測的嘗試, 由於高溫的隕石穿透了斯普特尼克1號的表面,導致其內壓泄漏,這也為隕石的極端高溫提供證據。
參考資料:網路---斯普特尼克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