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16個國家分別是什麼
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北涼、西涼、後涼、南涼、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後秦。
1、成漢
成漢(304——349)是十六國之一。西晉末年,天災人禍橫行,益州蜀郡的巴氐族領袖李特率領難民起兵反晉。297年,李特率領關中流民團南下漢中。
302年,自稱為使持節、大都督、鎮北大將軍。第二年定年號建初,率軍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羅尚拒守,李特敗亡。其弟李流繼續統領流民作戰,次年病死。
之後李特之子李雄成為首領,於304年攻下成都,稱成都王,306年稱帝,國號成,史稱成漢。
334年,李雄病死,遺命其兄之子李班繼位,數月後李雄之子李期殺李班自立。338年,李驤之子李壽又殺了李期自立為帝。
李壽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嚴酷的徭役壓迫。李壽死後,其子李勢繼位,大肆殺伐,國勢更加衰弱。
347年,東晉的執政桓溫率兵攻打成漢,李勢投降,成漢的殘余勢力在2年後也被東晉徹底消滅。
2、前趙
前趙(304-329),亦稱漢趙,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十六國」之一,是西晉晚期由匈奴人建立的政權。
公元319年趙國分裂為二趙:關中的劉氏「趙帝」和關東的石氏「趙王」兩個獨立政權。史家為加以區分,將關中的劉氏趙國連同劉淵所建的漢國,即將稍前的(屠各)劉姓政權統稱為前趙,而將隨後的石姓趙國稱為後趙。
304年十一月,劉淵以復漢為名,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北)即漢王位,改元元熙,定國號為漢。正式建立漢國(匈奴漢國)。
308年十月,劉淵正式稱帝,改元永鳳。309年遷都平陽。310年病卒。長子劉和即位,後庶弟劉聰弒篡。316年晉愍帝降漢,西晉亡。
318年七月,劉聰(漢昭武帝)死,其太子劉粲繼立,八月靳准發動平陽政變殺粲。鎮守長安的漢中山王劉曜發兵攻靳准。十月劉曜軍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即位稱帝,改元光初,次年改國號為趙(前趙)。
之後石勒反劉而自稱趙王(後趙),前趙喪失東土,趙帝劉曜獨存西境。此後劉曜、石勒常相攻伐。
由於劉曜在關中地區對各民族採取高壓政策,加上治國無方,一味征戰,國勢日頹,石勒則控制了河北廣大地區。公元328年,二趙大戰於洛陽城西,劉曜飲酒過量,兵敗被擒,前趙主力被消滅。
329年,後趙軍乘勝西進,前趙太子劉熙棄長安而奔於上邽[guī](今甘肅天水)。九月,後趙石虎攻克上邽,殺劉熙及其文武百官,前趙亡。前趙5主15年,後趙2主11年。一說漢趙傳3世5主,凡二十六年。
3、後趙
後趙(公元319——352)是十六國時期羯族首領石勒建立的政權,後期改國號為「衛」。歷經七帝,享國三十二年。
319年,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台)自立,稱趙王,史稱後趙。329年石勒滅前趙,次年(330年)稱大趙天王,行皇帝事,旋稱帝。
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稱居攝天王。335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至河北臨漳南)。337年稱大趙天王,349年復稱帝。石虎非常殘暴,征役無時,大興土木,荒淫無度,社會矛盾尖銳。
太寧元年(349年),石虎卒,其諸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虎養孫冉閔坐大把權,並於350年改國號為「衛」,不久殺皇帝石鑒,並屠殺石氏子孫及羯胡,同時石祗也在襄國稱帝,內戰全面爆發。351年,石祗被手下大將劉顯所殺,之後劉顯也被冉閔攻殺,後趙最終覆滅。
石勒開拓疆土,滅漢趙,佔有除遼東、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區。後趙前期仍採取胡漢分治政策,但注意籠絡漢族士人,減輕租賦,發展農業生產,推行儒家教育。
統治地區包括冀州、並州、豫州、兗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涼州及荊州和幽州部分地區。
4、前涼
前涼(公元318-376),是東晉十六國中的北方大國,公元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公元313年封西平公、涼州牧,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前涼是對北魏產生深遠影響的北方大國。
西晉覆滅後,張氏仍據守涼州,使用司馬鄴的建興年號,成為割據政權,史稱前涼。320年,張茂改元永元,徹底成為獨立政權。
324年,漢趙封茂為涼王。345年,張駿稱假涼王。349年,張重華稱涼王。公元353年,張祚即位稱涼公,次年復稱涼王,並給前任諸王追加謚號。359年,張玄靚去王號。
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統治范圍包括甘肅、寧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
但自353年張重華病死後前涼就內亂不止,國勢大衰。張天錫時已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對前涼發動全面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覆滅。
386年,張天錫世子張大豫自稱涼王,欲復國,旋被前秦攻滅。
5、北涼
北涼(397年——439年或460年)是十六國之一。由匈奴支系盧水胡族的首領沮渠蒙遜所建立;另有一種看法認為建立者為段業,此說是以蒙遜堂兄沮渠男成擁立段業稱涼州牧,並改元神璽為立國之始(397年)。
401年蒙遜誣男成謀反,段業斬男成,蒙遜以此為借口攻滅段業,仍稱涼州牧,改元永安,因此亦有人以此為北涼立國之時。
北涼都城先為張掖,蒙遜自稱張掖公。412年遷都武威,稱河西王,涼州牧。最強盛的時候控制今甘肅西部、寧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421年滅西涼。433年蒙遜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北魏大軍圍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
之後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國,444年沮渠無諱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繼任。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遂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前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後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前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六國
⑵ 人類歷史上,都有哪一個國家叫中國沒聽說過有「中國」這個國名。
中華民國啊 簡稱中國
⑶ 歷史上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中國」這一國家
西周的初年。
目前所知「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1世紀西周早期成王時代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銘文記載了成王繼承武王遺志並營建東都成周的史實,其涉及「中國」部分銘文為「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篇銘文把「中國」指為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中國」這一名稱始於周朝。但最初「中國」並不是指國家,而是指國都。古代學者認為,帝王之所即為「中」,所建的城邑就是「中國」。至於把華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國家稱為「中國」,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了
在上古文獻《尚書·梓材》中(前六世紀匯編),記載道:「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是指當時周朝統治下的全國而言。詩經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此時「中國」的含義僅僅是周朝人對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稱謂,他們認為自己位於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則分別被他們稱為蠻、夷、戎、狄。到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則自稱「中國」,其中「國」就是各諸侯的封地,《孟子》記載了一次齊王的談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此「中國」為都城之意。
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但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並不把「中國」作為國名使用,而是使用自己獨特的名稱,如唐、宋、元、明、清等,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才將「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正式使用,使其首次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
⑷ 中國的歷史起源是什麼
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 、伏羲氏、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現;商朝時出現了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時社會進一步發展,春秋戰國時生產力提高,思想百家爭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秦朝;西漢與東漢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漢字基本定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進入分裂割據局面。
隋唐五代時期,經濟繁榮、科技發展,文化影響廣泛。武周時期,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營建而使國際地位達到頂峰。遼宋夏金元時期,多元文化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時,經濟取得發展,明末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清朝時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中華民國成立。
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北伐戰爭後中國國民黨在名義上統一中國。1931年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發展歷程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
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率兵滅亡。
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推動了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其中秦國商鞅變法比較徹底,使秦國逐漸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⑸ 古代的六國是哪國統一中國
六國指:
楚國、燕國、齊國、趙國、韓國、魏國。
在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國。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5)歷史中國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一、秦朝建立背景
1、秦國崛起
秦國地處西陲,原為關中地區的一個小國,春秋時期遠較中原地區各諸侯國落後,春秋各國稱霸中原盟會爭雄時,秦常被擯斥於外。
但自秦孝公起勵精圖治,任用商鞅變法革新,廢除舊奴隸主貴族特權和世卿世祿制度,逐漸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政權。對內實行「獎軍功、教耕戰」,對外則連橫而戰諸侯國。
當秦王政剛即位的時候,李斯就在向秦王政的上書中指出:秦國已具備了統一天下的條件,六國實際上已降到秦的郡縣的地位了。這說明由秦國統一中國,已經是水到渠成了。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由於社會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新興地主的力量比較強大,經濟發展迅速,軍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到秦王政執政時,關東六國先後衰敗下去,唯獨秦國越戰越強。
2、關東六國衰落
二、意義
秦國前後用了十年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秦統一的開創之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系。
三、評價
秦始皇用不到20年時間,並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550多年的戰亂局面,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這個大帝國對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使中國古代社會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
⑹ 現在世界上哪個國家在歷史上是屬於中國的
是中國的宗屬國,不是屬於中國,」中國「這個詞也是中華民國之後才這么稱呼的。宗屬國很多的有朝鮮國,安南國,琉球國,占城國,爪哇國很多的,唐朝日本也是宗屬國,鄭和時期基本東南亞國家都是。
⑺ 有哪些國家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的領土
從周朝到元朝,朝鮮北部的鴨綠江口是中國領土。
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包括庫頁島,從元朝到1858年是中國領土,只不過在1858年的《璦琿條約》中被沙俄搶去了。
今蒙古國,從元朝到1946年是中國領土,只不過1946年,外蒙古正式獨立了。
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的黑瞎子島,從元朝到1929年是中國領土,1929年被蘇聯搶去,2008年又歸還中國。
中亞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從公元60年設西域都護以來,漢、唐、元、明、清,都是中國領土,1864年簽訂了《堪分西北界約記》,被沙俄搶去了。
中亞和西亞的廣大地區,在唐朝時是我國領土。
北亞和東歐,在元朝時是我國領土。
西藏以西、以南的部分地區在元朝和清朝時是中國領土,後來都獨立或被外國佔領了。
越南北部在元朝時是中國領土,越南也曾經長期臣服於中國,知道1870年被法國佔領。
南海上的西沙、南沙群島、台灣和琉球群島從元朝開始就是中國領土,元朝在這里設置澎湖巡檢司。明朝時,琉球獨立,1876年又被日本佔領,台灣在1895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歸還中國。
現在,日本和韓國正在爭奪一個島,日本管它叫「竹島」,韓國叫「獨島」,但是,這個島從元朝開始也是中國領土,明朝時被倭寇佔領了。
⑻ 歷史上一共有哪些國家屬於中國
先列出中國曾今的地區以及附屬國(如今是現代國家)
越南,宋朝以前一直是中國的管轄地,宋朝時獨立,但一直對中國稱臣納貢,明成祖時期曾一度回復為中國領土,明成祖在越南成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但成祖死後又變回附屬國,清朝中法戰爭後獨立。
朝鮮,漢朝曾在朝鮮建立了漢四郡,唐朝消滅了高句麗和百濟,新羅對中國稱臣納貢,以後各朝代都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中日甲午戰爭後獨立。
緬甸,明朝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英國吞並。
尼泊爾,舊稱廓爾喀,清朝乾隆時期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英國吞並。
外蒙古,清朝時期屬於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1924年宣布獨立,1946年中國政府承認其獨立。
阿富汗,清朝屬國,清朝後期被英國佔領。
泰國,明朝成為中國屬國,清朝後期被英國佔領。
寮國,明朝屬國,清朝後期被法國佔領。
呂宋(菲律賓),明朝屬國,明武宗時被西班牙佔領。
錫蘭(斯里蘭卡)、馬六甲(馬來西亞),明朝屬國,後被西班牙佔領。
柬埔寨,明朝屬國,清朝後期被法國佔領。
另外附上中國失去的一些地區(現在是他國的一部分)
浩罕國(今中亞地區),清朝屬國,1875年被俄國吞並。
占城,越南南部古國名,一直是中國的屬國,清朝前期被越南佔領。
蘇祿國,明朝屬國,後被西班牙佔領。
琉球,明朝時對中國稱臣納貢,清朝後期被日本吞並。
外東北(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1858年《璦琿條約》割讓給俄國。
巴爾喀什湖以南以東地區,1864年中俄《塔城條約》割讓給俄國。
伊犁以南部分地區共8萬平方公里,1882年中俄《改訂條約》割讓給俄國。
帕米爾高原地區,1900年被俄國吞並三分之二。
滿洲里地區,1900年被俄國吞並。
黑瞎子島,1927年被俄國佔領,2006年還給中國一半。
緬甸江心坡地區,1962年讓給緬甸。
藏南地區,1950年被印度佔領。
唐努烏梁海地區,1912年被俄國佔領。
⑼ china是哪個國家
China指的是中國。陶瓷最初的稱呼是「Chinaware」,直譯:中國瓦。陶瓷產品,古稱瓦器(古時凡以土燒製成的陶土器皿,皆可稱「瓦」)。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初無瓷器一義;後來省略ware,小寫其字頭,簡稱瓷器為china;獲得瓷器之義,已經是晚清的事了。
「China」一詞的出現,不晚於遼朝、金朝、宋朝、不早於先秦;大致出現在隋唐時期。學界基本認定其作為瓷器的雙關含義遠遠晚於「China」作為中國的本意,所以China最初的意思就是指中國。
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有4000年之久。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很早就有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和豐富的文化典籍。
曾有過指南針、火葯、造紙術、活字印刷等名揚海外的四大發明;還有為數眾多的文化古跡。中華民族以刻苦耐勞著稱於世,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
⑽ 中國歷史上曾是哪國的殖民地
1840-1931英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德國,美國,俄羅斯,比利時,義大利,荷蘭,丹麥,瑞典,日本
1931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