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歷史不僅是一門很重要的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它更是讓我們了解我們不知道的過去。
不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牢記自己的出身,只有歷史才能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
Ⅱ 為什麼讀歷史
任何一個有歷史的民族,都會學習研究歷史,因為歷史就是民族生長史,包括本民族和外國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所以要學習研究它:
1、溫故知新。名人說過「歷史有驚人的相似性」,研究學習歷史可以使民族發展少走彎路,發揚優秀傳統,捐棄糟粕內容。
2、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深刻體會中華民族是如何從黃河岸邊的一個部落歷經滄桑,飽經磨難,堅韌不拔,風雨兼程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不易,增強愛祖國,熱愛民族的一份情感。
3、學習歷史會在心底記錄下曾經發生在國家民族的重要往事,因為歷史會帶我們走進戰爭與和平的交替,體會發展與進步的艱難,感受文明與野蠻的抗爭,回味輝煌與落後的反差,見證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結出的文明碩果。比如對秦始皇的歷史研究,我們得出他「功在千秋,罪在當代」的結論。
4、學習歷史會讓我們懂得辨別人的忠與奸,正與邪,善與惡,善政與惡政,輕輕觸摸古人的精神世界,與古人進行對話,遙想遠去的風煙往事。
5、學習歷史會讓我們從沉痛中得到堅強,中華民族會懂得如何更好的保衛自己,在歷史的『鳳凰涅槃』後得到發展。
6、翻閱歷史的演進過程會讓目光變得深邃,遠大,思維變得跳躍而豐富,個人的品味和修養得到提升,這都是學習歷史帶來的好處。
Ⅲ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
由其定義,我們不難理解學歷史的意義所在:學習歷史,對話文明,積累貫古通今的智慧,訓練理性和良知。學習歷史,更多的不是為了掙來錢,也不是為了比他人高高在上,而是為了讓人突破當代的束縛,知道我們在做什麼又該做什麼。意識形態上的成長和成熟,才是一個人真正為「人」之所在。
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許多動物都有與人類相近的智慧和能力,但人與動物區別的重要標志就是文明的存在與否。進化論是對於所有生物而言無差別存在的,但是只有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文明,盡管這些文明因地域和氣候而各有千秋,對比最明顯者如海洋文明和大陸文明。文明的存在使得歷史得以延續發展,這也是我們學歷史的前提所在。
學歷史的必要性,小到其是我國應試教育必考科目之一,大到對人類命運的關懷,都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意義之所在。閻步克老師曾說過,人類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訴諸歷史。從三顧茅廬到四面楚歌,從邯鄲學步到掩耳盜鈴,每一個歷史故事,每一段歷史時間,都是人類文明點滴的積累,都是人們與文明對話的內容。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這讓我們不再去重復前人的錯誤,總結古人的成功經驗,使我們面對問題時可以有經驗借鑒,從而更加從容,也更理智。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古為鑒,可知興替。而數千年後培根的「讀史使人明志」也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正如閻步克老師所言,史學提供一種特有的訓練,我們從一些看似枯燥艱澀的東西開始,逐漸去領會一種學術的境界,去掌握一種求真的技能,去積累一種貫通今古的智慧、去培養一種對人類命運的關懷。那理性和良知的訓練,才是使人終身受益的東西。
Ⅳ 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應該讀歷史
不只是今天應該讀歷史,每一代人,每一個時期都應該讀歷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可能今天,中國處於高速發展中,更快的節奏讓一部分人迷失了自己,不知道未來的方向,需要在歷史中借鑒,找到前進的方向,所以相對立來講讀歷史的呼聲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