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草木皆兵的歷史人物的名字是什麼

草木皆兵的歷史人物的名字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0 20:52:28

① 草木皆兵的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前秦苻堅、苻融,東晉謝石、謝玄。

草木皆兵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風吹樹木的聲音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② 草木皆兵是什麼人物

「草木皆兵」相關人物:苻堅.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翻譯:淝水之戰中,苻堅與苻融登上城樓,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上,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朝的軍士.苻堅面容失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這是一個勁敵啊,怎麼能說晉軍少呢?」
望採納~

③ 草木皆兵所涉及的歷史人物

公元383年5月,苻堅徵集了80多萬人的軍隊開始進攻東晉.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當時,晉軍將領是謝石、謝玄和劉牢之,總數只有8萬人
前秦皇帝:苻堅 東晉:丞相謝安 將領是謝石、謝玄和劉牢之

④ 草木皆兵的歷史出處和歷史人物是誰

出自《晉書·苻堅·載記》
前秦與東晉的
淝水之戰
草木皆兵歷史人物:苻堅(前秦)
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⑤ 草木皆兵的故事簡介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誰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堅。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

苻堅得知兵敗,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後人根據這段史實,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

(5)草木皆兵的歷史人物的名字是什麼擴展閱讀:

淝水之戰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淝水之戰是在苻堅統一北方後的六七年進行的。當時,前秦只是軍事上的統一,內部統治不穩,更沒有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加之苻堅連年征戰,致使人民厭戰,軍隊的士氣不高,缺乏群眾基礎。這是失敗的原因之一。

⑥ 草木皆兵 的歷史人物是誰

草木皆兵(cǎo mù jiē 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出處:《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另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風吹樹木的聲音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⑦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誰

草木皆兵主人公是苻堅。
草木皆兵主人公苻堅簡介: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

苻堅於383年發動戰爭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終年48歲,謚號宣昭,廟號世祖。
苻堅除了一系列減省奢侈品、鼓勵農業、停止征戰外,更建立學校,重視文教,尤其留心儒學。苻堅曾下令廣收學官,郡國學生只要通曉一經或以上就獲授職,亦表彰有才德和努力營田之人,令人們都望得朝廷勸勵,崇尚清廉正直,物資亦豐盛。苻堅更每月親臨太學考拔學生,消滅前燕後更在長安祭祀孔子。而王猛亦助苻堅整順風俗,令全國學校漸興。在苻堅治下的關隴地區豐盛安定,地區回復秩序,工商業興盛,一片繁華景象。及至後來王猛去世後,苻堅仍然尊崇儒學,不但命太子、公侯和官員之子以及中外四禁 、二衛、四軍長上 的將士都要受學,連帶後宮亦設有典學,教宮內宦官及宮婢經學。另亦嚴厲禁止老莊以及圖讖學說。後來西域大宛獻馬,苻堅效法西漢漢文帝送還進貢的千里馬,更加命群臣作《止馬詩》送到西域,以示沒有取千里馬的慾望。最終共有四百多人獻詩。

苻堅亦重視生產,遇上天旱不但曾下令節儉及開山澤資源與民共享,亦督導百姓耕種,自己更親身躬耕藉田,讓苟皇後親身養蠶,以示對農業的重視。後又徵集王侯以下及豪門富戶的家僮奴僕共三萬人開通涇水上流,引水灌溉解決關中水旱問題。
苻堅對於前秦這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實沒有作出融合的措施。如隴西鮮卑首領乞伏司繁投降後,只遷乞伏司繁到長安,仍留其部眾在隴西地區;前燕鮮卑族人除了慕容氏皇族及部分關東豪族被遷至關中地區外,尚有大部分留在前燕故地,另亦遷原居中山的丁零族人到新安(今河南新安縣);消滅代國後,苻堅雖然由北方匈奴族人代領代國遺眾,但仍居北方。在苻洛叛亂被平定後,苻堅則為更好的管理關東以至各地民族,於是從原集中於關中的氐族人分出十五萬戶,各由宗親率領出鎮,如古分封諸侯般管治地方。然而此舉卻分散了氐族的民族力量,影響對各地的軍事影響力,而移居關中的各民族更成前秦的心腹大患。
草木皆兵的意思:
【讀音】cǎo mù jiē bīng
【解釋】: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後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就認為那些草是兵,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理。
要注意成語中的「唳」字,不同於眼淚的「淚」,粵語兩字讀音相同,普通話「唳」不讀「淚」,而讀「立」了。此字可解作鳥兒鳴叫之聲,「鶴唳」當然本指仙鶴鳴叫,但泛指鳥兒鳴啼。
【舉例】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無動靜。(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九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神經過敏
【同義詞】杯弓蛇影、風聲鶴唳、疑神疑鬼、滿腹疑團
反義詞】若無其事,鎮定自若、堅如盤石、巋然不動
【結構】主謂式成語
【燈謎面】綠林軍
草木皆兵的典故
公元4世紀下半期,前秦皇帝苻堅統一了北方黃河流域。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盪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5月,苻堅徵集了80多萬人的軍隊開始進攻東晉。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當時,晉軍將領是謝石、謝玄和劉牢之,總數只有8萬人。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堅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力不足,不堪一擊,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來是東晉的官員,對東晉有著深厚的感情。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兵力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謝玄經過一番商議,就派北府兵名將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人,先對洛澗的秦軍發起突然襲擊。守在洛澗的秦軍,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勉強抵擋一陣,就潰不成軍了。
洛澗大捷,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謝玄一面命令劉牢之繼續援救硤石,一面親自指揮大軍,乘勝前進,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於是,把人馬駐扎在八公山邊,和駐扎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蒙的一片。苻堅在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手持刀槍的晉兵來往巡邏,陣容嚴整威武。再往遠處看,對面八公山上,隱隱約約不知道有多少晉兵。其實,八公山上並沒有晉兵,不過是苻堅心虛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晉兵了。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兩軍對峙時間一長,就會對晉軍不利。於是,謝玄用激將法讓苻堅後撤,以便讓晉軍渡過淝水,決一死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約定渡河的時刻到了,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撤。他們本來想撤出一個陣地就回過頭總攻。沒料到許多秦兵一半由於厭惡戰爭,一半由於害怕晉軍,一聽到後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來了。
謝玄率領八千多騎兵,趁勢飛快渡過淝水,向秦軍猛攻。此時,朱序又乘機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前秦軍隊頓時大亂。晉軍趁機渡過了淝水,秦兵拚命逃跑,苻堅被箭射傷,只帶了十多萬人逃回長安。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⑧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誰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堅。

苻堅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一場著名的戰役,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堪稱以少勝多戰役中的典範,淝水之戰中前秦九十萬軍隊還是敗給了東晉八萬精兵,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跟苻堅草木皆兵,自己嚇自己有關。

草木皆兵古詩典故

草木皆兵的典故最早見於《晉書.苻堅載記》。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以勢如破竹之勢一統北方,就在他准備揮師南下,去攻克東晉的時候,卻遇到了困難。

苻堅原本率領的是90萬大軍,不過他並沒有把小小的東晉放在眼裡,所以只輕裝簡從的先率八千騎兵前往壽陽。苻堅滿是勝利者的從容不迫,到了壽陽,他先派了一個叫朱序的人去勸東晉投降。

誰曾想朱序本來就是東晉人士,他將苻堅的排兵布陣情況全部出賣給了東晉的將領謝石。謝石出其不意,趁機偷襲了苻堅的軍營,果然大獲全勝。

而吃了敗仗的苻堅也亂了陣腳。他登到壽陽城樓上遠遠眺望,只覺得橫亘著的山脈十分險峻,當他聽聞東晉的局怒地就駐扎在這些險峻的山脈下的時候,他心中頓時沒有了底氣。此時就連風吹動的山上的草木,苻堅都覺得是東晉的軍隊在伺機而動。苻堅的疑神疑鬼也讓前秦的軍隊在淝水之戰中潰不成軍。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北方又重新分裂。

⑨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誰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堅。

主人公是苻堅。成語草木皆兵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自《晉書·苻堅載記》。

東晉時期,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很是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這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



(9)草木皆兵的歷史人物的名字是什麼擴展閱讀: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蒙的一片。

苻堅在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手持刀槍的晉兵來往巡邏,陣容嚴整威武。再往遠處看,對面八公山上,隱隱約約不知道有多少晉兵。

其實,八公山上並沒有晉兵,不過是苻堅心虛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晉兵了。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兩軍對峙時間一長,就會對晉軍不利。於是,謝玄用激將法讓苻堅後撤,以便讓晉軍渡過淝水,決一死戰。約定渡河的時刻到了,苻堅一聲令下,苻融就指揮秦軍後撤。他們本來想撤出一個陣地就回過頭總攻。沒料到許多秦兵一半由於厭惡戰爭,一半由於害怕晉軍,一聽到後撤的命令,撒腿就跑,再也不想停下來了。

謝玄率領八千多騎兵,趁勢飛快渡過淝水,向秦軍猛攻。此時,朱序又乘機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前秦軍隊頓時大亂。晉軍趁機渡過了淝水,秦兵拚命逃跑,苻堅被箭射傷,只帶了十多萬人逃回長安。

閱讀全文

與草木皆兵的歷史人物的名字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