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中有哪些人物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
成吉思汗
東方戰神——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統帥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不僅組建了一支當時天下無敵的強大騎兵,出色地解決了軍隊給養、後勤供應,還創造性地運用了一系列符合騎兵作戰特點的戰略戰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孫中山先生說:「亞洲早期最強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所佔領,遠比中國最強盛的時期更強大了」。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怎樣對待世界歷史》一書中說:「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並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於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他非常贊成勒?加特的說法:「蒙古人所進行的征戰,就其規模和藝術、突然性和靈活性、包圍的戰略和戰術而言,是史無前例的。」「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偉大的統帥,無疑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都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戰斗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那麼軍人將仍然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從那些記載中,軍人可以獲得有用的知識,塑造一支用於未來戰爭的軍隊。那位令人驚異的領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歷史上大多數指揮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滅亡國家,摧毀整個文明。在戰場上,他的部隊運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橫掃千軍如卷席,無數次打敗了數量上占壓倒優勢的敵人」。「雖然他毀滅一切,殘酷無情,野蠻兇猛,但他清楚地懂得戰爭的種種不變的要求」。
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了60多次戰爭,除十三翼之戰因實力懸殊主動撤退外,沒有一次失敗過。因此中國學者劉樂土先生在其《成吉思汗》一書中說:「成吉思汗是後人難以比肩的戰爭奇才。他逢敵必戰、戰必勝的神奇,將人類的軍事天賦窮盡到了極點。」「他麾下的鐵騎,勢如破竹,硝煙漫卷到了羅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廣袤的歐亞大陸,成吉思汗已經成了戰無不勝的神,對手無不聞風喪膽,屈服於腳下」。「什麼人才能稱得上戰神?惟有成吉思汗!」
㈡ 被稱得上是逆天的軍事行為,近現戰爭史上的神來之筆的戰役是哪場
1950年朝鮮,剛剛成立的新中國,要在這個半島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及以其為首的聯合國軍首次對抗。
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許多英雄部隊及戰斗英雄,被稱為「萬歲軍」的范天恩就是其中之一。
在狙擊戰的最後一天,雙方都殺紅了眼,美軍80多架飛機、數百門火炮一齊開火,五公里的陣地上蔓延著肉搏的嘶喊聲和呻吟聲。
敵人知道我軍沒子彈了,肉搏一陣後,後退20米,喘口氣又接著攻上來。戰斗就這樣從日出持續到日落。
終於,師部命令三三五團撤退,范天恩團長還不願意,表示後退就回到鴨綠江了。在師長的嚴令下,三三五團才結束戰斗,後撤30公里。
在飛虎山的五晝夜,三三五團以輕武器,成功阻擊韓軍一個師及美軍一個團的瘋狂進攻,殲滅敵軍1800餘人。
隨後三三五團邊打邊撤,還一路釋放俘虜,目的就在於向美軍表明,我軍無力繼續介入戰爭,造成我軍示弱的假象,誘使美韓聯軍繼續向北深入。
這種一面堅決阻擊,一面又快速消失隱蔽的戰術,只有侵華日軍和逃到台灣的蔣軍見識過,他們根本無法理解,我軍士兵是如何做到僅憑幾根玉米棒、風餐露宿、有限的火力,就能抵擋現代化鋼鐵洪流。
這逆天的軍事奇跡,創造者屬於「最可愛的人」——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㈢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公認的軍事天才都有哪些
在全球當代史上,有誰可以和拿破崙一概而論?拿破崙,這一差一點就變成全歐洲大皇帝的人,是全球軍事史上的一大天才。土倫戰爭拿破崙初露崢嶸。以後,他在國防上的造就真是令人沒法堅信。不知有誰還能像他那般獲得那麼多局光輝的獲勝?不知有誰可以像他那般讓全部歐洲都為此顫抖?他是法國人心裡一直的自豪。這座阿爾卑斯山都是在我的腳底!」
這一全世界有些人不清楚成吉思汗的姓名么?沒有。成吉思汗,冷兵器時代閃電戰的英雄人物。他的蒙古騎兵隊讓歐洲的耶穌教全球、西亞的伊斯蘭全球所有心驚膽寒。他平生爭戰成千上萬,亡國數百,兵威之勝無人能及。他的子孫後代創建起的蒙國王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王國。大家 稱它們為「全球的戰神」。成吉思汗,輕騎兵霸主。
㈣ 戰爭史上,有沒有可以稱得上逆天的軍事行為的戰役
這樣的戰役非常多,以少勝多的戰役基本上屬於這個類似。我以三國時期發生的戰役為例,赤壁之戰與官渡之戰,包括張遼威震逍遙津這些就不說了,因為大家都比較熟悉。
接下來說一說幾次小型的戰役,發生在巴蜀之地,但是對大局影響也是很大的。
結語:
這兩起都是以小勝多的守城之戰,而且都出現擊敗過圍城部隊的記錄,霍峻早死,而他的兒子霍弋鎮守南中也是人才。蜀漢當時是不缺人才的,缺少的是人才上升的機制。劉禪用的人全都是諸葛亮留下來的,從沒有想過梯隊補充,像廖化這么年老還要擔任將軍上陣。
所以巴蜀之滅是國力的緣故,但何嘗只是國力問題,像羅憲和霍弋在蜀漢都受到排擠的,人才選拔出問題也是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㈤ 歷史上有哪些稱得上是軍事奇惱揭
1、薩拉米灣海戰
大家都知道溫泉關戰役斯巴達300勇士抵住幾十萬波斯軍隊,但畢竟是失敗了,只是暫時拖住了波斯軍隊腳步,還不足以挽救希臘文明,真正的決定性戰役是發生在薩拉米海灣的海戰,希臘聯軍以200艘靈活的三列槳座艦大破波斯上千艘大型戰艦,自身只損失不到40艘,失去了制海權的波斯陸軍因為後勤無法得到保證,只能在已經佔領希臘大部分領土的情況下悻悻撤退,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世界的勝利告終,此後波斯國勢轉衰,最後被希臘世界的後起之秀馬其頓反推滅國,更重要的是,後世有史學家認為如果這場戰役以波斯的勝利告終,古希臘文明,以至於整個西方文明將會被扼殺,所以希臘聯軍在這場戰役中的勝利使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大家既然這么喜歡伊娃格林我就貼女神鎮樓吧~~~
這是二戰初期發生在非洲的一場相當重要的戰役。英軍因為這場戰役保住了對東北非的控制,為之後盟軍通過蘇伊士運送資源補給,以及 日後美軍擊敗隆美爾創造了條件。戰斗的殘酷程度不亞於二戰中的任何一場著名戰役。這是一場山地戰,雙方都需要冒著敵人居高臨下的掃射在峭壁上攀爬,而一些 關鍵的要道只有幾米寬,卻受到大量火炮的打擊,受地形限制,戰斗經常演變成慘烈的白刃戰。而且由於沒有道路和水源,雙方部隊都遭遇了缺水和彈葯食品斷絕的 困境,頗有非洲上甘嶺的感覺。很多參戰士兵回憶說,這個戰場是二戰中最接近地獄的地方,而雙方士兵都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精神。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場戰斗英國軍隊的對手是義大利人。
㈥ 說到歷史上逆天的軍事行為,你想到的最經典的是哪一個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自古以來能夠帶兵打仗的皇帝裡面,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李世民,其次才是明太祖朱元璋。李世民的用兵水平非常高,在李世民剿滅王世充的時候,竇建德為了避免唇亡齒寒的結局,親自帶領十多萬大軍支援王世充。李世民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派遣屈突通輔佐李元吉,親自率領3500名精銳前往虎牢關御敵。
等到敵人到了包圍圈裡面,李世民指揮伏兵殺出,竇建德軍隊損失慘重,被斬首了數百人。因為李世民的英勇表現,竇建德軍隊都很害怕李世民。在打擊了對方的士氣之後,李世民趁著竇建德開會的時候發動進攻,竇建德的軍隊一片混亂,被斬殺俘虜了數萬人,竇建德也被唐朝軍隊俘虜,強大一時的大夏政權就此覆滅。李世民敢於以身犯險,用數百軍隊打伏擊戰,他的軍事才能和勇氣都是古代將領中少見的。
㈦ 世界歷史上有沒有什麼逆天的軍事行為呢
在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中,曾經發生過一場舉世罕見的戰斗,中美雙方圍繞一座橋梁反復三次爭奪,最終美軍憑借強大的空中力量和工程能力,空投橋梁構建並修復了橋梁,逃離了志願軍的包圍圈。這場戰斗給對陣雙方軍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也給兩軍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這場圍繞水門橋的戰斗反復三輪破壞與修復,最終以美軍突圍結束。美軍在奪命逃亡中的奮力掙扎,加之較好的戰術素養,使得陸戰一師夠逃出生天。這其中,美軍強大的工程能力留給志願軍深刻印象,而這正是我們當時極為薄弱的短板環節。
整場戰役過後,陸戰一師盡管傷亡過半,但仍然被美國總統授予集體嘉獎令,並頒發了多達19枚國會榮譽勛章。期間,還有一場美軍特遣隊通過「地獄火山谷」的戰斗,號稱美軍歷史上最艱險一戰,美軍華人軍官呂超然使用漢語誘騙志願軍,並導致了重大傷亡,也獲得了這枚勛章。
這場歷時17天的長津湖戰役,志願軍雖然成功的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部隊逐出了北方,但沒有實現合圍殲滅陸戰一師的目的,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於天氣極端嚴寒,加之後勤和醫療保障薄弱,志願軍非戰斗減員嚴重,整個九兵團幾乎被打殘,此後在戰爭中再也沒有發揮主力作用。
㈧ 請問世界軍事史上有哪些奇跡
一般來說軍事奇跡就是在不可能勝利的情況下勝利,比如以少勝多
斯巴達的溫泉關之戰以300人阻擋了波斯幾十萬軍隊的攻擊
二戰的德國創造的閃擊神話,在開戰幾星期就征服了6個以上的國家,包括弧稱陸軍最強的法國
。。。中國紅軍的長征估計也算是吧---- 一家老小被國軍追著打了兩萬五千里居然還死撐下來了
英法百年戰爭時的阿庫亞巧戰役,英王發表了著名的:今天和我一起流血的人都是我的兄弟。然後在人數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擊敗了法國騎兵
㈨ 歷史上有哪些戰役可以稱之為軍事奇跡
在歷史的洪流當中,有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戰役。那麼,有哪些戰役是可以被稱之為軍事奇跡的呢?
第一:四渡赤水戰役
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被幾十萬的國軍圍堵攔截,而當時蔣介石所派出的都是重兵,都裝備有精良的武器。相比之下,紅軍的資源卻差的太多了,不僅武器的質量做的很差,而且大部分的士兵就連一頓飽飯都吃不起。
很快,四十六天的時間過去了,眼看趙國軍隊就要全部餓死,項羽實在是看不下去,先是殺死了那個一直不敢出兵的楚國大將軍,然後又率領僅僅只有5萬的軍隊,開始對秦國的四十萬軍隊發動進攻。
在這么巨大的兵力數量差距面前,要是項羽能贏那就真的是奇跡了。可是沒想到項羽到最後果然贏了,他利用了一個“破釜沉舟”的計策,將秦軍的四十萬大軍全部擊敗,取得了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