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2022-06-11 02:15:05

『壹』 三國演義里陸遜是怎麼死的

陸遜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因憤怒不平而終。

具體經過:

孫權孫和父子關系惡化後,孫和的役使曾藏於孫權的床下,監聽到孫權和楊竺談論想以孫霸為儲之事。孫和恐懼,於是秘密召見親信陸胤,請他乘到武昌的機會請族父陸遜為自己出面申辯。

孫權發覺禁中語漏泄,先後將楊竺、陸胤、吾粲收監審問。陸遜雖未立即被一同問罪,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機密。在獄中,陸遜終不勝憤忿而卒。陸遜又向來節儉知足,去世的時候,家裡沒有富餘的財物。永安年間,追謚陸遜為昭侯。

(1)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人物軼事:

魏文帝曹丕黃初二年七月,剛剛宣布稱帝的劉備調集四萬大軍伐吳。吳、蜀之間的荊州問題,是個懸而未決的老問題,赤壁之戰周瑜打敗了曹操,劉備乘機佔有荊州,並以暫借的名義拖延不還。

劉備把關、張二人的死都歸罪於吳,不顧趙雲等人的勸阻,率軍東征。孫權很恐慌,不僅害怕劉備的東進,更怕曹丕乘機派兵南侵。不得已派使向曹魏稱臣。

第二年春天劉備從秭歸繼續東進,將軍黃權提出順流而下,進易退難,請求自己帶兵在前,由劉備在後坐鎮,以備萬一失利便於應付。

孫權在初戰失利之後就非常不安,又派陸遜為大都督帶兵五萬攔擊,在猶亭與劉備相持。陸遜按兵不動,任蜀軍深入五六百里也不出擊,其他將領都怪陸遜膽小,憤恨不平。

劉備久經戰陣,歷盡磨難,所以採用連營之計,也就是為了反客為主,以求扎實,不缺糧草。因此眾將對陸遜的堅守不戰,都莫名其妙。

這樣一直相持到六月份,劉備忍不住了,派大將吳班率領數千人作出進攻姿態到平地扎營。吳營諸將見蜀軍離開險隘,都認為有利可乘,一致要求出兵。

陸遜一直同劉備相持了七八個月,見蜀兵日益鬆懈,才召集諸將商議進攻。於是派兵猛攻蜀軍的一座營盤,損折了很多人馬,失利而還。

第二天他下令軍士每人各持茅草紮成的火炬一支,預備引火之物,接近敵營即將營柵及鹿砦點燃。此時正值旱季,塵陽似火,柵砦沾火即著,蜀營頓時烈焰騰騰。一處得手,吳軍全部出動,蜀營各寨連番起火。

所以這一場大火不僅燒毀了七百里連營,森林被焚毀的面積更足以造成一場曠古浩劫。劉備部下的將士死傷殆盡,屍骸塞江而下,劉備從此無顏回成都,愧悔交加,兩年後病死於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陸遜

『貳』 真實的三國里陸遜是怎麼死的

據《三國志》記載,陸遜是被孫權反覆的責備逼迫氣死的。

孫權孫和父子關系惡化後,孫和的役使曾藏於孫權的床下,監聽到孫權和楊竺談論想以孫霸為儲之事。孫和恐懼,於是秘密召見親信陸胤,請他乘到武昌的機會請族父陸遜為自己出面申辯。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幾次與陸遜互通消息。陸遜聽二人言,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面見 。

孫權發覺禁中語漏泄,先後將楊竺、陸胤、吾粲收監審問。陸遜雖未立即被一同問罪,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機密。在獄中,楊竺招供陸遜二十條罪證,陸胤又對孫和的存在不發一言 。陸遜終不勝憤忿而卒。

「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來源 陳壽《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2)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地位漸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

二宮事件時捲入孫權孫和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謚昭侯。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叄』 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的陸遜是怎麼去世的

陸遜是跟隨孫權時間較久、功勞很大的大臣,孫權早時把孫策之女嫁給了陸遜。呂蒙死後,陸遜成為抗拒魏、蜀二國的主要支柱。但孫權對陸遜的重用,主要在軍事方面,始終沒有交給陸遜軍政大權。最後權令遜代顧雍為丞相時,雖口頭上說:「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實是:孫權既不聽從陸遜屢求保安太子、黜降魯王之諫,又相繼流放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誅親近陸遜的吾粲。孫權更「累遣中使責讓遜」,使遜「憤恚致卒」。逼死了陸遜。
孫權所以逼死陸遜,決不只是因遜維護太子的問題,主要症結在於權認為遜對其統治已構成威脅。根據當時情況,權所以疑忌和逼死遜,約有以下四個原因:
(1)遜「世江東大族」,從祖康,廬江太守,康子績,鬱林太守,績從子瑁,選曹尚書。遜族子凱,建武校尉,凱弟胤,交州刺史。陸績外甥顧邵為丞相顧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顧邵子譚為陸遜外甥,任左節度,加奉車都尉。譚弟承,奮威將軍。遜外甥姚信,太常。可見遜家族姻親甚為顯赫,此為孫權忌遜原因之一。
(2)呂蒙死後,遜一直鎮守武昌,聲望至隆。吳國權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騭、諸葛瑾、潘浚、朱據等將相都與遜交好,特別是遜功高震主,為權所畏忌。到孫權統治的後期,三國疆域大致已確定,權對外攻雖不足,守則有餘。即無遜,亦可劃江自保,無何重大危險。所以權只讓遜做了幾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孫權為身後之計,怕嗣主駕馭不了遜,所以遜等越是擁戴太子和,孫權越疑惑不安。權在逼死遜之前,先剪除其親黨。以後孫權雖然立了幼子亮為太子,但挑選的首輔,卻是資望較淺、社會關系比較單薄的僑居大族諸葛恪,就可以說明孫權是不願從陸、顧等枝葉繁茂的江東大族中選擇輔政者的。從史書記載上看,孫權於武多文少的淩統、朱然、潘璋等病死後,極為哀悼傷懷。可是他不僅逼遜致死,並且還追詰遜子抗。這不是由於猜忌遜,還是什麼呢?
(4)還有一個不易被人們發覺的因素,即遜為孫策之婿,權最初將策女嫁給遜時,當然是為了加強君臣間的關系,但當遜功高震主時,這門親事便轉化為雙方關系的不利因素。權的江東基業本來是從兄策手中繼承的,但權對策子並不與己子同樣看待,陳壽即認為權對策子有虧待之處。壽在《孫策傳》評曰:「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孫盛還為此替權辯護,認為這樣作,是為了「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然後國無陵肆之責,後嗣罔猜忌之嫌」。孫盛這種看法,是迂闊而不切合事實的。權既定孫和為太子,又給孫霸以過分的待遇,使之覬覦太子寶座,還談得上什麼「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呢?孫權諸子雖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卻終身為侯,不是虧待是什麼呢?這一點,連權本人也是不無內疚的。史言:「吳主寢疾,遣太子禱於長沙桓王廟」。權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堅禱告,卻偏向兄長禱告,正說明權內心隱處也覺得對不住創業的兄長,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舉。權之猜防遜,不會與遜為策婿毫無關聯。陳壽拿權與勾踐相比,正是他識見高超之處。非深知權之為人,固不能道此。

『肆』 陸遜怎麼死的, 死在哪

陸遜是氣死的,死在監獄。

孫權孫和父子關系惡化後,孫和的役使曾藏於孫權的床下,監聽到孫權和楊竺談論想以孫霸為儲之事。孫和恐懼,於是秘密召見親信陸胤,請他乘到武昌的機會請族父陸遜為自己出面申辯。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幾次與陸遜互通消息。

陸遜聽二人言,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面見。孫權發覺禁中語漏泄,先後將楊竺、陸胤、吾粲收監審問。陸遜雖未立即被一同問罪,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機密。在獄中,楊竺招供陸遜二十條罪證,陸胤又對孫和的存在不發一言, 陸遜終不勝憤忿而卒。

陸遜身後之事

陸遜長子陸延早夭,由次子陸抗襲爵。孫權任命陸遜次子陸抗為建武校尉,領陸遜部眾五千人,讓他送靈柩回東,陸遜後來葬於橫山(今上海松江昆岡鄉境內)。後陸抗進京面見孫權時,洗清了楊竺所指控二十條罪行。

太元元年,陸抗回到建業治病。等到他要離開時,孫權哭著與他告別:我過去聽用讒言和你父親不和,由此辜負了你。我前後問過的事都焚毀消滅,不要讓人再見到這個了。永安年間,追謚陸遜為昭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陸遜

『伍』 陸遜之死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陸遜之死直接原因是孫權晚年昏庸,在立儲一事上與孫權的觀點不和,晚年的孫權不不僅是失去了一定的判斷能力,而且也更加的獨斷專行,他已經聽不下任何人的意見。就連威望最高的陸遜,也最終被孫權逼迫致死。可根本原因還是孫吳政權建立起始就有的階級矛盾。

雖然在根基未穩時二者為顧全大局,表面上和睦相處,可這個炸葯桶還是在立儲時爆發出來,直接導致了陸遜被逼死。陸遜的死也標志著江東大族和孫氏政權的矛盾浮上水面,孫吳霸權也從此由盛轉衰了。

陸遜介紹

陸遜(183~245)字伯言,吳郡吳人,本名陸議,世代乃是江東大族,家世顯赫,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被譽為"一時英傑",為孫吳建立三分天下的霸業立下赫赫戰功;除此之外他又出將為相,主張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大大增強了吳國的國力。

他和孫權原本君臣同心、肝膽相照,可是最後捲入立儲之戰而遭到孫權猜忌,憂憤而死。宋人洪邁《容齋隨筆》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譽為孫吳立國之柱石,孫權還將陸遜稱為商湯之伊尹、西周之呂尚。

『陸』 陸遜是怎麼死的

1、據《三國志》記載,陸遜是被孫權反覆的責備氣死的。
2、人物簡介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世代為江東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陸遜在夷陵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夷陵之戰也成為戰爭史上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以後陸遜在東吳出將入相。晚年因捲入立嗣之爭、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責罰,憂憤而死,葬於蘇州,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3、任務地位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丞相婁侯陸遜」。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周瑜、呂蒙、鄧艾、陸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陸遜。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陸遜亦位列其中。

『柒』 歷史上的陸遜怎麼死的,真的是被孫權逼死的嗎

對於陸遜的死因有的人說他是病死的,有的人說他是被孫權給活活逼死的,在電視上易中天老師講的時候,他的看法也是被孫權逼死,那麼陸遜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知道東吳由盛轉衰的契機就是,孫霸同孫和爭奪嗣子之位,給東吳內部帶來分裂的跡象。

然後有了這兩人的讒言,最後孫權逐漸厭惡起了孫和。而這和陸遜有什麼關系呢,因為當時的孫權已然有了廢掉孫和的打算,但是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丞相陸遜還有其他朝臣的反對,因為陸遜沒有支持孫權的做法,孫權心下十分的不滿,他不僅沒有聽從陸遜的意見,還竟然對支持孫和的人生出了殺心,而後陸遜被排擠出了中樞,而與他交好的朝臣,也紛紛受到孫權打壓,最後陸遜被逼迫致死。

『捌』 陸遜怎麼死的 死在哪

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

陸遜出身吳郡陸氏。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賞識得以發揮卓越的軍事才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黃初三年(222年),孫權命陸遜為東吳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領荊州牧 。

陸遜出身吳郡陸氏,為江東大族,江東四大姓(吳郡顧氏、吳郡陸氏、吳郡朱氏、吳郡張氏)之一。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陸遜出生在華亭,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舒縣讀書。

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年初,因袁術和陸康不和,袁術派遣孫策攻打廬江,陸康堅守了二年。到了興平二年(195年)年末,廬江城終究還是被孫策攻克了。之後月余,陸康就病逝。

『玖』 東吳大將陸遜最後到底是怎麼死的有什麼記載呢

陸遜後期在東吳陣營內的地位相當於蜀漢的諸葛亮,做到了丞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陸遜幫助東吳拿到了荊州,斬殺了關羽,最關鍵的是在之後的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直接將劉備大軍打的大敗,間接要了劉備的老命。他還在石亭之戰中阻止了曹軍的南下,官至上大將軍兼左都護。就這么一個牛人,最後卻捲入了孫權立儲之爭,觸犯了皇帝龍鱗,最後被活活嚇死,甚是悲慘。

全琮、步騭等大臣則支持孫霸當太子,兩派相互攻擊,鬧得烏煙瘴氣。孫權和楊竺密談立儲問題,想要廢掉孫和,誰曾想他們的談話被孫和安插的一個密探打聽到了,孫和迅速將此消息透露給了遠在武昌的陸遜,想要讓陸遜阻止孫權。陸遜立即寫書替孫和仗義直言,勸孫權要分清嫡庶關系,力保孫和。孫權知道後大怒,遠在武昌的陸遜是怎麼知道此密談內容的?他首先想到楊竺泄密,將其下獄。楊竺屈打成招,拉陸遜下水。身為丞相的陸遜居然敢派人偷窺皇帝的隱私,成何體統!陸遜直接被活活嚇死。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