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咖啡歷史多久了

咖啡歷史多久了

發布時間:2022-06-11 14:19:43

1. 咖啡的起源與歷史

咖啡的起源最為人熟知的是紀元六世紀時,牧羊人卡爾代發現了咖啡,關於咖啡飲用的歷史,非洲是咖啡的故鄉,隨著非洲奴隸的買賣開始傳遍世界。

這個故事追溯到公元6世紀前後,牧羊人卡爾代發現他的羊群食用了一種野生灌木的果實之後,變得非常喧鬧,他就很好奇也就嘗了一下。

食用完這種果實的他竟然也非常興奮,這就是咖啡的起源,後來當地人開始試著嚼咖啡豆,用水煮咖啡喝。

到了後來,隨著一批批的奴隸從非洲被販賣到葉門和阿拉伯半島,咖啡也就帶到了這些地方,根據史料記載,葉門在15世紀或是更早既已開始種植咖啡了。

但是,阿拉伯人禁止咖啡種子的出口,直到1699年,荷蘭人將咖啡帶到印度的馬拉巴,印度也一度成為了歐洲咖啡的主要供應地。

到了1668年,咖啡作為一種時尚飲品在南美洲非常流行,咖啡首次在美洲種植是在十八世紀二十年代。

根據史料記載,台灣在1884年首次種植咖啡成功,大陸地區最早的咖啡種植則始於雲南。

2. 咖啡的由來是什麼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咖啡」一詞源自希臘語「Kaweh」,意思是「力量與熱情「。

咖啡樹是屬山椒科的常綠灌木,日常飲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種不同的烹煮器具製作出來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樹果實內之果仁,再用適當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

古代中國有神農氏嘗百草,並一一加以記錄整理,使後人對許多植物能有系統的認識。西方世界沒有神農氏這樣的人,更沒有留下什麼有文字的記錄,因此關於咖啡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傳說。其中,最普遍且為大眾所樂道的是牧羊人的故事。

傳說有一位牧羊人,在牧羊的時候,偶然發現他的羊蹦蹦跳跳手舞足蹈,仔細一看,原來羊是吃了一種紅色的果子才導致舉止滑稽怪異。他試著采了一些這種紅果子回去熬煮,沒想到滿室芳香,熬成的汁液喝下以後更是精神振奮,神清氣爽,從此,這種果實就被作為一種提神醒腦的飲料,且頗受好評。

古時候的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曬乾熬煮後,把汁液當作胃葯來喝,認為可以有助消化。後來發現咖啡還有提神醒腦的作用,同時由於回教嚴禁教徒飲酒,因而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飲料,作為提神的飲料而時常飲用。十五世紀以後,到聖地麥加朝聖的回教徒陸續將咖啡帶回居住地,使咖啡漸漸流傳到埃及、敘利亞、伊朗和土爾其等國。

咖啡進入歐陸當歸因於土耳其當時的鄂圖曼帝國,由於嗜飲咖啡的鄂圖曼大軍西征歐陸且在當地駐扎數年之久,在大軍最後撤離時,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內的大批補給品,維也納和巴黎的人們得以憑著這些咖啡豆,和由土耳其人那裡得到的烹制經驗,而發展出歐洲的咖啡文化。

戰爭原是攻佔和毀滅,卻意外地帶來了文化的交流乃至融合,這可是統治者們所始料未及的了。咖啡文化成熟於歐洲。十六世紀初,咖啡向歐洲傳播開來。當時的法國國王克雷門八世曾說:「雖然是惡魔的飲料,卻是美味可口。此種飲料只讓異教徒獨佔了,殊是可惜」。因此也接受了基督徒也能飲用咖啡。

在英國有無數的咖啡屋,當時只有男人能進入。咖啡在紳士的社交場所頗受歡迎。男人們在此高談闊論政治、文學、商業等議題,有些甚至不回家。因此1674年有許多主婦提出請願書要求將咖啡屋關閉。咖啡文化深深的影響及巴黎市民,街角的咖啡店也開始大量而生。無數的咖啡沙龍內,新的文學、哲學與藝術皆因而出現,期間誕生了無數的思想家及哲學家,如巴爾札克·盧棱等等。文化人不斷齊集,並以齊聚於知識性的咖啡沙龍內高談闊論而聞名。

在義大利濃縮咖啡ESPRESSO開始出現,引起咖啡飲用方式的變化。咖啡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因此有興趣栽培咖啡的人,也愈來愈多。十三世紀製造商,將咖啡櫻桃帶各地到並栽植。十八世紀初,法國海軍上將德?克魯,在船上用自己的飲用水,灌溉桶中的咖啡幼苗,而後將之種植於法國領地馬爾其尼克島。

不久之後,咖啡廣為流傳到中南美洲,咖啡的栽植也擴大到世界各地。

中國人開始品嘗飲用咖啡始於同治年間。同治五年(1866)上海的美國傳教士高丕第夫人出版了一本《造洋飯書》,該書是為來華的外國人吃西餐和培訓中國炊事員、廚師而編寫的。書中除了把coffee音譯成「磕肥」之外,還講授了製作、燒煮咖啡的方法:「猛火烘磕肥,勤鏟動,勿令其焦黑。烘好,乘熱加奶油一點,裝於有蓋之瓶內蓋好,要用時,現軋」。③這里先講了焙炒熟咖啡豆,待要煮飲料時,才軋碎馬上煮。後面則講如何加水煮咖啡等。但它沒講加糖,可能有疏漏。那些受外國人培訓做西餐煮咖啡的人多半是受僱傭的中國人,他們因工作需要難免不嘗一口咖啡。洋人在中國吃西餐喝咖啡時,有時也會請中國官員和他們的中國熟人吃一吃喝一喝。由此可知,同治年間已有中國人嘗過咖啡。中國出現經營性的咖啡館則大概在清末。據清末民初之人徐珂敘述:「飲咖啡:歐美有咖啡店,略似我國之茶館。天津上海亦有之,華人所仿設者也。兼售糖果以佐飲」。徐珂的書採取了許多清人筆記,可推斷所談之事出現在清末。但此書出版稍晚於《中華大字典》,故難判明「咖啡」一詞哪本書最先使用。不過最先印成鉛字的則是《中華大字典》。可見到了民國,咖啡館或大飯店酒店賓館所附的咖啡廳在各大城市普遍出現。

3. 現在很多人喜歡喝咖啡,咖啡傳到中國有多久了

咖啡,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風靡全世界。工作之餘,來一杯濃濃的咖啡,提神醒腦,無比愜意。現在,喝咖啡成為很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但要論歷史,咖啡引進到中國,卻只有200多年的時間,而且有可能是從日本傳過來的。

“先自軟殼中取出其子,曬干炒焦後研為粉末,是為咖啡,和以沸水,煎出其質,香味甚佳,亦惟飲料中之重要品;咖啡除碳水化合物外,亦含有一種芳香揮發之精油與咖啡素……與茶素同,亦主解渴提神,然飲之過度亦有害。”1935 年,楊耀文在《科學通訊》上如此寫道,從文字之淺近看,當時多數北京人對咖啡還茫然無知。

清代陳其元在《庸閑齋筆記·聘盟日記》中寫道:“(康熙帝)已,又賜茶,此茶如西洋之噶霏。”“步入三重門,進一室坐,仍有如噶霏之茶,雲是滿禮早晨所食者。” 噶霏,即咖啡之別譯,可見至少在康熙時,上層人士已知咖啡。 同治五年(1866年),在上海的美國傳教士高丕第夫曾出版《造飯洋書》,稱: “猛火烘磕肥,勤鏟動,勿令其焦黑。烘好,趁熱加奶油一點,裝於有蓋之瓶內蓋好,要用時,現軋。”這里的磕肥,顯然指的也是咖啡。

此外,嘉慶年間《廣東通志》中也說:“外洋有葡萄酒……又有黑酒, 番鬼飯後飲之,雲此酒可消食也。”這里的“黑酒”,可能也是咖啡。可見,咖啡很早已登陸上海和廣州, 但都不如北京早。

4. 咖啡的歷史

咖啡可被追溯的歷史大概可以到公元十世紀,不過那些都是不可考證的歷史。例如廣為傳播的牧羊人的故事,跨越沙漠的僧侶故事等等。真正有據可查的是咖啡豆的傳播時間,也就是從非洲傳到歐洲乃至全世界,大概是公元十六-十七世紀左右的事,眾所周知那是大航海的時代。荷蘭的殖民者、商人、掠奪者則是其中傳播咖啡的關鍵角色。
現代的咖啡都是飲料,但在最初咖啡是作為食品的用途。寺廟中的僧侶在誦經的時候會咀嚼咖啡作為提神的食品。在戰爭中也有作為摻入在麵包中的興奮劑,用以提高軍隊的士氣。
直到11世紀左右,人們才開始用水煮咖啡做為飲料。13世紀時,衣索比亞軍隊入侵葉門,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世界。因為伊斯蘭教義禁止教徒飲酒,有的宗教界人士認為這種飲料刺激神經,違反教義,曾一度禁止並關閉咖啡店,但埃及蘇丹認為咖啡不違反教義,因而解禁,咖啡飲料迅速在阿拉伯地區流行開來。咖啡Coffee這個詞,就是來源於阿拉伯語Qahwa,意思是「植物飲料」,後來傳到土耳其,變為Kahve,成為歐洲語言中這個詞的來源。咖啡種植,製作的方法也被阿拉伯人不斷地改進逐漸完善。
但在西元15世紀以前,咖啡長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壟斷,僅在回教國家間流傳;當時主要被使用在醫學和宗教上,回教醫生和僧侶們承認咖啡具有提神、醒腦、健胃、強身、止血等功效。直到16、17世紀,透過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權荷蘭人的買賣輾轉將咖啡傳入歐洲,很快地,這種充滿東方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氣迷魅的黑色飲料受到貴族仕紳階級的爭相競逐,咖啡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甚至產生了「黑色金子」的稱號,並且在接下來風起雲涌大航海時代,藉由海運的傳播,全世界都被納入了咖啡的生產和消費版圖中。

1570年,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失敗撤退時,有人在土耳其軍隊的營房中發現一口袋黑色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一個曾在土耳其生活過的波蘭人,拿走了這袋咖啡,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16世紀末,咖啡以「伊斯蘭酒」的名義通過義大利開始大規模傳入歐洲。
最初有的天主教宗教人士認為咖啡是「魔鬼飲料」,慫恿當時教皇克萊門八世禁止這種飲料,但教皇品嘗後認為可以飲用,並於1600年為咖啡舉行洗禮,因此咖啡在歐洲逐步普及。
17世紀咖啡的種植和生產一直為阿拉伯人所壟斷,在歐洲價值不菲,只有歐洲上層人物才能飲用咖啡。直到1690年,一位荷蘭船長航行到葉門,得到幾棵咖啡苗,開始在荷屬印度(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種植成功。1727年荷屬蓋亞那的一位外交官的妻子,將幾粒咖啡種子送給一位駐巴西的西班牙人,他在巴西試種取得很好的效果。巴西的氣候非常適宜咖啡生長,從此咖啡在南美洲迅速蔓延。因大量生產而價格下降的咖啡開始成為歐洲人的重要飲料。
現在,咖啡和茶、可可成為全世界三大飲料,而咖啡的出口量僅次於石油成為全世界第二大出口品。

5. 咖啡的起源和發展史……

咖啡樹原產於非洲衣索比亞西南部的高原地區,據說一千多年以前一位牧羊人發現羊吃了一種植物後,變得非常興奮活潑,進而發現了咖啡,還有說法稱是因野火偶然燒毀了一片咖啡林,燒烤咖啡的香味引起周圍居民注意。

在公元15世紀以前,咖啡的種植和生產一直為阿拉伯人所壟斷。當時主要被使用在醫學和宗教上,醫生和僧侶們承認咖啡具有提神、醒腦、健胃、強身、止血等功效。

15世紀初開始有文獻記載咖啡的使用方式,並且在此時期融入宗教儀式中,同時也在民間作為日常飲品。因伊斯蘭教嚴禁飲酒,因此咖啡成為當時很重要的社交飲品。

1683年,土耳其軍隊圍攻維也納,失敗撤退時,有人在土耳其軍隊的營房中發現一口袋黑色的種子,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一個曾在土耳其生活過的波蘭人,拿走了這袋咖啡,在維也納開了第一家咖啡店。

16世紀末,咖啡以「伊斯蘭酒」的名義通過威尼斯商人和海上霸權荷蘭人的買賣輾轉將咖啡傳入歐洲,很快地,這種充滿東方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氣迷魅的黑色飲料受到貴族士紳階級的爭相競逐,咖啡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甚至產生了「黑色金子」的稱號。

相傳1600年時一些天主教人士認為咖啡是「魔鬼飲料」,慫恿當時的教皇克萊門八世禁止這種飲料,但教皇品嘗後認為可以飲用,並且祝福了咖啡,因此咖啡在歐洲逐步普及。

直到1690年,一位荷蘭船長航行到葉門,得到幾棵咖啡苗,在印度尼西亞種植成功。1727年荷屬蓋亞那的一位外交官的妻子,將幾粒咖啡種子送給一位在巴西的西班牙人,他在巴西試種取得很好的效果。巴西的氣候非常適宜咖啡生長,從此咖啡在南美洲迅速蔓延。因大量生產而價格下降的咖啡開始成為歐洲人的重要飲料。



選購指南:

不論是哪一種咖啡,新鮮度都是影響品質的重要因素。選購時,抓一兩顆咖啡豆在嘴中嚼一下,要是清脆有聲,表示咖啡豆未受潮,而唇齒留香的咖啡豆才是上品,但最好還是用手捏捏,感覺一下是否實心,千萬不要買空殼的咖啡。

剛炒好的咖啡豆並不適合馬上飲用,一般來說,咖啡的最佳飲用期為炒後一周後,此時的咖啡最新鮮,香味口感的表現最佳。

此外,咖啡豆的風味也是另一個考慮因素。內行人選咖啡豆,倒不見得是看顆粒的大小,咖啡豆在品相上,有可能存在大小不一,例如衣索比亞豆的特性大小不一屬於正常現象。

其次是色澤,日曬豆在顏色上不論生豆或是熟豆都會存在顏色不一,是正常現象,切勿單方面自行解讀書中或是資料中的淺見,將所有咖啡豆都一概而論。相對來說,中深烘的咖啡豆相比淺烘豆更易出油,淺烘豆則不出油或少量出油。總之在選購咖啡時應注意其新鮮度、香味和有陳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咖啡

6. 咖啡的發展歷史請盡可能詳細

公元9世紀,阿拉伯酋長國出土文物表明,當時在中東地區已使用烘焙咖啡;
公元15世紀,阿拉伯醫生文件證明,咖啡用來治病;
1592年,醫師及植物學家介紹咖啡,證實在埃及廣泛使用;
17世紀咖啡作為葯品和普通飲料傳於歐洲,應用日趨廣泛;
1645年,維尼斯開設第一家咖啡館;
1652年,倫敦第一家咖啡館開業;
1672年,巴黎第一家咖啡館開業;
1683年,維也納第一家咖啡館開業;
1690年,漢堡第一家咖啡館開業;
18世紀,咖啡樹從阿拉伯國家移植全世界;
1690年~1700年,荷蘭人把咖啡從葉門移植到荷蘭殖民地印度尼西亞等地;
1723年,法國人把咖啡樹移植到安第列斯群島;
1727年,葡萄牙人把咖啡樹移植到巴西;
1730年,英國人把咖啡樹移植到牙買加、古巴和中美洲;
1730年,西班牙人把咖啡樹移植到哥倫比亞;
1996年,草本咖啡在中國培育成功。
目前,從出口量上說,咖啡僅次於石油,名列第三。

7. 人類喝咖啡的歷史有多長

咖啡的來源已無從稽考。諸多傳說之一指咖啡原產地衣索比亞西南部的咖法省高原地區,據說是一千多年前一位牧羊人發現羊吃了一種植物後,變得非常興奮活潑,因此發現了咖啡。也有說法是由於一場野火,燒毀了一片咖啡林,燒烤咖啡的香味引起了周圍居民的注意。人們最初咀嚼這種植物果實以提神,後來烘烤磨碎摻入麵粉做成麵包,作為勇士的食物,以提高作戰的勇氣。不過這些傳說故事都缺乏歷史文件佐證,只出現於後世的旅遊傳記中,因此無從考證咖啡起源的真正原因。
直到11世紀左右,人們才開始用水煮咖啡做為飲料。13世紀時,衣索比亞軍隊入侵葉門,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世界。

8. 有關咖啡的歷史

咖啡的歷史- -

隨著第一粒咖啡豆被人們採摘下來、第一次焙考、第一次研磨、第一次沖調和第一杯熱咖啡醇香的飄散,有關咖啡種植和咖啡文化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傳播的傳說,已經成為歷史上最偉大、最浪漫的故事之一。

有關咖啡起源的傳說各式各樣,不過大多因為其荒誕離奇而被人們淡忘了。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非洲是咖啡的故鄉。咖啡樹很可能就是在衣索比亞的卡發省(KAFFA)被發現的。後來,一批批的奴隸從非洲被販賣到葉門和阿拉伯半島,咖啡也就被帶到了沿途的各地。可以肯定,葉門在15世紀或是更早既已開始種植咖啡了。阿拉伯雖然有著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港口城市摩卡,但卻禁止任何種子出口!這道障礙最終被荷蘭人突破了,1616年,他們終於將成活的咖啡樹和種子偷運到了荷蘭,開始在溫室中培植。阿拉伯人雖然禁止咖啡種子的出口,但對內確實十分開放的。首批被人們稱作「卡文卡恩」的咖啡屋在麥加開張,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了這樣一個場所,無論什麽人,只要花上一杯咖啡的錢,就可以進去,坐在舒適的環境中談生意、約會。

咖啡進入亞洲
阿拉伯人沒能將咖啡在亞洲傳播開來,荷蘭人卻做到了!在對外殖民的過程中,他們在印度的馬拉巴種植咖啡,又在1699年將咖啡帶到了現在印尼爪哇的巴達維亞。荷蘭的殖民地曾一度成為歐洲咖啡的主要供應地。目前,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第四大咖啡出口國。

咖啡進入歐洲
威尼斯商人於1615年首次將咖啡帶入了歐洲。到1683年,歐洲首家咖啡屋在威尼斯開張,而最著名的還要數1720年在聖馬可廣場開張的佛羅淪咖啡館,至今還生意興隆。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商—— 倫敦羅依德公司正是由咖啡屋起家的。

咖啡進入美洲
1668年,咖啡作為一種時尚飲品風靡南美洲,咖啡屋也緊跟其後,分別在紐約、費城、波士頓和其他一些北 美城市出現。1773年的波士頓傾茶黨案就是在一家名為綠龍的咖啡屋裡策劃的。今天,著名的華爾街金融區的紐約股票交易所和紐約銀行都始於咖啡屋。咖啡首次在美洲種植是十八世紀二十年代,又是荷蘭人最先將咖啡傳到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咖啡由荷蘭的殖民地傳到了法屬蓋亞那和巴西,後來又由英國人帶到了牙買加。到了1925年,種植咖啡已成為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傳統。同年,夏威夷也開始種植咖啡,它是美國唯一的咖啡產地,而夏威夷咖啡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迄今,巴西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佔全球咖啡產量的約30%;而哥倫比亞則是第 二大咖啡生產國,佔全球咖啡產量的12%左右。北美目前是咖啡消費兩最大的地區,在西雅圖,「拉泰」 文化重新演繹了咖啡文化的內涵,將獨特口味的風味咖啡、設計精美的咖啡器具與時尚和藝術融合在一起, 並風靡世界。

咖啡進入中國
據史料記載,1884年咖啡在台灣首次種植成功,從而揭開了咖啡在中國發展的序幕。大陸地區最早的咖啡種植則始於雲南,是在二十世紀初,一個法國傳教士將第一批咖啡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在以後的近百年裡,咖啡種植在幅員遼闊的中國也只是「星星點點」。然而,近年來中國咖啡種植和消費的發展愈來愈為世界所矚目。麥斯威爾、雀巢、哥倫比亞等國際咖啡公司紛紛在中國設立分公司或工廠,為中國市場提供品種更優、價格更優的產品。作為西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咖啡已正式進入中國人的家庭和生活;北京、 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咖啡館伴隨著咖啡文化的成長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為青年人新的消費時尚,裝點著都市風情。

9. 咖啡歷史你了解多少

當我們在享用咖啡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只是把它當成一種飲料,一種與眾不同的,味道獨特的,能提神的飲料,卻很少會去細想:小小的咖啡,會有什麼大的名堂?
恰恰,咖啡的名堂大得驚人——它是僅次於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出口產品,它從被人類認識並首次食用,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它和政治、宗教、經濟、戰爭、醫學、社交及環保均有密切的關系。
它催化了法國大革命;
它為英國工業革命帶來足夠動能;
它在拉美諸國政權交迭中起著微妙的作用;
它在美蘇冷戰中做了某種平衡桿;
它趕走了一個個獨裁者,掀起了一次次革命……
馬克·潘德葛拉斯的著作《咖啡萬歲:小咖啡如何改變大世界》(韓懷宗譯),可以說是至今為止最完整記錄咖啡傳奇的書,它在美國出版後,立即引起媒體高度關注,CNN、ABC等曾為此專訪過作者,本文特將《咖啡萬歲》一書部分內容摘出獻給所有關注咖啡的朋友們。
阿拉伯世界:沒有咖啡,就沒有革命?
咖啡歷史學家烏克斯在他最權威的著作《咖啡天下事》(All About Coffee)中寫道:「每當咖啡引進,就會助長革命。咖啡是人間最極端的飲料,咖啡因會刺激思考,老百姓一旦深思就想造反,危及暴君地位。」
早在16世紀,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大行其道的同時,就博得「麻煩製造者」的稱號。統治者認為咖啡館是瘋狂的滋生之地。聖城麥加的年輕總督貝格發覺市面上諷刺他的詩文竟然是從咖啡館里流出,勃然大怒,決定查禁咖啡。1511年麥加所有咖啡館被迫關門。阿拉伯世界的其他統治者和宗教領袖,也相繼宣布咖啡為非法飲品。
君士坦丁堡的帝王擔心在戰爭期間,民眾多喝了兩杯咖啡,就會發表反動言論影響士氣,因此下令關閉境內咖啡館。並且出台了嚴厲的法規來約束民眾:任何人只要喝咖啡被逮到,要享受棍子帶來的「皮肉之苦」;第二次再犯,對不起,你完了。重犯者會被裝進皮革的袋子,縫密,然後丟進博斯普魯斯海峽。
然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還是有很多人冒著海底喂魚的危險喝咖啡。禁令終究不敵潮流,最後不了了之。
咖啡是16世紀土耳其人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有明文規定:老公如果無法滿足老婆對咖啡的需求,女方可以此作為離婚的理由。
法國:大革命的催化劑
西方人起初不知道如何形容這種來自阿拉伯的怪飲料。1610年在中東旅遊的英國詩人桑狄斯寫道:「土耳其佬常喝一種名為咖啡的東西,哈啦一整天。這種飲料黑如煤煙,喝起來味道也和煤煙差不多。」
但歐洲人沒多久就瘋狂愛上了這種「煤煙」。法國人因為咖啡的傳入而減少了酒的消耗量。咖啡館更成為知識分子批評時局的場所。1689年義大利移民普羅柯布在巴黎赫赫有名的弗蘭西斯戲劇院正對面開設後來也是赫赫有名的普羅柯布咖啡館。它不但是巴黎首家,也是最經典的咖啡館。大量演員、小說家、劇作家和音樂家在此聚會。伏爾泰、盧梭、富蘭克林等名人均曾光顧。法國史學家兼哲學家伏爾泰常常一次要在這里喝上40杯咖啡加巧克力。著名法國革命領袖丹東、馬拉常在此共商大計。當時擔任炮兵軍官的拿破崙有一回喝了沒錢付帳,留下軍帽作抵押。
這家咖啡館帶動巴黎咖啡熱。許許多多的進步思想在咖啡的刺激下醞釀、形成。這對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催化作用顯而易見。可以想像,當年革命分子就在Café foy前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喝幾杯咖啡提神壯膽(是不是和武松喝18碗酒過景陽崗有點相似呢),一口氣攻下巴士底獄。
有詩為證:
丹東,可畏的丹東,
跳上演講台前,
先喝下幾杯咖啡,
好比馬兒幹活前總要吃糧草……
——19世紀史學家米契雷
英國:為工業革命注入動力
1700年以後,英國進入工業革命時代。這股風潮到了1800年以後也席捲其他歐陸國和北美。工廠體系的發展大幅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步調、態度和飲食習慣。咖啡成了廣大勞工階級飲食的一部分,為工業革命帶來足夠的動能。工人在生活環境惡劣、工作時間長的情況下,開始喝咖啡。她們誤以為這是補品,因為喝了以後干勁十足。

閱讀全文

與咖啡歷史多久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