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將京城設在汴梁的朝代
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趙匡胤改國號為宋,定都汴梁(河南開封)
後周(951年—960年)從951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開國,至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篡周,歷經三帝,享國10年。後周的首都是開封,也就是後來的汴梁。
後漢(947年-951年),由後晉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建立,都城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後唐滅亡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西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占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東京開封。
B. 汴梁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宋朝時的汴梁城是現在的河南開封。
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的天災禍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
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汴京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以及後周的國都。
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
北宋時的東京汴梁府,是世界最大城市,戶口上百萬,繁華至極,《清明上河圖》可以證明這一點。
地貌
開封地處中原腹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多為粘土、壤土和沙土,適宜各類農作物種植。開封境域內,因黃河泥沙淤積使黃河河床不斷抬高,形成了河高於城的「地上懸河」。
開封地下則因歷次黃河水患使開封數座古都城、府州城池深深埋於地面之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都城、2座省城及1座州城,構成了中國罕見的城摞城奇特景觀。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汴梁
C. 汴京是哪個朝代的首都
汴京是宋朝的首都。
汴京也就是汴梁,在宋朝時期是都城,也被稱為東京,是現在的河南開封,在《水滸傳》中那是經常出現的一個城市地名,施耐庵在介紹某位好漢的時候,往往會說東京汴梁八十萬禁軍教頭,那叫一個氣勢了得。
汴京城:
今河南開封汴京,簡稱汴,古稱「汴州」、「東京」、「大梁」,今河南開封。是中國多個重要王朝的首都。戰國時期,魏國建都於此,稱「大梁」,冶鐵業發達,十分繁榮。後歷經黃河水患的天災禍亂,幾乎淪為廢墟,極度衰敗。
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開封地理條件非常適宜農業經濟發展,汴京作為一統天下的基礎,先後成為後梁、後晉、後漢及後周的國都。公元960,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
D. 汴京是哪個朝代的都城
宋朝(北宋):
趙匡胤稱帝後,建立宋朝(北宋),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
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北宋),以開封為首都,稱為「東京」,終於完成對中國漢民族本部的統一。
北宋時期,開封城市結構突破了唐代長安「坊市」城市格局的束縛,再次走向空前繁榮,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華的城市。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開封被金國佔領,繼續被金朝定為都城。
相關如下:
開封古稱汴梁、汴京,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開封坐落於廣袤的豫東平原之上,河南省東部黃河南岸,鄭州東約80公里,沿歐亞大陸橋內陸雙向對外開放中心城市之一。境內無山,河流、湖泊較多,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較好,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一年一度的菊展,使開封又獲名「菊城」美稱。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E. 宋朝的汴梁是現在的哪裡
宋朝的汴梁是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
開封,簡稱「汴」,古稱老丘、汴州、汴梁,是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文化旅遊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區的中心城市之一 。
開封地處河南省東部、中原腹地、黃河之濱,西與省會鄭州毗鄰,東與商丘相連,南接許昌和周口,北隔黃河與新鄉相望,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鄭州航空港區主體城市、鄭汴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一翼。
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5)歷史上汴梁是哪個朝代的都城擴展閱讀:
開封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繼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
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
網路-開封
F. 汴梁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歷史上汴梁是哪個朝代的都城
河南開封,歷史上有八個朝代將開封當過都城,分別是: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
在2000多年前,周文王之子畢公高,曾經在此築城。而「開封」之名始於春秋,是鄭庄公取「開拓封疆」之意而得名的。戰國時,魏惠王將國都遷到這里,定名「大梁」。
五代梁太祖建都開封,改名「東都」。後漢、後周、北宋均沿稱「東京開封府」。金滅北宋後,改東京為「汴京」。元明時代,開封又曾稱為「汴梁」和「北京」。因此,開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美譽。
(6)歷史上汴梁是哪個朝代的都城擴展閱讀:
建都朝代:
1、夏朝
夏朝(約前2070-前1600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2、魏國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公元前344年稱王、至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共179年。
領土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西部、河北南部。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
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魏國稱為梁國 。
公元公元前453年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魏與趙、韓一起被名義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為諸侯。
由於魏國地處中央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他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攻掠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
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公元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但在以後的戰爭中,魏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開始衰落。傳至魏王假,於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為秦國所滅。
3、後梁
後梁(907年—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907年,梁王朱溫篡唐稱帝,國號大梁,史稱後梁,唐朝正式覆滅,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實行兩京制,東都開封(今河南開封),西都洛陽(今河南洛陽)。
梁王朝自梁太祖朱溫開國之前就長期與後唐前身即河東的晉國爭霸直至亡國,共歷三帝,前後17年。因為皇帝姓朱,為與南北朝時的南梁相區別,故又稱朱梁。
4、後晉
後晉(936年—947年)是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朝代,從公元936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滅後唐開國,到契丹947年滅後晉,一共經歷了兩帝,十二年,另別稱為石晉,初定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後遷都開封(今河南開封)。
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以幽雲十六州為代價,在契丹扶持下於太原登基稱帝,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不久攻入洛陽,滅後唐,石敬瑭割地稱兒的做法受到許多人的反對,包括他自己過去的親信。石敬瑭死時,立侄石重貴為繼承人。登基後,石重貴決定漸漸脫離對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稱對耶律德光稱孫,但不稱臣。
公元944年契丹伐晉,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戰敗契丹。
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這樣後晉的主力就喪失了。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覆滅。後晉亡後,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
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南、山東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河北、寧夏、湖北、江蘇、安徽的一部分。
5、後漢
後漢(947年—950年),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中原王朝,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後唐覆滅後,石敬瑭建立後晉,任命劉知遠為河東節度使。公元947年,契丹滅後晉後占據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燒殺搶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劉知遠抓住時機,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後攻克並定都於汴州。
公元948年,劉知遠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平之,但漢隱帝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
6、後周
後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後一個中原王朝,從951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建國,定都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至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共計歷經三帝,享國10年。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是後漢的開國功臣,受後漢高祖劉知遠重任。郭威是劉知遠臨死時指定的顧命大臣之一, 他奉後漢隱帝劉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鎮叛亂。
郭威登基後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減輕和免除了許多徭役,同時整頓軍紀和管理機構內部的腐敗。柴榮繼位後不久親自領兵抵抗北漢的進攻。
在高平之戰中他親臨戰場,在出師不利、己方右翼潰退的情況下扭轉戰勢,擊敗北漢軍隊。隨後乘勝追擊,一直攻到太原。
從955年到958年他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稱號、幾乎將所有長江以北地區割給後周。959年柴榮再次北上攻遼,軍隊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幾乎攻到幽州。
不久柴榮病逝,其幼子柴宗訓登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結鎮、定二州將謊報說遼國和北漢聯合進犯,領兵到陳橋驛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
後周首都是開封,統治范圍包括今河南、山東、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湖北北部以及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地區。
7、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
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
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8、金朝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女真語為amba-an antʃu-un,「諳班按春」),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
金朝,是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華一統」的朝代,主張中華一統,民族平等,不分夷夏。
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並於1125年滅遼朝,兩年後,再滅北宋。
金朝鼎盛時期統治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國大陸淮河以北華北平原、東北地區和俄羅斯聯邦的遠東地區,疆域遼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開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汴梁
G. 汴梁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歷史上汴梁是哪個朝代的都城
汴梁就是現在的開封,歷史以汴梁作為都城的朝代有好幾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宋
H. 汴梁是哪朝代的國都
北宋。
東京汴梁位於中國河南省中部偏東,地處中華民族歷史發源地、中國文化搖籃的黃河南岸,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北宋時的國都,簡稱汴,是中國七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現在稱為開封市
I. 宋朝汴梁在哪裡
汴梁,簡汴,又稱東京、汴京,是北宋的首都,是開封在元明兩宋時代的稱呼。位於中國河南省中部偏東(古代稱東京),地處中華民族歷史發源地、中國文化搖籃的黃河南岸,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中國七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現在稱為開封市。
開封建國前是河南省省會。1951年,經政務院(今國務院)批准,1954年10月,河南省省會由開封市遷往鄭州,並帶去三四萬各行業人員。開封是中國七大古都之—,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形成較早,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集中體現了古城悠久的歷史傳統與豐富的文化內涵。
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非農業人口的增加,帶動了城市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域內外貿易繁榮發達,成為「八荒爭湊,萬國咸通」的大都市。這一建築布局。對宋以後封建王朝都城建設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