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徐州豐沛縣有什麼歷史故事

徐州豐沛縣有什麼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2-06-11 20:52:35

1. 江蘇徐州的歷史

1.徐州歷史:

徐州歷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於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
春秋戰國時,彭城屬宋,後歸楚,秦統一後設彭城縣。
楚漢時,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漢設彭城郡,東漢設彭城國、都彭城。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
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時設徐州,後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徐州為節度使駐地。
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縣。
宋元兩朝都置徐州,隸屬和轄領變化較頻。
明初徐州曾直隸京師,後屬南京。
清初,徐州先後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末年升為徐州府,轄領1州7縣。
民國初,府廢,徐州府地附郭銅山縣,後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
日偽時由銅山縣析置徐州市,曾為偽淮海省省會。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屬江蘇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保留徐州市,初為山東省轄市,後劃回江蘇省,並同時成立徐州專區,駐徐州市,轄11縣市。此後,徐州市和徐州專區並存,不同時期轄屬有所變化。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撤徐州專區,將所轄6縣劃歸徐州市。徐州市現轄5區6縣(市)。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6000年燦爛文化。帝堯時建大彭氏國。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

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尤其是兩漢文化遺存十分豐富,其中的漢墓、漢俑、漢畫像石並稱「漢代三絕」。兩漢彩繪兵馬俑,是繼咸陽和西安兵馬俑之後的第三批重要發現。為開發利用漢文化資源,組織成立徐州市兩漢文化研究會,籌建修復了北洞山漢墓、龜山漢墓、白集漢墓、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博物館、漢畫像石藝術館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點。

徐州還是南北朝宋武帝劉裕的故鄉,唐代白居易,宋代蘇東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馴,當代國畫大師李可染和著名音樂家馬可都曾在徐州任職或生活過。

徐州交通發達,基礎設施較完備,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有國道5條,省道20條,正在建設中的京滬、霍連高速公路通過徐州。京杭運河穿境而過,沿岸建有四個內河大港。

徐州市位於華北平原的東南部,域內除中部和東部存在少數丘崗外,大部皆為平原。丘陵海撥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積約佔全市9.4%。丘陵山地分兩大群,一群分布於市域中部,山體高低不一,其中賈汪區中部的大洞山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於市域東部,最高點為新沂市北部的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總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約占土地總面積的90%,海撥一般在30-50米之間。

徐州市地處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諸水的下游,以黃河故道為分水嶺,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湖沼、水庫星羅棋布,廢黃河斜穿東西,京杭大運河橫貫南北,東有沂、沭諸水及駱馬湖,西有夏興、大沙河及微山湖。

擁有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84座,總庫容3.31億立方米,以及眾多的橋、函、渠、閘等水利設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庫相連的水網系統。

徐州市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由於東西狹長,受海洋影響程度有差異,東部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西部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受東南季風影響較大。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氣溫14℃,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56%。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風、霜、凍、冰雹等。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

2.與徐州有關的歷史名人
"徐州十大歷史名人"評選揭曉 (附名單)

徐州日前評選出了十位歷史名人。他們(以時代先後為序)是:彭祖(堯舜
)、徐偃王(西周)、項羽(秦末)、劉邦(西漢)、解憂公主(西漢)、張道
陵(東漢)、劉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現代)。
由中共徐州市委宣傳部、徐州報業傳媒集團主辦,中國電信徐州分公司全程冠名
,銅山縣張集鎮政府、徐州迅達車輛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電信天翼3G杯「徐州十
大歷史名人」評選活動,自8月3日啟動以來,經過媒體宣傳、讀者推選、專家學
者的反復論證,適當考慮到入選名人朝代和角色的分布、歷史成就與貢獻等因素
,最終確定了徐州十大歷史名人。
相關鏈接
1【彭祖】
彭祖,姓篯名鏗。顓頊玄孫,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767歲(一說800餘歲)。事
見《神仙傳》及《列仙傳》。舊時因以彭祖為長壽的象徵。又據《楚辭·天問》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王逸注謂彭祖善調雉羹以事帝堯,
得到帝堯賞識,受封於大彭(今銅山縣境內)建國,始稱彭祖。彭祖的主要業績
是:一建立大彭氏國,由大彭氏國擴展延續繼而開始譜寫徐州(彭城)的建城歷
史(公元前586年);二是開創了華夏飲食文化,親烹「雉羹」;三為教民以「術
」養身。彭祖功業遺產,成後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2【徐偃王】
徐偃王,名誕。西周時徐戎的首領。統轄今淮、泗一帶。《後漢書·東夷傳》稱
:「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貢的「三十有六國」。曾聯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勢
大,承認其為東方霸主。後為楚所敗。在戰爭與和平之間選擇了仁義避戰。其事
載《竹書紀年》、《後漢書》、《屍子》、《博物志》、《路史》諸書。《博物
志》謂:「徐君宮人有娠而生卵,以為不祥,棄之水濱。孤獨母有犬鵠蒼,獵於
水濱,得所棄卵,銜以來歸。孤獨母以為異,覆暖之,遂孵成兒。生時正偃,故
以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稱「王」之後,實質上即是與周王(天子)分
庭抗禮。作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當之無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
開拓者和領袖人物。
3【項羽】
項羽 (前232—前202)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名籍,字羽。祖籍下相(今江蘇宿
遷)。楚將項燕之後。少時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
吳(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戰死後,秦將章邯圍趙,楚懷王任宋義為上將軍,
羽為次將,率軍往救。宋義到安陽(今屬河南)逗留不進,他殺死宋義,親率兵
渡漳水救趙,在巨鹿之戰中摧毀秦軍主力。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大封諸侯
王,定都彭城,為家鄉添上一筆濃墨重彩。楚漢戰爭中,為劉邦擊敗。最後從垓
下(今安徽靈璧南)突圍到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於烏江自刎。人稱項羽是
一位「失敗」的英雄。
4【劉邦】
漢高祖劉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字季,沛縣(
今屬江蘇)人。曾任泗水亭長。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他起兵稱沛公,初屬項梁
。乘項羽與秦軍主力在巨鹿決戰,率軍入關。前206年,攻佔咸陽,推翻秦朝統治
,約法三章,廢除嚴刑苛法,得到秦人擁護。同年,項羽入關,大封諸侯王,他
被封為漢王,佔有巴蜀、漢中之地。不久,即與項羽展開長達五年的戰爭。前202
年,戰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在位期間,繼承秦制,實行中
央集權制度。先後滅異姓諸侯王,遷六國舊貴族和地方豪強到關中,以加強控制
;實行重本抑末政策;制定《漢律》九章。這些措施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中
央集權的鞏固。
5【解憂】
解憂(前120—前49),即劉解憂,西漢楚王戊之孫女。建元三年(前138年),
為對付匈奴,武帝決定聯絡西域大月氏和烏孫。烏孫位於匈奴右側,有騎兵18萬
。太初中(前104-前101)漢「復以楚王戊孫解憂為公主」嫁烏孫王。王死,從烏
孫俗,嫁肥王,後又嫁狂王。匈奴發兵討烏孫。解憂請漢支援。漢發兵15萬,五
道並出,與烏孫兵兩面夾擊,大獲全勝。烏孫有倒向匈奴跡象,解憂一面要漢出
兵1.5萬至敦煌,呈准備出擊之勢;另一方面派侍者馮嫽持漢節作其使,行賞賜於
西域各地,說動新烏孫王願意降漢。後,解憂所生之子繼烏孫王位,「眾心皆附
」。解憂70歲時,攜烏孫3人返回京師,後二年死。
6【張道陵】
張道陵(34—156),原名張陵,字輔漢,因其創立的「五斗米道」亦稱「天師道
」,故又被人稱為「張天師」。漢代沛國豐邑(今徐州豐縣)人,傳為漢初功臣
張良後裔。張道陵少年熟讀《老子》及河圖洛書,後入太學,研讀儒家五經,舉
為「賢良方正極諫科」,東漢明帝時出任巴郡江州令。因悟沉浮仕途無益年命之
理,便辭官隱居洛陽北邙山,修長生之道。朝廷數次徵召,皆不從。順帝時(125
—144)攜弟子入蜀,居鶴鳴山修道。精研煉丹術,造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三
天法師正一真人」,創立「五斗米教」,此即道教正源。張道陵「白日飛升」後
,其子孫世代相傳,道教教主皆以「天師」相稱。豐縣阿房村為張道陵故里,有
古碑記其事。
7【劉裕】
劉裕(363—422),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公元420—422年在位。字德輿
,小字寄奴,彭城人,遷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幼年貧窮,後為東晉北府兵將
領。元興三年(公元404年),擊敗桓玄,掌握東晉大權。官至相國,封宋王。元
熙二年(420年),代晉稱帝,國號宋。手握東晉軍事大權後,劉裕先後進行了兩
次北伐,以收復失地,統一中國。積功,劉裕被封晉相國、宋王。420年,禪晉建
宋,為宋武帝。
8【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人。為南唐烈祖李升之孫、中主李璟之子。李
氏一族出唐憲宗李純第六子建王李恪一脈。李煜高祖李志為徐州判官,故定居徐
州。李煜作為皇子,自幼長於深宮,不知創業之艱、守成之難,唯喜書畫詩文。
961年繼位為國君時,南唐已處在宋太祖趙匡胤強大的軍事壓力之下。975年宋滅
南唐,李煜與其小周皇後被俘解於汴京,開始了囚徒生活。三年後的「七夕」之
夜,李煜被宋太宗趙光義以「牽機葯」毒殺。就在這段囚徒生活中,李煜經歷了
從「人上人」到「階下囚」的巨變。發而為詩,這便成全了李煜詞俯視唐宋的巔
峰性成就。李煜詞風,影響深廣,悲憂纏綿,難以超越。
9【李蟠】
李蟠(1656—1728),字仙李,又字根庵,號萊溪。是科舉考試取士歷史上徐州僅
有的一名狀元。幼承家訓,年少聰穎,天賦過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舉人
,三十六年(1679年)中進士。殿試卷《廷對制策》,文筆雄勁,氣勢磅礴。內容
涉及軍政、吏治、河防、靖務等治國要略,見解獨到。康熙皇帝欽點為一甲一名(
狀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國史館,撰修《大清一統志》,有「天朝第一人物」
之美譽。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李蟠為順天府鄉試主考官。受鄉試中舞弊案影
響流放沈陽,3年後蒙賜故里,吟詩作賦。此後終生未仕。李蟠的文章和墨跡非常
出名,在當時備受推崇,留有《偶然集》和《根庭文集》。
10【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順。室名師牛堂,徐州市人。美術教育家,中
國山水畫一代宗師。13歲從師鄉賢錢食芝學畫,後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杭州國
立藝術院學習,參加「一八藝社」。抗戰時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師從齊白石
、黃賓虹,曾在徐州藝專、徐州民眾教育館、重慶國立藝專、國立北平藝專任教
。長期執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等
職。有《李可染畫集》等。擅山水、重寫生,借鑒西畫的明暗處理,創山水畫黑
、滿、重、亮的新畫風,促進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嬗變與升華.

2. 徐州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徐州十大歷史名人:彭祖(堯舜)、徐偃王(西周)、項羽(秦末)、劉邦(西漢)、解憂公主(西漢)、張道陵(東漢)、劉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現代)。

1、彭祖

彭祖,先秦道家先驅之一。名籛字鏗,又稱彭鏗,陸終第三子。彭祖生於四川彭山,封於徐州彭城,子孫以國為氏。又彭亦為姓。

大彭國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鏗本為堯舜時人,由於經常和神農時神巫巫咸、黃帝時神醫巫彭、夏彭伯壽、商彭伯考、商賢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為一談,遂有「長年八百,綿壽永世」、「非壽終也、非死明矣」等傳說。

清人孔廣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之句時說:「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歷事虞夏,於商為伯,武丁之世滅之,故曰彭祖八百歲,謂彭國八百年而亡,非實篯不死也。」漢代史學家韋昭在《國語·鄭語》注中說:「彭祖,大彭也。」

可見彭祖壽八百指的是大彭氏這個國家存在了八百餘年,《竹書紀年》:「(武丁)四十三年,王師滅大彭。」

如今眉山市境內仍保存有彭祖墓園、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仙室,室外內有石雕的壽星彭祖肖像,室外陳列八卦圖案,歷歷在目。此外,徐州市境內仍保存有彭祖廟、彭祖祠、彭祖樓、彭祖井、彭祖墓等歷史遺跡。

2、徐偃王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誕,是西周時徐國國君。徐國統轄今淮、泗一帶。建都下邳,(今更名為睢寧縣古邳鎮)。

周穆王末年,徐君偃好行仁義,前來歸順的東夷國家有四十多個。周穆王巡視各國,聽聞徐君威德日遠,遣楚國襲其不備,大破之,殺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從之者數萬。

《後漢書·東夷傳》稱:「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貢的「三十有六國」。曾聯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勢大,承認其為東方霸主。後為楚所敗。在戰爭與和平之間選擇了仁義避戰。其事載《竹書紀年》、《後漢書》、《屍子》、《博物志》、《路史》諸書。

《屍子》謂:「徐偃王有筋而無骨。」《博物志》謂:「徐君宮人有娠而生卵,以為不祥,棄之水濱。孤獨母有犬鵠蒼,獵於水濱,得所棄卵,銜以來歸。

孤獨母以為異,覆暖之,遂孵成兒。生時正偃,故以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稱「王」之後,實質上即是與周王(天子)分庭抗禮。作為徐國的代表人物,徐偃王當之無愧是徐國文明史的奠基人、開拓者和領袖人物。

3、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

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

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

4、解憂公主

解憂公主(?-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

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鬱郁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將罪臣之後的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二嫁又嫁給軍須靡的弟弟翁歸靡,生有5個子女。

三嫁給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個兒子。

5、張道陵

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創始人,東漢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著作《老子想爾注》,弟子有3000多人,設立24治,奠基天師道。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張道陵創建天師道的背景: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妖(學名為:妖邪)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

張天師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禍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帶流傳的張天師以太上老君劍印符籙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原型的。

3. 江蘇徐州豐縣名人的故事

劉邦就不要說啦,大家都知道,生於豐縣,長於沛縣。

蕭何(?一公元前193年),漢初三傑之一,著名丞相。沛縣豐邑(今屬江蘇豐縣)人人們所稱頌。

張道陵,中國道教的創始人。字輔漢,沛國豐人(江蘇豐縣人),是一個充滿傳奇經歷和神奇色彩的道教領袖。他一生致力於創設中國道教,並得道成仙,123歲仙化而去。 被後人尊為「祖天師」和道教教主。是漢留候張良的九世玄孫。

[劉安](前179-前122) 沛郡豐(今江蘇豐縣)人。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漢高帝之孫。曾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著《鴻烈》一書,後亦稱《淮南鴻烈》或《淮南子》,常以歷史傳說與神話故事說理,保存了不少珍貴的古代神話傳說。

穆恩之 (1917.9.30~1987.4.8) 地層古生物學家。江蘇豐縣人。1943年昆蟲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畢業。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穆西南,男,漢族,1940年10月生,江蘇豐縣人,九三學社,研究生學歷,研究員、教授。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所長;1998.01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江蘇省委副主委、南京市委主委,市政協副主席。

於幼軍,男,1953年1月生,江蘇豐縣人,漢族,1971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在職研究生(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哲學博士。現任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

趙本夫 著名作家 ,一九九○年被任命為江蘇作協專職副主席。先後發表作品二百多萬字,以小說為主。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刀客和女人》、《混沌世界》、《黑螞蟻藍眼睛》、《天地月亮地》,小說集《寨堡》、《空穴》、《走出藍水河》等。作品被翻譯成英、俄、日、挪威、泰等多種文字,收入國內外四十多種選集。現為江蘇省作協專職副主席,《鍾山》雜志主編,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江蘇省優秀中青年專家。

李紅雲世界女子舉重冠軍 ,女,江蘇豐縣人,第八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64公斤級的比賽中,獲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冠軍,並五破世界紀錄.在第九、十屆世界女子舉重錦標賽上均獲冠軍,奪得4枚金牌2枚銀牌,她成為世界女子舉重史上得金牌最多的,唯一世界最佳 運動員.

王貴海 世界著名非圓機械傳動青年專家

4. 沛縣的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沛地屬宋國。

戰國時期,公元前286年齊滅宋,沛暫屬齊,兩年後的公元前284年五國伐齊,楚國取得齊淮北故地,沛屬楚。
秦滅六國後,設沛縣,屬泗水郡。
西漢建立後,沛縣屬楚國,漢高帝十一年立劉濞為沛侯,屬中央直轄。高帝十二年,改立劉濞為吳王,沛歸楚國管轄。呂後元年封呂種為沛侯,由中央直轄,呂後七年改劉種為不其侯,呂後八年呂後亡,平諸呂亂後,沛又歸屬楚國。
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景帝從楚國轄縣析置一個新郡---沛郡,郡名取自漢高祖故里沛縣,又升豐邑為縣。
三國時期,曹魏的締造者曹操是沛國西部的譙縣人氏,他將原沛國包括郡治相縣在內的絕大部分被劃歸新建的譙郡,沛國范圍大大縮小,郡治也遷移到了北部的沛縣(今江蘇沛縣)。
北齊天寶元年(550)撤銷沛郡,沛縣隸屬彭城郡。
隋、唐時隸屬徐州。
宋金議合後,沛縣入金。金天興二年(1233),沛地升格稱源州。
元代沛縣先後屬濟寧府、濟寧州。
明、清雍正十一年前隸屬徐州直隸州,雍正十一年後屬於徐州府。
民國初年隸屬徐海道。
1938年徐州淪陷後屬於短暫屬於徐州維持會
1939年偽蘇北行政專員公署成立後屬於蘇北行政專員公署,後隸屬於改過名字的蘇淮行政專員公署。
1944年偽淮海省成立屬於偽淮海省。
1945年日本投降後仍屬於江蘇省政府。
1948年11月沛縣解放,正式組建沛縣民主政府,隸屬於冀豫行署湖西專員公署。
1953年1月,隸屬於徐州地區專員公署(屬山東省),不久復歸江蘇省管轄。
1983年1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沛縣隸屬徐州市。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 。

5. 沛縣簡介 歷史

沛縣,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沛縣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和發跡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漢湯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龍飛地」之稱。春秋戰國時,沛地屬宋國,齊、楚、魏滅宋,楚得沛地,設縣。秦統一中國後,建沛縣,屬泗水郡。

西漢改為沛郡,轄沛縣。三國時期,曹魏的締造者曹操是沛國西部的譙縣人氏,他將原沛國包括郡治相縣在內的絕大部分被劃歸新建的譙郡,沛國范圍大大縮小,郡治也遷移到了北部的沛縣(今江蘇沛縣)。北齊天寶元年(550)撤銷沛郡,沛縣隸屬彭城郡。

隋、唐時隸屬徐州。宋金議合後,沛縣入金。金天興二年(1233),沛地升格稱源州。元代沛縣先後屬濟寧府、濟州。明、清時隸屬徐州、徐州府。

民國初年隸屬徐海道,民國37年(1948)11月全境解放,正式組建沛縣民主政府,隸屬於冀豫行署湖西專員公署。1953年1月,隸屬於徐州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1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沛縣隸屬徐州市。至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 。

(5)徐州豐沛縣有什麼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沛縣——古代名人

1、劉邦

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為小名),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慣用之),謚號為高皇帝(謚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稱太祖高皇帝、漢高祖或漢高帝。

出身平民階級。成為皇帝之前又稱沛公、漢中王。

2、樊噲

樊噲(前242—前189年),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後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後信任。

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豯、韓信等,為大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第一心腹,楚漢時期僅次於項羽的第二猛將,是一位大漢名將。封舞陽侯,謚武侯。另有,四川宣漢縣樊噲鎮。

3、周勃

周勃(?~前169),中國秦末漢初名將。沛縣(今屬江蘇)人。少時家貧。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跟隨劉邦起兵,三年後,被賜威武侯,繼升將軍。

6. 徐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1、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 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 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後, 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2、蕭何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謚號「文終侯」。

3、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君主。李煜並不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但他在詩詞上的成就絕對是矚目的。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

前期詞風格綺麗柔靡,後期詞反映-之痛,哀婉凄涼;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太平興國三年七夕,李煜死於北宋京師,時年四十二歲,葬於洛陽北邙山。

4、樊噲

樊噲(kuài)(前242年—前189年),沛縣人。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後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後信任。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為漢高祖劉邦的心腹猛將。封舞陽侯,謚武侯。四川宣漢縣有樊噲鎮。

樊噲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他與劉邦的交往甚密, 曾與劉邦一起隱於芒碭山澤間(今河南永城東北)。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待劉邦做了沛公,便讓樊噲做了他的隨從副官。 跟隨劉邦征戰,先是攻打胡陵、方與,在豐縣一帶打敗了泗水郡監和郡守的軍隊,後又平定了沛縣。

5、王洪波

王洪波,1927年10月出生於江蘇邳縣,1943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淮北第七軍分區政治部文藝工作隊隊員、土山鎮完小訓育主任、華中聯合幹校五中隊學員。

華中軍區文印員、幹事、副政指、政指、俱樂部主任、副科長,十二軍直政處處長,安徽省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安徽省儲備物資管理局副局長、顧問(副局級)等職,1989年12月離休,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因病於2015年9月3日在合肥逝世,享年88歲。

7. 有誰知道:沛縣的由來

沛縣,因古有「沛澤」而得名。沛縣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和發跡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向有「漢湯沐邑」,「明先世家」和「千古龍飛地」之稱。

沛縣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沛地屬宋國,齊、楚、魏滅宋,楚得沛地,設縣。

秦統一中國後,建沛縣,屬泗水郡。西漢改為沛郡,轄沛縣。

北齊天寶元年(550)撤銷沛郡,沛縣隸屬彭城郡。

隋、唐時隸屬徐州。

宋金議合後,沛縣入金。金天興二年(1233),沛地升格稱源州。

元代沛縣先後屬濟寧府、濟州。明、清時隸屬徐州、徐州府。

民國初年隸屬徐海道,民國37年(1948)11月全境解放,正式組建沛縣民主政府,隸屬於冀豫行署湖西專員公署。

1953年1月,隸屬於徐州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1月,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沛縣隸屬徐州市。至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 。

8. 漢高祖劉邦的傳奇故事,具體是怎樣的

劉邦(前256年 /前247年 -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縣豐邑中陽里人(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項羽只有率800人突圍至烏江(今安徽省和縣境),這時項羽身邊只剩下二十八騎,一亭長願帶項羽逃至江東重振霸業,遭項羽拒絕。 項羽帶著二十八騎大戰漢軍,最後全軍覆沒,項羽不願被俘受辱,於是在烏江自剄而死。

漢五年(前202年)二月,劉邦兌現了先前的諾言,封韓信為楚王 ,彭越為梁王 。韓信和彭越聯合原來的燕王臧荼、趙王張敖以及長沙王吳芮共同上書劉邦,請他即位稱帝。劉邦再三推辭,韓信他們說:「大王雖然出身貧寒,但能率領眾人掃滅暴秦,誅殺不義,安定天下,功勞超過諸王,您稱帝是眾望所歸。」劉邦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們大家都這樣看,覺得有利於天下吏民,那就按你們說的辦吧。」

同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今山東曹縣北)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 劉邦即皇帝位後,王後呂雉改稱皇後,太子劉盈稱皇太子。劉邦最初定都洛陽,後根據戍卒婁敬的建議,定都醎陽以東的長安(今陝西西安),取長治久安之意。史稱西漢。

9. 徐州有哪些三國歷史遺跡

徐州在三國時代也是一個群雄逐鹿之地。無論前四史的 《三國志》和後來的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無不對徐州費一定筆墨。不過首先要聲明的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人們口中所說“徐州”應為東漢的徐州刺史部,而非今天的徐州概念。本文所討論的三國演義是在今天的徐州市和下轄縣區范圍內的三國遺跡。

一、劉備屯兵小沛、呂布轅門射戟

曹操為父曹嵩報仇,遷怒於徐州刺史陶謙,攻打徐州。東漢初平四年曹操征伐陶謙,攻十餘城,到彭城大戰。陶謙被打大敗,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這次對彭城的屠城應該是徐州有記載的第一次屠城。也是東漢末年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同志一生抹不去的污點!

10. 沛縣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樊噲(公元前242-公元前189),沛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後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後信任。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為劉邦麾下最勇猛的戰將。早年以屠宰狗為業,曾在鴻門宴時出面營救漢高祖劉邦。封舞陽侯,謚武侯。四川宣漢縣有樊噲鎮。

劉邦在漢中站穩腳跟後,用名將韓信指揮了還定三秦之戰,從而拉開了的楚漢戰爭序幕。在戰爭中,樊噲或者單獨,或者跟隨漢王與西縣縣丞、雍王章邯、章邯的弟弟章平,以及趙賁等人的軍隊作戰,英勇異常,常率先登城陷陣,斬殺、俘虜敵軍,因功被升為郎中騎將、封為將軍,賜杜陵的樊鄉為他的食邑。

隨後又參加對楚作戰,屠煮棗,在外黃擊破王武及程處軍,攻取鄒、魯、瑕丘、薛等地。項羽敗漢王於彭城後,樊噲屯守滎陽的廣武,增加二千戶為他的食邑。一年後,又隨高祖追擊項羽,取陽夏,虜獲楚將周將軍的士卒四千人,把項羽包圍在陳縣,大勝而歸。

項羽死後,劉邦稱帝,史稱漢高祖。因樊噲堅守作戰有功再增加食邑八百戶。漢初,異姓諸侯王反叛不斷,樊噲成為征討叛軍的主將。先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 楚王韓信反,樊噲隨高帝到陳,活捉楚王韓信,平定楚地。

更賜爵為列侯。以舞陽為食邑,號舞陽侯;又以將軍名義跟隨高帝討伐了韓王信,斬韓王信, 與絳侯周勃等共同平定了代地,因功再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戶; 因擊退陳稀、曼丘臣軍,戰襄國,破柏人,先登,收取趙地清河﹑常山等共二十七縣,被提升為左丞相。

所部敗陳稀的胡人騎兵於橫谷,斬將軍趙既,虜獲代丞相馮梁、郡守孫奮、大將王黃等十人。與諸將共同平定代地鄉邑七十三個。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又以相國職率兵擊燕王盧綰,平定燕地十八縣,五十一個鄉邑。高帝把他的封邑增至五千四百戶。

總計樊噲戰功:跟隨高祖作戰,斬首一百七十六個級,俘虜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單獨領兵作戰,打敗七支軍隊,攻下五個城邑,平定六個郡,五十二縣。虜獲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將官十一人。樊噲成為漢朝從創立到穩定的重要將領。

2、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漢初期大臣。秦時為泗水卒史。秦末農民戰爭中,隨劉邦入關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陰侯。耿直敢言。劉邦欲廢太子,他直言諫止。後為趙王劉如意相,劉如意為呂後所殺,周昌自覺辜負劉邦,郁悶不樂,三年後去世,謚號悼。

周昌為人堅忍剛強,敢於直言不諱。自蕭何、曹參等人對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周昌曾經有一次在劉邦休息時進宮奏事,劉邦正和戚夫人擁抱,周昌見此情景,回頭便跑,劉邦連忙上前追趕,追上之後,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劉邦聽了哈哈大笑,但是卻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劉邦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劉意為太子時,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但是都未奏效。後來,幸好張良為呂後定下計策,使劉邦暫時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劉邦極力爭辯,劉邦問他理由何在,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

他說:「我的口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陛下您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堅決不能接受您的詔令。」高帝聽罷,很高興地笑了。事過之後,呂後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3、劉向(約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漢高祖弟楚元王劉交四世孫。祖籍秦泗水郡沛縣豐邑(今屬江蘇徐州),世居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官吏,目錄學家,文學家。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列仙傳》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楚辭》是劉向編訂成書,而《山海經》是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成書。

劉向初以父蔭任輦郎,後擢任諫大夫。宣帝時選為儒俊材,曾應詔獻賦頌數十篇,官至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時,擢任散騎宗正給事中,因屢次上書言事,彈劾宦官弘恭、石顯及外戚許、史,曾兩度下獄,被免為庶人,閑居十餘年。

成帝即位後被啟用,拜中郎,使領三輔都水,遷光祿大夫,官至中壘校尉。劉向多次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權力,甚為成帝嘉許,但終不能用。其為人平易朴實,不重威儀,廉潔樂道,潛心學術,晝誦《書》《傳》,夜觀星象,常常通宵達旦。

劉向喜言五行災異之說,並據以論證現實政治。其學問淵博,曾奉詔整理五經秘書、諸子詩賦近20年,對古籍的整理保存作出了巨大貢獻。撰成《別錄》,為中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又集合上古以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記,推衍行事,以類相從,撰成《洪範五行傳》11篇,為中國最早的災異史。

文學上以辭賦和散文見長,《漢書·藝文志》載有其賦33篇,今多散佚,唯存《九嘆》系擬屈原《九章》之作,在追念屈原之辭中寄託身世之感。其散文今存部分奏疏和點校古籍的敘錄,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其文敘事簡約,論理暢達,從容不迫,對唐宋古文家有一定影響。

又採集前代史料軼事,撰成《說苑》《新序》《列女傳》,其中有一些很有意義和文學特點的故事,是魏晉小說的先聲。明人集有《劉子政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4、曹參(音cān,?—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漢族,沛人,西漢開國功臣,名將,是繼蕭何後的漢代第二位相國,史稱「曹相國」。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隨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身經百戰,屢建戰功, 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劉邦稱帝後,對有功之臣,論功行賞,曹參功居第二,賜爵平陽侯,漢惠帝時官至丞相,一遵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

公元前205(漢高祖二年),任命曹參代理左丞相,領兵進駐關中。 過了一個多月,魏王豹反叛,曹參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別與韓信率軍向東在東張攻打魏將軍孫遫的軍隊,大敗孫遫的軍隊。

乘勢進攻安邑,捕獲魏將王襄。在曲陽進擊魏王,追到武垣,活捉了魏王豹。奪取了平陽,捕得魏王的母親、妻子、兒女,全部平定魏地,共得五十二座城邑。劉邦把平陽賜給曹參作食邑。

曹參後來又跟隨韓信在鄔縣東面進擊趙國相國夏說的軍隊,大敗夏說的軍隊,斬殺了夏說。 韓信與原常山王張耳率兵至井陘,攻打成安君陳餘,同時命令曹參回軍把趙國的別將戚將軍圍困在鄔縣城中。戚將軍突圍逃跑,曹參追擊並斬殺了他。於是曹參率兵到敖倉漢王的營地。這時韓信已經打垮了趙國,做了相國。

韓信向東攻打齊國,曹參以左丞相的身份隸屬韓信,擊潰了齊國歷下的軍隊,於是奪取了臨菑。 回軍平定濟北郡,攻打著縣、漯陰、平原、鬲縣、盧縣。不久跟隨韓信在上假密進擊龍且的軍隊,大敗敵軍,斬了龍且,俘虜了他的部將周蘭。平定了齊國,總共得到七十餘縣。捕獲了原齊王田廣的丞相田光、代替丞相留守的許章和原齊國的膠東將軍田既。

韓信做了齊王,領兵到了陳縣,與漢王會合,共同打敗了項羽,而曹參留下來平定齊國尚未降服的地方。

5、張貞觀

張貞觀,明詩文家。字惟誠,號惺宇,沛縣人。萬曆元年(1573)舉人,十一年進士。歷任益都知縣、兵部給事中、工科右給事中、禮部都給事中。因直言忤旨除名。青衣步出都門。天啟中追贈太常寺卿。《明史》有其傳。著有《掖垣諫草》、《野心堂集》等。

張貞觀(生卒日期不詳),沛縣人,明朝進士。他一身正氣,敢斗貪官。後被當朝皇帝免官除名,但他去世後,家鄉人為他建祠塑像,四時祭奠。後來的皇帝追贈他太常少卿名號,算是為他恢復了名譽。

張貞觀任山東省益都縣知縣時,減輕百姓負擔,振興經濟,抑制豪富,平反冤獄,當地百姓稱頌為「神明」之人。

張貞觀任兵科給事時,曾出巡山西邊務,發現五台山奸人張守清,招亡命之徒3000人,不經政府批准就非法開挖銀礦。有了錢,就用行賄手段勾結兩個「王」,一個是潞城王,一個叫新寧王,而且彼此結成姻親,作為他的保護傘。張貞觀將這一切如實上報朝廷。

皇帝向大臣們徵求處理意見。最後依巡按御史所奏,令張守清關閉銀礦,解散黨徒,與二「王」斷絕姻親。這個處理意見還是挺嚴肅的,但張守清提出,他過去交了官稅,不能關閉銀礦,要求繼續開礦。張貞觀向皇帝力諫,認為此事不可准許,張守清的銀礦才被迫停開。

然而張貞觀並未到此為止。他了解到,山西前任巡撫沈子本、李采非都是大貪官,而且善於鑽營,所以調離山西後,又都異地坐官,其中沈子本已升至兵部侍郎,官位比張貞觀還高。怎麼辦?

擺在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是裝聾作啞,自己不得罪人,可平安無事,一是向皇帝舉報,嚴懲他們,這有風險,萬一扳不倒他們,會弄得自己屁股一片騷。但張貞觀最後還是決定:如實舉報!為此他准備了充分的人證物證。

幸運的是,皇帝准奏,沈子本被罷官,李采非被撤職。張貞觀回京後,還受到重用,當了工部右給事中。但後來張貞觀幾次上書,盡管都是為朝廷著想,卻得罪了皇帝,結果被免官除名。張貞觀也不後悔,他脫掉官服,換上百姓便服,昂首走出都門。後回到沛縣老家,養老告終。

閱讀全文

與徐州豐沛縣有什麼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