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傅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傅姓的歷史:先秦時期,傅姓悄悄地活動於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一帶狹小的地區。到了秦漢之際,傅寬跟從漢高祖劉邦打天下,以功封陽陵侯,歷任齊相和漢丞相,傅姓的足跡已經踏上了山東,加上蜀中夜郎族傅姓和西羌傅姓的漢化,傅姓在漢朝已是甘肅、寧夏、四川的大姓,很快向西南的貴州、雲南、廣西等地遷移。
至西晉時,傅姓已經北上河北,南下江蘇,渡長江進入浙江等地。唐朝末期傅姓隨中原南下移民潮進入福建。明朝時傅姓已分布於江南各地了,清初傅姓進入了台灣地區。
傅姓的現狀:當代傅姓的人口已達610萬,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在當今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5%。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0萬增到610萬,增長了約15倍,傅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傅姓的的名人:
1、傅咸(239年-294年),字長虞,北地泥陽(今陝西耀縣)人,傅玄之子,西晉官員,歷任冀州刺史、御史中丞、尚書左丞。明人輯有《傅中丞集》。
2、傅亮(374年-426年),字季友,北地靈州(今寧夏吳忠)人,傅咸玄孫,南朝宋官員。佐劉裕篡位,被封城建縣公,後廢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騎侍郎、尚書令。編著有《光世音應驗記》等。
3、傅琰(?-487年),字季珪,北地靈州(今寧夏靈武)人。南朝宋、齊官員,官至南郡內史。
Ⅱ 關於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1、姓氏的歷史:中華古姓的最初來源,是基於「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所謂「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規則。原始圖騰崇拜是中華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獻佐證了這一觀點。
同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稱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於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於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便於不同氏族之間的通婚。因此姓氏的產生,標志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系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姓氏的現狀:當代中國100個常見姓氏中,集中了全國人口的87%。其中,佔全國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個,分別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歷史上,中國大約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這19個同姓人群中。
中國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意義:
1、中國姓氏文化是解讀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一把鑰匙。
2、中國姓氏文化是標記中國歷史上人口遷移的一座史碑。
3、中國姓氏文化是時代文化特徵的一種反映。
4、中國姓氏文化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一種紐帶。
5、中國姓氏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經濟資源。
Ⅲ 如何寫一篇歷史研究報告呢格式是什麼或者舉一個範文比如龍門石窟的研究報告,又將怎麼擬題呢
如果是範例,要有研究課題的,研究哪段歷史,疑問點要列出來,然後就是舉證,要史料記載
和最近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來做推斷,最後給出你認為的結果。
如果是科研性質的最好要圖文並茂,挑重點和關鍵圖片和珍貴史料上
研究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研究報告」、「關於××××的研究報告」、「××××研究」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作為公文,最好用規范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龍門石窟的範文比較難找,但基本結構和主題是一樣的,也能為你提供一個參考
http://wenku..com/link?url=0SLJK6pgILOcTCjHq-xU5_OMqtAOMS59J-lTS
Ⅳ 怎麼寫一篇歷史研究報告
你的問題太籠統了,你是想問些歷史研究報告的格式呢?還是想找一份歷史研究報告的範例~~
如果是範例,要有研究課題的,研究哪段歷史,疑問點要列出來,然後就是舉證,要史料記載
和最近的考古發現和研究來做推斷~~最後給出你認為的結果~~
如果是科研性質的最好要圖文並茂,挑重點和關鍵圖片和珍貴史料上~~
如果是科普類,要求就稍微低一點~~~
Ⅳ 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寫作思路: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在知網查閱相關的文獻,然後從文獻中找出有用的知識點加以總結,最後再編撰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
範文如下:
周姓最初發源於今陝西渭河平原地區。周初,隨著周王都城由陝西向河南東遷,周姓也由西向東遷徙,平王東遷洛陽後,周氏得到了大舉的繁衍,成為巨族。
周姓原來主要以河南、陝西為兩大中心。秦滅六國以及秦末戰亂,周姓遷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蘇北部等地,並在當地形成望族。魏晉南北朝之時,周姓隨中原士族大舉南遷。
唐末五代軍閥混亂,特別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與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東一帶的中原周姓大量南遷,主要遷往福建、浙江、廣東。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陽地區。
明清以來,周姓比較集中的省份是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鴉片戰爭以後的晚清時代,周姓開始移居海外。
當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長江省份、豫魯兩塊高比率的分布狀況。湖南、江蘇、四川,三省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26.7%,其次分布於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東、廣東、江西七省,占周姓總人口的38%。
Ⅵ 科研報告格式怎樣寫
科研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報告」、「關於××××的報告」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科研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科研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科研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科學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
Ⅶ 關於羅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關於羅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了一個單元,有一篇關於姓氏的研究報告,我就想以自己的姓氏寫一篇研究報告,了解了解有關羅性的知識。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報刊,上網查詢。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羅氏人口分布情況。
3.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羅氏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羅姓的人口
全國大約有25萬多人
上網、書籍
歷史上羅姓的名人
羅貫中、羅珠、羅企生、羅士信、羅隱、羅存、羅牧、羅榮恆……
書籍、教科書
羅姓的排名
在老的百家姓裡面羅姓排行75位;在新的百家姓的羅姓排行20位,足足增高了55位
上網
羅姓的分布
台灣、福建寧化,浙江,山西等一些城市都有姓羅的人。
爸爸的講述
羅氏族譜
在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方都有族譜
四、結論
1.通過這次調查,我認識了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黃帝108世孫羅珠;晉代政治家羅企生;唐代軍事家羅士信和羅通;唐代文學家羅隱;宋***學家羅從彥;唐代詩人羅鄴;宋代畫家羅存;宋代政治家羅點;明***學家羅洪先;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羅牧;清代著名畫家羅聘;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羅隆基;現代軍事家政治家羅榮恆;宋代著名學者之一羅靖;北宋詞人羅處約;宋代著名畫家羅仲通。
2.我發現現在羅姓是個大姓,很多地方都有姓羅的人,特別是台灣,有很多很多的人是羅姓的。現在大約有25萬多人是羅姓的,在百家姓里的排名也從75位提升到了20位,可見我們羅姓還是比較有名的
Ⅷ 關於謝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謝姓的歷史:南申國滅亡後,末代申伯謝預之子謝昌俊歸順楚國,被封為大司馬。此後,謝氏家族世世代代在楚國身居要職。戰國前期,楚簡王設立蘭陵縣(今山東蒼山縣西南蘭陵鎮),任命謝珽為蘭陵縣首任令尹,該地因附近山陵蘭草繁茂、蘭花芳香而得名。後代先後遷往山西、湖南、四川、浙江等地,墨家思想家謝子是關東祁(山西省太原)人,魯國人孟孫之家臣謝息生活在今山東曲阜一帶。
謝姓的現狀: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東、江西、湖南三省,大約占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廣西、台灣七省區,又集中了37%的謝姓人口。血型分布:O型佔36.4%,A型佔29.2%,B型佔26.4%,AB型佔8%,謝姓以郡望為堂號外,還有威懷、安晉、東山、寶樹堂號。
謝姓的名人:
1、謝玄:謝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名將,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
2、謝靈運: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道家。
3、謝覺哉:謝覺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Ⅸ 關於陳姓歷史研究報告表怎麼寫啊~~~要帶有表格的!!!
我們班級里姓陳的同很多,姓氏是怎樣來的呢?於是,我進行了有一次調查,關於陳姓的歷史現狀和由來。
我同過查閱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了陳姓的來源和歷史上的陳姓名人。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陳姓的來源 陳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在海內外分布極廣,按人口統計為中國第五大姓。周武王滅商以後,追封前代聖王的後人,找到了舜帝的後裔媯滿。武王把大女兒元姬嫁給他,封他為陳(在河南淮陽)侯,讓他奉守舜帝的宗祀。媯滿死後,謚號陳胡公,陳氏就是他的後代,歷代視為正宗
書籍、報刊、教科書 歷史上陳姓名人 陳勝、陳平、陳寔、陳琳、陳群、陳壽、陳霸先、陳子昂、陳摶、陳友諒、陳玉成、陳毅、陳景潤、陳望道、陳三立、陳去病、……
上網 陳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估計陳姓數量在全球有8000萬以上.。
上網 陳姓族譜 上杭陳姓是由我國中原南遷的客家姓氏,人口三萬有餘,分布全縣21個鄉鎮,是縣內僅次於黃姓的第二大姓。它的入杭有兩大派系。一是雍公系,於唐開元時從吳興入閩,在貢川開基繁衍後遷來上杭的。二是江州義門系,北宋仁宗年間分庄入汀,經寧化石壁來杭的。兩系10位祖先,來杭時間有先後,開基地點不盡相同,但考查其根源,均出自河南潁川郡(今河南許昌市)。因此,歷代上杭陳氏各脈族譜都有潁川郡標記。
Ⅹ 關於白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白姓的歷史:先秦時期,白姓主要活動在陝西、湖北、河南地區。兩漢至唐朝,由於由西域和西北民族的白姓加入,在甘肅靈台縣、青海東部的黃河以西活動的白姓,隨後進入了陝甘寧和川西北,很快東遷南下進入中原,東部的山東、南部的廣西已經有了白姓的分布。到宋元明時,白姓基本上已分布於長江南北各地,其主體仍在四川和西北地區。明末白姓進入了台灣。
白姓的現狀:當代白姓的人口已達280萬,為全國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陝西、山西四省,大約占白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於四川、黑龍江、甘肅、青海、內蒙古、雲南,這六省區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
白姓氏名人
1、白圭,洛陽人,中國古代商界的代表人物,著《商經》八十卷刊行於世,天下商人皆效法,並尊其為商人的「祖師爺」;周天子賜白圭「華夏第一商人」,宋真宗敕封「商聖」。
2、白起:眉縣人,秦國時大戰將,善用兵,一生南征北戰,百戰百勝,為秦統一中國立下大功,受封「武安君」,世稱「常勝將軍」,又稱「戰神」。
3、白建:北朝時北齊人,歷官進侍中、中書令等,並賜田韓城。
4、白瑜娑:寧夏靈武人,隋末農奴起義首領。其出身奴隸,一呼四方皆應,聚眾數萬人,給隋政權以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