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確立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什麼確立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發布時間:2022-06-12 01:47:23

A. 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立了什麼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
馬克思的貢獻有兩個,一個是發現唯物史觀,一個是發現剩餘價值。也可以說,這兩大貢獻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整個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思想寶庫的主要貢獻,是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主要內容。這兩個學說就其實質而言,都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發展前途的學說,關於人的解放的學說,關於無產階級革命的學說,一句話是關於社會主義的學說。

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唯物史觀是一般形態的歷史哲學,剩餘價值理論是資本主義這一特殊歷史形態的歷史哲學,它們相伴而生,唯物史觀對剩餘價值理論的發現有指導作用,剩餘價值理論又證明了一般形態的唯物史觀。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又從各自的角度論證了共產主義的必然性。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亦稱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

剩餘價值概念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概念,認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它決定著資本主義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發展的全部過程;決定著資本主義生產的高漲和危機;決定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滅亡。

B.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確立了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實際問題。科學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等重大問題,是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外交、統一戰線、祖國統一、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 求真務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之一;發展是硬道理,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決定意義;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的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放在首位,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根本目的的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基礎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基礎。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和把握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始終不渝地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思想。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歷史任務的思想。
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方位改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把「三個有利於」作為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准。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思想。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實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

C. 十八大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的八項基本要求

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必須堅持」基本要求,並使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1.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最廣泛的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2.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要堅持已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3.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4.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5.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6.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7.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要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8.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D. 經常說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如何,那麼這個新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通常回答什麼樣的歷史條件,要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來說,新的歷史條件通常是相對於發生某件歷史事件的當時期來說的,只要是在更新的歷史階段來說,應該就可以說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E. 什麼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各項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決心之大、變革之深影響之廣前所未有,成就舉世矚目。
拓展資料
一、產生背景
1978年12月18日-22日,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它是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1、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繼往開來的會議。具體表現在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淡化了「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當下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2、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未來的會議。全會明確指出黨在新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3、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30多年來,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會議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國開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
二、改革開放的實質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當我國的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時,我們必須順應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以及黨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情況,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堅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舉措。
歷史證明,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動力,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F.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麼理解黨的群眾路線

怎樣理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

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這就是: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時代發展的要求;一定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課題;一定要准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前進的脈搏,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使黨的工作充滿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既立足於做好經常性工作,又抓緊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這"四個一定要"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繼承和創新相統一,充滿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反映了時代發展的要求,符合黨的建設的實際,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一個執政黨以什麼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歷來是黨的建設的根本。黨的十五大把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進入新世紀,黨的十六大把以新的思想、觀點、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從而不斷實現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在新世紀、新階段,只有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才能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才能把握黨的建設的根本和全局,保證黨的建設的正確方向。我們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攬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並把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成效作為檢驗黨建工作的根本標准。這樣,黨的建設就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大進步。

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現在,我們黨有6600多萬名黨員,數百萬個基層黨組織,數十萬名領導幹部。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執政黨的建設和管理,比沒有執政的時候要艱難得多,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黨的建設和管理,又比封閉和計劃經濟的時候要艱難得多。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黨執政的時間越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深入,越要抓好自身建設,越要管好黨員、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必須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貫穿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體現在黨思想、政治、組織、作風、紀委和制度建設的各個方面,落實到對各級黨的組織、廣大黨員和幹部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等各個環節中去。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經受住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以改革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是黨順應時代發展的進步潮流,堅持與時俱進,永葆先進性的關鍵所在。進入新世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黨必須自覺地適應這些變化,不斷改善黨的領導,改進黨的建設。只有改善黨的領導,才能更好地堅持黨的領導,只有改進黨的建設,才能更好地加強黨的建設。這些年我們黨在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上,盡管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但有些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因此,我們必須增強執政意識和黨的領導、改進黨的建設。要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同人大、政府、政協和人民團體的關系,保證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又充分發揮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職能作用。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進一步發揮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的作用,不斷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要改革和完善黨的組織設置、活動方式和工作方法,從而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使黨的工作充滿生機和活力。

整體推進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方法。黨的建設主要包括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這三大建設,既各有側重又彼此聯系,三者統一於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整體推進,就是要求在部署黨建工作時,必須著眼於黨的建設的全局,統籌考慮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使之相互配套,渾然一體,而不能顧此失彼;就是要在推進黨建工作時,必須三管齊下,使之緊密相連,齊頭並進,而不能孤軍深入;就是要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實管用的規章制度,為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提供可行的制度保證;就是要立足於做好經常性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恆,而不能時緊時松,忽冷忽熱,尤其要抓緊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和威信的突出問題。只有把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注重製度建設,各個方面相互促進、相互推動,才能極大地提高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每一條都有豐富的內容,同時又互相聯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行動指南,從嚴治黨是根本方針,改革創新是強大動力,整體推進是有效方法,共同構成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全部內容。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全面把握,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保證我們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G. 如何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中國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統籌的思想方法,確立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的治國理政的大格局大韜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是黨中央適應我國發展新要求,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站在時代最前沿進行的戰略謀劃和部署,是中國「發展起來以後」,更加註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有機統一體。「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具有緊密的內在邏輯,是一個整體戰略部署的有序展開,共同支撐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重大戰略目標,居於引領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保障。所以「四個全面」,一個也不能缺。我們只有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能確保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並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指引。落實好這一戰略布局,就是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增強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力,不斷提升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就是要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引,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更加扎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更加有力地保障民生,更加深入地改進黨風政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重要保障。

H. 為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和民族偉大復

介紹下你的情況然後如下(最新)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一個能夠克服自身缺點不斷進步的黨。

《共產黨宣言》發表一百多年來,盡管國際形式動盪多變,但中國的發展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毛澤東思想指引,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順利地進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中指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科學的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確立了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2002年的十六大上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為我們黨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2007年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總結了過去五年來改革開放的成績,求真務實系統的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首次將關注民生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求全黨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又快又好的和諧發展,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我渴望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這種願望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執著與崇高的信念,這種信念給了我克服一切障礙、追隨中國共產黨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勇氣、信心和力量。

我欣賞保爾的一段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進行的斗爭。」 是啊,人的一生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為了心中的理想,奉獻社會,奉獻人類,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我渴望成為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中的一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奮斗終身。

回想我記憶中近10年來中國所走過的曲折之路:1998年的抗洪救災與後期的亞洲金融風暴,2003年4月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2008年1月我國中東部大范圍的冰凍雪災,3月14日的西藏不法暴動分子,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級特大地震等等這些,我們黨在大災、大難面前,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積極響應、在第一時間奔赴前線指導工作,在全國樹立了模範榜樣,再次得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好評和信賴。

希望和挑戰並存。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出色領導下,10年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增長勢頭,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就GDP變化來看:從1998年的79533億美元到預計2008年的243678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鐵路的6次大提速,300來公里的時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還有2009年將全面竣工的長江三峽大壩工程等一系列國際大型工程等等。伴隨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強大的同時我們欣喜迎來了2008世界人民關注的「北京奧運會」與「北京殘奧會」,國人振奮,世人矚目。「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對世人的承諾我們黨做到了,得到世界人們的一致好評和肯定。事隔幾日,2008年9月25日晚9:10分,我國酒泉衛星發射站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製的「神州七號」載人飛船,另有三位新人步入了太空大門並實現太空行走。這在世界人民看來,中國又邁出了新的前進的歷史性的一步。所有的這些充分地證明了,我們的黨在經歷巨大的挫折與挑戰後,變的更加的英勇、頑強,打不垮,拖不倒,不卑不亢,奮勇向前,一心為國為民謀利的正黨、好黨、先進的黨。同時我們黨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自身的不斷完善和改進。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共產黨定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通過分析,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才能在克服災難和取得的成績,取得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在此我志願並要求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黨的章程,服從黨的紀律,執行黨的決議,保守黨的秘密,履行黨員義務,做好本職工作,勤奮學習,積極工 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全新迎接2009年的到來!請黨組織在實踐中考驗我!

以上是我的入黨申請書全文。望組織考察指正!

此致

敬禮

申請人
日期

I.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實現黨的宗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1.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

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連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不僅建立了新中國,而且在中國這樣一個東方大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展了社會主義建設。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沒有毛澤東思想,也就沒有20世紀中國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階段。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它繼承和豐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開辟了一條在經濟落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進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建設、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並孕育和啟迪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2.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

毛澤東思想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毛澤東思想就其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具體歷史背景、具體歷史過程相聯系的具體觀點和具體結論而言,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就其基本內容和貫穿於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而言,就其科學體系而言,則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毛澤東思想既是理論的,又是方法的——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同時,實事求是也是毛澤東思想最根本的方法論原則。毛澤東思想既是有體系的,又是發展的——毛澤東思想同任何科學體系一樣,不是封閉的、靜止的,而是開放的、發展的。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於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

J.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並使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閱讀全文

與什麼確立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