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德國人如何看法國歷史名言

德國人如何看法國歷史名言

發布時間:2022-06-12 06:18:23

1. 有關法國德國的歷史

http://ke..com/view/3762.htm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2年9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共和國成立鼓舞了人心,不久法軍便把普奧入侵軍全部趕出了法國境內。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一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也標志著自巴黎第一次武裝起義勝利後三年的君主立憲政體的結束。當然,共和國的建立也引起歐洲各國統治集團的恐慌,以英國為主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

1789年到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也是最為徹底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且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也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共和國的誕生和吉倫特派統治的建立,是這場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階段,也是法國大革命深入和發展的必然產物。

1792年4月反法戰爭開始後,法軍節節敗退。法國人肩緊急行動起來,各地紛紛成立義勇軍,開赴前線。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沖進王宮,囚禁了國王,推翻了君主政體,結束了3年來君主立憲派的統治。9月20日,法國軍隊在凡爾登附近兩次打退普魯士軍隊的進攻,取得了法國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第一次勝利。幾天後,法軍開始反攻,最終把敵人趕出法國領土,法國革命得救了。

9月21日,在全國選舉中產生的國民公會在巴黎開幕。在國民公會中,吉倫特派由於得票最多而占優勢,從此,法國開始了資產階級共和派——吉他特派的統治時期。國民公會通過了《廢除君主政體案》。9月22日,又通過了成立共和國的決定,這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民公會還公布了革向歷法,以9月22日為新紀元的開始,1792年為共和元年。

1804年,拿破崙·波拿史稱帝,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被法蘭西第一帝國代替。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 ~1804年法國曾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一共和國,故稱1848 年建立的共和國為第二共和國。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臨時政府。2 月25日共和國宣布成立。4月23日選舉制憲議會,這是法 國歷史上一個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溫和共和派佔多數。5月9日成立執行委員會代替臨時政府。6 月22日執行委員會下令解散國家工場,引起工人不滿,23 日工人起義。24日l.-e.卡芬雅克將軍被授予獨裁權,殘酷鎮壓起義。卡芬雅克於28日擔任共和國的行政首腦。

11月,制憲議會制定共和國憲法,確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則。由750名議員組成立法議會,任期3年。總統 任期4年,掌管行政權,任免部長與頒布法律,支配武裝力量,但不親自指揮部隊,也無權解散或延長議會。議會和總統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參政院由議會任命,它預先審定政府的法案,並監督行政機構。12月10 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 1849年 5月13日選舉立法議會,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為核心的秩序黨獲多數席位。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直接連任,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議會多數反對。波拿巴於1851年12月 2日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專政體制。 1852年12月 2日宣布成立帝國,波拿巴被封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第二共和國告終。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後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新政權開始時,由資產階級共和派與保王派聯合組成國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國防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選出由保王黨人占絕大多數的國民議會,L.-A.梯也爾被選為政府首腦,後任總統,他與德國正式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並聯合德國鎮壓了巴黎公社起義。

梯也爾力圖建立保守共和國,但遭保王派與共和派的反對 ,1873年5月 ,梯也爾被迫辭職,極端保王派人M.-E.-P.-M.de麥克-馬洪當選總統。右翼勢力繼續加強,建立合乎天主教規范的「道德秩序」。正統派與奧爾良派加緊勾結,圖謀恢復王朝體制,以L.甘必大為首的共和派為確立共和制進行長期而激烈的斗爭。國民議會終於通過1875年憲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 1876 年眾議院選舉和1879年1月參議院選舉中,共和派取得穩定多數,在人民群眾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麥克-馬洪辭職,共和派F.-P.-J.格雷維當選總統,終於確立共和派的共和國。

共和派分為溫和與激進兩派,從格雷維當選總統到19世紀末,為溫和派執政時期。他們進行一系列改革:實行世俗的義務免費教育,宣布新聞自由與組織工會自由,以及大赦巴黎公社人員等。普法戰爭後,法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工業產量居世界第四位,但金融資本的增長迅速,80年代法國繼續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在非洲、印度支那、中國等地發動侵略戰爭,其中有1883~1885 年的中法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899年,法國已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殖民帝國。80~90年代,法國相繼出現布朗熱事件、巴拿馬丑聞和德雷福斯案件,溫和派威信掃地,被迫下野。

1899~1914年為激進派執政時期,法國資本主義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迅速發展,金融資本高度集中。1914年前,法國資本輸出僅次於英國,佔世界第二位,其資本輸出主要採取高利貸形式,V.I.列寧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

激進派反對教會干預政治,1905年通過《政教分離法》。激進派多次鎮壓工人運動。對外繼續進行侵略擴張,准備戰爭,先後與俄國、英國結盟,成立法、英、俄協約國,以對抗德、意、奧三國同盟。1913年R.普恩加萊當選總統後,繼續擴軍備戰,企圖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開始後,法國成為西線的主要戰場。1917年11月,激進派G.克列蒙梭再度執政,動員一切力量進行戰爭。1918年9月,F.福煦率領盟軍對德國發起總攻擊。11月11日,雙方在貢比涅附近的雷東車站簽署停戰協定。1919年1~6月,召開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

戰後,克列蒙梭政府和國民聯盟右派內閣的反動政策引起廣大人民的憤慨和反抗。20年代中期由社會黨等組成左翼聯盟內閣,執行民主主義的改良政策。後來,普恩加萊又重組國民聯盟內閣,整頓財政,穩定法郎幣值,使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但法國於1930年底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趁機抬頭。1934年2月6日,右翼分子和法西斯組織火十字團在巴黎發動騷亂,包圍波旁宮,企圖推翻議會。1936年,由共產黨、社會黨、激進社會黨等黨派團體組成人民陣線。同年6月,L.布魯姆組成第一屆人民陣線政府,簽訂了馬蒂尼翁協定,實施一系列社會改革。1937年2月,布魯姆宣布「暫停」實施人民陣線綱領。1938年,由於激進社會黨退出,人民陣線瓦解。此後,達拉第政府對內執行反動政策,對外依靠英國,推行縱容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簽訂了慕尼黑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侵犯波蘭。3日 ,法國向德國宣戰,實際是宣而不戰,史稱奇怪戰爭。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全面進攻,突破色當防線,法軍節節敗退,不久巴黎陷落。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投降 ,成立維希政府,第三共和國宣告終結。


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945年法國光復後,環繞政體問題,各派政治力量展開激烈斗爭。1946年10月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告第四共和國正式建立。該憲法確立兩院議會制,並對共和國總統的權力作了嚴格的限制。

第四共和國建立初期由共產黨、社會黨、人民共和黨組成聯合政府,隨著國際冷戰的發展,共產黨於1947年5 月被逐出政府。此後,該政府受到以共產黨為首的左翼和以法蘭西人民聯盟為首的右翼的兩面夾擊,只能依靠被稱為第三勢力的鬆散多數的支持,顯得軟弱無力。

第四共和國在發展經濟方面取得一定成就,通過實施現代化和更新設備的莫內計劃,1950年法國的生產水平超過戰前最高年份25%。1949~1955年,農業生產增長28%。造船、航空、電氣、原子能、石油等工業也有較大發展。但法國戰後經濟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受美援制約,同時存在通貨膨脹等問題。

在外交上,第四共和國在冷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德國問題上追隨美國,同時也著手推行歐洲一體化政策。在法國推動下,1951年4 月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6國簽訂《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通稱《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聯營。1957年3月,6國在羅馬簽訂《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建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通稱《羅馬條約》),建立歐洲共同市場和歐洲原子能聯營,向歐洲經濟一體化邁出決定性的一步。第四共和國長期進行越南戰爭和阿爾及利亞戰爭。1956年10月入侵埃及蘇伊士運河區,造成國際聲望下降,財政嚴重困難,國內動亂加劇。1958年4~5月,法國出現政府危機,5月13日阿爾及爾發生暴亂,導致政府垮台。6月1日,C.-A.-M.-J.戴高樂出任政府總理,並於9月通過新憲法,第四共和國遂告結束。



公元前1500年,塞爾特族的高盧人從萊茵河谷地向南方和西方遷移,定居在現在的法國和北義大利處。公元前625年,愛奧尼亞的希臘人在今日的馬賽地區建立了一處貿易殖民地,繁榮了幾個世紀。公元前123年羅馬人開始征服高盧,直到公元前54年凱撒完成了征服歷程,此後的500年間,高盧人在羅馬統治下逐漸羅馬化。

羅馬衰敗後,日爾曼人開始入侵高盧。5世紀末薩利安族的法蘭克人佔領了羅馬亞爾河流域北部,西哥德人控制阿奎丹和普羅旺斯地區,勃艮地人居於隆河谷地。6世紀時,梅羅文加王朝領導下的法蘭克人成為高盧的盟主。8世紀大權落入查理大帝所建的加洛林王朝之手,他在9世紀初已統治了大部分的西歐地區。他死後,帝國開始分裂,公元843年以後,查理曼統治的西部地區被稱為法蘭西。公元98年,加洛林王朝的末國王去世,卡佩被選為法蘭西國王。最初並不強盛的卡佩王朝延續到公元1328年,其版圖包括除法蘭德斯、布列塔尼、勃艮地和阿奎丹以個的大部分法國國土。

1328年王位落入瓦盧瓦的查理之手。15世紀末,瓦盧瓦王朝的版圖,已與今日法國國界相差不多。16世紀基督教傳遍法國,引起一系列宗教和平民戰爭。波旁家族的新徒那瓦爾法爾王國亨利四世取得王位,他極力恢復和平,休養生息,其後經過主教大臣A.黎塞留和J.馬扎然的整頓,到路易十四親政時,法國專制王權進入極盛時期。

十八世紀,頻繁的戰爭削弱了法國的勢力,君主專制制度開始走向沒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搗毀了巴士底獄,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了人權及公民權宣言,打出"自由、平等、博愛"的資產階級口號。

1792年建立了第一共和國。1804年,拿破倫稱帝建立了第一帝國。拿破倫執政期間,對法國國家機器進行了重大改革,他所頒布的民法法典,一直沿用至今。1815年拿破倫無征和統治結束。

1848年建立了第二共和國。1852年路易.波拿巴稱帝,建立第二帝國。普法戰爭期間(1870-1871),法軍屢戰屢敗,1871年3月28日國民議會首腦梯也爾與普魯士簽訂了和平條約,激起了處在貧苦中的巴黎市民的憤怒,同日起義建立了巴黎公社。4月21日梯也爾殘酷鎮壓起義,將公社社員屠殺殆盡。這就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

第三共和國建立於1875年,1940年,德法西斯侵佔法國,第三共和國復滅。法國人民在戴高樂將軍的領導下,建立了反法西斯民族陣線。

第四共和國成立於1946年,戴高樂宣布辭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戰後在美國的援助下,經濟很快得到恢復並迅速發展。1958年戴高樂當政,成立了第五共和國。1981年社會黨人密特朗當選總統。1995年5月17日,保衛共和聯盟的雅克.希拉克正式就職,成為新一屆的當選總統。

2. 德國人如何看待別國人

德國人普遍對英國人懷有好感,而且過去曾受過這份"單相思"的煎熬.英格蘭曾是世界頂級角色的典範,有著里令人驚嘆的先進的政治、社會工業的技術 成就。德國認為英國人很友善、基本上沒有惡意,幾乎和德國人一樣。
德國人對義大利人的了解頗深,因為兩國有如此相似的歷史。通過戰爭、侵略,以及各種形式的旅遊,兩國間建立了深厚而持久的 友誼。義大利的藝術家、實物及海濱深得德國人的贊賞.
兩國間還有一種聯系,即義大利和和德國人都是在上個世紀(19實際)取得了主權地位,而且至今都不很肯定這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
德國人欣賞法國人精妙深奧的文明,同時又惋惜其文化之低劣.相比之下,法國人可能精神層次較高,而德國人更有深邃的靈魂.除此之外,有親法情緒的德國人還是很普遍的,特別是那些住在靠近法國邊界的人.
德國人就像一群不知足的孩子,喜歡眺望花園籬笆外邊的世界.他們嫉妒地中海地區的人們所有輕松的生活態度、文化遺產和溫暖的氣候,但那是只在他們度假時才會產生的心態.
德國人只肯承認瑞士毫無疑問地比他們自己更具有日耳曼民族的美德.瑞士人講究條理,守時、勤奮,清潔又嚴謹,沒有一個德國人會對他們在這些領域的至高地位持有異議.而且,他們從來沒有和瑞士人發生過戰爭.

3. 你如何評價德國文化和法國文化的差異

在歐洲大陸的板塊上面,法國和德國兩國的文化模式可以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這兩種文化模式可以說是有時候完全不同的兩個特徵。德國文化是呈現出了地域上面的多樣性,也就是說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法國的文化則具有統一性,跟德國文化截然不同。現在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種文化模式。

不管是德國文化和法國文化,我覺得他們都有各自的長處。我個人更加喜歡德國文化,德國人,他們十分注重規矩以及進率。他們的思維嚴密謹慎,循規蹈矩。我覺得這是我自己所缺少的,所以我更加喜歡德國文化。

4. 德國人看拿破崙:是民族公敵還是歐洲英雄

德國學者在總結調查結果時指出,拿破崙毫無疑問是當下德國青少年心目中辨識度最高的法國歷史人物。在學校歷史教育、大眾媒體和博物館等各種歷史傳播渠道的共同推動下,拿破崙依然是德國人耳熟能詳的歷史巨星。同時,當下德國人心目中的拿破崙形象正悄然蛻變。籠罩在拿破崙身上的「德意志民族仇敵」的反派色彩,正被更豐富、更包容、更「歐洲化」的歷史眼光取代。

站在歐洲視角上重讀拿破崙,既是客觀公允地還原拿破崙歷史功過的產物,也是當今德國思想變革的反映: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淡化激進民族主義、擁抱歐洲融合,已經成為德國社會的主流思潮。

5. 德國人怎樣看待自己的歷史

德國現在能成為歐盟建立者和主導者,而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也同意和默認
除了因為天然條件外,還有就是樓上所講的,
德國人從不狡辯自身的歷史過失,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訪問波蘭,
跪倒在華沙猶太人殉難者紀念碑前,他面對的是600萬猶太人的亡靈,
他是「替所有必須這樣做而沒有這樣做的人下跪了」。
所以就我所知他們是不否認的,也使得大部分的人認同...

東西德間的事本人不知道多少,但在兩德之間沒統一前,就長期因為血親關系而分離兩地,
在近代談及兩德統一原因這類的書都有形容,這使德國統一加快了腳步,
在這看來兩德人民間應該沒有太大的介蒂,
但兩德的統一使德國進入經濟危機,這方面上又不知兩德人民的看法了.....

6. 法國與德國的歷史恩怨情仇有哪些

更早的我不太清楚,在拿破崙時期,普魯士曾作為反法聯盟的一個成員,多次與法國交戰,但是都失敗了;後來法國遠征俄國失敗,才被打敗。之後德國謀求統一,法國當然不喜歡一個統一的德國,後來普法戰爭爆發,法國戰敗,德國乘勢統一,還弄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再後來,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法戰場是歐洲的戰爭主體,德國失敗,結果被法國乘勢打壓,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德國人對法國的仇恨,也為希特勒上台埋下禍根。二十年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再次滅了法國,直到二戰結束,法國才得以重新立國。有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悲劇,各國吸取教訓,沒有過分打壓德國,才使得德法兩國民族仇恨消除。至於現在可能有些不同意見,純屬正常了。

7. 法國和德國的歷史恩怨

法國和德國的歷史上經歷了三場戰爭,即1870年普法戰爭、1918年一戰和1939年二戰,最後隨著歐共體的成立而和解,具體詳情如下:

1、普法戰爭

1852年,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解散了一切政黨,並加冕稱帝自稱拿破崙三世,成為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締造者。

隨後幾年裡,德意志的著名邦國普魯士在國王威廉一世和「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完成了三次王朝戰爭,從丹麥、奧匈帝國出拿回了自己想要的領土,並通過1870年的普法戰爭成功打敗法國。

俘虜了拿破崙三世,拿破崙第二帝國就此垮台。普法戰爭的後果極為嚴重,法國混亂不堪。法德邊境地區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被迫割讓給了普魯士。

普魯士通過阿爾薩斯和洛林,將自己的魯爾區相聯合,煤鋼合一,國力大大發展。更有甚者,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竟然在次年選擇在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了德意志帝國的成立,還頒布了《德意志帝國憲法》。

在其他國家的王宮里,宣告了自己國家的建立,而且這個國家還割讓了自己國家的土地,拿走了大量的戰爭賠償,殺死了自己的軍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此刻的法國沒有任何能力跟強大的德意志帝國抗衡,他們只能默默發展,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舉反攻。他們一等就是四十八年。

2、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作為戰勝國對處於戰敗地位的德國獅子大開口,要求了大量的戰爭賠償,要求德國歸還佔領了四十八年的阿爾薩斯和洛林。

還要求德國解體所有的軍用飛機和設施,還不讓德國擁有超過十萬的陸軍。不僅如此,在法國接壤的土地上建立了裝備齊全火力猛烈的馬奇諾防線,以此抵擋德國。

德國元氣大傷,但法國如此強硬的手段不僅沒有給予德國反省的可能,反而在全德國人民的心中播下了復仇主義的種子。他們只是在默默地等待一個人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然後一發不可收拾的野火燎原。

3、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德國用閃電戰閃擊波蘭,一個月後華沙淪陷,波蘭覆亡。德國在攻陷波蘭後立馬掉轉槍頭兵鋒直指法國。

在傑出將領曼施坦因的帶領下,德國人北上橫掃波蘭和挪威,越過了「飛鳥都無法逾越的阿登山區」,繞過了馬奇諾防線,將法蘭西平遠變成了檢驗閃電戰的試驗場。

6個星期後,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潰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被徹底從地圖上抹掉。二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再次受到了 審判。

但此刻的法國再也沒有曾經那種報復性的要求了,因為戰爭的受害方永遠都是兩個,誰都不能置身事外。

4、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法德握手言和

1958年,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建立,法德終於放棄了百年恩怨,握手言和,共同為人類的發展而努力。

(7)德國人如何看法國歷史名言擴展閱讀:

法國德國歷史上曾是一個國家

幾千年的歐洲土地上,當中有個日耳曼蠻族。有三大蠻族分別是耳曼、斯拉夫人、凱爾特人。法蘭是一支部落 ,西羅馬帝國被打敗,逐漸擴大了實力的法蘭克人。

481 年,部落酋長繼續由克洛維擔任,他開始竭盡全力的擴大實力,日耳曼的大部落給打敗了,匈人、柔人也沒逃過此難。

在那個時候,西羅馬國家的殖民地佔領了歐洲大部分領土,為了清楚余黨,帝國統治者斷斷續續的跟法蘭克部落進行戰斗。

486 年,完全把高盧地區給佔領,法蘭克王國建立了。到了751年,侏儒管涌部長篡奪了王位,法蘭克的稱號被繼續延用。公元800年的時候,查理繼承皇位後經常向外擴張,而且規模非常大。

查理大帝在世界歷史上有很大名氣,打仗樹立了他的名氣。根據記錄,查理在世侯發起了53次戰役。東征西討,從而使得領土得以翻了一番,從而被稱為查理曼。

當時,德國和法國沒分家,法蘭西的領土還包括荷、比、奧、意。因國土面積的擴大,滅亡禍根便從此埋下了,內部矛盾因言語不通,各自經濟不同的發展而產生。

查理死了,他的兒子虔誠者路易稱王。後來虔誠者路易死了,他的三個兒子禿頭查理,洛塔爾,路易繼位。就此,中國帝王就比歐洲國家聰明,皇位只能一個人繼承。

而他們卻三個人一起繼位,於是他們相互之間便開始征戰,法蘭克帝國從而不斷內亂。最後導致法蘭克,不斷戰爭。

三兄弟以及他們的後代,他們覺得這樣打來打去,沒有任何意義,於是就開始商討,另外劃分區域。簽訂了凡爾登條約是在843年,把帝國分成了三份。

法蘭克帝國從此一分為三,最後演變成法,德 ,奧,瑞,意幾個國家。

8. 歷史上,法國和德國的關系是究竟怎樣,請高手詳解

宿敵 相愛相殺 最早都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後來羅馬帝國崩了 再後來一統一在名義上的神聖羅馬帝國之下 三十年戰爭的時候整個歐洲打成一鍋粥 再後來拿破崙征戰歐洲 一戰時把德國的勝利女神像都掠到巴黎去了 德國人就發誓要報仇 然後普魯士統一了德意志 在法國鏡廳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 這對於法國是奇恥大辱 二戰期間一個是同盟國一個是協約國矛盾不可調和 二戰後歐洲衰落 面對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實際上是想控制歐洲 戴高樂主義新東方主義提出後迫於形勢兩國和解並且提出建立歐共體 二戰結束後到現在出於利益考慮兩國關系還算比較和諧

9. 20世紀60年代以來,法、德兩國的人們的觀念已經由「我是法國人」、「我是德國人」轉變為「我是歐洲人」。

歐盟成立,全球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趨勢。

歐洲統一思潮存在已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入高潮。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議建立 「歐洲合眾國」。1950年5月9日,法國外長羅伯特·舒曼提出歐洲煤鋼共同體計劃(即舒曼計劃),旨在約束德國。1951年4月18日,法、意、聯邦德國、荷、比、盧六國簽訂了為期50年的《關於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條約》。1955年6月1日,參加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六國外長在義大利墨西拿舉行會議,建議將煤鋼共同體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經濟領域,並建立共同市場。1957年3月25日,6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即《羅馬條約》,於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 。歐共體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2年2月1日,各國外長正式簽署馬約。經歐共體各成員國批准,馬約於1993 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歐共體開始向歐洲聯盟過渡。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這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2002年 11月18日,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普勒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10國正式簽署入盟協議。2004年5月1日,這10個國家正式成為歐盟的成員國。這是歐盟歷史上的第五次擴大,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2007年1月,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兩國加入歐盟,歐盟經歷了6次擴大,成為一個涵蓋27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8億的當今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聯合體。>>
2003年7月,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全體會議就歐盟的盟旗、盟歌、銘言與慶典日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根據憲法草案:歐盟的盟旗仍為現行的藍底和12顆黃星圖案,盟歌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銘言為「多元一體」,5月9日為「歐洲日 」。

10. 為什麼法國和德國是歷史上的宿敵

因為德國的前身德意志地區在法國國土所在位置以東,一個地區聯盟的崛起勢必成為法國在之後百年最為強勁的對手,而這個聯盟的主導者,叫做普魯士。

1866年,普魯士在普奧戰爭中打敗奧地利後,這場兄弟間的對決也讓奧地利無法再與普魯士爭奪德意志地區的主導權。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成為了阻礙德意志實現統一的最後障礙。因而德意志要實現統一,法國必定會是跳出來予以反對的勢力之一。這就是後來的歷史事件——普法戰爭。

1866年的普奧戰爭的勝利嚴重威脅到法國在歐陸的霸權。關於法德兩國的關系,其實尚未至戰爭階段,普魯士王國國王威廉一世曾回復法國稱德法兩國仍應展開會議商討阿爾薩斯等地的歸屬,而俾斯麥斷然拒絕了會議,使拿破崙三世十分憤怒,因而挑起普法戰爭。

(10)德國人如何看法國歷史名言擴展閱讀:

公元800年,法蘭克人首領查理曼建立了東自易北河和多瑙河,西至大西洋,南起比利牛斯山和義大利,北至北海的龐大帝國。查理曼死後,他的三個孫子在公元843年通過《凡爾登條約》三分帝國,由此形成了後來的德意志、法蘭西和義大利三國的雛形。

本是同根生的法國和德國在千年之後成為歐洲大陸上一對難以化解的宿敵,兩國的恩怨持續百年之久。1995年4月27日,德國統一後的總統羅曼·赫爾佐克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舊址舉行的紀念集中營解放50周年集會上發表演說,提醒全體德國人絕對不要忽視或忘記法西斯德國犯下的罪行。

在演說中,赫爾佐克向全世界表示:法西斯德國寫下的一段殘害人類的黑暗歷史,永遠是德國的羞恥。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如何看法國歷史名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