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為什麼說黨的領導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

為什麼說黨的領導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

發布時間:2022-06-12 11:47:47

1. 為什麼說共產黨是歷史和中國人民的唯一選擇

官方說法是這樣的:
洋務運動、太平天國、義和團、戊戍變法、辛亥革命……屈辱的歲月,悲壯的抗爭,證實了:
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未能是中國革命走上成功的道路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因為:1.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謀求強盛,
2.中國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極力反對中國搞資本主義。
歷史選擇:
辛亥革命已經是我國資產階級最有成果的運動了。但這又能怎樣?革命後,袁世凱復辟,國民黨分裂、癱瘓,「資本主義」慢慢偏離美好的初衷。直到國共合作,國民黨才重現一絲生機,提出「節制資本」,防止中國被少數資本家壟斷。

孫中山考慮:不該走西方資本主義的老路,否則必將還有一次流血的社會主義革命。(明眼人在這時已經發現,我們終究必須用社會主義來救國。)然而,掌握全國政權後,國民黨背叛國共合作,並繼續背叛孫中山的初衷。當然,這么做沒有好下場——實踐證明了:國民黨不能讓我國獨立、擺脫帝國主義統治。(國民黨自己的生存還要靠帝國主義扶植。)這樣,我國就只能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怎麼能變成資本主義社會呢?

江首長曾經入木三分地剖析歷史: 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成立,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現在,中國經歷了截然不同的兩個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統治者喪權辱國,社會戰亂不斷,國家積貧積弱,人民飢寒交迫。在後八十年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空前團結和組織起來,沖破重重難關,革命斗爭不斷勝利;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會地位、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顯著提高。 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先進性決定的,是在長期艱苦鬥爭中形成的,是人民經過鑒別做出的正確選擇,具有客觀必然性。 共產黨的綱領始終代表人民的利益。1947年,中國共產黨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

劉少奇說:「他(蔣介石)那裡有三萬萬人,但沒有人擁護他,還反對他。我們有一億五千萬人,群眾自動參軍參戰,人力、物力、財力是無窮的……蔣介石靠美國,我們是靠老百姓。」果然,在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三大戰役中,支前民工達886萬,出動擔架36萬多副,大小車100萬余輛。在群眾的推動下,共產黨摧毀了蔣介石的反動統治。

全國政協委員喻權域同志告訴我們:「當年的中央蘇維埃地區制定的臨時憲法和勞動法、婦女法、婚姻法,今天來看都是高度尊重人權的。當時就宣布了男女平等,各民族的平等,就宣布了8小時工作制,取消特權,政權由民主選舉產生。到了抗日戰爭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各根據地都制定了保障人權的法律法規,叫《人權保障條例》,那裡尊重人權、保護人權的法律定得很細。有一次加拿大的學者到中國與我們一起參加一個人權討論會,我把我們中央蘇區和抗日戰爭時期制定的有關人權的法令拿給他們看,他們大吃一驚。他們說,當年那個人權法律,在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趕得上。」
總之:●歷史是必然的、不能假設的,共產黨執政順應了我國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群眾把共產黨請上了執政位置,而不是共產黨自己硬要執政、壓迫群眾。

2.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因其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先進理論,開創救國救民的道路。 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中國共產黨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的影響下誕生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的社會力量嶄露頭角,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運動中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集中體現為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後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3.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的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中國的近現代歷史充分證明了這樣的道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在長期革命斗爭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主體是人民,歷史的選擇最終要通過人民的選擇來實現。人民群眾之所以信任、選擇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是能夠滿足人民需要的。在舊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毛澤東說:「人民要解放,就把權力委託給能夠代表他們的、能夠忠實為他們辦事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適應人民的需要,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後,已經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希望國家繁榮昌盛,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黨適應這種需要,領導人民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而奮斗,並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開辟了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廣闊前景,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擁護和選擇的結果。

4. 結合中國近代史談談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

一、中國共產黨具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終堅持執政為民、謀福於民的能力

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恪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信條,堅持民生優先和以人為本原則,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緊緊圍繞「改革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善謀民生之利,力解民生之憂。

二、中國共產黨具有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遠保持自身先進性的能力

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我們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徹底擺脫了中國其他階級及政黨所固有的自私性、狹隘性、軟弱性,始終保持和發展自身的先進性,這是中國共產黨經得起歷史和人民選擇的根本原因。

(4)為什麼說黨的領導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擴展閱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關鍵在黨。『打鐵還需自身硬』是我們黨的庄嚴承諾,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立下的軍令狀。」

他還強調:「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

事實鑿鑿如此,這幾年黨中央突出解決管黨治黨失之以寬、失之以松、失之以軟問題,採取標本兼治、打防並舉措施,使不敢腐的威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5.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

人民群眾之所以信任、選擇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是能夠滿足人民需要的。在舊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適應人民的需要,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在黑暗和痛苦中摸索前行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到了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徹底結束了中國人民近百年的屈辱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基礎。

(5)為什麼說黨的領導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在黑暗和痛苦中摸索前行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到了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徹底結束了中國人民近百年的屈辱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基礎。黨堅定地站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立場上,把實現最廣大人民利益作為自己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6. 為什麼中國共產黨的地位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一、正視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選擇什麼樣的社會制度,都是與其歷史發展走向密切相關的,都有其歷史決定性。鄧小平同志指出:「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來,中國是不是也能翻身?讓我們看看歷史吧。國民黨搞了二十幾年,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不能成功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的毛澤東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把中國革命搞成功了。」這一表述,充分說明了社會主義是中國歷史的必然選擇。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走什麼樣的道路就已經成為先進的中國人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他們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試圖按圖索驥,依照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來改造中國,把中國富強的希望寄託於實行和發展資本主義。從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到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以至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國民黨也曾在大陸搞資本主義,最後留下的是一個四分五裂、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使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歷史以其血的代價告訴我們,在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義不願意走資本主義道路。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達兩、三千年,在中國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備也最頑固的封建主義生產關系。雖然中國封建社會內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但封建勢力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地位,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不允許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在近代中國,封建勢力還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壓迫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帝國主義勢力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毛澤東同志曾說:「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同時,也如毛澤東同志所說,「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它們的目的,就是要佔領中國的市場,掠奪中國的資源,使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並以其強大的經濟勢力排除和壓迫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它們決不允許中國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中國的資產階級也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條件,由於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軟弱性,由於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並未完全斷絕經濟上的聯系,所以,他們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更沒有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於國際資本主義才能得以生存、發展。因而,靠中國資產階級的力量,中國最終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封建主義舊統治又延續不下去。中國的出路究竟在哪裡?正當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而感困惑的時候,十月革命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先進分子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看到了中國新的出路不是資本主義而是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中國人民選擇了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這一歷史性的選擇,是中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才找到的,是中國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中國當時的出路有三條:一是限制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發展民族資本主義,走資本主義道路;二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互不相干,長期平行發展;三是限制、改造資本主義,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走社會主義道路。在這三條道路中,中國的近代歷史已經表明,第一條道路走不通;第二條道路實際上也行不通,不是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就是資本主義戰勝社會主義,二者之間沒有調和的餘地;惟有第三條道路,才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這一社會發展的規律,而且新民主主義革命也為中國人民選擇這條道路奠定了基礎。在政治上,我們已經掌握了國家政權,確立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鞏固和加強了工農聯盟。在經濟上,通過沒收官僚資本轉化為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我們已經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為實現對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創造了最重要的條件。因此,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
總之,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鞏固和發展,體現了中國近現代社會運動的客觀規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一百多年來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得出的必然結論。所以,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我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自己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國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國現在還會是四分五裂,沒有獨立,也沒有統一。」
二、正視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
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
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第四,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在對內剝削、對外掠奪的基礎上,並用低價商品摧毀弱小國家的民族企業,用堅船利炮把它們變為自己的附屬,尤其是對第三世界國家實行不等價交換。而我們的社會主義,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通過充分利用本土資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
當然,由於社會主義目前還處於實踐階段,我們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上述認識,還是十分傳統的,是不全面的、膚淺的。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們對其優越性必將會有新的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要想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正視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我們必須基於以下前提:
1、由於社會主義是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遵循,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因此,對其優越性的理解我們不可能是「先知先覺」,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對其進行全面的描述,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體驗、去總結。
2、衡量和比較哪一個社會制度優越,決不能離開具體國家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片面地從現有的經濟發展程度來看,而應當主要看它是不是體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產關系是否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和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社會主義的實踐證明,這些方面是資本主義制度遠遠無法比擬的。雖然目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和科技水平,一般比社會主義國家要高,這是由於社會歷史條件、各自發展的基礎和起點不同所造成的,決不是有的人所說的是由於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所決定的。
3、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相比資本主義的發展歷史還比較短暫,還處於實踐和發展的初期。資本主義制度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算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而社會主義制度自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歷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幾十年的歷史。所以,相比資本主義來說,社會主義的發展目前還不完善,還不充分,還處於初級階段,其應有的優越性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我們不能拿擁有幾百年歷史發展經驗的東西,來比擬和衡量只有幾十年歷史發展經驗的東西。
4、馬克思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新社會制度代替舊社會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種社會制度,從來不會是歷史的瞬間,它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其前進途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難以預料和想像的困難與風險,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鄧小平同志說,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我們要充分估計到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只要基於上述前提,我們對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失誤乃至挫折就會有客觀、公正地認識,對社會主義的發展前途及其優越性就不會產生信仰危機。
三、正視偉大成就: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鄧小平同志指出:「建國以後,我們從舊中國接受下來的是一個爛攤子,工業幾乎等於零,糧食也不夠吃,通貨惡性膨脹,經濟十分混亂。我們解決吃飯問題,就業問題,穩定物價和財政統一問題,國民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經濟建設。靠的是什麼?靠的是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人們說,你們搞什麼社會主義!我們說,中國搞資本主義不行,必須搞社會主義。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後的狀態就不能改變。所以,我們多次重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現在落後的狀態下,走什麼道路才能發展生產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這就又回到是堅持社會主義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上來了。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而堅持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就不會產生貧富過大的差距。再過二十年、三十年,我國生產力發展起來了,也不會兩極分化。」這就是一代偉人向世人昭示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我們說,衡量一種社會制度是否符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利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從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結束,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盡管在一段時間,指導思想上犯了「左」的錯誤,經歷了嚴重挫折,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以往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無法比擬的。我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實現了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建設道路」,成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自覺實踐。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是一條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全面發展的道路;
是一條堅持全面改革和開放的道路;是一條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歷時70年,跨越兩個百年、兩個千年,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振興中華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經創造出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的經濟建設成績卓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事業日益進步,國防建設更加鞏固,人口素質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發展,外交事業譜寫新的華章,「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已成功實現。全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精神振奮、生活幸福。十多億人口的中國,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來人們衣食住行無憂的夢想終於成為現實。這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這一切靠什麼?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靠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鞏固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長期探索的結晶,凝聚了幾代共產黨人對現代化理想的追求。這條道路,已經初步振興了當代中國,未來中國的全面振興,只能由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道路實現。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結論。

7. 黨的領導為什麼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形成黨的堅實鞏固的領導和執政地位,這是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反映,也是中華民族歷史和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國的近現代歷史充分證明了這樣的道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在長期革命斗爭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

人民群眾之所以信任、選擇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是能夠滿足人民需要的。在舊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適應

人民的需要,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後,已經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希望國家繁榮昌盛,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黨適應這種需要,領導人民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而奮斗,並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開辟了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廣闊前景,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

8. 主題:結合1921~1949年的中國歷史,談談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首先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上看,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要想推翻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依靠農民階級自然是不行的,農民階級的兩次運動,義和團運動和太平天國運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證明了農民階級是不可能領導中國人民走向歷史復興,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也標志著地主階級無法領導中國人民救亡圖存。辛亥革命和戊戌變法的失敗也證明了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妥協性。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南京國民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和官僚資本主義買辦階級的利益,與中國人民的利益是相矛盾沖突的,自然也無法代表中國人民去走向民族復興。所以從歷史看,只有工人階級和領導工人階級的共產黨,才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民族復興的大業,這是歷史的必然性。同時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先後領導了54運動129運動,以及組建了自己的人民軍隊,組建了自己的人民政權。戰勝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政府的反動政權,為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去贏得勝利和民族復興的偉業提供了可能性。既具備歷史的必然性,也具備歷史的可能性,所以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

9. 如何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的確立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1、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在長期革命斗爭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中國人民的選擇。

人民群眾之所以信任、選擇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是能夠滿足人民需要的。在舊中國,共產黨適應人民的需要,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後,已經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希望國家繁榮富強,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黨適應這種需要,領導人民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而奮斗,並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

2、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也必須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

(1)堅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需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歷史證明,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實現中國現代化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保證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正確方向。

(2)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穩定,需要共產黨的領導。

沒有國家統一和穩定,就沒有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安居樂業。中國共產黨是各民族利益的忠實代表,能夠用科學的理論,憑借豐富的執政經驗駕馭全局,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和諧穩定。

(3)正確處理各種復雜的社會矛盾,需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並且差異較大,面臨各種復雜社會矛盾,中國共產黨能夠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4)應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挑戰,需要共產黨的領導。

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敵對勢力仍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只有共產黨領導才能領導中國貫徹獨立自主和平外政策並走和平發展道路。

(9)為什麼說黨的領導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擴展閱讀

一、中國共產黨的地位與作用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堅持黨的領導的必要性: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才能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

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

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要通過依法執政體現出來,又要靠依法執政來保證實現。依法執政有利於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10.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自1927年建立以來,已經走過了八十年光榮的歷史道路。在黨的初創時期,它只有幾十個成員、幾個小組;今天,它已經成為有六千多萬成員、領導著近十三億人口的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成為權中國各族人民公認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奉的,而是在長期的斗爭實踐中逐步地形成的,黨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的確立,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這兩項根本性的歷史人物。只有能夠把這兩項歷史任務自覺地擔當起來並帶領人民為此而進行斗爭地爭執力量,才能成為中國人民的合格的領導者。

近代以來,在中國歷史舞台上活躍著三種政治力量,他們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建國方案。對於中國面臨的歷史任務也採取了三種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態度。

第一種力量是地主階級和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他們是反動力量。他們的爭執代表先是北洋軍閥,後是國民黨統治集團。他們主張堅持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革命軍事轉正,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這個政治力量曾經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控制了中國的政權。這個政權對外投考外國帝國主義勢力,對內實行封建法西斯轉正,遭到了中國人民的唾棄,而他們的這個政權也先後被人民革命的洪流所掀翻。

第二種力量是民族資產階級。他們是中間力量。他們的政治代表是若干中間黨派或這些黨派中的若干領袖人物以及某些無黨派民主人士。他們主張在中國建立一個名副其實的西方式資產階級共和過,一邊自由地和充分地發展資本主義。但是他們由於同帝國主義、封建主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提不出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由於同封建土地所有制關系密切而不敢放手發動中國的主要群眾——農民。這樣,他們也就沒有能力帶領人民掃清為發展資本主義所必須掃清的障礙。第三種力量就是中國共產黨及其代表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他們是進步力量。他們是進步力量。他們主張在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創建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並由此走向社會主義。只有這個建國方案和政治主張符合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因而最終贏得了中國廣大人民的擁護。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制定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總政策,以及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創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鑄造了統一展現、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樣三件奪取斗爭勝利的法寶;規劃了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走向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從而為中國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偉大斗爭開辟了通向勝利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是在長期斗爭實踐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才逐步地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由此使自身從優質走向成熟的。也正是在長期斗爭的過程中,中國人民通過對中國歷史舞台上各種力量的建國方案、政治主張很實際行動的反復比較,逐步地認識了中國共產黨,並且在黨的領導下日益廣泛地團結了起來。經過理論學習以及在實際生活中對黨的了解,黨的先進性以及在帶領新中國闊步前進過程的重要作用已經為我所了解,向

這樣一個先進組織靠近是自然而然的情緒。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肩負著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並且向著共產主義而奮斗的偉大歷史使命。新中國建立以來,黨和祖國經歷了暴雨狂風、艱險曲折,最終終於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黨的建設也迎來了新的春天。但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新的觀念開始產生,在它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某些不良思想的影響。在相當一部分人當中產生了「信仰危機」,他們過分地專注於社會的陰暗面,沒有辨證地分析問題,開始對中國共產黨、對共產主義產生懷疑,甚至武斷地拋棄了共產主義,這種現象是十分令人痛心的。從我個人來講,從小真正是在紅旗下長大,我很慶幸我保有了對中國共產黨、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心。回顧人類歷史,人類社會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歷程,是不斷進化的,那麼共產主義作為更高級的社會形態,必定會實現。至於它的具體形式是如何,還有待我們去探索,不能因為社會主義的發展現狀與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有出入就否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存在。就好比現在的社會主義跟當初的空想社會主義存在差異一樣,不能以任何一個來否定另外一個。

在平時的討論中,也經常遇到對共產黨缺乏信心、大肆批評的人,還經常因為表示對共產主義的信心被人嘲笑為「天真」。這也堅定了我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信心,只有在這里我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們,並且可以共同努力,證明給人看,中國共產黨是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先進政黨。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說黨的領導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