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過去的晉國是現在的那個城市
三個。
1.第一個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晉,它的都城經過幾次遷移,鼎盛時期的都城在絳城,是現在的新絳。
2.第二個是三國末年由司馬炎篡權改曹魏為晉,史稱西晉。都城在洛陽,是現在的洛陽。
3.第三個是西晉滅亡後,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重建晉,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即今天的南京。
(1)歷史的晉國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晉國早期的地方行政為都、邑兩種。「都」是指有宗廟的城市,沒有宗廟的都稱為邑。隨晉國土地的不斷增長,到春秋初期又興起一種名為「縣」的行政單位。縣是通過滅亡其他小國而形成的,國君將其封給大夫作為世襲的封地,屬於軍政合一的單位。
隨著滅國的增加,使縣比都和邑發展的得更快。由於公室的衰微和世卿家族的興起,卿大夫們不斷兼並公室的領地,到晉悼公以後,連舊都絳也被置為縣了。除此之外,還有為數不少的自大縣中分出的小縣。晉國的縣不同於楚國,其長官叫做縣大夫,也是可以世襲的,其權力幾乎和普通的邑大夫沒有區別。
⑵ 戰國時期,晉國的古都在哪裡現在叫什麼
首先糾正下題主一個小錯誤,到了戰國時期,已經是韓趙魏三家分晉了,三家分晉也被認為是春秋、戰國的一個分界點,所以晉應該算是春秋時期的。
晉的開國之君是周武王姬發與姜子牙之女所生之子唐叔虞,可以說是個王姓正統諸侯國。在春秋時期,晉一直是中原大國,領土大致擁有今山西全境、內蒙古的南部、陝西東部、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省西北部,巔峰時期甚至擴張到了山東的西北部。
⑶ 晉國在哪裡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開始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後來拓展到包括今河北省、河南省、陝西省的一部分。
重要事件/晉國
前739年,晉昭侯把曲沃封給晉文侯的弟弟桓叔,晉國被分成兩個行政區
前679年,曲沃武伯統一晉國,周厘王封曲沃武伯為晉國君主,並列為諸侯,曲沃武伯改名為晉武公
前661年,晉國佔領了耿國、霍國和魏國
前656年,驪姬之亂,世子被迫自殺,重耳逃走
前655年,晉國使用假途伐虢之計,占據虞國和虢國
前651年,晉獻公逝世,驪姬之亂結束,晉惠公即位。
前646年,因為晉惠公拒絕向秦國賣糧食賑濟飢荒,秦穆公大怒,在韓之戰攻打並打敗晉國。
前636年,重耳(晉文公)即位
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晉國打敗楚國
前628年,晉文公駕崩,其子晉襄公即位
前627年,晉秦餚之戰,晉國打敗秦國
前621年,晉襄公逝世,其子晉靈公尚幼,國相趙盾掌握政權。
前607年,晉靈公被殺,其叔晉成公即位
前600年,晉成公逝世,其子晉景公即位
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知氏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為諸侯。
前349年,韓、趙兩國殺晉君,晉國滅亡
⑷ 春秋時的晉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後來是怎麼滅亡的
主要是山西,也包括河南和河北一部分;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個大家族瓜分,就滅了。
⑸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在什麽位置
春秋戰國時期自晉文公開始,晉國處於霸主地位,還經歷晉襄公接霸、晉景公失霸、最後晉悼公復霸中原,最後被三家分晉。從大起到大落,但晉國稱霸百年有餘。
公元前632年晉楚兩軍在城濮大戰,晉軍打敗了楚軍。戰後,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周王也來參加,冊命晉文公為霸主。是齊恆公之後的第二個霸主,公元前546年,中小國家此後要對晉楚同樣納貢,晉楚兩國平分了霸權。
晉襄公時期晉秦發生崤之戰,晉國打敗秦國,晉襄公接霸中原。楚成王不甘將霸權交與晉國,出動大軍征服陳國、蔡國,進攻鄭國,晉國於泜水之戰大敗楚國。使楚國霸業結束。晉悼公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鑄造軍國霸權,尊天子而令諸侯,完全獨霸中原。
公元前433年(晉幽公元年),晉公室僅剩下絳、曲沃兩邑作為奉祀的地方,晉幽公反而要去朝見韓、趙、魏三家。屬於最末諸侯國。於公元前349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國退出了春秋戰國的舞台。
(5)歷史的晉國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三家分晉的故事
晉平公以後,晉國范、中行、智、韓、趙、魏六卿之間斗爭激烈。晉定公時,范、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前349年,末任晉侯晉靜公被殺,晉國覆滅。
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
⑹ 晉朝是現在的哪裡
應該是晉國吧,晉國,周代春秋時期諸侯國名,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疆域約為今山西省南部。唐叔虞之子晉侯燮父徙居晉水,至晉孝侯時,國都名翼(今山西翼城縣);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遷都絳(今山西翼城縣東南),別都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公元前403年,晉國卿大夫韓虔、趙籍、魏斯三家自立為諸侯,分裂晉國。周威烈王賜三家為諸侯,於是韓國、趙國、魏國三國分晉,晉國滅亡。
晉朝,晉朝是中國歷史上九個大一統朝代之一,分為西晉(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兩個時期。263年司馬昭發兵攻蜀後,魏帝以並州等十郡封其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265年其子司馬炎自立為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共傳四帝五十二年。五胡亂華,晉室南渡,琅邪王司馬睿在建業重建東晉,共傳十一帝一百零四年,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
⑺ 歷史上「三秦」、「三晉」,分別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春秋戰國時期,陝西由秦統治,後世稱陝西為“秦”,主要山脈跨越陝西中部稱為“秦嶺”,渭河平原稱為“秦川”,所以,陝西也被稱為“三秦大地”。
此外,三晉不僅代表了春秋時期占統治地位的晉國,也包括趙、魏、韓等戰國七雄。二千餘年來,人們仍然懷念和贊美三晉,並稱山西為三晉,說明三晉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比晉代更為廣泛,也體現了三晉作為中華文明史發祥地之一的豐富內涵。更有甚者,三晉文化不僅實現了北方文化與中原文化的極大融合,還為山西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三晉得名,是三晉對晉國在名分版圖、實際權力、制度風貌上繼承的結果,遠不是國都位於何方所能改變的。換句話說,三晉是從春秋晉國的霸業中,生長出來的三個戰國政權,晉土是三晉的土壤,而定都晉土之外,只是三者在戰國早期對外爭霸的舉措,絕非三者根基轉移的表現。
⑻ 春秋時期,晉國的勢力包括現在的哪些彊域
春秋戰國時候晉國的領土是非常的大的,晉國當時的領地大概有方圓百里,主要的地理位置大概在黃河和汾河的東面。是當初周武王的兒子在這個地方擔任軍王,因為接近黃河和汾河,所以說晉國本地是山清水秀,不缺水,因此國內是比較富足的,農業發展的非常好,因此當時的晉國的國力是非常的強大的。
後來在一次戰爭中晉國的領土又得到了擴張,這就是晉國帶著兵隊滅了當時次敵中一個最強大的部落,這個部落被滅亡之後,晉國就帶領著自己的軍隊來到了這些地方,相繼在這些地方安營紮寨,從此晉國的版圖已經擴大到山西的東南部和太行山的黃河沿岸等一帶,經過上述的戰爭和發展,晉國的領土版圖已經基本形成了。
⑼ 晉國都城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歷史上以晉為國號的政權主要有三個。
1.第一個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國晉,它的都城經過幾次遷移,鼎盛時期的都城在絳城,是現在的新絳。
2.第二個是三國末年由司馬炎篡權改曹魏為晉,史稱西晉。都城在洛陽,是現在的洛陽。
3.第三個是西晉滅亡後,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重建晉,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即今天的南京。
(9)歷史的晉國是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文公繼位後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晉襄公時期先後在餚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
晉景公時,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而經略北方,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後,又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晉厲公繼位後連敗秦、狄,並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復霸天下。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
晉平公以後,晉國范、中行、智、韓、趙、魏六卿之間斗爭激烈。晉定公時,范、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前376年,末任晉侯晉靜公被廢為庶民,晉國覆滅。
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甚至學者全祖望評春秋五霸時,晉國佔四席,分別是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