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徐州有什麼文化歷史名人

徐州有什麼文化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2-06-12 21:54:59

㈠ 徐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1、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 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 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後, 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2、蕭何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漢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謚號「文終侯」。

3、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君主。李煜並不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但他在詩詞上的成就絕對是矚目的。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

前期詞風格綺麗柔靡,後期詞反映-之痛,哀婉凄涼;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歡》等。太平興國三年七夕,李煜死於北宋京師,時年四十二歲,葬於洛陽北邙山。

4、樊噲

樊噲(kuài)(前242年—前189年),沛縣人。西漢開國元勛,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後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後信任。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為漢高祖劉邦的心腹猛將。封舞陽侯,謚武侯。四川宣漢縣有樊噲鎮。

樊噲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他與劉邦的交往甚密, 曾與劉邦一起隱於芒碭山澤間(今河南永城東北)。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待劉邦做了沛公,便讓樊噲做了他的隨從副官。 跟隨劉邦征戰,先是攻打胡陵、方與,在豐縣一帶打敗了泗水郡監和郡守的軍隊,後又平定了沛縣。

5、王洪波

王洪波,1927年10月出生於江蘇邳縣,1943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淮北第七軍分區政治部文藝工作隊隊員、土山鎮完小訓育主任、華中聯合幹校五中隊學員。

華中軍區文印員、幹事、副政指、政指、俱樂部主任、副科長,十二軍直政處處長,安徽省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安徽省儲備物資管理局副局長、顧問(副局級)等職,1989年12月離休,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因病於2015年9月3日在合肥逝世,享年88歲。

㈡ 徐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屈原簡介 (約前304-前278年)

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沈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歷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主要著作:

《天問》,《哀郢》,《離騷》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東皇太一,九歌·東君,九歌·國殤,九歌·河伯,九歌·禮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命,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歌·雲中君

離 騷

《楚辭》是戰國時楚人屈原的作品。關於篇名,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別愁」;近人或解釋為「牢騷」,或解釋為「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關於寫作年代,有人認為寫於楚懷王當朝,詩人被疏遠以後;也有人認為作於頃襄王當朝,詩人再放江南時。迄無定論。《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

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詩中大量運用了古代神話傳說,以想像和聯想的方式構成了瑰麗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遊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詩中大量地運用了「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將深刻的內容藉助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極富藝術魅力。《離騷》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復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游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游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留給後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書情贈蔡舍人雄》等詩篇中,對此都有繪聲繪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任俠,寫下了不少游俠的詩,《俠客行》是此類詩的代表作。在長安3年經歷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發生了尖銳的矛盾,胸中淤積了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憤怒出好詩,於是,便寫下了《行路難》、《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一系列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的著名詩篇。李白大半生過著流浪生活,游歷了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美詩篇,藉以表達出他那種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在這一類詩作中,奇險的山川與他那叛逆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這種詩在李白的詩歌作品中佔有不小的數量,被世世代代所傳誦,其中《夢游天姥吟留別》是最傑出的代表作。詩人以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盡情地無拘無束地舒展開想像的翅膀,寫出了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讓苦悶、鬱悒的心靈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更把詩人的一身傲骨展露無遺,成為後人考察李白偉大人格的重要依據
蘇軾是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於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游、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蘇軾散文中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如《石鍾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後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詩文有《東坡七集》,詞有《東坡樂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謚文忠公。

在任地方長官期間,蘇軾關心民眾疾苦,做了許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眾擁戴。蘇軾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蘇軾是著名詩人,他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蘇軾為傑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他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蘇軾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還是著名的畫家。此外,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葯、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並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安,第二年他參加了由唐玄宗下詔的應試,由於奸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全體應試者無一人錄取。從此進取無門,生活貧困。直到天寶十四年(755),才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一職,負責看管兵甲倉庫。同年,安史之亂爆發,此時杜甫正在奉先(今陝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屬安頓在鄜州羌村(今陝西富縣境),隻身投奔在靈武(今甘肅省)即位的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到淪陷後的長安,這期間他親眼目睹了叛軍殺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難。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險逃到肅宗臨時駐地鳳翔(今陝西省鳳翔縣),授官左拾遺。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此他對現實政治十分失望,拋棄官職,舉家西行,幾經輾轉,最後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後被嚴武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死後,他離開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兩年後,離夔州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流離。唐太宗大歷五年(770),詩人病死在湘江的一隻小船中。
他的詩在藝術上以豐富多采著稱,時而雄渾奔放,時而沉鬱悲涼,或辭藻瑰麗,或平易質朴。他擅長律詩,又是新樂府詩體的開創者。他的詩聲律和諧,選字精煉,「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聖」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餘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成都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檢郎,而又被稱做杜工部。河南鞏縣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為"詩聖",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亂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於風景秀麗的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詩中提到的"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留下詩作240餘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更是千古絕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遊,賦詩題畫,精彩之作層出不窮。「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絕句四首(其三)》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在草堂所見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別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經多次修復而成,面積240餘畝,是成都遊客最集中有觀光勝地之一。草堂內楠木參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橋亭相間,花徑柴門,曲徑通幽,園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築從正門始,依次遞進是大廟、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廟、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築,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並有杜詩傳人陸游、黃庭堅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余冊,文物2000餘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寫下了一千多首詩,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麗人行》、《春望》等。杜甫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這是杜甫對祖國無比熱愛的充分展示,這一點使他的詩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出自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對統治階級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禍國殃民的罪行,必然懷有強烈的憎恨。這一點在不朽的名篇《兵車行》、《麗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杜甫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杜甫以積極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實、深刻地反映了極為廣泛的社會現實,無論在怎樣一種險惡的形勢下,他都沒有失去信心,在我國悠久的文學史上,杜甫詩歌的認識作用、借鑒作用、教育作用和審美作用都是難以企及的。
杜詩最大的藝術特色是,詩人常將自己的主觀感受隱藏在客觀的描寫中,讓事物自身去打動讀者。例如《麗人行》中,詩人並沒有直接去斥責楊氏兄妹的荒淫,然而從對他們服飾、飲食等方面的具體描述中,作者的愛憎態度已顯露無遺。
杜詩語言平易樸素、通俗、寫實,但卻極見功力。他還常用人物獨白和俗語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個性化。
杜詩在刻畫人物時,特別善於抓住細節的描寫,如《北征》中關於妻子兒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詩風多變,但總體來看,可以概括為沉鬱頓挫。這里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音節的跌宕搖曳。
所有這一切,確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國文學史上至高無上的「詩聖」的地位。

㈢ 家鄉江蘇徐州名人

家鄉江蘇徐州的名人有:劉邦、孫權、項羽、李蟠、解憂公主等等。

1.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今徐州豐縣),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項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解憂公主

㈣ 江蘇徐州有什麼名人

江蘇徐州主要名人如下:彭祖、奚仲、徐偃王、劉邦、項羽、蕭何、曹參、樊噲、王陵、周勃、劉安、解憂公主、劉向、劉英、張道陵、張昭、凈檢法師、劉裕、劉義慶、劉知幾、李煜、陳師道、蘇軾、陳鐸、湯應曾、閻爾梅、萬壽祺、李蟠、李衛、張竹坡、張伯英、郭子化、吳亞魯、郭影秋、蕭一山、宋綺雲、徐林俠、宋振中、孫鳳鳴、李超時、李可染、武衡、馬可、王傑。

(4)徐州有什麼文化歷史名人擴展閱讀:

江蘇徐州部分名人簡介

1、彭祖:姓篯名鏗,相傳為黃帝後裔。好和滋味,為中華烹飪鼻祖,所創名餚多傳於世。獻帝堯雉羹,得封大彭國,稱彭祖。居官無為愛民,掘土為井、清潔水源。長於養生與房中術,以導引服氣功法為民祛病。孔子尊其德,莊子譽其道。有中國第一長壽老人之美譽。

2、劉 邦: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人(今豐縣)。前209年舉兵反秦,號沛公。前206年攻入咸陽,約法三章,秦人歸附。經楚漢戰爭,前202年擊敗項羽,建立漢朝,都長安,史稱「漢高祖」。

3、蕭何:漢初大臣。沛縣人。秦末為沛吏,輔佐劉邦起義。起義軍入咸陽,他收集秦政府律令圖書,以掌握山川險要和社會情況。楚漢戰爭中,薦韓信為大將,以丞相身份留守關中,輸送士卒糧草,支援作戰。後封酇侯,位次第一。定律令制度,設計幫助呂後殺楚王韓信。

4、李煜: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徐州人。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不恤政事,但能詩文、音樂、書畫,尤擅填詞。前期作品多反映宮廷生活,風格清麗。後期懷念昔日生活,感傷身世,在題材與意境上突破晚唐五代詞以寫艷情為主的窠臼。

5、張伯英:民國時期著名書法家、金石鑒賞家、詩人、學者。字勺圃,號雲龍山人,銅山縣人。曾任段祺瑞北洋政府副秘書長,後潛心研習書畫金石。書法秉承彭城書派傳統,卓然成家。民國初與趙聲伯並稱南北二家,與傅增湘、華世奎、鄭孝胥齊名。

參考資料來源:徐州市人民政府—徐州歷史文化名人專題

㈤ 徐州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項羽 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在巨鹿之戰中,摧毀秦軍主力,秦王後自立為西楚霸王 大封諸侯王,定都彭城。高漢祖劉邦,推翻秦朝統治約法三章,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劉裕,南朝宋的建立者,宋武帝。李煜,南唐烈祖李升之孫李鈺,李煜詞風影響深廣 悲憂纏綿難以超越。

㈥ 徐州的著名人物

徐州千百年來,無數風流人物,群星薈萃,實在難以盡述: 徐州十大歷史名人彭祖(堯舜) 徐偃王(西周) 項羽(秦末) 劉邦(西漢) 解憂公主(西漢) 張道陵(東漢) 劉裕(南朝) 李煜(南唐) 李蟠(清) 李可染(現代) 參考資料 徐州近現代八大家姓名領域張伯英書法(彭城畫派人物之一) 徐樹錚軍事王子雲雕塑理論劉開渠雕塑蕭一山歷史學李可染繪畫(彭城畫派人物之一)馬可音樂高鴻業經濟學娛樂影視 徐州娛樂影視界名人姓名備注李保田著名演員王建新演員徐譽滕歌手韓蘭成國家一級演員王馥荔江蘇省話劇團演員周艷2012年《星光大道》年度季軍 李琦《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總冠軍 文化傳媒 徐州文化傳媒界名人張曉風程大利李士延舒蘭趙化勇楊波王琴舫朱沛然西川趙培華周梅森李蘭胡德風胡玫袁成蘭趙本夫錢食芝馮亦吾郎永淳孫晉強袁振西蕭龍士許翰英薛剛丁凌濤體育運動 徐州籍世界冠軍名單王沛 孟愛國 李紅雲 許昕 孫會 王立友 劉峰 崔文華 劉靜 韓曉鵬 周傳彪 劉會峰 楊影 李倩 姜沖鋒 杜彪 許家恆 閆森 周影 邰普慶 蘇紅 陸海松 孫晉 仇志淇 任成遠 宋娜 冀方新齊廣璞尤浩王嘉男參考資料 ,名人獎項請參見【徐州體育】詞條中【冠軍名單】的表格

㈦ 徐州有哪些名人

有機會去彭祖園看看,那邊有個「名人園」,既能解決你的問題也能觀賞風景。

古彭徐州,歷史悠久,地傑人靈。龍飛之地,將相之鄉。猛士如風,謀士如雲;文人騷客,藝術大家。數不勝數;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彪炳史冊。歷代徐州籍的開國皇帝就有數人之多。 除劉邦外,南朝宋武帝劉裕,南唐烈祖李昪, 沛縣歌風台
後梁太祖朱全忠等都是徐州籍。
徐州籍的王侯將相更是層出不窮。劉姓諸侯王遍及漢朝各地,自不必細說。單就隨劉邦征戰功成丶裂土分封的異姓侯就有 20多人。如「五里三諸侯」的安國侯王陵、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蕭何、曹參、周昌、樊噲、夏侯嬰等。東漢末年,被譽為江東第一謀士的彭城人張昭。東晉驍將劉牢之,清初狀元李蟠,清雍正宰相李衛,清乾隆名相劉墉……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中國楹聯第一人的劉孝綽,世稱「劉三娘」的南朝才女劉令嫻,「蘇門六君子」之一陳師道,清初文學評論家張竹坡,分別獲得1914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質獎、銀質獎的畫家王琴舫和李蘭,被稱為「詩書畫」三絕藝術家的清末民初教育家錢食芝,被譽為「民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張伯英,國畫大師李可染,當代著名山水畫家袁振西,還有在解放戰爭中烈士宋綺雲與徐林俠及其兒子小蘿頭宋振中。其他還有清史專家蕭一山、雕塑理論家王子雲、國畫名家蕭龍士、人民音樂家馬可、指揮家胡德風,書法家馮亦吾,「四小名旦」之一許翰英,台灣作家張曉風等。
徐州千百年來,無數風流人物,群星薈萃,實在難以盡述。 以下僅介幾位:
徐州十大歷史名人:彭祖(堯舜)、徐偃王(西周)、項羽(秦末)、劉邦(西漢)、解憂公主(西漢)、張道陵(東漢)、劉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現代);
九朝帝王徐州籍:楚霸王項羽定都彭城、漢高祖劉邦豐生沛長、東吳大帝孫權生於徐州下邳、南朝宋武帝劉裕彭城人、南唐烈祖李昪徐州人、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祖籍徐州蘭陵、南朝梁武帝蕭衍祖籍徐州蘭陵、後梁太祖朱全忠原徐州碭山人、明太祖朱元璋世家徐州沛縣等。
五里三諸侯:安國侯王陵、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
徐州四大才子:劉安、劉向、劉孝綽、劉知幾。
徐州詩詞雙璧:詩豪劉禹錫、詞皇李煜。
徐州二遺民:閻爾梅、萬壽祺。
徐州近現代八大家:書法家張伯英、軍事家徐樹錚、雕塑理論家王子雲、雕塑家劉開渠、歷史學家蕭一山、畫家李可染、音樂家馬可、經濟學家高鴻業。

㈧ 徐州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徐州十大歷史名人:彭祖(堯舜)、徐偃王(西周)、項羽(秦末)、劉邦(西漢)、解憂公主(西漢)、張道陵(東漢)、劉裕(南朝)、李煜(南唐)、李蟠(清)、李可染(現代)。

1、彭祖

彭祖,先秦道家先驅之一。名籛字鏗,又稱彭鏗,陸終第三子。彭祖生於四川彭山,封於徐州彭城,子孫以國為氏。又彭亦為姓。

大彭國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鏗本為堯舜時人,由於經常和神農時神巫巫咸、黃帝時神醫巫彭、夏彭伯壽、商彭伯考、商賢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為一談,遂有「長年八百,綿壽永世」、「非壽終也、非死明矣」等傳說。

清人孔廣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之句時說:「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歷事虞夏,於商為伯,武丁之世滅之,故曰彭祖八百歲,謂彭國八百年而亡,非實篯不死也。」漢代史學家韋昭在《國語·鄭語》注中說:「彭祖,大彭也。」

可見彭祖壽八百指的是大彭氏這個國家存在了八百餘年,《竹書紀年》:「(武丁)四十三年,王師滅大彭。」

如今眉山市境內仍保存有彭祖墓園、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仙室,室外內有石雕的壽星彭祖肖像,室外陳列八卦圖案,歷歷在目。此外,徐州市境內仍保存有彭祖廟、彭祖祠、彭祖樓、彭祖井、彭祖墓等歷史遺跡。

2、徐偃王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誕,是西周時徐國國君。徐國統轄今淮、泗一帶。建都下邳,(今更名為睢寧縣古邳鎮)。

周穆王末年,徐君偃好行仁義,前來歸順的東夷國家有四十多個。周穆王巡視各國,聽聞徐君威德日遠,遣楚國襲其不備,大破之,殺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從之者數萬。

《後漢書·東夷傳》稱:「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貢的「三十有六國」。曾聯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勢大,承認其為東方霸主。後為楚所敗。在戰爭與和平之間選擇了仁義避戰。其事載《竹書紀年》、《後漢書》、《屍子》、《博物志》、《路史》諸書。

《屍子》謂:「徐偃王有筋而無骨。」《博物志》謂:「徐君宮人有娠而生卵,以為不祥,棄之水濱。孤獨母有犬鵠蒼,獵於水濱,得所棄卵,銜以來歸。

孤獨母以為異,覆暖之,遂孵成兒。生時正偃,故以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稱「王」之後,實質上即是與周王(天子)分庭抗禮。作為徐國的代表人物,徐偃王當之無愧是徐國文明史的奠基人、開拓者和領袖人物。

3、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傑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自稱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

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

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

4、解憂公主

解憂公主(?-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

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鬱郁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將罪臣之後的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二嫁又嫁給軍須靡的弟弟翁歸靡,生有5個子女。

三嫁給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個兒子。

5、張道陵

張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字輔漢,原名陵,正一盟威道創始人,東漢豐縣(今江蘇徐州豐縣)人。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高明上帝,張天師。著作《老子想爾注》,弟子有3000多人,設立24治,奠基天師道。張道陵、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張道陵創建天師道的背景: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妖(學名為:妖邪)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

張天師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禍害百姓的巫妖之教。川渝一帶流傳的張天師以太上老君劍印符籙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原型的。

㈨ 徐州有多少歷史名人

徐州十大歷史名人
徐州,是中國第一位養生學家彭祖的老家;西周徐國國君徐偃王所治之地,乃是徐州;西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也與徐州密不可分;解憂公主、南唐後主李煜、宋高祖武皇帝劉裕,讓徐州這篇熱土聲名遠揚;道教「張天師」明代才子李蟠、現代國畫大師李可染,更給徐州增添了濃厚的人文色彩。本書選取徐州從古自今十大名人,全面解析徐州的「名人文化」。

㈩ 徐州的名人有哪些

1、彭祖,姓篯名鏗。顓頊玄孫,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767歲(一說800餘歲)。事見《神仙傳》及《列仙傳》。舊時因以彭祖為長壽的象徵。又據《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王逸注謂彭祖善調雉羹以事帝堯,得到帝堯賞識,受封於大彭(今銅山縣境內)建國,始稱彭祖。

彭祖的主要業績是:一建立大彭氏國,由大彭氏國擴展延續繼而開始譜寫徐州(彭城)的建城歷史(公元前586年);二是開創了華夏飲食文化,親烹「雉羹」;三為教民以「術」養身。彭祖功業遺產,成後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閱讀全文

與徐州有什麼文化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