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跟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跟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發布時間:2022-06-13 01:45:45

⑴ 樂不思蜀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中國典籍《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原義說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近義詞:樂而忘返。】
【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⑵ 樂不思蜀是指歷史上哪個人物

劉禪
樂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國時期的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淵追謚)劉禪。意思是很快樂,不思念蜀國。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出自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⑶ 樂不思蜀的歷史人物是誰

是劉禪。

背景: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a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3)樂不思蜀這個成語跟哪個歷史人物有關擴展閱讀:

這之後,司馬昭忙於篡魏,遂不再對劉禪生毒害之心。 劉禪亡國之後,作為亡國之君,不僅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裡。自己的待遇,直接影響晉國對蜀地百姓的政策。所以,他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的才能,才可以瞞天過海,養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潛藏著過人的狡詐和機智。

在中國歷朝歷代亡國之君中,劉禪的下場算很好的了。

⑷ 歷史上,「樂不思蜀」的典故出自哪一位歷史人物

歷史上,樂不思蜀的典故出自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蜀漢被曹魏滅了之後,到洛陽,當時的晉王司馬昭問他,在這里住的習慣嗎?他樂呵呵地說很好,比在四川好多了。他的舊臣聽到後,於是教他要悲悲戚戚地說思念故土。後來司馬昭再一次問他,他於是按著大臣的說話跟司馬昭說,司馬昭跟他說這是你的大臣教你的吧?劉禪驚訝道,你怎麼知道?於是就安安心心在洛陽住了下來,從此樂不思蜀。

⑸ 與樂不思蜀有關的歷史人物

樂不思蜀和歷史人物劉禪有關。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後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出自《漢晉春秋》: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譯文如下:

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中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他的舊臣郤正聞此言,趁上廁所時對他說:「陛下,下次司馬昭如若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視著宮殿的上方,接著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張開雙眼,很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

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學了一遍。司馬昭聽了,即回以:「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忠懇,從此再也不懷疑他。

(5)樂不思蜀這個成語跟哪個歷史人物有關擴展閱讀:

1、名字由來

劉禪,小名阿斗。據傳劉禪之母甘夫人因夜夢仰吞北斗而懷孕,所以劉禪的小名叫做「阿斗」。後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詞形容庸碌無能的人。

2、流離亂世

《魏略》記載:當初劉備在小沛,未曾想曹操突然來打,慌忙逃跑丟棄家屬,當時劉禪幾歲,跟著人西入漢中被人賣了。

建安十六年(211年),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因亂失散的劉備長子劉禪,遂養以為子,為娶妻立家,劉禪只記得其父字玄德。鄰居有姓簡的一個人,後來劉備攻下益州簡某當了將軍,劉備派遣簡某到漢中和劉禪相見,由張魯送歸益州,劉備立為太子。

⑹ 樂不思蜀是指歷史上哪個人物

劉禪,公元207年在荊州出生,他的出生可謂是非常驚險。在劉禪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劉備在在長坂坡被曹操大敗,隨後劉備拋棄了自己的妻子,率領數十騎拚死沖殺才得以殺出重圍,而在襁褓中的劉禪就非常幸運地倖存了下來。

在後來,劉備因為有了諸葛亮在後面幫忙出謀劃策,很快的就建立了蜀漢,劉禪被立為王太子。而身為王太子的劉禪,從小就被自己的父親劉備嚴格管教,不僅讓他讀聖賢之書,還讓他習武。那既然劉備從小就那麼嚴格的對劉禪,劉禪後來為什麼會被一些人說是扶不起的阿斗呢?這就要從劉備退位讓賢,劉禪繼位說起。


所以總的來說,劉禪並不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更不是"傻瓜",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劉備也不會放心把皇位傳給他,更何況他還在諸葛亮去世後把蜀國打理得井井有條。只是在這之前有諸葛亮的存在,有什麼難題諸葛亮都會很好的解決,所以劉禪在後方才可以高枕無憂,這也導致了劉禪養成了安於現狀的性格,對於自身的皇位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

所以說,劉禪雖然沒有什麼作為,但是他也有小才智,懂得如何運營一個國家,也懂得如何適可而止,所以也不能完全說他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⑺ 樂不思蜀說的是什麼歷史人物

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時期蜀國後主劉禪,司馬炎問劉禪思不思念蜀國,劉禪說了句此間樂,不思蜀所以後來就有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⑻ 與樂不思蜀成語相關的人物是誰

與樂不思蜀成語相關的人物是劉禪。


【成語】:樂不思蜀

【釋義】: 蜀:三國時的蜀國。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快樂得不再思念蜀國。

【用法】: 用來表示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三國志·蜀志·後主禪傳》: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成語故事】:

⑼ 樂不思蜀這個典故涉及到的歷史人物是

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出於三國後期就是劉備去世以後,由劉禪繼位,當時曹操的兵馬非常的多獎,蜀國打敗將他裸去,然後對他非常好吃好喝的招待,而且每天歌舞昇平,有一天在宴席上,魏王問你在這里住的怎麼樣?是否可想念你自己?原來在蜀國的家鄉,劉禪卻說這里是非常好,而且每天都像在我的自己家裡樣,有點樂不思蜀,這句典故就是從那時候傳下來的

⑽ 樂不思蜀有關的歷史人物

劉禪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後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劉禪出生於荊州,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於蜀漢章武三年(223年)繼位為帝,改元建興,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其北伐,後又支持姜維北伐,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謚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謚劉禪為孝懷皇帝。

閱讀全文

與樂不思蜀這個成語跟哪個歷史人物有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