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魏到現在到底有多少年了
公元2019-386=1633年,北魏到現在1633年。
北魏國號本是「魏」,「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稱呼「北魏」,乃指北部「中國」之故,同時也區別於三國的曹魏政權。 北魏還有後魏和拓跋魏 、元魏的稱呼。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辮發的習俗,所以被南朝蔑稱為索頭虜,簡稱索虜,或稱魏虜。
據歷史學家田余慶考證,拓跋珪最初改稱代王,不久改號魏王,可能跟他與慕容永爭奪屬於魏地的河東地區有關,意在表示代地、魏地都應當由他統轄。
398年正式定國號為「魏」,取其美好偉大之意,並含有向江左東晉誇示自己是「神州正統」的意圖,盡管如此,在孝文帝之前仍有相當多的人私下使用「代」為國號。
(1)北魏多少年歷史擴展閱讀:
北魏(386年—534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
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 ,史稱「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稱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結束。
從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列入正史本紀者12位),享國148年。
B. 北魏是公元多少年
北魏(386-534) 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鮮卑拓跋氏建立。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稱王建國,至534年北魏孝武帝兵敗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歷經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初,建都雲中,盛樂(今內蒙古 和林格爾),398年,遷都於平城(今大同),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拓跋宏493年起遷都洛陽,大舉改革。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
C. 北魏存在了多久
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時代位於今日華北地區的第一個王朝。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鮮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統一北方。493年起遷都洛陽,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於恭帝三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於其侄宇文覺,北魏歷史正式宣告結束。
D. 北魏至今多少年
1455年哦~
北魏(386~557年)2013-557=1455年了.
E. 北魏到中國歷史有多久
北魏王朝是南北朝時代北方的第一個王朝。是繼十六國分裂局面之後,在中國北部重建統一的封建王朝。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為鮮卑族拓跋圭所建。
北魏王朝,歷十二帝、二王,共一百四十九年(386~534)。
東漢末年,鮮卑族的檀石槐政權瓦解以後,許多鮮卑及號稱鮮卑的部落、氏族在今內蒙古和山西北部一帶活動,拓跋部就是其中的一支,又稱「索頭鮮卑」,以游牧為生。
310年,西晉封拓跋猗盧為代公,314年,進封為代王。338年拓跋什翼犍在繁□(今山西渾源西南)北即代王位,建立代國(見代)。376年,代國為前秦所滅。肥水之戰後,拓跋圭於386年重建代國,稱王。同年改國號為魏,建元登國,史稱北魏,亦稱拓跋魏、元魏、後魏。天興元年(398),拓跋燾即皇帝位(太武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
F. 從北魏到現在有多少年了
北魏(386年-534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鮮卑族拓跋氏建立。初,建都雲中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398年,遷都於平城(今大同),439年,統一北方。493年起遷都洛陽。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
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稱王建國,至534年魏孝武帝兵敗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歷經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之前是十六國。
至今約1622年!
G. 簡述北魏歷史
北魏歷史:
北魏(386年—557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3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北齊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禪位於宇文覺,北周建立,北魏歷史宣告結束。從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534年分裂為止,共歷20帝,享國148年。
北魏時期,佛教興起,佛教得到空前發展,遷都洛陽和移風易俗,促進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拓跋氏自稱是黃帝後裔,黃帝發源地為戰國時魏國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國號,同時含有延續曹魏,對抗東晉政權。為別於此前的曹魏政權,某些史書因此別稱為「後魏」,但由於史學界不稱曹魏為「前魏」,故「後魏」之稱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後改姓元,故又別稱拓跋魏、元魏。
H. 北魏是什麼年代
應當採取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盡量客觀、全面和准確地評價北魏政權。
「永嘉之亂」以後,中原陸沉,衣冠南渡。北方大地出現了「五胡十六國」政權,相互之間征伐不斷,赤地千里。前秦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勵精圖治,開創了「五胡十六國」的唯一治世,使得前秦的國力日漸強盛,成為了「五胡十六國」當中最強的國家。接著苻堅以軍事力量來征服他國,不久便成功統一了北方地區。公元383年,前秦出兵伐晉,決戰於淝水之畔,是為「淝水之戰」。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終結了前秦侵略吞並的野心。不久以後,前秦政權瓦解,附庸部族紛紛得以脫離統治。
北魏政權上接「五胡十六國」時代,下啟南北朝對峙時期,是魏晉南北朝重要的組成部分。起初,北魏政權來源於北方游牧民族,具有鮮明的奴隸社會色彩。後入主中原,不斷推動封建化進程。最終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徹底完成了漢化,進而融入了中原社會。在這發展過程中,北魏統一北方,結束了「五胡亂華」以來的戰亂,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環境。而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很有效的緩和了民族矛盾,促進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至於「均田制」的實施,在客觀上為以後的大一統積累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影響極為深遠。
綜上所述,北魏政權是我國歷史上漢化最為徹底的少數民族政權,對北方中原各民族的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I. 北魏的詳細歷史
北魏的歷史:
北魏(386~557年),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改國號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統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皇帝改姓元。
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北魏時期,佛教興起,佛教得到空前發展,遷都洛陽和移風易俗,促進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於恭帝三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於其侄宇文覺,北魏歷史正式宣告結束。期間從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國至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為止,北魏歷經十七帝,共150年。
北魏建國後,其社會躍入封建制,生產力逐步發展。但在統治方式上,北魏前期仍然保留著濃厚的奴隸制殘余,特別是在統一北方以前,繼續將戰爭中擄掠的人口沒為奴婢,賞賜給諸王貴族和有戰功者,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勞動。
賦稅方面,在推行宗主督護制的地區,平均每戶每年的戶調是帛二匹,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外加地方徵收的調外之費帛一匹二丈。
且任意增加臨時征調,動輒每戶要交三十、五十石粟。當時官吏沒有正式的俸祿,貪污、賄賂、高利貸公行。太武帝統治期間,大將公孫軌到上黨(今山西長治北),去時單馬執鞭,回來則從車百輛。
拓跋統治者推行民族歧視政策。在戰爭中,被驅迫當兵的各族人民在前沖鋒,鮮卑騎兵在後驅逼。太平真君十二年,太武帝圍攻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時,寫信給劉宋守將臧質說,攻城的都不是我鮮卑人,你殺了他們,免得他們將來造反。
北魏為了鎮壓其他民族的反抗,在氐、羌、盧水胡等族聚居的地區設置軍鎮,進行嚴厲統治。魏律規定犯謀反大逆者,親族男女不論少長全部處死,甚至還在實行原始的車裂法。 僅國史一案中,被滅族的北方漢族大姓就達千餘人之多。
北魏前期落後的統治方式,引起各族人民連綿不斷的反抗斗爭。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太平真君六年九月,雜居在今陝西、山西等地的漢、氐、羌、屠各等族人民在盧水胡人蓋吳領導下於杏城(今陝西黃陵西南)爆發的起義(見蓋吳起義)。
諸少數族和漢族被壓迫人民爭相響應,起義軍很快發展到十餘萬人,東起潼關,西至隴西(今陝西、甘肅交界處)。一年後,起義雖被太武帝親自率軍鎮壓而失敗,但各族人民的共同斗爭促進了民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