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10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0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3 09:02:41

1.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教訓

(1)洋務運動的性質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統治階級中的洋務派為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而實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即具有進步性,也具有落後保守性.
作用:洋務派繼承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強」,「求富」的主張,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利集中力量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同時也試圖「梢分洋商之利」,發展了若干民用工業,在客觀上對中國的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某些促進作用.為了培養通曉洋務的人才,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派出留學生,這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另外還翻譯了一批西方書籍.洋務運動時期,伴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傳統的生產觀念受到沖激,工商者的地位上升.
(2)洋務運動的失敗的原因
第一,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派企圖在不改變中國固有的制度與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產技術為手段,來達到維護和鞏固中國封建統治的目的,這就嚴重限制了洋務運動的發展.
第二,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西方列強依據種種特權,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控制,他們並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而洋務派處處依賴外國,企圖以此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無異與虎謀皮.
第三,洋務企業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務企業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業內部充斥著營私舞弊、貪污中飽、揮霍浪費等腐敗現象.
(3)洋務運動失敗的教訓:地主階級不能擔負起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重任。

2.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

1.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2.洋務運動,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4.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准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2洋務運動的局限性

1.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專制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

2.洋務知派本身的階級局限性,決定了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

3.洋務運動的目的之一是抵禦外侮,但洋務派在主持外交活動中,堅持「外須和戎」,對外妥協投降,他們所創辦的近代企業有抵禦外道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卻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地位。甲午戰爭,洋務派標榜的「自強」、「求富」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基本失敗。

4.當時的大多數中國人對洋務知之甚少,思想還處於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禮教束縛的階段。

3.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1、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洋務派繼承了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以自強求富為目標,通過所掌握的國家權力,集中力量發展軍事工業,同時也發展若干民營企業;

2、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洋務派開辦了一系列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

3、傳播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洋務派翻譯了一批西學書籍,介紹西方近代的科學文化知識;

4、引起了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重義輕利、商為四民之末的觀念都受到很大的沖擊

洋務運動的事件背景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內外交困,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樣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在此之前一些學者就提出了學習西方國家的優點以增強國力,例如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4.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原因

1、洋務運動的意義:
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2、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
沒有觸及封-建統治基礎,在維護清朝統治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沒有從根本進行改革。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的目標未能實現。洋務運動創辦的企業採用的是封-建衙門式的管理方法

5. 洋務運動的意義

洋務運動的意義有這些:

  1. 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

2.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外國資本輸出的侵略的作用。

3.盡管洋務企業在興辦過程中存在種種問題,也未能真正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對中國的早期現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4.社會階級結構發生變化,誕生了民族資產階級。

拓展資料:

洋務運動的最終結果雖然是失敗,但是其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1)對近代軍事的影響:

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軍事工業;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軍,同時改進陸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三是建立近代軍事學堂,培養新式陸海軍人才。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一大批大型近代軍事工業相繼問世。

1885年設立的海軍衙門,統領海軍、海防事宜,推進了海軍建設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清軍隊戰鬥力有所提高,對外國的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2)對近代經濟的影響:

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於是在"自強"口號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在"求富"口號之後開始興辦民用企業,著重點在於采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項目。

在洋務派的倡導下,許多達官顯貴以興辦洋務為榮,深深的動搖了從商鞅變法開始的,中國幾千年文明中"重農輕商"的概念,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對近代政治的影響:

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4)對近代文化的影響:

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要開始洋務運動,興辦洋務就必須要有精通洋務的人才,但是中國傳統的科舉制教育卻遠遠無法滿足洋務運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就成了洋務運動進行下去的一項總要的舉措。

開辦新式學堂,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共創辦24所新式學堂,主要為翻譯、工程、兵器、通訊、醫務等培養新型人才,雖然學堂規模不大,但是依舊打破了古老的科舉制度,培養了一批不同於傳統的近代科技知識分子,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社會文化風氣,為後面科舉制的廢除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派遣留學生,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准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積極作用和意義:

19世紀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出現了暫時的"中外修好"的和局,清政府統治集團內的一些開明人士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而採取了一系列"自強""求富"的措施,雖然其目的是為了擺脫"內憂外患"維護封建統治,但這一運動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並且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和國防的近代化。

其意義表現在:

1、洋務運動推動了近代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洋務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

3、洋務運動打開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

4、洋務運動促使了國防的近代化。

局限性: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包括傳統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計劃、主事者識見不足、守舊人士的反對、官僚政風的敗壞等。

洋務運動中,洋務派雖然自我標榜"自強新政",但由於他們都是封建傳統思想的衛道者,根本無意於學習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只主張學習西方技術,極力反對對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進行任何形式的變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國的藩籬中自認為有所新創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終也沒能在外國侵略者面前表現出"自強"、"中興"。

6.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洋務派經營的近代工業企業,是以不改變封建生產關系為前提的。所辦企業,具有很強的對外依賴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壟斷性。因此,洋務派要在中國興辦近代工業企業和籌辦海防,都不得不在工業技術、資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國主義的左右和牽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政治、軍事和經濟的控制,洋務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買辦化。這樣的企業不僅無法避免自身遭到破產的命運,而且嚴重地阻礙和壓制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7. 簡述洋務運動意義

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主觀目的具有發動性;想西方學習具有根本的局限性;最終以失敗告終.
2.具有一定的進步性:
A.軍事上:促進了中國國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抵禦外來的力量.
B.經濟上:開始了中國工業近代化;客觀上有利於中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民族資本主義的山聲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的經濟侵略.
C.思想上:開始了中國教育近代化;客觀上有利於早期維新思想的產生.

8. 洋務運動歷史意義簡單概括

洋務運動歷史意義:

1、洋務派一致主張師夷長技以富國強兵,抵抗外國侵略,挽救民族危機。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運動的軍事自強,使中國軍隊以近代新式武器裝備投入反對日本侵略的甲午戰爭。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

2、洋務運動,促使中國近代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對中國近代企業、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洋務運動的創辦者自身的封建性和腐朽性導致了洋務運動的失敗,而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其他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缺陷,刺激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4、洋務運動是近代教育的開端。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洋務派向西方派遣 200 多位留學生,為洋務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西學知識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對中國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為中國社會邁向近代化准備了最初始的文化條件。

(8)10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洋務運動歷史背景: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內憂外患,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樣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在此之前一些學者就提出了學習西方國家的優點以增強國力,例如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主張"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

洋務運動簡介: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自強",後期口號為"求富"。

洋務運動主要指導思想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制夷" 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系,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閱讀全文

與10洋務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