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順這一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旅順的名稱由來是:
旅順口區隸屬於遼寧省大連市,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是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市轄區,原屬旅大市。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大連市區,距離32公里。
旅順在漢代時屬沓氏縣。東晉時名馬石津。隋唐時謂都里鎮。元代時稱獅子口 。到了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雲、葉旺二將率軍從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一直沿用至今。
(1)旅順古代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旅順口區具有北溫帶季風氣候特徵。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適中。兼有大陸和海洋性氣候雙重特點。
一年四季節氣變化較為明顯,空氣濕潤溫和,降水比較集中,季節特點相對分明,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基本呈現出春早晚夏、秋先冬遲的特徵,年平均氣溫10℃左右。
最高溫度27.5℃,最低溫度零下8.2℃,無霜期186天,年平均相對溫度66%左右,日照數可達2700小時。
截至2013年,旅順口區擁有國家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45平方公里,主要有黑松林、赤松林等,森林覆蓋率達53.1%,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硅石、沙石等。
2. 旅順大連的歷史
大連地區人類社會至少有17000年的歷史。戰國至秦漢屬遼東郡。漢設沓。唐屬安東都護府。遼設蘇、復州。金改蘇州為金州。元設金復州萬戶府。明設金州衛。清設金州廳。
19世紀,這里還是一個名叫青泥窪的小漁村。100年前,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給她起名「達里尼」特別市,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地方。1895年底,日軍因侵佔中國領土而損害了其他帝國主義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國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向日本買回遼東半島。此後,沙俄以100萬兩白銀重賄李鴻章,於1898年3月27日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大連地區都是主要戰場,並先後被俄日帝國主義者占據近五十年。1898年開始,俄日在大連灣南岸的青泥窪一帶建立大連市。
關於大連名稱的由來有很多,其一:20世界末,日本人佔領了這個城市,把「達里尼」音譯過來就成了漢語的「大連」;其二,大連人中大部分都是山東移民,在山東有一種很流行的物事叫做褡褳,褡褳與大連同音;其三,大連近海有很多小島,俯瞰就像用鏈子串起來一樣,當地人稱做鏈島。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大連同日解放,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城市,同時設立旅大市。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3月12日至1954年7月31日期間,旅大市為中央直轄市。1981年更名為大連市。如今大連已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工業、貿易和旅遊城市。1984年至1985年,我國政府先後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並賦予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3. 遼寧省在古代各個時代都經歷了那些朝代
春秋戰國時期是燕國
後來秦國滅了燕國和齊國後建立秦朝,這里屬於秦朝
西漢和東漢時期這里是幽州
三國前半段這里屬於公孫瓚佔領區,後來公孫瓚稱帝建立燕國後不久被司馬懿攻破滅亡,遼寧南部地區屬於曹魏!
西晉統一後這里依舊是幽州
後來五胡亂華,這里先後被前燕,前秦,後燕,北燕統治,基本就是鮮卑慕容部,可隨著北魏滅了北燕,高句麗政權趁亂與北魏平分遼東半島,開始了長達近250年的統治遼西地區的時代!
到了隋末,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導致隋朝滅亡,後來唐朝建立後,薛仁貴征東滅了高句麗王國!這里屬於安東都護府!
唐末,這里被渤海國佔領,直到五代十國中期,契丹人崛起建立遼國,滅了渤海國,這里屬於女真部!
後來女真人與契丹人發生矛盾,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滅了遼國,這里屬於金國領土!
13世紀蒙古崛起才,初期這里屬於東遼國,後來東遼國被蒙古滅亡,這里歸了蒙古,叫做遼陽行省!
蒙古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被明朝朱元璋滅了之後,這里被分到山東省,到了明朝中葉之後,這里一直處於鬆散的女真部落管理,直到萬曆三大征後,建州女真部起義建後金,這里被正式定為盛京,後來後金改清朝,這里作為滿族人的老家,一直地位很高呢!
滿清倒台後,民國時期這里就建立了奉天省,後來又改名遼寧省,後來日本人被打跑了,這里被分解成遼北省,遼東省,遼西省!
新中國成立以後,東北n個省都被合並,僅保留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這樣才有了今天的遼寧省這個省份!
4. 旅順這名字的由來
旅安社的音轉。
5. 人們為什麼評說旅順為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
「一個旅順口,半部中國近代史」,主要是指旅順從成為北洋水師基地,一直到建國後回歸祖國。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歷經了甲午戰爭,被沙俄強行租界,日俄戰爭等一系列事件,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
清德宗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在旅順經營多年,建成北洋水師艦隊的主要基地。
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旅順被日軍攻佔,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還遼有功,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規定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商港大連灣25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旅大租地續約》。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日俄戰爭爆發。經過極其慘烈的戰役,日軍奪取旅順口軍港。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根據雅爾塔協定,旅順港由蘇聯佔用。
1955年,蘇聯將旅順歸還給中國。旅順後來和大連合並,並稱為旅大市。
6. 旅順的來歷
旅順是大連市的一個區,全稱叫旅順口區, 位置在遼東半島最南端,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大連。
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早期的日俄戰爭就發生在這里。現在旅順許多地方都有當時的戰爭遺址,比如說古炮台,俄國墳等,還有歷史博物館。旅順是個沿海地帶,旅順的軍港時非常重要的軍事基地。除此之外,風景夜市非常秀麗的,有百玉山、老虎尾、老鐵山等一些風景名勝區和自然森林公園。
以下是工程兵部隊的現狀及以後的發展。
為適應現代戰爭對軍事工程保障的要求,世界多數國家工程兵不斷調整組織編制、改善技術裝備。到90年代初,陸軍工程兵的編制比例越來越大,專業分工越來越細。俄羅斯軍隊工程兵按專業化進行編組 ,包括偵察 、工兵、道路、陣地工程、橋梁 、舟橋、登陸渡河 、工程障礙、掃雷、偽裝、給水等10餘種專業部隊、分隊;用於保障機動的道路、橋梁、舟橋的專業部隊的比例增大。方面軍編有1個工程工兵旅、1個舟橋團和1個公路、鐵路橋梁建築團及若干個登陸渡河營;集團軍編有1個工程工兵旅 、1個舟橋團 、1個工程工兵營和1個登陸渡河營;師編有獨立工程工兵營;團編有工程工兵連。美軍工程兵的專業編組比較靈活,軍的工兵旅由3個工兵群、1個原子爆破連、1個其他保障工兵連及旅部連組成;每個工兵群又編有3個戰斗工兵營、1個重型工兵營和1個戰斗支援連、2個架橋連;師的工兵營,編4個工兵連和1個架橋連。各國軍隊的工程兵,普遍編配各種高速高效多用途的工程技術裝備,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自身機動能力和快速完成工程作業能力越來越強 ,野戰工兵部隊裝備了包括地雷戰器材在內 、威力較大的工程戰斗器材,可快速機動布設的新式地雷和能在大縱深障礙區快速開辟通路的爆破器材,殺傷和破壞敵方的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的戰斗能力越來越強。一些國家的工程兵,還裝備有運輸方便、使用靈活的輕型工程機械,能機降到敵後快速構築機場、道路、導彈發射場、防護工事和其他設施,大大提高了空降作戰的工程保障能力。
7. 古代的中國有哪些兵家必爭之地,當地有什麼軍事奇跡
在中國古代歷史有很多的交通要塞,是兵家必爭之地,這些地方是兵家的戰略要地,從經濟或者交通上都是比較重要的地方。有些地方不能說放手就放手,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大局,如果守不好要地,可能就會被滅國的危險。
漢中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四川的北大門,劉邦就是在漢中開創的漢業。在東漢218年,劉備率領兵將爭奪了漢中,在漢中自立為王,稱作漢中王,諸葛亮也盤踞漢中討伐魏國。蜀漢後期姜維也盤踞在漢中,北伐曹魏等等,漢中進可攻,退可守,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8. 旅順大連的歷史........
日本侵略擴張的狼子野心從1868年天皇政府成立伊始便開始醞釀(當時沒機會也沒實力)。
光緒二十年(1894年)朝鮮爆發內亂(東學黨起義)(嘻嘻-機會來了!)。
趁此之機日本一面慫恿清政府出兵(蓄謀尋釁),一面搶先派重兵進駐朝鮮(朝鮮政府盛情邀請在先!)。
起義被鎮壓,朝鮮政局趨於穩定。中國提出雙方撤兵,日本不但反對,還提出了干涉朝鮮內政的改革方案,雙方矛盾由此開始,之後(此處省去500字)。1894年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撕破臉皮,正式開打)。
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大戰,清海軍提督丁汝昌率領的北洋艦隊被日本海軍中將伊東佑亨率領的聯合艦隊擊敗,退守威海衛。其後,日本佔領朝鮮全境,控制整個黃海(遼東半島暴露在日本人的血口之下)。
1894年10月24日,日本第二軍在花園口登陸,11月21日日軍攻破旅順口,屠殺旅順居民2萬多人。
1895年4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割遼東,台灣,賠2億,停戰。
1895年11月,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軍撤出。
1898年3月,沙俄強租旅大.
補充到此,謝謝!
9. 我想知道關於旅順大連的歷史
大連港口歷史悠久,距今約5000年前與山東半島海上航路產生,具有了通航港口性質。三國時沓渚,東晉馬石津,唐代都里鎮、青泥浦,明代旅順口皆為古代著名港口。近代光緒年間,清政府在旅順和大連灣進行大規模人工建港。1899年大連港開港,與各國通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近20年來,大連地區港口發展迅速,形成發達的水上客貨運輸網路和功能齊全的港口群。
旅順口 港口名。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屬黃海水域。港口群山環抱,只有一條水道與大海相通。一道沖積型半島——老虎尾半島,構成港口天然防波長堤,形成不凍良港。該港漢代時即與山東半島通航,時稱將軍山(指港口西部的老鐵山),晉代稱馬石津(馬為烏之誤),隋、唐二朝稱都里鎮,遼、金、元三朝稱獅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七月,朱元璋派遣馬雲、葉旺二將率師開赴遼東,消滅元朝殘余勢力並在遼東建立衛所。馬、葉督軍一帆風順到達獅子口,經暫短休整後揮師北上大敗元軍。為紀念這次出師順利和對前朝的否定,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該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光緒七年(1881)清政府為了抵禦外侵,開始在這里修建軍港和船塢。1904年2月,沙俄與日本為爭霸中國東北,又在這里打響了震驚世界的日俄戰爭,從而使旅順口聞名於世。隨著時代推移,旅順口之名又演繹為港區陸地及行政建置名稱。今大連市旅順口區之名即源於此。
(一)旅順歷史文化資源概況
大連旅順位於中國遼東半島最南端,是大連市最大的風景名勝區。旅順瀕臨黃、渤二海,隔海與山東半島遙遙相望,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和歷史文化名城。旅順口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在169公裏海岸線上,山、海、灣、灘、島緊密相連,蛇島、鳥島、黃、渤海天然分界線蔚為奇觀。除了這些令人神往的奇特風光,旅順口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特別是代表近代戰爭史的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為其增添了更為凝重和悲壯的戰爭文化色彩。
� 旅順扼渤海咽喉,守京津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明朱元璋部將自山東跨海登陸收復遼東,,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及日本殖民統治40年。幾百年來,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旅順口幾經戰爭蹂躪,千瘡百孔,沙皇俄國和日本侵略者留下了無數的戰爭遺跡和苦難的記錄。這些戰爭的斑斑遺跡,都在向人們展示中國的「半部近代史」,因此旅順被稱為「展現中國半部近代史的露天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