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把握高中歷史第一輪復習
不論是第幾輪復習歷史,最重要的就是記憶!我現在也在高二實習,一些學生不好好背要點,考試怎麼會考得好!你現在如果歷史很不好,就要多花時間把老師劃下來的要點都要背下來。背完一遍再接著背第二輪,這沒有捷徑,我以前就是這樣的,從高一背到高三,就沒有間歇過。然後在記憶的基礎上學會應用,就是做一些練習題,做完後要自己分析一遍,為什麼錯了,哪兒錯了,是自己沒記得還是自己理解錯了題目。實在想不通就要學會問老師,這樣我相信你的歷史復習肯定會完備的!
㈡ 高中的歷史應該怎麼記,怎麼學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
教我歷史的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高中歷史的學習與初中完全不同,並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問題的。高中歷史更需要的還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復習一次,每個月再總復習一次。復習時關鍵是要反復地看書,在反復中提高。書才是最根本的。離開書本談能力是不現實的。在讀每一節的內容時,要想想在一個歷史事件之前之後都發生了些什麼事,它們之間有沒有什麼內在的聯系,能夠說明什麼歷史道理。也可進行歷史事件間的橫向與縱向的比較。書本決不僅僅是讀過即可的,光記住一些時間、地點、事件是沒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歷史思維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後的東西。相信你不久就會發現,歷史是越讀越有味的。?
其次,做題當然也很重要。做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再回顧再思考的過程。現在的歷史題,單純考知識本身的已經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對某一事件的分析。這就需要用到讀書時積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選擇題時,常常碰到一些諸如問「根本原因」、「實質」之類的問題,這通常要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關於這幾方面的選項,一般來說就是正確的。再如「直接」與「間接」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其實也很簡單。答「直接」時,你就讓頭腦變簡單些,一開始想到什麼就是什麼,完全不必拐什麼彎。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歸入「間接」那部分去了。?
至於問答題,則更需要你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題目是你曾經見過的,更不必費心去背某道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問答題也是很好解決的。首先是分析。通過回想老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的介紹,盡量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擔心想太多,只要你覺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確的。更何況現在的考試一再強調「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要有創新,有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就要盡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達。最好是分條闡述,一點寫一兩行,不必太羅嗦,關鍵是把要點寫出,因為評卷時也是按點給分的,寫得太多,一個要點繞了好幾個彎才講完,不僅會喧賓奪主,使老師因找不到要點而扣分,還會浪費許多時間,以致來不及做完考卷。
最後,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
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㈢ 高中歷史應該怎麼做筆記
做一個知識點大綱,歸納重點,延伸內容。
㈣ 高中歷史該怎樣記
只背知識點沒用。主要要掌握線索,具體來說一定要清楚的記憶目錄和各節小標題,因為那是按時間順序編的,背下來以後,你就很容易再記知識點了。學歷史需要的是宏觀把握,所以以上的環節必不可少,比如說一個事件,在其前面發生的通常是它的背景,該節以後幾節的內容通常就是它的影響,如果記得目錄要找到答題點就很容易啦。
我現在就讀的就是歷史系,大學快畢業了。剛上高中時我歷史很不好,但用這個方法很快就提高了,現在專業課都是領先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定要整體把握,自己可以通過製作樹型結構圖和表格來幫助記憶,千萬不可一個一個的知識點死記,那種方法除了記憶力超強的人以外,一般人都學不好歷史的。
㈤ 怎樣規范記好歷史課堂筆記
1、
下課抄別人的筆記
有的學生比較懶,自己在課堂上不願做筆記,下了課去抄別人的筆記。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不利於鍛煉自己的總結綜合能力。只有自己做筆記才會有學習效果和意義。
我也就結合我平時上課的實踐和對學生的詢問了解,給學生提供了一些建議。
1、聽記結合,聽為主,記為輔。為了便於學生上課聽清所要補充知識要點,一般我都會先講清楚知識點的要點或者是關鍵詞幫助學生記憶,然後再讓學生記筆記。因而我強調學生以聽課為主,記筆記為輔。
2、 要提高書寫速度。聽課筆記限於講課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因此,學生在思維速度和書寫速度方面要教師協調一致。書寫速度太慢,勢必會跟不上講課進度,筆記就會不完整或沒有條理,影響筆記質量。要學會一些提高筆記速度的方法。不必將每個字寫得橫平豎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書寫;可以簡化某些字和詞,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書寫符號。但要注意不要過於潦草,過於簡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記的內容是什麼。
3、在筆記遺漏時,要保持平靜。上課時,如果有些東西沒有記下來,不要擔心,不要總是惦記著漏了的筆記,而影響記下面的內容。可以在筆記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間,課後求助於老師或同學,把遺漏的筆記盡快補上。也不必一味追求課堂筆記不必要的細處,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筆記上,以致常常為看不清黑板上的一個字或一句話,不斷向四周同學詢問。這樣不僅失去了做筆記的意義,也將課堂「聽」與「記」的本末倒置了,要改正這一不好的習慣。
做課堂筆記是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步驟,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可是有不少同學上高中了還不會很好地記筆記,特別是歷史課筆記,經常有學生反映不知道怎麼記錄,記就顧不上聽老師講,專心聽講又顧不上及時記錄;即使上課時都記下了,由於記錄方法不當到用時也不能有效發揮筆記的功效,甚至有學生因此產生了歷史課做筆記是浪費時間的荒謬想法,從而放棄了做筆記,直接影響歷史學習興趣和成績。
其實,歷史課做筆記是相當重要的,我們的歷史課經過新的改版和整合,內容較混雜,很多課目涉及的內容很雜、跨越的時間幅度很大,如果不做好課堂筆記,對上課的內容可以說是完全不清楚的,僅僅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很難明確知道該特別注意、什麼該補充掌握的。記下一份有質量的課堂筆記不但能幫助當堂課的掌握和作業的解決,更能為日後復習提供方便。而且,如果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記筆記方法,上課時記錄不但不會影響聽講,反而能使學生在學習時高度集中注意力,緊跟教師的上課思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問題一:為記筆記而記筆記
有的同學習慣於教師講什麼,自己記什麼,老師寫什麼,自己記什麼,筆記做為復習的惟一依據,考試的樣板,一節課下來記了好幾頁紙。學生成了筆記的奴隸,為記筆記而記筆記,這樣不但起不到記筆記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學習負擔,降低了效率,形成惡性循環。
問題二:不抓重點機械地記筆記
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慢點、慢點」「老師再說一遍」等等情況,這固然有老師的因素,更多的是學生做筆記不得方法,速度太慢。有的學生不知該記什麼,不知簡略,不抓重點,只是機械地將老師的話一字一句地記下來,往往是記了前句,忘了後句。這樣筆記不但速度慢,大大影響課堂的效率,而且筆記質量不高。
㈥ 高中歷史怎麼做筆記
去找歷史大事年表之類的。先多看幾遍。然後做簡單的筆記。歷史首先是按時間發展的,其次是按民族發展的,然後是按文化經濟科技政治發展的。先按時間整理一遍,然後按民族或者地域整理一遍,然後按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整理一遍,然後按歷次工業革命整理一下近代史。這些以時間那個作為基礎線,然後加以記憶,應該會更清楚。
㈦ 如何快速牢固的記住高中歷史知識點
學好歷史的關鍵在於在堅持學習和記憶的同時逐漸培養形成興趣,這就需要一個小計劃。
㈧ 高中歷史一輪復習該怎麼准備,
1、先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點時間,復習的時候要系統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後啥都沒復習好。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㈨ 如何做高考第一輪歷史總結筆記
要分開整理也要按時期、朝代整理,也就是橫向縱向相結合,記的同時還要多思考,這樣記得比較牢固,理解記憶
㈩ 如何快速牢固的記住高中歷史知識點
本人原創總結
我們班一個女同學,高一的時候50多人的班級里排在倒數後十名里,高二努力開始奮起直追,78十人的班裡排了十幾名,高三九十多人的班級里進入前五,高考考上廈門大學的分數線。勵志吧。高考後,她說了一句話:天道酬勤。
下面是我總結的一些方法:
對文科的六學科來說,文綜是最好提高成績的:
一、歷史:
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在於在堅持學習和記憶的同時逐漸培養形成興趣,這就需要一個小計劃。
建議:
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周末時間可酌情復習。看書的時候,不但要把勾勾畫畫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圖片也要看,這是一個放鬆解悶的不錯途徑,也是積累冷知識點的好辦法。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會給你們發很多復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如果現在沒有,你可以自己簡單的做一個分類提綱,比如水利,比如文學作品等。記住只是提綱。只用於面對提綱,回憶知識點用。
4、千萬不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筆記整理上,長個心眼,充分利用輔導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學的。
5、多看答題,分析問題的知識要點。
二、政治學科相對簡單 需要背誦的少 記住不難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題 掌握答題技巧就行
三、地理學科很活 但首先還是得背 只不過地理更注重歸納和實用。而且腦子里一定要有一個「地球儀」。
重點:結合書本看地圖冊啊
1、中國區域地理、世界區域地理。
各個區域的特點,經緯度,海洋,洋流,島嶼,山脈,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資源,地貌,氣候,植被等等要素。
2、課本理論,比如地方時,公轉自轉,地轉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氣環流,洋流分布,氣旋反氣旋,鋒面,等高線,等壓線等等基礎知識。
3、各種氣候、地貌、自然環境問題形成原因。
建議:
1、按章節進行知識歸納整理並記憶,可參考歷史建議1;
2、充分利用地圖冊,對應章節進行區域地理經緯位置、地形、氣候、城市交通、資源等等要素的觀察和記憶;
3、多做區域分析題。
4、家裡掛個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有時間就看看。
四、對於數學,我的方法是堅持每天做一張卷子,半張也行,課後題也好,以基礎題為主,特別有難度的可以放過,做一個類型就保證一個類型,高考基礎題很多,個別幾個難度大的不會也能120左右。如果基礎不是很好,最好准備一個錯題本,把有價值、有代表性的錯題、難題記下來,偶爾看看,很有幫助,就是高考前也能作為數學的復習資料。
如果有餘力,再把個別難題好好鑽研下,其實也就幾個類型而已。
五、語文和英語怎麼說呢 同樣需要背 語文的基礎知識點 英語的片語固定搭配等。
英語語法最好有一個系統的整理,可以讓老師給找本書或者,做好筆記,或者復印同學筆記。
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進退,只檢討自己腦子里記住的是否越來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試都作為查缺補漏的機會,成績短期不提高也要堅持,不要急於求成或自暴自棄。